深入体悟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和荣耀,正确把握对孩子的影响力,建立养育孩子的积极心态,让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成我自我剖析、清理和修行的过程,给孩子奠定成功人生的幸福童年……
这是一位美丽妈妈长期思索的智慧告白,这是两个生命相遇时的心灵火花。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尤其是在灵魂深处的凤凰涅槃,是每一个准备做母亲的女性都要面临的人生大事。本书广泛分享了作为母亲的荣耀和责任,无私地呈现了一个母亲的自身剖析和清理,以及领悟生命真谛的全过程,展现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所必须经历的人生观念的绚丽蜕变,是送给所有期待成为母亲的女性的一份最智慧的精神礼物。
金辰,1979年生人。曾任杂志编辑,主持《夜读》、《夜时尚》等栏目。在《人民日报》、《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短文二十余篇。现在是全职妈妈。
一、人生如树,一叶一世界
1.一叶一世界
2.我看见……
3.我们的人生
4.眼泪中的蜕变
二、来自天国的笑声
1.从可爱的婴儿到死刑犯
2.死刑之后的安宁
3.谁把婴儿变成了魔鬼?
4.母性的魅力
5.生之喜悦
6.掩面向海,我为天使们哭泣
三、发现婴儿之美
1.看一滴露珠如何从叶片上跌落
2.来自黑暗的光
3.一岁的老师
4.让灵魂经历晾晒熏蒸
5.清理好自己,准备做老师
6.愤怒是魔鬼
7..让愤怒永不再来
四、活着的重量
1.“我还活着。”
2.假如没有那么多钱……
3.苦在哪儿呢?
4.秉性的继承
5.怎么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6.每一种生命都有觉知
7.全职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庇护
8.清理自身,给出真爱
五、消灭愤怒,春暖花开
1.给自己的心灵做个大扫除
2.习性的种子
3.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
六、让一切成为可能
1.父母的愿望与孩子的理想
2.难忘的遇见
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4.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5.立己与树人
6.如果爱……
七、萤火虫与猕猴桃
1.倾听与分享
2.波里的故事
3.一个人的旅程
4.背负包袱的人们
5.爱人的能力
6.心理上的发烧
7.心灵的内伤
8.婚姻里的人们
9.你是一个接收器
10.生活里的假好人
八、信任是生命里的钻石
1.谁是“我”?
2.管理好内外两扇门
3.让孩子决定自己是谁
4.内心的杂草
5.“正当的”贪婪
6.打开另一扇门
7.所谓“经验”
8.分享是人生的神奇钥匙
9.与孩子一起分享
10.信任是生命里的钻石
11.大灰狼来了吗?
九、为什么你把石头戴在手上?
1.幸福其实很简单
2.给生活选一张牌
3.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4.剪断心理脐带
5.让孩子自己走
6.你笑了,世界就笑了!
7.即时清扫
8.认识你自己
9.简单生活简单爱
10.清除障碍物
十、人生是一场修行
1.最美的相聚
2.改变在当下
3.见到自己
4.此心一安,即是归处
楔 子
你大概可以活三万天,或多一点,或少一点。但有些事情你也许没注意过,一只蜉蝣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而乌龟可以活一千多年。若是有一只乌龟能开口说话,你认为它会对你说些什么?
如果,在你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给你纸和笔,让你画出自己的人生,你将会如何下笔?假设你现在还是个小婴儿,无疑这个世界于你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你会对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热情,会睁着无邪的眸子好奇地环视周围,一切都让你着迷,你满怀欢喜,就好像中奖了似的。确实,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奖品!
你不会怕蛇,会和它一起嬉戏!就算是凶猛的老虎,也很有可能不会伤害你。如果你伸出柔软的小手,只是带着好奇和友爱去抚摸它的话,它必然不会伤害你。你会愿意与任何存在的东西拥抱,给予它们悦耳的笑声和毫无保留的信任。你看起来弱小,但内在的能量无可匹敌。
你那么美!
但是有一天,你会害怕。你不知道这害怕从何而来,但它却控制了你。你看不见它,但是内在的感受比眼前的书本还要真实。你还会继续拥抱这个世界吗?我不知道,连你自己也没有把握……事实上,没有谁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若能在生活中拥有禅的心态,即便是一个仆从,也会拥有公主般的气质。成长的过程充满惊喜,而蜕变之后能够拥有更深沉持久的喜悦。
我,自诩算是有点经验。若是你愿意信任我,愿意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来触摸这本书,或者愿意对自己做一次剖析和清理,那么请允许我牵着你的手,跟我来……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我注意到,很多现代书籍为了追求速度和信息密度,常常使用小字号和紧凑的行距,但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它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着奢侈的空间,仿佛作者在刻意提醒你:“放慢,这里有呼吸的地方。”这种设计无疑增加了翻页的愉悦感,但同时也让内容显得更为稀疏。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限制性叙事”策略。作者似乎在用物理上的空间来象征精神上的延展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等待”的章节,他没有直接探讨“等待”的哲学意义,而是花了整整七页篇幅来描述一个人在火车站台等待晚点列车的全部感官体验——脚下水泥地的冰凉、远处传来的模糊广播声、空气中弥漫的柴油味,以及内心的焦躁如何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群而被不断放大和转化。读完这部分,我发现自己对“等待”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把它视为一种需要被克服的负面情绪,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充满细节的生命状态。这本书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时间的感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像是一幅极其复杂的挂毯,不同主题的丝线交织在一起,没有明确的边缘或边界。你很难用一个标签去定义它——它不是纯粹的散文,也缺乏小说的叙事骨架,更像是一种“意识流”与“现象学”的奇异混合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情绪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书中涉及到了很多关于失落、遗憾和时间流逝的主题,但作者从不使用爆发性的、情绪化的语言去渲染气氛。相反,他总是将这些宏大的情感压缩进一个极小的物理事件中去展现。比如,他对“告别”的描述,并非直接描写离别的场景,而是通过描写整理一个空房间时,墙壁上残留的家具印记,来暗示所有未说出口的话语和情感的重量。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心神去解读,它要求你从表面的平静中,挖掘出深层的暗流。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读完后,那种平静却持续了很久,就像在一次深入的潜水后浮出水面,世界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和响亮。它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人心。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它挑战了我对“有价值内容”的传统定义。如果用传统的文学标准来衡量,它的情节性几乎为零,人物关系也模糊不清,更像是一系列零散的、高度个人化的观察日记。一开始我非常不适应,觉得作者似乎在故弄玄虚,用大段的文字堆砌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片段,比如洗碗的过程、整理旧信件的手续。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买到了一本“失败”的作品,因为我无法从中找到明确的叙事线索或核心论点。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去说。作者的句法结构非常独特,常常采用长而复杂的复合句,将多个不相关的意象并置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时空错位的效果。例如,他可以在描述晾晒衣物的宁静时,突然插入一句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类比,这种跳跃性让人在理智上感到困惑,但在情感上却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共鸣。这感觉就像在听一首结构极其复杂的古典乐章,初听时只觉得混乱,但当音乐家将各个声部的张力完美融合时,那种爆发力是惊人的。这本书需要的是耐心,和一种愿意被“带走”的开放心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雕刻”。我很少读到能将日常词汇运用得如此精确和富有冲击力的作品。很多句子读起来像是一句句经过千锤百炼的箴言,但它们又完全根植于最平凡的生活场景,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例如,当描述一个物体被遗忘在角落里时,作者没有用“孤独”或“被遗弃”这类直白的词汇,而是描绘了“光线如何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个角落,仿佛那里存在着一个微小的、不被允许的阴影”。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捕捉,让这本书拥有了一种近乎于科学观察的冷峻,但同时又饱含着诗人般的热情。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构建一个微观宇宙,让你不由自主地成为这个宇宙中的一个观察者。我发现,当我开始用书中的视角去审视我的生活时,我开始注意到自己家里的家具是如何被时间打磨出光泽的,这种细微的变化,在过去我从未曾留意过。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具有传染性的,它改变了你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仅仅提供新的信息。
评分这本厚重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得极其朴素,几乎可以用“寡淡”来形容,没有花哨的插图,只有一本正经的黑色和一排烫金的小字。我最初被它吸引,完全是出于一种对“禅”这个字的好奇心,总觉得能从中找到些许宁静,哪怕只是短暂地逃离一下日常的喧嚣。然而,翻开内页后,我发现内容与我预期的那种空灵、玄妙的东方哲学大相径庭。它更像是一本用日常琐事搭建起来的哲学迷宫,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捕捉到了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的瞬间: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木地板上的角度,水壶烧开时那种独特的嘶鸣,甚至是厨房里油盐酱醋的气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被作者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反复咀嚼、拆解,最终呈现出一种令人恍惚的清晰感。我记得有一章专门描述了作者如何观察一只蚂蚁搬运食物,那段文字的长度几乎可以写一篇短篇小说,但它没有丝毫冗余,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停顿,都似乎蕴含着某种宇宙的规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慢的,你不能快速浏览,否则会错过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顿悟”。它要求你放慢呼吸,将自己的心绪调到一个极低的频率去接收信息,否则很容易被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带偏。读完一章,我常常需要放下书,静坐十分钟,消化刚才读到的“重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