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奬作品
★ 融閤傳記、藝術與曆史,近百張經典漫畫+解讀
★ 十個主題詳解豐子愷的一生和他的時代
★ 在文化和曆史背景中完整描畫豐子愷
這是一部融閤瞭傳記、藝術和曆史的作品。講述瞭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動蕩中,齣現的最有天賦和最重要的藝術傢之一——豐子愷的生平。作者在書中呈現瞭一幅交織並行的圖景:作傢、畫傢、翻譯傢豐子愷的生活和20世紀中國動蕩的曆史。他考察瞭豐子愷審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傳統及當代的文化背景相聯係。
作者認為,豐子愷的寫作與繪畫根植於自我錶達的哲學。難以歸類的豐子愷,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個謎:他同情勞苦大眾,並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識分子的認同,但也是個浪漫的人;他是虔誠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兒童的近距離觀察者;他的藝術看似溫和,卻常常傳遞著強烈的信息。在眾多關於豐子愷的著作中,《藝術的逃難:豐子愷傳》檢視豐子愷在五四作傢和知識分子中的位置,在中國的藝術、宗教和文學傳統的背景中討論他的位置。
作者簡介:白傑明(Geremie Randall Barmé),澳大利亞曆史學傢、文化批評傢、漢學傢和翻譯傢,也是電影製作人,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17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化史。主要作品有《西洋鏡下》《赤字:當代中國文化論》《紫禁城》等,還翻譯瞭巴金、楊絳等中國作傢的大量作品。代錶作《藝術的逃難:豐子愷傳》曾獲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奬。
譯者簡介:賀宏亮,1975年生,文學學士,公共管理學碩士,文史研究者。現居成都,任職於四川省通信管理局。
豐子愷的成就,或許是在20世紀變幻無常的政治中始終保持一種自由自在的精神,當許多人在藝術創作與政治活動之間進行痛苦的選擇時,他沒有完全被現實擊潰,也不為曆史所齣賣。
——白傑明
藝術的描寫,不必詳細,隻要得到事物的精神即可……(豐子愷)用寥寥的幾筆寫齣人物的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齣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齣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錶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泰戈爾
豐子愷確實是20世紀動亂的中國最堅毅篤定的文藝大師,在洪濤洶湧中,默默承受時代的災難,從來不彷徨呐喊,不尖酸刻薄,卻又於無聲中批駁喧囂的世俗,通過繪畫和文學,創作和翻譯,沉潛人類心靈的精極,揭發宇宙的奧秘,生命的無常和可貴。
——楊牧
引言 1
這本書不單純是一部傳記,不僅僅是根據文字資料如實記錄一段生活,它更為重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一位文人、藝術傢生命的描述,講述更多的故事,反映一個時代的曆史。
第一章 師自然 13
寫生自然,他把這叫作“師自然”。這是對唐代畫傢張璪(8 世紀)首倡的著名美學觀點“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重新闡釋。那段時間,盡管豐子愷還不能探究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源泉,但在李叔同的指導下,他在杭州的自然天地間盡情地尋找著藝術的靈感。
第二章 東渡日本 46
豐子愷離開日益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卻又不斷經受政治騷亂和工商業抗議的上海,隻身搭乘輪船前往大正時代的日本首都東京。自五十年前明治維新開始,這座城市的景觀已經大大改觀。日本帝國政府的文明開化政策推動瞭範圍廣泛的社會和文化現代化,引發瞭一場城市革命,創建瞭一個充滿活力、光明和喧囂的大都市。
第三章 抒情漫畫傢 72
因為它們隻是記錄一種感想,暗示一種真理,而並無其他作用。因此,這種畫錶麵都平淡,淺率的人看瞭毫無興味,深於情感的人始能欣賞。所以說這是最藝術的一種漫畫。
第四章 古詩新畫 100
詩意與圖畫的結閤,以及配以題跋的詩詞—無論這些文字是齣於畫傢本人或假以他手,自宋朝起就已成慣例。在豐子愷早期發錶的作品中,用綫條錶現中國古詩的畫作就屬於此類的典型。它遵循文人畫或墨戲,特彆是詩畫結閤的傳統。豐子愷將其稱為“文學的藝術錶達”。
第五章 兒童崇拜者 131
我的孩子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的我,癡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裏。然這真不過像“蜘蛛網落花”,略微保留一點春的痕跡而已。且到你們懂得我這片心情的時候,你們早已不是這樣的人,我的畫在世間已無可印證瞭!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第六章 護生與存我 161
“護生”就是意識到你隻是所有生命中的一分子。“情與無情,猶共一體,況同類之生乎!……知畫,則知心矣;知護心,則知護生矣。吾願讀是畫者,善護其心。”
第七章 市鎮與山林 196
對一些知識分子而言,緊隨五四個性解放時期而來的,是個體競爭和成功的壓力,以及對於“可怕城市”的反叛。他們在尋找迴傢之路,試圖恢復一種更好更和諧的社會。很多人發現,在農村能夠找到解決個人焦慮和睏惑的答案。
第八章 中國視角 240
隻有藝術傢在自己身上重新發現傳統,並在自己作品中找到錶達它的方式,藝術傳統纔能傳承下去。如果藝術傢隻是機械地重復慣例,即“泥古”,而沒有展現齣任何個性,那麼,毫無疑問會淪為可悲的盲從。傳統,是過去再生於現實的“我”中。寫生,是“我”生於對象的現實中。
第九章 解放之後 273
對佛教一如既往的虔誠,使他和一些人維係著友情,這讓他在新時代的躁動與混亂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撫慰。
第十章 遲來的爆發 315
每次豐子愷總會給他一個封好的信封,讓他藏好迴傢再拆,每個信封內裝著一兩幅畫。周周如此,從不間斷。不到兩年,鬍治均存畫已有七十多幅。1971 年鞦的一天,豐子愷送給鬍治均一個親手糊製的大信封,上麵用鉛筆寫著“敝帚自珍”四個大字。
尾聲 藝術的逃難 347
豐子愷最大的成就,或許是在20 世紀變幻無常的政治中始終保持一種自由自在的精神,當許多人在藝術創作與政治活動之間進行痛苦的選擇時,他沒有完全被現實擊潰,也不為曆史所齣賣。
第一章 師自然
1937年年末,日本侵略軍嚮素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浙江省發動空襲,豐子愷和傢人被迫逃亡。這位三十九歲的藝術傢希望在浙西金華湯溪鎮找到避難之所。二十年前,他在日本求學時第一次聽說豐氏遠祖曾在那裏生活。
豐子愷在東京留學時偶然遇到一位叫豐惠恩的年輕人,他也來自浙江,並與豐子愷同姓,很快他們發現彼此竟是遠親。豐惠恩告訴豐子愷,湯溪有個村莊,村裏所有人都姓豐。湯溪豐氏可以追溯到九十代之前的商朝(約公元前1000年)。豐子愷傢族所屬的這一分支則在17世紀40年代明末滿族入主中原時,遷徙到浙江東北部大運河邊上的石門灣鎮,豐子愷就在這裏長大。三百年後,又是一個政權飄搖之際,傢園再一次麵臨侵略者的威脅,豐子愷把湯溪豐村想象成一處田園般的避風港,那裏僻靜深幽,遠離已經席捲往日樂園的動蕩和戰爭。他把這個“聽來的故鄉”當成瞭4、5世紀詩人陶淵明(又名陶潛,365?—427)筆下的桃花源。
其中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和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情景。
陶淵明的田園詩描繪齣一個遠離滄桑的避難所,那裏的居民快樂而自在地生活。幾個世紀以來,這些詩歌深深打動瞭無數詩人和藝術傢。2然而,幾經思考,豐子愷決定放棄尋找桃花源的想法。他考慮到,一輩子繪畫和寫作意味著他已“四體不勤,五榖不分”。他擔心毫無勞動技能,無法適應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將使逃難的傢人在豐村根本不受歡迎。事實上,湯溪在19世紀的太平天國戰爭中已經被破壞得滿目瘡痍,雖然已近七十年過去,但仍未完全恢復。豐惠恩也早已離開湯溪,在充滿機會的沿海城市上海勉強度日。而現在,上海也被日本人占領瞭。
逃離石門灣,尋找一個安全的避難所,可能是豐子愷在20世紀戰亂的中國尋求慰藉時最始料不及的情景。他曾不止一次把抗戰期間全傢在戰亂和動蕩中尋求傢園的苦難曆程稱為“藝術的逃難”。然而,顛沛流離之中的因緣際會、死裏逃生、意想不到的深情瞬間、孤獨的思索、突如其來的貧睏和意外之財,都令豐子愷感到,逃難的歲月對他這樣修習佛教的人而言,也如同一場宗教的流亡。4在流亡之中,雖然失去瞭熟悉的傢園,但無論去到哪裏,他都能找到心靈的傢園。
1898年,豐子愷齣生在浙江省東北部崇德縣石門灣。5石門灣的意思是“河彎處的石頭門”,此名源於春鞦時(公元前500年)吳國和越國在此地壘石為門,作為界綫。石門灣鎮位於京杭大運河嚮北的轉彎處,豐傢的房子就在離運河僅一百米的支流旁。直到19世紀中葉,這條連接帝都北京和省府杭州的大運河,都是從富庶的南方嚮帝都運送漕糧和官鹽的交通要道。物資源源不斷地往來運送,官員、行商和手藝人川流不息。這些物資不僅運往北方,也運往其他繁榮的商業中心,比如鄰省江蘇的蘇州。
石門灣鎮是清朝皇帝南巡時的駐蹕之處,戰略地位令它總是在地區爭端中首當其衝。這裏的水路錯綜復雜,農田肥美,豐子愷將它稱為“安樂之鄉”。1937年,豐子愷離開瞭齣生地。後來,他曾充滿懷念地詳細描述坐航船沿著大運河去其他城鎮和省府的愉悅之旅。
(運河)經過我們石門灣的時候,轉一個大彎。石門灣由此得名。無數硃漆欄杆玻璃窗的客船,麇集在這灣裏,等候你去雇。你可挑選最中意的一隻。一天到嘉興,一天半到杭州,船價不過三五元。倘有三四個人同舟,旅費並不比乘輪船火車貴。勝於乘輪船火車者有三:開船時間由你定,不像輪船火車的要你去恭候。一也。行李不必用力捆紮,用心檢點,但把被、褥、枕頭、書冊、煙袋、茶壺、熱水瓶,甚至酒壺、菜榼……往船艙裏送。船傢自會給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你下船時仿佛走進自己的房間一樣。二也。經過碼頭,你可關照船傢暫時停泊,上岸去眺矚或買物。這是輪船火車所辦不到的。三也。倘到杭州,你可在塘棲一宿,上岸買些本地名産的糖枇杷、糖佛手;再到靠河邊的小酒店裏去找一個幽靜的座位,點幾個小盆:鼕筍、茭白、薺菜、毛豆、鮮菱、良鄉栗子、熟荸薺……燙兩碗花雕。你盡管淺斟細酌,遲遲迴船歇息。天下雨也可不管,因為塘棲街上全是涼棚,下雨是不相乾的。這樣,半路上多遊瞭一個碼頭,而且非常從容自由。這種富有詩趣的旅行,靠近火車站地方的人不易做到,隻有我們石門灣的人可以自由享受。因為靠近火車站地方的人,乘車太便;即使另有水路可通,沒有人肯走;因而沒有客船的供應。隻有石門灣,火車不即不離,而運河躺在身邊,方始有這種特殊的旅行法。然客船並非專走長路。往返於相距二三十裏的小城市間,是其常業。蓋運河兩旁,支流繁多,港汊錯綜。倘從飛機上俯瞰,這些水道正像一個漁網。這個漁網的綫旁密密地撒布無數城市鄉鎮,“三裏一村,五裏一市,十裏一鎮,二十裏一縣”。用這話來形容江南水鄉人煙稠密之狀,決不是誇張的。我們石門灣就是位在這網的中央的一個鎮。所以水路四通八達,交通運輸異常便利。我們不需要用腳走路。下鄉,齣市,送客,歸寜,求神,拜佛,即使三五裏的距離,也樂得坐船。
石門灣位於浙江省的主要絲綢産區,自16世紀以來就是生絲集散要地。絲綢製品在這裏隻是普通物什,以至於豐子愷第一次聽說其他地方的人竟將絲綢衣物當成奢侈品時驚訝不已。從17世紀開始,此地的工匠就開始為朝廷製作官袍,石門灣就位於以蘇杭為基礎的絲綢産業中心。“經過農婦和兒童之手,桑葉變成蠶絲,再由街上成百上韆的收絲人送到織機上編織作業,高度專業化的生産係統創造瞭巨大的商業財富。”
石門灣離海岸隻有五十公裏,沐浴著杭州灣和中國東部沿海的溫和氣候。1937年,豐子愷在傢鄉被侵占、舉傢逃亡的情況下,在作品中頌揚瞭那裏的怡人氣候和豐腴土地。
由夏到鼕,由鼕到夏,漸漸地推移,使人不知不覺。中産以上的人,每人有六套衣服:夏衣、單衣、夾衣、絮襖(木棉的)、小綿襖(薄絲綿)、大綿襖(厚絲綿)。六套衣服逐漸遞換,不知不覺之間寒來暑往,循環成歲……故自然之美,最為豐富;詩趣畫意,俯拾即是……我們郊外的大平原中沒有一塊荒地,全是作物。稻麥之外,四時蔬果不絕,風味各殊……往年我在上海功德林,鼕天吃新蠶豆,一時故鄉清明賽會、掃墓、踏青、種樹之景,以及綢衫、小帽、酒旗、戲鼓之狀,憬然在目,恍如身入其境。
實際上,石門灣鎮在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幾乎被毀。這是由自稱“耶穌之弟”的基督徒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這場戰爭不僅使清帝國最富裕的省份滿目瘡痍,而且導緻中國東部地區人口急劇減少,經濟嚴重衰落,幾十年後纔勉強恢復。整個嘉興地區,人口減少瞭約百分之七十,直到豐子愷幼年,石門灣的人口仍不足一萬。與此同時,上海反而得益於內地的紛爭,很快發展為海上貿易和金融中心。京杭運河因戰事受到封鎖,沿岸曾經風光無限的城鎮很快被蓬勃發展的沿海大都市所取代。10戰亂過後,為瞭從厄運中恢復過來,豐傢創立瞭豐同裕(意為豐氏共享富裕)染坊。染坊的經營談不上成功,豐子愷一傢和一些親戚共住一處房子。豐子愷的父親豐鐄(號斛泉,1865—1906)對傢族生意並不感興趣。在母親的鼓勵和肯定下,他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參加杭州的科舉考試。他母親一生對兩件事情有獨鍾:閱讀和吸食鴉片。
祖母去世多年後,年輕的豐子愷偶然翻開瞭一些她最喜愛的書籍。其中一本是很齣名的戲麯選集《綴白裘》,書中收錄當地非常流行的昆麯舞颱劇目。書頁上有些地方被她的大煙管燒焦瞭,可能是她躺在鴉片床上讀書時打瞌睡燒焦的。她是戲迷,甚至還教孩子們——豐子愷的父親和姑母——唱麯兒。盡管人們都喜歡聽戲,但祖母的舉動還是招緻瞭非議,因為在鄉親們眼裏,唱戲是下等人的職業。豐子愷也提起過祖母對養蠶的熱情,她有這樣的癖好,就像她喜歡在夏天穿著竹布衣坐在染坊門外的岸邊吃蟹酒一樣。她甚至執意給年幼的豐子愷講陳蕓的故事。陳蕓(1763—1803)是清乾隆年間蘇州纔子瀋復(1763—1822後)的妻子,也是瀋復所著《浮生六記》的女主角,他在書中描述瞭兩人美好而短暫的婚姻生活。豐子愷後來的朋友和同事林語堂曾這樣評價這對夫婦:
他倆都是富於藝術性的人,知道怎樣盡量地及時行樂……我頗覺得蕓是中國文學中所記的女子中最為可愛的一個。
瀋復則這樣描述他的妻子:
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雖然祖母的樣子與縴美輕靈的陳蕓或有幾分相像,但一涉及兒子的前途,她可是個固執己見的人。清代,這塊江南腹地士紳文化發達,産生瞭眾多進士。進士是在科舉考試中通過最高一級考試的人,不過,地方精英並不局限於官宦世傢子弟。13石門灣便是著名畫傢方薰(1736—1799)的傢鄉,豐子愷也以與他同鄉而自豪。14豐子愷年少時,隨著清王朝的沒落和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長期被視為大逆重犯的人,如著名的反清哲學傢呂留良(號晚村,1629—1683)也被當成本地名人來紀念。值得一提的是,和豐子愷同年代的小說傢茅盾(字雁冰,1896—1981),作傢、編輯孔另境(1904—1972)和他的姐姐也就是茅盾的妻子孔德沚,哲學傢、革命傢章太炎 (1869—1936)的夫人——教育傢、編輯湯國梨(1883—1980),還有紀錄片導演、攝影師徐肖冰 (1916—2009)都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一位藝術傢的生平瞭解,更在於它揭示瞭一種與時代洪流搏鬥的姿態,一種在亂世中堅守內心淨土的勇氣。作者巧妙地編織瞭藝術傢的個人經曆與宏大的曆史背景,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以及知識分子所麵臨的艱難抉擇。他如何在戰亂中顛沛流離,卻依然堅持教育事業,用畫筆和文字傳遞溫情與希望;他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始終守護著自己內心深處的藝術理想。這種精神力量,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朋友間的交往,都刻畫得生動鮮活,讓人仿佛置身其中,與藝術傢一同經曆他的喜怒哀樂。他的作品,那些稚拙而充滿智慧的漫畫,成為瞭那個時代獨特的注腳,也成為瞭後人反思曆史、體悟人生的重要媒介。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靈魂的棲息,是生命態度的昭示。
評分這是一本極其耐人尋味的書,它不僅僅是一份藝術傢生平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在 turbulent times 保持內心寜靜與精神獨立的教科書。作者在敘述中展現瞭非凡的洞察力,他深刻理解瞭這位藝術傢作品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並將這些思想巧妙地融入到對藝術傢生活經曆的描繪中。我特彆欣賞作者對藝術傢在日本留學經曆的細緻刻畫,那裏不僅是他藝術道路上的重要轉摺點,也深刻影響瞭他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與融閤。他如何將日本的浮世繪風格與中國傳統水墨畫意境相結閤,創造齣獨具一格的藝術語言,這本書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同時,作者並沒有迴避藝術傢人生中的一些挑戰與睏境,反而將其作為展現藝術傢精神韌性的絕佳素材。這種真實的呈現,使得傳記更加立體和動人。讀這本書,我仿佛也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旅行,感受到瞭藝術的治愈力量,以及一個人如何用智慧和樂觀去麵對生活的種種不如意。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如同置身於一場寜靜的茶話會,與一位溫潤如玉的長者促膝長談。作者以一種極其平和、舒緩的語調,鋪陳開藝術傢的一生。我沉醉於他那些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它們以一種孩童般的視角,捕捉瞭生活中最微小卻最動人的瞬間。無論是嬉戲的孩子,還是農傢的小景,都洋溢著一種樸素的幸福感。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傢如何將這種對生活的熱愛,轉化為一種麵對睏境的強大力量。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他用他的畫筆和文字,為人們提供瞭精神上的慰藉,就像一盞盞溫暖的燈火,照亮瞭黑暗中的道路。作者的文筆極其優雅,充滿瞭詩意,但又毫不做作,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流暢,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藝術傢傢庭生活的描繪,那種溫馨而充滿愛的氛圍,讓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簡單”的價值,認識到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匿於平凡的生活細節之中。
評分讀完這部作品,仿佛經曆瞭一場洗禮,心靈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淨化。作者用一種極其細膩、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一位藝術傢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我被他身上那種平和、淡定的氣質深深吸引。即使麵對生活的艱辛和時代的變遷,他始終能從中找到樂趣,看到美好,並用他獨特的藝術語言將其錶達齣來。他筆下的孩子、自然,都充滿瞭勃勃生機和純真的喜悅,仿佛將我們帶迴瞭那個沒有煩惱的童年。他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讀來如沐春風。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在戰亂年代,依然不忘初心,將教育視為己任,希望通過藝術啓迪下一代的心靈。這種對教育的執著,對生命的敬畏,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逃難”,並非是肉體的躲避,而是心靈的升華,是能夠在喧囂中找到一片寜靜的自留地,用藝術去滋養生命,去溫暖他人。
評分剛讀完一本關於一位極其獨特藝術傢的傳記,至今仍沉浸在那份寜靜淡泊的意境中。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筆觸,勾勒齣這位藝術傢非凡的人生軌跡,從早年的求學經曆,到在日本的學習時光,再到迴國後在教育和藝術創作上的不懈追求。我尤為著迷於他如何將東西方美學理念融會貫通,並將其融入到漫畫、散文以及翻譯等多個領域。他筆下的童真世界,那種洗盡鉛華的純粹,總能輕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在那個動蕩變革的時代,他用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的避難所,也為無數讀者提供瞭一個可以休憩心靈的港灣。那些看似簡單的綫條,卻承載著深邃的哲思和對生命的熱愛,仿佛一股清泉,滌蕩著都市的浮躁。每當翻開書頁,我都能感受到一種溫潤的光澤,那是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是藝術傢內心世界的真誠流露。他對待生活的態度,那種“無用之用”的哲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價值”的定義,是否過於功利和短視。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如同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滋味。
評分非常不錯的購物體驗!
評分挺好的呢。哈哈哈哈。。。。。
評分不錯的書,閑時讀讀。
評分老闆需要的書,還好京東送瞭快一切搞定
評分不錯的書,閑時讀讀。
評分這是一部融閤瞭傳記、藝術和曆史的作品。講述瞭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動蕩中,齣現的最有天賦和最重要的藝術傢之一——豐子愷的生平。作者在書中呈現瞭一幅交織並行的圖景:作傢、畫傢、翻譯傢豐子愷的生活和20世紀中國動蕩的曆史。他考察瞭豐子愷審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傳統及當代的文化背景相聯係。
評分非常不錯的購物體驗!
評分京東服務好值得信賴
評分熱賣暢銷,讀者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