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齣陽關: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主要講述中國古代親曆西域的詩人們的故事,他們前往西域的原因,路途見聞,詩歌作品。由於西行的風物、環境等原因,這些詩作風格質樸,具有一種穿越時空、震撼曆史的力量。
顧世寶,安徽鳳陽人,1981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任文學藝術與新聞傳播齣版中心主任助理。齣版古代文學類圖書數十種,曾獲第四屆“韜奮杯”全國齣版社青年編校大賽編輯類優秀奬。
第一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
第一節 八駿日行三萬裏
第二節 公主琵琶幽怨多
第三節 但願生入玉門關
第二章 萬裏長徵人未還
第一節 逐臣銜淒渡玉關
第二節 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三節 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三章 不妨終老在天涯
第一節 陰山西下五韆裏
第二節 未濟蒼生曷敢歸
第三節 遺跡尚存唐製度
第四章 弓刀閑掛隻春耕
第一節 拋留農具赴戎機
第二節 塞垣此地擅繁華
第三節 書生眼孔一朝開
第四節 萬裏岩疆事遠遊
第五章中原無此好春風
第一節名臣心跡記雙清
第二節大將籌邊尚未還
第三節去國唯期社稷安
第二節 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三節 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三章 不妨終老在天涯
第一節 陰山西下五韆裏
第二節 未濟蒼生曷敢歸
第三節 遺跡尚存唐製度
第四章 弓刀閑掛隻春耕
第一節 拋留農具赴戎機
第二節 塞垣此地擅繁華
第三節 書生眼孔一朝開
第四節 萬裏岩疆事遠遊
第五章中原無此好春風
第一節名臣心跡記雙清
第二節大將籌邊尚未還
第三節去國唯期社稷安
引子
感謝主編餘太山先生垂青,讓筆者有機會就自己一直非常感興趣的曆代親曆西域詩人這一領域寫一本小書。
跟隨業師楊鐮先生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的時候,在熟悉元代詩歌文獻的過程中,筆者日益認識到,元代文學除瞭元麯還有許多精彩之處。元代文學的舞颱是如此之大,從東海之濱到天山之西,從五嶺以南到戈壁以北,這是一個超過漢唐盛世的區宇;元代文學的演員是如此之多,不僅有漢人、南人,還有濛古、色目。在這樣一種曆史契機之下,不僅因金宋對峙而分頭發展的南北文學得以閤流,而且在東西方嚮上,因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文學人纔和文學思想的交流也呈現齣空前絕後的活躍狀態。西域的許多民族都有優秀代錶在中原文壇大放異彩,其中包括畏兀人、葛邏祿人、欽察人乃至拂林人。而中原文士也有不少跟隨濛古西徵大軍,將足跡留在茫茫西域。原來,我們中華民族詩國的邊疆曾經遠達蔥嶺之外!
在興趣的驅使下,筆者又開始搜集元代之前和元代之後的詩人西齣陽關的相關材料,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周穆王西徵事不可考,漢公主齣塞史有明文;駱臨海遣戍蒲類,岑嘉州再赴輪颱;長春真人西行萬裏為止殺,耶律楚材獨處河中守寂寞;陳子魯五齣陽關宣大明國威,紀曉嵐百餘絕句寫塞垣繁華;洪亮吉萬裏荷戈百日賜環,祁韻士濛池紀行西陲填詞;鄧廷楨寄情伊江中鞦,林則徐題詠天山古雪;左宗棠輿棺齣師,譚嗣同壯遊邊塞;張蔭桓救國終遺恨,裴景福罪名莫須有;宋伯魯老來依人作幕,王樹楠公餘飲酒賦詩;楊增新登高懷遠,鄧纘先殺身成仁……
筆者在探尋這些遷客騷人精神世界的過程中,看到瞭前賢辛勤開采的背影。這一領域已經湧現齣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對於這些西行詩人和西域詩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說,它們獲得的重視程度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一般讀者當中,很多名字可能說起來還非常陌生。在學術的世界裏,需要鑽木取火者,也需要以薪播火者。顧某謭陋,不堪取火重任,希望能做些播火的工作。
現在呈現在大傢麵前的這本小書,當然不能稱作研究,它隻是按照筆者自己的理解,對曆代西齣陽關的遷客騷人西行經曆和西行心情的粗筆勾勒。知人論世,力不能至;將心比心,其庶幾乎?
承濛師友郭沂紋、李建、徐幼玲、宮京蕾、戚雨航、郭蕾蕾、杜澤天等提供精美照片,在此一並緻以誠摯的謝意!
囿於筆者學識,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2015年8月10日
顧世寶於鼓樓西大街
初讀這本書的目錄,就有一種循著曆史脈絡緩緩前行的感覺。從早期的漢代詩人,到盛唐的邊塞大傢,再到宋元時期,時間軸清晰可見。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往往需要從它的文化藝術中去感受,而詩歌無疑是其中最直接、最細膩的載體。《西齣陽關: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這個名字,似乎預示著它將帶領我們踏上一段詩意的朝聖之旅。我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不同時期詩人風格的差異,又如何將他們的個人經曆與西域的曆史變遷巧妙地結閤起來。例如,那些齣使西域的使者,他們肩負著怎樣的使命?在漫長的旅途中,他們麵對過哪些挑戰?他們的詩歌中,除瞭對自然的描摹,是否也充滿瞭對傢國的思念,對異域文化的感悟?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呈現一些不為人熟知的詩人,他們的故事和作品也許同樣精彩,卻常常被曆史的洪流所淹沒。這本書能否做到這一點,將他們的“剪影”化為生動的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他們的時代,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筆下的風土人情?我希望它能讓我瞭解到,那些詩篇背後,並非隻是簡單的文字遊戲,而是真實的人生際遇,是他們在那個遙遠國度留下的,關於勇氣、孤獨、友誼和夢想的印記。
評分光是讀到“西齣陽關”這幾個字,我就被深深吸引瞭。腦海中立刻湧現齣古老邊塞的壯麗圖景,以及“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悠遠意境。而“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這個副標題,則點明瞭這本書的主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那些將生命與足跡留在遙遠西域的文人墨客充滿敬意,他們的詩篇,往往承載著比單純的文學創作更深刻的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詩人與西域的真實聯係?他們在那片土地上,經曆瞭怎樣的風霜雨雪,看到瞭怎樣的異域風情,又留下瞭怎樣的心路曆程?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呈現齣那些詩人“親曆”的細節,不僅僅是詩歌的解讀,更包括他們在那片土地上真實的生活片段,他們的行走、他們的觀察、他們的思考。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那些詩人們不僅僅是寫下優美的文字,更是將自己的生命融入瞭西域這片廣袤而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留下瞭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剪影”。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自帶瞭一種蒼茫與遼遠的意境。“西齣陽關”四個字,仿佛瞬間就將我拉扯到瞭那個古老而神秘的西域邊塞,腦海中迴蕩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的經典詩句。而“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更是精準地勾勒齣瞭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那些曾親身踏足西域的詩人們的故事。我一直對曆史上的絲綢之路以及它所承載的文化交流充滿濃厚的興趣,而詩人作為那個時代最敏感的記錄者,他們的視角往往能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細節。這本書能否為我展現那些詩人在西域的真實生活狀態?他們是如何在這種與中原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尋找靈感,抒發情懷?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詩人的生平事跡,不僅僅是他們的詩歌作品,更包括他們在那片土地上所經曆的種種,無論是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是與當地居民的交流,抑或是他們在孤獨與思鄉中的情感掙紮。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那些詩人的“剪影”,仿佛親眼所見,感受到他們在那片遙遠的土地上,留下的獨特而深刻的印記。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一股濃厚的曆史人文氣息撲麵而來。標題“西齣陽關”四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那個古老邊塞的無限遐想,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象。而“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藏在那些被時間打磨過的文字和故事裏,尤其是一些親身經曆者的記錄,更是彌足珍貴。這本書是否能夠將那些遠去的詩人,那些在西域留下瞭足跡的靈魂,以一種鮮活的方式展現在我麵前?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講述那些詩人們在西域的真實生活場景,他們是如何穿越崇山峻嶺,如何麵對艱苦的環境,又是如何在那片充滿異域風情的土地上,迸發齣創作的靈感。是怎樣的際遇,讓他們與西域結下瞭不解之緣?他們的詩歌,是否不僅僅是對景物的描繪,更是對人生、對傢國、對友誼的深刻抒發?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每一個被提及的詩人,都曾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生命在西域這片土地上留下瞭獨特的光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西齣陽關”幾個字就足夠吸引我瞭,腦海中瞬間浮現齣王維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西齣陽關無故人”,一種壯闊的邊塞風情和離愁彆緒撲麵而來。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名後半部分的“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更是讓我充滿期待。我一直對古代中國與西域的交流曆史深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遠赴邊塞、以筆墨為劍的詩人。想象一下,在茫茫戈壁、雄渾大漠的背景下,他們懷揣著怎樣的情懷,經曆瞭怎樣的故事,又留下瞭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本書是否能夠帶我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那些曾經繁華又孤獨的邊塞景象,感受詩人筆下跌宕起伏的命運與壯誌?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詩人和作品,而是能深入挖掘他們與西域的真實聯係,講述他們在那片土地上鮮活的生命軌跡,讓那些名字和詩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曆史人物。我對書中對於“親曆”二字的強調尤為看重,這意味著作者不僅僅是整理文獻,更是試圖去還原那些詩人切身的體驗,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歡愉與悲傷,甚至是他們的睏頓與輝煌。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遙遠曆史的窗戶,讓我得以窺探那個充滿神秘與傳奇的西域世界,以及那些在其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靈魂。
評分這套書不錯,但是為一般性普及讀物,很淺。
評分聽說要有十個字纔能給京豆
評分這套書不錯,但是為一般性普及讀物,很淺。
評分很好,給力!
評分還行吧
評分西齣陽關: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 很好的曆史
評分值得信賴的,值得一讀,有空看看
評分西齣陽關:曆代親曆西域詩人剪影 很好的曆史
評分聽說要有十個字纔能給京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