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家英 编,慕德俊,陈旿 译
图书标签:
  • 自动控制原理
  • 控制理论
  • 自动控制
  • 系统分析
  • 数学模型
  • 反馈控制
  • 线性系统
  • 状态空间
  • 现代控制
  • 控制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58687
版次:2
商品编码:118059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5
字数:9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成果。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特色是:将“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了新的体系,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专家评议新体系“是自动控制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在国内是首创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虽然此前曾有类似的探索和尝试,但《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分上、下两册。上册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内容包括:绪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分析法;下册以“现代”控制理论(即状态空间法)为主,内容包括:频率响应综合法、线性系统的结构分析、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可作为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和在职人员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与控制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以及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6章 频率响应综合法
6.1 引言
6.2 回路整形与系统的希望开环频率特性
6.2.1 回路整形法
6.2.2 系统的希望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特性
6.3 串联校正的综合
6.3.1 串联超前校正的综合l
6.3.2 串联迟后校正的综合
6.3.3 串联迟后一超前校正的综合
6.3.4 应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6.4 串联校正的工程设计与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
6.4.1 二阶“最佳”与三阶“最佳”的工程设计法
6.4.2 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法
6.5 反馈校正的综合
6.5.1 反馈校正的作用
6.5.2 反馈校正的综合方法
6.6 复合校正的综合
6.6.1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的综合
6.6.2 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的综合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7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析
7.1 引言
7.2 状态可控性与状态可观测性的定义
7.2.1 状态可控性的定义
7.2.2 状态可观测性的定义
7.3 线性连续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7.3.1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7.3.2 线性时变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7.3.3 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可控性
7.4 线性连续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与对偶性原理
7.4.1 线性时变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
7.4.2 对偶性原理
7.4.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
7.5 线性变换与规范形
7.5.1 线性变换
7.5.2 线性定常系统在线性变换下的特性
7.5.3 线性单变量系统的可控规范形与可观测规范形
7.6 应用MATLAB进行线性系统结构分析和求规范形
7.6.1 应用MATLAB分析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7.6.2 应用MATLAB求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规范形
7.7 线性定常系统的结构分解
7.7.1 状态可控性与状态可观测性的基本属性
7.7.2 线性定常系统按可控性的结构分解
7.7.3 线性定常系统按可观测性的结构分解
7.7.4 线性定常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
7.8 线性系统“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之间的基本结构关系
7.8.1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阵)描述与状态空间描述之间的关系
7.8.2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阵)零极点与系统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7.9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
7.9.1 实现与最小实现
7.9.2 实现的基本形式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8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
8.1 引言
8.2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8.3 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
8.3.1 极点配置定理
8.3.2 极点配置算法
8.3.3 应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
8.3.4 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
8.4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8.4.1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8.4.2 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在线性定常系统综合中的应用
8.4.3 动态系统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
8.4.4 线性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
8.4.5 应用MATLAB进行求解
8.5 状态观测器
8.5.1 全维状态观测器
8.5.2 降维状态观测器
8.6 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8.6.1 闭环系统结构与分离性原理
8.6.2 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的基本特性
8.7 鲁棒控制系统
8.7.1 鲁棒性与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
8.7.2 最优定常调节系统的鲁棒性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9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9.1 引言
9.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9.2.1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
9.2.2 保持器
9.3 Z变换与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9.3.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9.3.2 Z变换
9.3.3 应用Z变换法求解线性差分方程
9.4 线性离散乐统的数学描述
9.4.1 输入输出描述与状态空间描述
9.4.2 脉冲传递函数
9.4.3 脉冲传递函数(阵)描述与状态空间描述之间的相互转换
9.5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9.5.1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9.5.2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9.5.3 线性离散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9.6 线性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特性分析
9.6.1 系统暂态特性与极点分布之间的关系
9.6.2 线性离散系统的根轨迹法
9.6.3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
9.6.4 应用MATLAB进行离散系统分析
9.7 线性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9.7.1 线性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9.7.2 双线性变换与伯德图法
9.8 离散控制系统的综合
9.8.1 等效模拟控制器综合法与数字PID控制器
9.8.2 数字控制器直接综合法
9.8.3 数字控制器解析综合法
9.9 线性离散系统的结构分析
9.9.1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达性
9.9.2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观测性与对偶性原理
9.9.3 线性连续系统离散化后保持可达和可观测的条件
9.9.4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结构分解
9.9.5 离散系统“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之间的基本结构关系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第10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10.1 引言
10.1.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10.1.2 典型的非线性特性
10.2 描述函数法
10.2.1 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概念
10.2.2 描述函数的计算
10.2.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
10.2.4 应用MATLAB进行描述函数分析
10.3 相平面法
10.3.1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10.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10.3.3 由相平面图求系统运动的时间响应
10.3.4 奇点与极限环
10.3.5 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10.3.6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10.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法
10.4.1 克拉索夫斯基方法
10.4.2 变量梯度法
10.5 非线性系统校正与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性能
10.5.1 非线性系统校正
10.5.2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控制系统性能
小结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附录A 线性代数概述
附录B 下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飞鸟集:印度洋的浪花》 内容简介 《飞鸟集:印度洋的浪花》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短篇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在印度洋沿岸国家旅居期间,所见所感、所思所悟的零散片段。本书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如同散落在海滩上的贝壳,每一篇都凝练着作者对生活、自然、情感与哲理的细腻捕捉。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印度洋地区独特的光影变幻,从清晨海面上跃动的金色阳光,到黄昏时分染红天际的瑰丽晚霞;从海风拂过棕榈叶沙沙的低语,到海浪拍打礁石激起晶莹水花的壮丽景象。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背景,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是触发其深刻思考的契机。 书中,你将读到作者在异国市集里与当地人浅淡的交流,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你将跟随作者漫步于古老的寺庙,体悟信仰的力量与历史的厚重;你也将体会作者在静谧的海边,独自一人面对浩瀚星空的渺小时,所产生的关于宇宙、生命与存在的种种遐想。 《飞鸟集》的核心在于其对“瞬息”与“永恒”的探索。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瞬间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无论是海边的一枚残破贝壳,还是路边一株顽强生长的小草,都能引发他对时间流逝、生命轮回、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他尝试用诗意的语言,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体验,并试图从中提炼出能够触动人心的普遍性真理。 本书的文字风格清新隽永,不事雕琢,力求自然流畅。作者的语言如同印度洋的海水,时而平静如镜,映照出内心的澄澈;时而汹涌澎湃,激荡起情感的波涛。他善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哲理融入具体的场景描写之中,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又能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飞鸟集》并非一本填鸭式的知识读物,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思考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页都可能成为你冥想的起点,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领悟。 本书适合那些热爱旅行、热爱生活、对人文与自然充满好奇的读者。它或许不能为你提供解决现实困境的直接方案,但它能为你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生活的新视角,一份在纷繁喧嚣中寻得内心平静的力量。 合上本书,你可能会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某个海边驻足的时刻,或者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的经历。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或许会在《飞鸟集》的文字中重新鲜活起来,与作者一同,在印度洋的浪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与哲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分量感”,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封面设计延续了经典的学术风格,颜色和字体都显得很稳重,直观地展示了书名和作者信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很细腻,比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教材都要厚实,印刷的清晰度更是让人满意,字迹锐利,排版清晰,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我对自动控制原理一直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接触了一些基础理论之后,我渴望能够深入了解更高级的内容,而这本下册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在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分析、以及各种先进控制策略方面,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评分

这本书从外观上看,就给人一种很扎实、很学术的感觉。它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了书名和版本信息,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著作。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很好,比一般的教材要厚实一些,印刷也相当清晰,字体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一点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之前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候,就一直对下册内容特别感兴趣,因为那里通常包含了更深入的理论和更前沿的技术。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够在我对自动控制的理解上更进一步,尤其是在系统辨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等领域,希望能有更系统、更透彻的讲解,帮助我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

刚拿到这本《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给吸引住了,感觉像是抱着一本砖头,里面一定蕴含着扎实的知识。封面设计,我个人觉得挺务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就是很直观地展现了书名和作者信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书籍。翻开来看,纸张的触感不错,比我之前看的一些教材要厚实一些,印刷的字迹非常清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经常需要长时间阅读,清晰的字体能大大减轻阅读疲劳。我本来就对自动控制领域很感兴趣,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基础知识,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其是关于一些高级概念和算法。所以我对这本下册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白,让我对整个自动控制系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那些关于系统稳定性、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章节,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学习和探索。

评分

这本书啊,我拿到的时候就感觉挺厚的,沉甸甸的,知识量肯定不小。封面设计嘛,也挺经典的,蓝色为主调,加上书名和作者信息,看起来就很学术范儿。翻开来,纸张的质量还不错,摸起来有点厚实感,印刷也很清晰,字迹不会模糊,眼睛看久了也不会觉得累。第一感觉就是,这书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看完的,需要花心思去钻研。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自动控制的时候,还是用的更早的版本,那时候很多概念理解起来就觉得有点吃力,现在看到这个新版本,希望能有更清晰的解释和更贴切的例子,毕竟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书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吧。特别是下册,通常会涉及更深入的理论和更复杂的应用,比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分析等等,这些都是我一直想好好学习和掌握的。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扫清这些知识盲点,让我对自动控制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拿到书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看到那些熟悉的章节名称,心里既有期待也有一些莫名的压力,因为我知道,这代表着又一次的知识挑战。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种沉甸甸的分量,这立刻让我感受到它内容的充实和厚重。封面设计走的是经典路线,颜色搭配和字体选择都显得非常专业和学术,没有多余的装饰,直击核心。打开书本,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厚实且光滑,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无可挑剔,字迹锐利,排版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动控制这门学科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接触到的内容,特别是下册涉及的更深奥的理论,总让我觉得有些难以消化。因此,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这本书,我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以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方式,为我讲解诸如状态空间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最优控制等关键概念,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精髓,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度和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说明内容一定很充实。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蓝色的主色调给人一种沉静、专业的感受,书名和作者信息一目了然。翻开内页,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摸起来有种细腻的触感,而且印刷非常清晰,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之前在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到了下册,通常会涉及一些更高级、更复杂的概念。所以,当我知道有《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非常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更清晰易懂的语言,更贴切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理论,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诸如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这些我一直觉得有些挑战性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厚重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充实。封面设计朴实而专业,色彩和排版都透露出严谨的气息,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厚实且光滑,印刷清晰度极高,字体锐利,排版合理,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学习。我对自动控制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本《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那些我一直觉得难以理解的章节,比如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以及非线性系统和最优控制等,希望能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我掌握这些核心知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厚实的体积和扎实的质感所吸引,这预示着里面包含了丰富和深入的知识。封面设计简约而专业,蓝色的主色调显得沉稳大气,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可见。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细腻,厚度也适中,印刷的字迹非常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长时间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对自动控制原理一直充满学习热情,尤其是在掌握了基础理论之后,我迫切希望能深入学习下册中更高级和更复杂的概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关于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我突破学习瓶颈,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知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在感”,厚实的手感,沉甸甸的,就知道里面内容肯定丰富。封面设计走的是经典学术风,颜色搭配和字体选择都很稳重,直接点出了书名和作者,显得非常专业。翻开书页,纸张质量相当好,摸起来有厚实感,而且印刷非常清晰,字迹锐利,排版也清晰明了,这点对于长时间阅读学习至关重要。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动控制这门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也一直想在基础理论之外,更深入地学习一些高级的概念和方法。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下册)》能够为我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讲解,尤其是在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分析、以及各种先进控制策略等我一直觉得比较棘手的领域,希望能帮助我打下更牢固的知识基础。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厚实的手感和稳重的封面设计所吸引。这种设计风格很有学术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本正经的专业著作。翻开内页,纸张的质量非常出色,厚实而有韧性,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我一直在寻求能够深化我对自动控制理解的书籍,特别是关于下册内容,那些更高级的理论和方法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深入的方式,为我解析那些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比如稳定性分析、最优控制、以及各种现代控制技术。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对自动控制原理有一个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