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拉图传世的36篇作品中,《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德若》《斐多》四篇最富文学色彩。本稿按戏剧时间先后编成四联剧,名之为“柏拉图四书”(亦可称为“苏格拉底传”),为大学本科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柏拉图作品的基本读本。
刘小枫从古希腊文翻译,以Burnet编本为底本,并参考三类西方文献:笺注本、译注本和义疏本,因此称为编/译。译者将之称为“柏拉图四书”,乃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四书,有西方最重要的古典经书的意味。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995-1998)
(8)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1994-2003)
(9)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2011年至今)
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睇视之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等,编修有《凯若斯》,译有《柏拉图的<会饮>》(华夏,2003)。代表性论文有:(1)《王有所成》,台湾《哲学与文化》卷四十;(2)《政制与王者》,《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3)《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现在研究方向 为古典诗学、古典语文学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及“古典诗学实验班”开设如下课程: 文艺学原理与古典诗学、古典诗学原著讲疏、古希腊语文学导引、古典拉丁语文学导引、古典学引论等。科研项目:有(1)“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10至今);(2)“基督教与西方古典传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3)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主编、“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多套大型丛书。
一直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古典学,又提出”新国父论“等极富争议的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编译说明
苏格拉底的爱欲与民主政治(导言)
主要参考文献
普罗塔戈拉
会饮
斐德若
斐多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哲学入门读物,没想到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画面感的笔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辩论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形象塑造,简直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位在雅典街头四处设问的智者。书中对于“正义”的探讨,没有给出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唇枪舌战,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逻辑推演。读到《理想国》中关于洞穴的比喻时,我的震撼无以言表,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所见的“真实”究竟是何物。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凡,有时如涓涓细流,温和地引导你进入沉思;有时又如同山洪暴发,用犀利的诘问直击人心最深处的盲区。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迫使你直面自己认知中的局限。对于任何渴望跳出思维定势、追求更高层次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读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审视人生的全新视角,其影响力是持久而深远的,绝非一蹴而就的阅读体验能够概括。
评分这是一本挑战阅读习惯,却又极度滋养心灵的书籍。它教会我的,不是“应该相信什么”,而是“应该如何思考”。书中对“德性即知识”这一核心命题的反复叩问,击碎了我过去对于道德行为的许多朴素认知,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局限性与知识的绝对重要性之间的悖论。文字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感,那种仿佛能透过字里行间看到古希腊阳光下辩论者的身影的感觉,是其他任何译本或二手解读都无法替代的。虽然阅读过程中时常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那些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掌握了作者所设定的基本框架,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世间万物,从日常争执到国家大事,都多了一层冷静的、基于理性的审视滤镜。这本书并非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精神工具,去面对世界的复杂与模糊,其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结构上的宏大与精巧。它不像一本普通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密咬合,缺一不可。我对书中涉及的“灵魂的三部分论”印象最为深刻,作者将其与城邦的结构巧妙地类比,构建了一个内外呼应的完美模型。这种跨领域的映射能力,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刚才的论证链条,以确保自己没有在复杂的转折点上掉队。这种阅读的“主动性”是被迫但也是被鼓励的。文风上,它古朴典雅,但又不乏戏剧张力,苏格拉底的插科打诨和他的严肃追问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避免了纯理论论述可能带来的单调。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是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纯粹的对话才能触及的彼岸,这本书就是那条通往彼岸的崎岖小径。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时,我有些气馁。那些长篇累牍的对话和对形式、理念的反复论证,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要求读者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仿佛置身于一个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出土的古老文物面前。但正是这种“慢”的阅读过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沉淀。书中关于“爱”的探讨,尤其是那段关于灵魂起源的论述,如同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虽然其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但其情感内核却是如此的磅礴和深情。它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情,上升到一种对至善、对永恒美的追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对话场景时的细致入微,空气中的光影变化、人物的微小动作,都仿佛被精确地记录下来,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这本书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初入时会迷失方向,但只要坚持沿着逻辑的丝线走下去,最终会发现隐藏在深处的宝藏——那是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的追问与探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拓宽了一大块,对那些宏大叙事也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反直觉”的。它没有提供任何现代心理学或社会学的现成结论,所有的结论都必须从最基础的逻辑公理出发,一步步搭建起来。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理解其中关于“知识的本质”的界定,特别是那些关于“回忆”和“在世”的论断,初读时感觉像是被抛入了一个纯粹由概念构成的世界,缺乏落地的参照物。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抽象性,赋予了它跨越时代的生命力。书中对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探讨,放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它揭示了权力运作的底层逻辑和理想治理的艰难路径。作者的辩论技巧高超,常常在看似不经意间,通过对某一词语定义的分歧,将整个论述引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本书不适合带着“找答案”的心态去读,它更像是一套精密的思维体操训练手册,目的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训练你提问和论证的能力。它的文本密度极高,每一句话都值得推敲和反复咀嚼,否则很容易错过那些隐藏在表面对话之下的深刻含义。
评分喜欢!好书!
评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值得仔细阅读和了解。
评分感觉。。很好。。。。?。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柏拉图传世的36篇作品中,《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德若》《斐多》四篇最富文学色彩。本稿按戏剧时间先后编成四联剧,名之为“柏拉图四书”(亦可称为“苏格拉底传”),为大学本科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柏拉图作品的基本读本。
评分好书,支持三联!
评分很有用的书!
评分书很好,看着略显知识高深啊
评分柏拉图经典读物,值得推荐
评分反人类的十个字评论!!!那好吧,见到这行字即证明已得到认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