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基督教要义》吸收了宗教改革经典的洞见,是基督教神学清晰、系统的陈述。该书深刻塑造了近四个多世纪的基督教传统和西方文化,成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基督教要义(共3册)》以简明易懂的方式,系统地阐明了基督教神学的要义。全书共四卷。第一卷是论述人如何认识作为创造主的上帝;第二卷探讨人如何认识作为救赎主的上帝;第三卷讨论领受基督救恩的方式及其益处;第四卷阐述教会的性质、治理和圣礼。
《基督教要义(共3册)》构思恢宏、论述清晰,其内容涵盖基督教神学几乎所有的领域,堪称基督教神学的经典陈述,亦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实用指南。这部巨著跻身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列,是基督教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影响了近四百多年的基督教会,而且在很多方面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态。
作者简介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法国人,16世纪较有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牧师,与奥古斯丁和马丁·路德齐名,是教会史上极重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框架,而且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加尔文著述甚丰,其中较重要的著作包括《基督教要义》及多卷圣经注释。
精彩书评
加尔文是一条洪流、一片原始森林、一种巨大的力量,直接从喜马拉雅山上降临……我很愿意埋首苦读,与加尔文共同度过我的余生,那样我将受益匪浅。
——卡尔·巴特(Kan Barth)
目录
《基督教要义(上)》目录:
缩写与符号
中译本导言
导言
约翰·加尔文致读者书(1559年版)
1560年法文版主旨
致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书
第一卷 认识创造天地万物的神
第一章 认识神与认识自己是密切相关的,而两者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第二章 何谓认识神,以及认识神的意义何在
第三章 人生来就有对神的认识
第四章 这种知识因无知和恶毒被压抑或败坏了
第五章 有关神的知识也彰显在宇宙的创造和护理之中
第六章 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面前的人都必须经由圣经的引领和教导
第七章 圣经必须受圣灵的印证,如此,圣经的权威才得以确定,若说圣经的可靠性依赖教会的判断,这是邪恶的谎言
第八章 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圣经的可靠性
第九章 那些离弃圣经只依靠异象的狂热分子,抛弃了一切敬虔的原则
第十章 圣经为了避免一切的迷信,教导独一的真神在一切外邦人虚假的神之上
第十一章 圣经不许人勾画有形体的神,并且拜偶像就是背叛真神
第十二章 为了将一切的尊荣都归给神,我们应当清楚地区分神与偶像
第十三章 圣经从创世之初就教导我们,神只有一个本质却有三个位格
第十四章 圣经在创造宇宙和万物的启示中,已清楚区分真神与众假神
第十五章 受造时的人性、神赐人的才能、神的形象、自由意志及人堕落前的尊严
第十六章 神以他的大能滋养和管理他所创造的宇宙,并以自己的护理统治全宇宙
第十七章 我们如何从这教义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第十八章 神虽然利用罪人的恶行并扭转他们的心,使他们成就他的旨意,但神自己却仍纯洁无瑕
第二卷 在基督里认识神是救赎者,这认识首先赐给律法时代的以色列人,其次是福音时代的我们
第一章 因亚当的堕落和背叛,全人类落在神的咒诅之下,从起初受造的光景中堕落了;原罪的教义
第二章 人已完全丧失自由选择而悲惨地做罪的奴仆
第三章 出自人败坏本性的一切都是神所憎恶的
第四章 神如何在人心里运行
第五章 反驳对自由意志最普遍的辩护
第六章 堕落之人要寻求在基督里的救赎
第七章 神给以色列人他的律法并不是要约束他们,而是要在基督降临前给他们救恩的盼望
第八章 道德律的解释(十诫)
第九章 虽然犹太人在律法时代认识基督,但基督到了福音时代才被清楚地启示
第十章 旧约与新约的相似之处
第十一章 新、旧约之间的区别
第十二章 基督为了担任中保的职分必须降世为人
第十三章 基督取得人真实的肉体
第十四章 中保的神性和人性如何成为一个人格
第十五章 为了明白父神差遣基督的目的,即基督所赏赐我们的,最主要的是必须查考基督的三种职分:先知、君王、祭司
第十六章 基督如何担任救赎者的职分并为我们获得救恩。对基督的死、复活和升天的讨论
第十七章 我们说基督的功劳使我们获得神的恩典和救恩是恰当的,也是正确的
《基督教要义(中)》目录:
第三卷 我们领受基督之恩的方式:我们从这恩典获得何益处,以及这些益处所产生的结果如何
第一章 圣经记载关于基督的事是借圣灵隐秘的运行使我们获益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
第三章 借着信心重生:悔改
第四章 经院神学家们对悔改的谬论与纯正的福音截然不同——论认罪和赎罪
第五章 他们在赎罪上添加赎罪券和炼狱
第六章 基督徒的生活,首先,圣经如何劝我们这样行
第七章 基督徒生活的总结:自我否定
第八章 背十字架,自我否定的一部分
第九章 对永世的默想
第十章 信徒应当如何使用今世和其中的福分
第十一章 因信称义的定义
第十二章 我们必须仰望神的审判台,使我们能确信神对我们白白的称义
第十三章 关于白白称义有两件值得我们留意的事
第十四章 称义的起始和不间断的过程
第十五章 以自己的功德自夸,毁坏我们因称义所应归给神的称赞,也破坏我们蒙救恩的确据
第十六章 反驳天主教徒用来侮辱这教义的异议
第十七章 律法上的应许和福音彼此合
第十八章 人将得奖赏并不能证明人是因行律法称义
第十九章 基督徒的自由
第二十章 祷告是信心主要的行动,也是我们天天领受神恩赐的方式
第二十一章 神在他永恒的拣选中预定一些人蒙救恩,也预定其他人遭灭亡
第二十二章 圣经对于拣选教义见证上的确认
第二十三章 反驳这教义常遭到的错误指控
第二十四章 神的呼召证明他的拣选,且恶人应得神所预定他们公正的灭亡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复活
《基督教要义(下)》目录:
第四卷 神采用外在方式吸引我们与基督交通,并保守我们在这交通里
第一章 我们必须保守与神的真教会合而为一的心。因为她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亲
第二章 比较真假教会
第三章 教会教师和牧师的资格及其职分
第四章 古时教会的光景以及在未有天主教前的行政
第五章 天主教的专制,完全推翻了古时教会的行政
第六章 罗马教区的首要性
第七章 罗马教宗制度的来源,以及发展到整个教会的自由都被夺去了并且教会毫无限制地受压制
第八章 教会权威关于真道的信条-教会借着天主教放荡的行为,是如何败坏神的纯洁教义的
第九章 会议以及会议的权威
第十章 颁布法规的权威,就是教皇与他的支持者所用来对人极端野蛮的专政和残害
第十一章 教会司法权的范围以及天主教对此权柄的滥用
第十二章 教会的纪律:主要的用处在于斥责与革除教籍
第十三章 许愿,且轻率许愿的人叫自己悲惨地落在陷阱里
第十四章 圣礼
第十五章 洗礼
第十六章 婴儿洗礼最符合基督所设立的圣礼,以及这象征的性质
第十七章 基督的圣餐及其所带给我们的福分
……
参考书目
英汉译名对照表
修订后记
精彩书摘
基督教要义(上)
第一卷 认识创造天地万物的神
第一章 认识神与认识自己是密切相关的,而两者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1.不认识自己就不认识神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智慧,也就是那真实与可靠的智慧,几乎包含了两个部分,就是认识神和认识自己。虽然在许多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极密切,然而孰是因孰是果,则很难断定。首先,若有人省察自己,就不得不立刻思想到神,因他的“生活,动作”都在乎他(徒17:28)。显然,我们具有的才智绝非出于自己,甚至连我们的存在都在乎神。其次,神借这些才智,就如从天降与我们的雨露,汇流成河,引领我们再归回源头(神)那里去。事实上,我们的贫乏,反而更彰显神里面无限的丰盛。亚当的悖逆使我们沦落到悲惨的灭亡中,而这景况迫使我们仰望神。如此,我们不仅会饥渴地在神里面寻求我们一切所缺乏的,还在因恐惧唤起的觉醒中学会谦卑。“因人心充满罪恶,我们便丧失了神原先赐给我们的义袍,我们引以为耻的赤身露体便将我们的罪恶暴露无遗。也因我们每一个人深感自己的悲惨,以至使我们对神略知一二。因深感自己的无知、虚空、贫乏、软弱,也更因感觉到自己的堕落和败坏,我们便意识到智慧的真光、真美德、丰富的良善,以及无瑕疵的公义,这一切唯独存留在主里面。因这缘故,我们的罪反而催逼我们思想到神的恩惠;而且除非我们先对自己不悦,否则我们不会真诚地仰望神。只要人仍旧不认识自己,即仍旧满足于他的禀赋,同时对自己悲惨的处境无知或漠不关心,那他无疑会安于现状。据此,认识自己不仅唤醒我们寻求神,同时也会牵着我们的手领我们寻见他。”
……
前言/序言
在当今的全球时代,“文明的冲突”会造成文明的毁灭,因为由之引起的无限战争,意味着人类、动物、植物和整个地球的浩劫。而“文明的交流”则带来文明的更新,因为由之导向的文明和谐,意味着各文明自身的新陈代谢、各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全世界文明的和平共处以及全人类文化的繁荣新生。
“文明的交流”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乃是对不同文明或文化的经典之翻译。就中西两大文明而言,从17世纪初以利玛窦(Matteo Ricci)为首的传教士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为西文,到19世纪末宗教学创始人、英籍德裔学术大师缪勒(F.M.Muller)编辑出版五十卷(《东方圣书集》,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宗教经典在内的中华文明成果,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了西方各国;从徐光启到严复等中国学者、从林乐知(Y.J.Allen)到傅兰雅(John Fryer)等西方学者开始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译为中文.直到20世纪末叶,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其他有历史眼光的中国出版社组织翻译西方的哲学、历史、文学和其他学科著作,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书籍也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了中国。这些翻译出版活动,不但促进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双向“文明交流”,而且催化了中华文明的新陈代谢,以及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圣经的永恒回响:认识信仰的根基与生命的力量》 本书籍系列,并非一本单独的著作,而是一个包含三册,精心编纂而成,旨在引领读者深入探索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义、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深刻意义。我们将目光投向信仰的源头活水,追溯其跨越千年的发展脉络,并审视其如何塑造个体生命,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一册:《信仰的基石:探寻基督教的核心教义》 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永恒的命题叩问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从何而来?为何存在?死后将往何处?人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基督教,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深远的宗教之一,为这些古老的问题提供了深刻而系统的解答。本册将带领读者走进基督教信仰的“圣殿”,逐一解析其最核心的教义,如同建筑师细致描摹地基,为读者构建理解信仰的坚实框架。 我们将从上帝的启示开始。基督教信仰认为,上帝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哲学概念,而是主动向人类启示的、一位既是创造者又是救赎者的位格。这种启示首先体现在圣经之中,被视为上帝的话语,是信仰的最高权威和最终指南。我们将探讨圣经的构成、其历史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地解读和应用其中的教训。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理解三位一体的教义。这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具独特性和深邃性的教义之一,表明上帝虽是独一的,却以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三个位格共同存在,彼此相爱、协同运作。这并非对独一神论的否定,而是对上帝无限、超越人类理解之奥秘的敬虔宣告。我们将剖析这一教义的 biblical 基础,以及它如何解释上帝的属性和救赎的计划。 耶稣基督的身份与工作是基督教信仰的绝对核心。本册将详细阐述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即他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我们将追溯他道成肉身的意义,他的出生、生平、教训、神迹,特别是他为人类罪孽而死的代赎祭,以及他复活的伟大胜利。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它宣告了罪恶和死亡的权势已被打破,为信徒带来了赦罪、称义、永生以及与上帝和好的可能。 人的本性与罪的教义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议题。基督教教义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具有尊严和价值,但自从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之后,罪就进入了世界,败坏了人的本性,使人与上帝隔绝。我们将探讨罪的普遍性,它如何影响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它所带来的属灵和现实的后果。 随之而来的是因信称义的教义。这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也是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之一。它强调,人不是靠自己的善行或功劳得以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而是单单藉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承受他牺牲的功效。我们将解释信心与行为的关系,强调信心是领受上帝恩典的唯一途径。 圣灵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本册将阐述圣灵在信徒生命中的角色:他是内住的保惠师,赐予力量、智慧和引导;他使人重生,更新生命;他印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他帮助我们祷告,并使我们能够活出讨上帝喜悦的生活。 最后,我们将简要触及教会的意义,作为基督的身体,是信徒的属灵大家庭,是上帝在地上的见证。 本册旨在以清晰、系统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基督教信仰最 fundamental 的教义,帮助 azok who seek to understand the foundations of this ancient faith to build a solid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grounding. 第二册:《信仰的足迹:基督教的历史传承与文明影响》 信仰的根基一旦确立,便如同一颗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并深刻地塑造了人类文明的面貌。本册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基督教从其诞生之初,到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并审视其对西方乃至全球文化、思想、艺术、伦理、社会制度等各个层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从使徒时代开始,重温耶稣基督升天后,门徒们如何在圣灵的带领下,勇敢地向世界传扬福音,建立早期教会的艰辛与伟大。我们将回顾使徒行传中的记载,以及早期教会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中如何显露出坚韧的生命力。 随后,我们将进入教父时期。在面对各种异端邪说的挑战和罗马帝国政权的复杂关系中,一批杰出的神学家和教会领袖,如奥古斯丁、爱任纽等,致力于阐述和捍卫基督教的純正教义。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为后世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护教、辨惑、教义的系统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分裂与罗马帝国的兴衰是基督教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我们将探讨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以及它对基督教世界产生的长远影响。同时,也将审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晚期如何成为国教,以及它如何与帝国制度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欧洲的早期文明。 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是本书的另一重要篇章。我们将描绘修道院在知识传承、文化保存中的作用,以及基督教信仰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骑士精神、艺术风格(如宏伟的哥特式教堂)以及教育体系。同时,也会提及一些历史上的挑战,如十字军东征的复杂性。 宗教改革的浪潮,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宗教版图和思想格局。我们将深入探讨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改革家们的思想,他们对圣经权威、因信称义等核心教义的重申,以及这场运动如何催生了新教各宗派的形成,并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宣教的时代,基督教的脚步迈向了全球。我们将回顾近代以来,基督教差传事工的兴起,以及它如何将福音的种子播撒到亚洲、非洲、美洲等各个大陆,并与当地文化发生互动与融合。 除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本册更将侧重于基督教对文明的贡献。我们将探讨基督教对伦理道德的影响,如博爱、怜悯、人权意识的萌芽;对哲学思想的塑造,如对神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人性、自由意志的探讨;对艺术与文学的激发,从绘画、雕塑、音乐到文学作品,无数不朽的杰作都源于基督教的灵感;对教育与慈善事业的推动,如早期大学的建立,以及教会组织在医疗、扶贫方面的长期投入。 通过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回顾,读者将深刻理解基督教并非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一股强大的历史力量,它塑造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持续为人类文明注入活力。 第三册:《生命的回响:基督教信仰与现代生活的实践》 信仰的根基得以确立,历史的传承也清晰可见,但最终,信仰的价值在于其在当下,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中,如何被实践、被体验、被活出来。本册将目光聚焦于基督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它如何为个体提供精神的慰藉、道德的指南、人际关系的基石,以及在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时,给予力量与盼望。 我们将从信仰与个人心灵成长开始。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焦虑、迷茫和空虚。本册将探讨基督教信仰如何通过祷告、默想、灵修等方式,帮助个体建立与上帝的亲密关系,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我们将深入解析祷告的意义与实践,它不仅是请求,更是与造物主心灵的交通,是获取智慧与平安的源泉。 道德伦理的实践是基督教信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册将深入探讨基督教关于爱的教导,包括爱上帝与爱人如己的诫命,以及这些教导如何指导我们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做出合乎道德的抉择。我们将思考饶恕的力量,它如何帮助我们打破仇恨的循环,修复破裂的关系,并获得内心的自由。同时,也将讨论谦卑、诚实、公义等美德的实践,以及它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基督教信仰与人际关系的构建也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信仰如何影响我们与家人的关系?如何帮助我们在友谊中展现出真正的接纳与支持?在婚姻中,基督教的价值观如何成为坚实的基石,促进夫妻之间的坦诚相待与彼此委身?我们还将探讨教会作为信徒属灵大家庭的角色,它如何提供支持、鼓励和归属感,以及信徒如何在群体中共同成长,彼此扶持。 在面对现代社会诸多挑战时,基督教信仰又提供了怎样的力量与盼望?我们将探讨苦难的意义,基督教并非承诺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而是教导我们在苦难中认识上帝的同在,从中学习成长,并从中找到超越苦难的力量。盼望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动力,它不仅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是基于上帝的信实和基督复活的大能,一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持守的坚定信心。 我们将关注基督教与社会责任。信仰的实践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更应延伸到社会关怀。本册将探讨信徒如何响应上帝的呼召,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关怀弱势群体,为公义发声,并以基督的爱去影响和改变世界。我们将从圣经的教导出发,思考服务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行动,将信仰的爱付诸实践。 最后,本册将触及永恒的盼望。基督教信仰最终指向的是与上帝永远的团契,是新天新地的美好应许。这种对永恒的盼望,如何帮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活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命,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死亡,迎接永恒的家园。 通过对这三册内容的深入阅读与思考,读者将能够全面地认识基督教信仰的教义本质,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与文明贡献,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指导个人生命、塑造人际关系、回应社会挑战的实践力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知识获取过程,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探索之旅,一次与永恒真理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