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容經典,為研究古代禮製、研讀經典的重要文獻。2.底本選取精良,製版印刷細緻,可讀可觀。
《三禮圖》為《儀禮》《禮記》《周禮》宮室、輿服等物之圖,是解釋中國古代禮製的附圖文獻。“三禮”的圖釋,始於鄭玄對《禮記》所作的圖注,又有阮諶的《三禮圖》、夏侯伏朗的《三禮圖》、張鎰的《二禮圖》、梁正的《三禮圖》以及隋代開皇年間隋文帝敕撰的《三禮圖》等。聶氏《三禮圖》即參校此六傢注釋,重加考訂而成。該書凡圖三百八十餘幅,文字約十餘萬言,共二十捲,分十六門類,依次為:冕服圖、後服圖、冠冕圖、宮室圖、投壺圖、射侯圖、弓矢圖、旌旗圖、玉瑞圖、祭玉圖、匏爵圖、鼎俎圖、尊彝圖、喪服圖、襲斂圖和喪器圖等。雖作圖“未必盡如古昔”,但亦頗承舊式,而引經據典,考證器象,更集諸傢之說,詳加訓釋考辨,故而該書是瞭解和研究我國古代儀禮製度的重要典籍。
聶崇義,五代學官,洛陽(今屬河南)人。少學三禮,精通經旨。後漢乾佑中,官至國子禮記博士,曾校定《公羊春鞦》,刊闆於國學。後周顯德年間,遷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以應命摹畫郊廟祭器以聞。復取三禮舊圖,重加考訂。宋初以書進,太祖覽而嘉之,遂詔頒行,聶氏《三禮圖》因得以行世。
初讀此書,我曾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但很快就被其深厚的學理基礎和清晰的脈絡所摺服。作者對文獻的駕馭能力令人驚嘆,旁徵博引,卻又條理清晰,絕無堆砌之嫌。尤其是在論述禮儀的演變過程中,作者展現瞭非凡的史學功力,能夠精確地指齣不同曆史時期的細微差異及其背後的社會動因。對於那些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構建起瞭一套完整的認知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古代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我甚至能想象齣作者在案頭堆滿捲宗,反復推敲字句的場景,這種對學術的虔誠,是真正能打動讀者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中透著雅緻的韻味,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選用的紙張觸感細膩,油墨的暈染恰到好處,仿佛能透過文字的紋理看到古代匠人的心血。內頁的排版也頗為講究,字體的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完美契閤瞭整體的古風基調。尤其是那些插圖,布局精妙,綫條流暢,即便是對曆史文物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領略到一種獨特的東方美學。每次翻開它,都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本書的用心程度,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餐式”讀物可比,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那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傳承的真正敬意。
評分從整體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編排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每一輯的劃分都顯得那樣自然而然,過渡銜接流暢得像是水到渠成。作者似乎對讀者的閱讀習慣有著近乎完美的洞察力,他總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背景補充,或者適時地進行小結,讓讀者始終保持清晰的思路。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使得即便是跨度較大的內容,也能被有機地整閤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好的作品不僅需要紮實的內在,更需要精妙的外在骨架來承載。這本書無疑為當代學術普及類著作樹立瞭一個極高的標杆,值得所有重視知識傳遞質量的人認真對待。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真是獨樹一幟,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與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促膝長談。作者的筆觸看似隨意灑脫,實則字字珠璣,每一個論斷背後都有紮實的考據支撐。他擅長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禮製,用一種極為生動、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娓娓道來,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禮”變得可親可感。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他既不盲目崇古,也不肆意批判,而是以一種極其審慎的態度去梳理和闡釋,展現瞭古人思維體係的內在邏輯和智慧光芒。讀完一些章節後,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迴味那些精妙的轉摺和犀利的見解,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被悄然拓寬瞭許多。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囫圇吞棗的書,它需要慢下來,用心去體會那種文字中蘊含的溫度和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酣暢淋灕卻又意猶未盡。它成功地在“雅”與“俗”之間找到瞭一種微妙的平衡點。雖然主題嚴肅,但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高屋建瓴地剖析宏觀趨勢,時而又聚焦於某個具體的儀式細節,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這種張弛有度的寫作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進入,並從中獲得巨大的精神滿足感。不像有些同類書籍,讀完後隻剩下滿腦子的名詞和年代,這本書卻留下瞭鮮活的畫麵和深刻的思考,真是一次愉悅的文化探索之旅。
評分挺好的,影印挺清晰的……
評分參加活動購買,很劃算的書,好評。
評分物流迅速,價格便宜,值得購買!
評分今天收到書瞭,我很滿意,謝謝。
評分影印通誌堂本,不錯,非常精美,就是開本小瞭點
評分還不錯? 。。。。
評分周禮啊!中華之本啊!
評分書中所繪圖象雖“未必盡如古昔”,但援據經典,考釋器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存禮圖之近於古者,莫若是書。今存宋淳熙刻本、濛古定宗二年刻本(《四庫叢刊》本)、錢曾也是園影宋抄本(《四庫全書》)及清刻本多種。漢鄭玄、晉阮諶、唐張鎰等人所撰《三禮圖》共六種,都已失傳。現存有宋太常博士聶崇義撰《三禮圖》20捲。崇義於五代周顯德年間奉詔參照前代六種舊圖編寫,是流傳至今解釋中國古代禮製附有圖像較早的一書。該版本於宋淳熙二年(1175年)由鎮江府學刊刻,被認為是最為權威的古本。 康熙時,著名文學傢納蘭性德獲得此書,特意將之重新影刻,再列入其《通誌堂叢書》。
評分影印本,精裝,開本有點小。內容不錯,對瞭解傳統文化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