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SDN

解惑SD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勇兵,陈楠,黄志兰,陈天 著
图书标签:
  • SDN
  • 网络虚拟化
  • 软件定义网络
  • 网络架构
  • 云计算
  • 网络编程
  • OpenFlow
  • 数据中心网络
  • 网络自动化
  • 网络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65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00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页数:4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完整、体系化地介绍了SDN各主要流派的产业现状、技术实现及应用部署,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的SDN全景视图;
  2.本书从产业、技术、实践三个维度对SDN进行全方位解读,适合的读者范围广,参考价值强;
  3.本书结合了作者从事SDN技术研究及中国电信前期技术应用探索的宝贵实际经验,既有理论方法分析和总结,又有实践案例。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三篇:产业篇、技术篇和实践篇。产业篇包括SDN 的定义及背景、SDN的架构与特征、SDN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技术篇包括SDN的整体技术流派与架构,应用与编排。Restful、OSGi等北向接口;SDN在数据中心、WAN流量工程、IPv4/v6协议转换等应用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实践篇包括OpenStack的部署与应用,VMware NS、Juniper Contrail等主流数据中心SDN产品的部署与应用。

作者简介

  樊勇兵,男,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云计算服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IP人才,现任全球云网OpenCirrus中国电信节点负责人,中国电信重点实验室——数据多媒体实验室负责人。

目录

目录

第一篇产业篇
第1章SDN概述 3
1.1 SDN起源、实质及特征 4
1.1.1 SDN的起源 4
1.1.2 SDN的实质 5
1.1.3 SDN的概念 7
1.1.4 SDN的特征 9
1.2 SDN核心技术及存在问题 12
1.2.1 SDN核心技术 12
1.2.2 SDN技术现状 15
1.2.3 SDN技术应用 17
1.2.4 SDN技术问题 18
1.3 SDN行业发展情况 19
1.3.1 产业链情况 20
1.3.2 商业进展 20
1.3.3 标准进展 21
1.3.4 开源进展 22
第2章SDN产业 24
2.1 概述 24
2.2 网络运营商 25
2.2.1 德国电信 25
2.2.2 NTT 26
2.2.3 Verizon 27
2.3 互联网公司 28
2.3.1 Google 28
2.3.2 Facebook 28
2.3.3 腾讯 29
2.3.4 阿里 30
2.4 设备商 30
2.4.1 Cisco 30
2.4.2 Juniper 33
2.4.3 Brocade 34
2.4.4 Alcatel-Lucent 35
2.4.5 华为 36
2.4.6 HP 38
2.4.7 H3C 39
2.4.8 IBM 40
2.4.9 NEC 43
2.5 芯片商 44
2.5.1 Intel 44
2.5.2 Broadcom 45
2.6 软件商 45
2.6.1 VMware 45
2.6.2 Microsoft 47
2.6.3 Oracle 49
2.7 集成商 50
2.8 测试 50
2.8.1 Spirent 50
2.8.2 IXIA 52
2.9 初创公司 52
2.9.1 Arista 52
2.9.2 盛科 53
2.9.3 Big Switch 54
2.9.4 Pica8 55
2.10 学术界 56
2.10.1 Standford 56
2.10.2 SIGCOMM HotSDN Workshop 57
2.10.3 FINE 58
第3章开源 59
3.1 SDN开源组织 60
3.1.1 OpenDaylight 60
3.1.2 ON.LAB 64
3.2 开源SDN应用及工具 65
3.2.1 开源SDN应用 65
3.2.2 开源SDN工具 71
3.3 开源云管理平台 74
3.3.1 OpenStack 74
3.3.2 CloudStack 76
3.4 开源SDN控制器 78
3.4.1 NOX/POX 79
3.4.2 Floodlight 80
3.4.3 Ryu 81
3.4.4 OpenDaylight 82
3.4.5 ONOS 85
3.4.6 Trema 87
3.4.7 Beacon 88
3.4.8 Maestro 88
3.5 开源网元硬件及中间件 89
3.5.1 开源硬件 89
3.5.2 开源操作系统及中间件 91
3.6 OpenFlow交换机 95
3.6.1 OpenFlow Software Switch 95
3.6.2 Open vSwitch 96
3.6.3 Indigo 97
3.6.4 Pantou 98
3.6.5 Lantern 98
3.7 NFV开源项目 99
OPNFV 99
3.8 Overlay开源项目 100
3.8.1 OpenContrail 101
3.8.2 MidoNet 103
3.8.3 OpenDOVE 105
第4章标准 108
4.1 ONF 108
4.2 IETF 112
4.2.1 TRILL 113
4.2.2 NETCONF和NETMOD 114
4.2.3 XMPP 116
4.2.4 FORCES 117
4.2.5 I2RS 118
4.2.6 L2VPN 119
4.2.7 L3VPN 120
4.2.8 NVO3 122
4.2.9 PCE 122
4.2.10 SFC 123
4.2.11 ALTO 125
4.3 ETSI 126
4.4 OCP 127
4.5 ITU-T 129
4.6 CCSA 131
第二篇技术篇
第5章应用及编排 135
5.1 SDN应用现状及发展 135
5.2 网络虚拟化应用 136
5.3 SDN网络编排技术 138
第6章北向接口 143
6.1 RESTful API 143
6.1.1 技术背景 143
6.1.2 技术原理 144
6.1.3 技术应用 150
6.2 OSGi 152
6.2.1 技术背景 152
6.2.2 技术原理 153
6.2.3 技术应用 156
第7章控制器 158
7.1 一般控制器架构 158
7.2 控制器扩展性问题 161
7.3 控制功能卸载 162
7.4 分布式控制器 163
7.4.1 分布式控制器组网 164
7.4.2 分布式控制器指派方式 165
7.4.3 分布式控制器同步及协同技术 165
7.4.4 控制器东西向接口 167
7.4.5 控制器地理位置优化 167
第8章南向接口 169
8.1 I2RS 169
8.1.1 技术背景 169
8.1.2 技术原理 170
8.1.3 技术应用 172
8.2 XMPP 175
8.2.1 技术背景 175
8.2.2 技术原理 176
8.2.3 技术应用 179
8.3 PCE 180
8.3.1 技术背景 180
8.3.2 技术原理 180
8.3.3 技术应用 186
8.4 OVSDB管理协议 188
8.4.1 技术背景 188
8.4.2 技术原理 189
8.4.3 技术应用 191
8.5 NetCONF 195
8.5.1 技术背景 195
8.5.2 技术原理 195
8.5.3 技术应用 202
第9章Overlay隧道协议 204
9.1 VXLAN 204
9.1.1 技术背景 204
9.1.2 技术原理 205
9.1.3 技术应用 208
9.2 NVGRE 210
9.2.1 技术背景 210
9.2.2 技术原理 211
9.2.3 技术应用 214
9.3 STT 214
9.3.1 技术背景 214
9.3.2 技术原理 215
9.3.3 技术应用 216
9.4 Geneve 217
9.4.1 技术背景 217
9.4.2 技术原理 217
9.4.3 技术应用 221
第10章网元硬件及中间软件 222
10.1 商品化硬件设备 222
10.1.1 OCP交换机硬件规范 223
10.1.2 裸机交换机及白牌交换机 224
10.2 中间软件 227
10.2.1 开放网络安装环境 227
10.2.2 OCP交换机的硬件编程接口 228
10.2.3 OCP交换机的抽象接口规范 230
10.2.4 基于Linux的网络操作系统 231
第11章NFV 237
11.1 NFV概述 237
11.2 NFV技术架构 238
11.3 NFVI 240
11.3.1 Virtio 241
11.3.2 SR-IOV 242
11.3.3 DPDK 243
11.3.4 DDIO 245
11.4 VNF 247
11.5 MANO 248
第12章运维管理 252
第13章OpenFlow 255
13.1 OpenFlow架构 255
13.2 OpenFlow交换机规范 256
13.2.1 端口 260
13.2.2 流表 261
13.2.3 组表 263
13.2.4 计量表 264
13.2.5 计数器 264
13.2.6 指令和动作 265
13.2.7 OpenFlow通道 266
13.3 OpenFlow接口协议 266
13.4 OF-Config 269
13.5 OpenFlow面临的技术难点 274
13.5.1 转发面 275
13.5.2 控制面 278
13.5.3 标准 280
13.5.4 运维管理 281
13.5.5 部署 281
第14章ForCES 282
14.1 技术背景 282
14.2 技术原理 282
第15章SDN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 285
15.1 数据中心 285
15.1.1 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挑战 285
15.1.2 基于OpenFlow协议的解决方案 286
15.1.3 基于叠加网的解决方案 287
15.2 WAN流量工程 288
15.2.1 WAN流量工程面临的挑战 288
15.2.2 基于SDN的WAN流量工程 292
15.2.3 Google B4流量工程实践 295
15.3 IPv4/IPv6协议转换 299
15.3.1 IPv4/IPv6协议转换问题 299
15.3.2 基于OpenFlow SDN的IPv4/IPv6协议转换方案 300
第三篇实践篇
第16章基于开源平台的网络虚拟化应用 305
16.1 实验环境 306
16.2 OpenStack控制节点的安装及配置 307
16.2.1 操作系统 307
16.2.2 MySQL数据库服务 308
16.2.3 RabbitMQ消息服务 309
16.2.4 Identity认证服务 309
16.2.5 Glance镜像服务 310
16.2.6 Nova计算服务 311
16.2.7 Cinder块存储服务 313
16.2.8 Neutron网络服务 314
16.2.9 配置ML2 319
16.2.10 Dashboard界面服务 324
16.3 OpenStack计算节点的配置及安装 324
16.3.1 操作系统 324
16.3.2 Nova计算服务 325
16.3.3 Open vSwitch 326
16.3.4 Neutron网络服务 326
16.4 OpenDaylight安装及配置 330
16.5 网络虚拟化实验 331
16.5.1 创建租户及子网 332
16.5.2 创建虚拟机及分配子网 335
16.5.3 验证子网二层互通性 338
16.5.4 实现租户网络的三层互通 339
第17章VMware NSX(Nicira NVP) 343
17.1 系统安装部署 343
17.1.1 部署环境的需求与建议 343
17.1.2 安装部署概览 344
17.1.3 Manager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45
17.1.4 控制器的安装与配置 346
17.1.5 网关节点和Service Node的安装与配置 349
17.1.6 虚拟交换机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52
17.1.7 CMS集成组件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56
17.2 系统组件管理 359
17.2.1 控制器的管理 359
17.2.2 网关的管理 361
17.3 典型功能场景 364
17.3.1 场景1:创建虚拟机间的逻辑网络 364
17.3.2 场景2:通过网关连接逻辑网络与外部网络 366
17.3.3 场景3:配置QoS功能 366
17.3.4 场景4:配置安全功能 367
第18章ALU Nuage 372
18.1 系统安装部署 372
18.1.1 安装部署概览 373
18.1.2 VSD(策略引擎)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73
18.1.3 VSC(控制器)的安装与配置 375
18.1.4 VRS(虚拟交换机)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83
18.1.5 VRS-G(网关)的安装与配置 386
18.2 典型功能场景 387
18.2.1 场景1:创建虚拟机间的逻辑网络 388
18.2.2 场景2:通过网关连接逻辑网络与外部网络 389
18.2.3 场景3:配置安全功能 392
18.2.4 场景4:配置Service Chaining功能 395
第19章Juniper Contrail 397
19.1 系统安装部署 397
19.1.1 部署环境的需求与建议 397
19.1.2 安装部署概览 398
19.1.3 Contrail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98
19.1.4 控制节点的配置 399
19.2 典型功能场景 401
19.2.1 场景1:创建虚拟机间的逻辑网络 401
19.2.2 场景2:配置Service Chaining功能 403
19.2.3 场景3:配置安全功能 404
参考文献 406
SDN资源网站 419

精彩书摘

  《解惑SDN》:
  网络编排是指在业务需求的驱动下,将各种逻辑网络服务单元进行有序的安排和组织,通过控制器最终形成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物理网络服务。网络编排通过高级别的抽象实现业务和逻辑网络、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的解耦,用户通过编排层提供的抽象语言定义业务需求,并由编排层根据业务定义自动构造用户逻辑网络。可见,网络编排是对传统依靠手工配置来开通网络服务的流程改进。通过网络编排,可对用户有效屏蔽网络的复杂性,降低服务设计和部署的时间。
  网络编排与云计算息息相关,是云资源编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时代,业务动态变更和按需伸缩成为新常态,要求底层资源根据业务需求动态分配和自动部署,以实现业务快速、高效的交付。在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计算、存储资源已经具备自动化交付的能力,网络成为资源分配流程的短板。传统模式下依靠手工或者管理工具直接操作网络,一方面由于网络情况复杂容易出错,另一方面也由于缺乏灵活性、智能性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问题,引入网络自动编排也就顺理成章了。
  网络编排涉及业务抽象、业务到逻辑网络的映射等各个环节,编排的关键在于抽象和映射。宏观地看,网络编排、控制器所实现的逻辑网络到物理网络的映射、用户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到物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映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非常复杂。
  一个良好的网络编排系统,业务抽象应该尽可能通用,使得在任何场景下,业务人员都可以使用与资源、配置无关的高级术语描述业务系统需求。通常,业务系统可以用业务组件、业务流程、内外部访问需求以及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定义。
  ……

前言/序言


《解惑SDN》图书简介 聚焦未来网络架构的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南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网络作为承载这一切的基础设施,其演进的步伐尤为关键。传统网络在灵活性、可编程性以及智能化方面已显疲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网络架构范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解惑SDN》并非一本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书籍,它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务实的视角,去理解SDN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技术,并指导如何在实际环境中部署和应用SDN。本书旨在打破SDN的神秘感,揭示其背后的运作原理,帮助读者克服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从而真正拥抱和驾驭这一未来的网络技术。 本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亮点: 本书的结构设计严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系统地构建对SDN的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SDN的基石——重塑网络思维 本部分将引领读者告别传统网络设备的“黑箱”式操作,深入理解SDN的核心理念。我们将从网络架构的演进历程出发,剖析传统网络在可编程性、集中控制以及敏捷性方面的局限性。随后,将详细介绍SDN的三个核心组件:数据平面(Data Plane)、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和应用平面(Application Plane),并阐述它们之间是如何通过开放接口(如OpenFlow)进行交互的。我们将详细解析OpenFlow协议的报文格式、状态机以及在实际数据转发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还会探讨SDN对网络管理、策略配置以及故障排除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为读者建立起全新的网络思维模式。 第二部分:SDN的关键技术——从理论到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SDN的实现技术,深入剖析支撑SDN架构的关键协议和技术细节。我们将详细介绍OpenFlow协议的不同版本特性、握手过程、消息类型以及在交换机与控制器之间传递的控制信息。对于希望深入了解SDN网络设备的读者,我们将探讨SDN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流表(Flow Table)的组成、匹配规则、动作以及生命周期管理。 除了OpenFlow,我们还将介绍其他在SDN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协议,例如Netconf/YANG在北向接口(Northbound Interface)的应用,以及作为SDN控制器之间通信协议的ODL (OpenDaylight) Native Protocol等。此外,本书还将探讨SDN如何与虚拟化技术(如OpenStack Neutron)相结合,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与管理,以及容器网络接口(CNI)在容器化环境中的SDN实践。 第三部分:SDN的驱动引擎——控制器详解 SDN控制器是SDN架构的大脑,本部分将对主流的SDN控制器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将重点介绍OpenDaylight (ODL)、ONOS (Open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等开源SDN控制器。对于每个控制器,我们将详细阐述其架构设计、模块组成、API接口以及可扩展性。读者将了解到如何利用这些控制器来管理网络设备、定义转发策略、实现网络可视化以及开发自定义的网络应用。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使用ODL或ONOS来配置VLAN、实现负载均衡、构建虚拟网络拓扑等。同时,也会讨论不同控制器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第四部分:SDN的应用场景——释放网络潜能 SDN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本部分将聚焦SDN在不同领域的落地应用,帮助读者理解SDN如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网络挑战,并创造新的业务价值。我们将深入探讨: 数据中心网络: 如何利用SDN实现数据中心网络的高效、灵活部署,包括虚拟化网络的隔离、流量工程、自动化运维以及服务链的编排。 企业网络: 如何通过SDN提升企业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例如分支机构互联(SD-WAN)、应用感知型网络以及统一策略管理。 运营商网络: SDN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如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SDN的结合、流量调度优化、网络切片以及5G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 云计算: SDN如何成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多租户隔离、资源池化、弹性伸缩以及云服务的高效交付。 网络安全: SDN在提升网络安全方面的作用,例如通过集中控制实现动态的安全策略部署、流量可视化监控、异常流量检测与阻断,以及微隔离技术。 第五部分:SDN的实践与挑战——从理论到生产 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都会面临挑战,《解惑SDN》同样关注SDN在实际部署和运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本部分将详细讨论: 部署策略: 如何逐步引入SDN,从试点项目到全面部署,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规划。 互操作性: 如何确保SDN设备与传统网络设备的兼容性,以及不同SDN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性能与扩展性: 如何设计和优化SDN架构以满足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要求,以及如何应对网络规模的增长。 运维管理: SDN网络运维的特点,包括监控、故障排除、性能调优以及对运维人员技能的要求。 安全考量: SDN架构下的安全风险,如控制器安全、API安全以及数据平面安全,并探讨相应的安全加固措施。 生态系统发展: SDN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包括开源社区的贡献、商业解决方案的演进以及标准化的进展。 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以及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SDN的运作机制,并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完之后,能够自信地参与到SDN的设计、部署和运维工作中。 本书的目标读者: 《解惑SDN》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网络工程师: 希望了解和掌握未来网络技术,提升自身技能,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传统网络工程师。 系统架构师: 需要在企业或数据中心设计和部署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架构师。 开发人员: 对网络编程、网络自动化以及开发网络应用感兴趣的开发者。 技术研究者与学生: 对SDN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学生、研究人员。 IT管理者: 需要评估和规划网络技术投资,了解SDN对业务带来的潜在影响的IT管理者。 结语: SDN代表着网络技术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网络理念的飞跃。掌握SDN,就是掌握了未来网络的核心竞争力。《解惑SDN》将为您打开通往智能化、可编程化未来网络的大门,帮助您在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中乘风破浪。本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案例丰富,旨在成为您在SDN学习和实践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网络架构演进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对 SDN 的概念早就有所耳闻,并对其打破传统网络僵化模式的潜力深感着迷。然而,我始终觉得对于 SDN 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其底层机制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融合方面,存在一些尚未完全打通的环节。我希望《解惑SDN》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前沿的视角。我期望书中能够对 SDN 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包括其起源、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探讨 SDN 在网络自动化、网络智能化等方面的潜力,并分析它如何为构建更具弹性、更易于管理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奠定基础。此外,我对 SDN 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也非常感兴趣,例如 5G 网络、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希望书中能够有相关的章节,阐述 SDN 如何赋能这些前沿领域,并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和研究方向。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 SDN 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评分

我之所以对《解惑SDN》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现有的传统网络在应对业务快速变化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配置繁琐、故障排查耗时,给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听到SDN这个概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或许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但对其究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感到十分迷茫。我希望《解惑SDN》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SDN的设计理念,比如它如何利用OpenFlow等协议来统一管理转发设备,以及控制器在整个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SDN的几种典型架构,例如分离式架构、集成式架构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帮助我判断哪种架构更适合我的实际应用场景。此外,我对SDN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非常关注,毕竟网络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讨论,探讨SDN在安全机制上的创新以及潜在的风险。如果能够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能够让我看到SDN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发挥作用,解决企业网络面临的实际挑战,从而为我自己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说实话,在接触《解惑SDN》之前,我对SDN的理解仅限于“软件定义网络”这四个字,感觉它像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但缺乏具象化的认识。我时常在想,如果 SDN 真的能够让网络变得像软件一样灵活,那么它到底是通过什么“软件”来控制“网络”的呢?我热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这个疑问。我期待作者能够从技术实现的细节入手,为我揭示 SDN 的“魔法”所在。比如,我很好奇 SDN 控制器究竟是如何与数据平面上的交换机、路由器进行通信的,它所使用的协议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又如何实现对海量数据包的实时转发控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或者伪代码,来展示 SDN 应用是如何编写和部署的,让“编程定义网络”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口号。同时,我也想了解 SDN 能够支持哪些类型的应用,例如流量工程、网络虚拟化、安全策略自动化等,以及这些应用是如何构建在 SDN 架构之上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 SDN 的技术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能够激发我动手实践的欲望,那它就真的是一本“解惑”之作了。

评分

这本《解惑SDN》的封面上,我第一眼就被那股“解惑”的气势吸引住了。我一直对网络技术有种莫名的好奇,尤其是SDN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颠覆性和未来感,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实现的,坊间流传的说法总是有些模糊不清,像是隔着一层薄雾。于是,当我看到这本《解惑SDN》的时候,就好像抓住了那一丝曙光。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香气淡淡的,仿佛预示着一段知识探索的旅程即将展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会如何把那些抽象的概念,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原理,变得易于理解,甚至是引人入胜。我期待着书中能有清晰的图示,能够帮助我这种“小白”理解SDN的架构,比如它如何将网络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又如何通过集中的控制器来管理整个网络。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SDN的核心价值,它为什么能够带来所谓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以及这些特性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哪些痛点。毕竟,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际需求,我非常渴望了解SDN在数据中心、企业网络,甚至运营商网络中,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评分

我是一名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IT从业者,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而 SDN 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股力量。然而,我发现市面上关于 SDN 的资料良莠不齐,很多内容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很难让我真正掌握其精髓。《解惑SDN》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 SDN 的机会。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 SDN 生态系统的全面介绍,包括各种开源的 SDN 控制器(如 ONOS、ODL)和相关的 SDN 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工作方式。我希望作者能够对这些主流的 SDN 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帮助我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 SDN 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例如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问题、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安全运维的复杂性等等。我期待《解惑SDN》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让我能够对 SDN 的落地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为未来的技术选型和部署提供指导。

评分

书是正版的,内容很全面,值得学习!

评分

未来网络架构,革命性的变革,紧跟时代步伐。

评分

不错的书籍,学习有帮助。

评分

实话说书不怎么样,多东拼西凑

评分

不错⊙▽⊙

评分

感觉讲的没有那么多。很多东西只是提了一下。没有技术的深度。个人感觉

评分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评分

好书,买了一套好好看看

评分

好书、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