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条成语词典(全新版)(精)

10000条成语词典(全新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成兰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成语
  • 词汇
  • 语言学习
  • 汉语
  • 工具书
  • 文化
  • 教育
  • 精选
  • 全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济南报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
ISBN:9787806829615
商品编码:11832893094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10000条成语词典(全新版)(精)
  • 作者:编者:黄成兰
  • 定价:59.8
  • 出版社:四川辞书
  • ISBN号:978780682961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6-01
  • 印刷时间:2015-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898

《中华诗韵鉴赏辞典》 深入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与永恒魅力 一、本书概览:古典诗词的精粹集萃 《中华诗韵鉴赏辞典》并非一部单纯的字词解释手册,而是一部致力于深度挖掘和全面展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工具书与鉴赏指南。本书旨在为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诗词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怀热忱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诗词鉴赏平台。我们深知,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其精妙的意境、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穿越千年依然能够震撼人心。本书的编纂,正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代的伟大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本书收录的范围涵盖了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与山水田园诗,盛唐的恢弘壮丽、中唐的沉郁顿挫,再到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直至元曲的生动活泼,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图谱。 二、核心内容架构:多维度立体解析 本书的编纂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在信息量和可读性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其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经典篇目精选与原文校注: 我们精选了约莫1500首(篇)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诗词作品。每一篇选目都经过严格的文本考证,确保呈现给读者的为最准确、最可靠的原始文本。校注部分详尽阐述了古籍中可能存在的异文、通假字,并对生僻字进行清晰的现代标注,确保阅读的流畅性。 2. 逐句深入赏析:意境与技巧的拆解: 这是本书最具价值的部分。不同于一般辞典仅提供字面解释,本书对每一首诗词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赏析。赏析内容包括: 意境重构: 引导读者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营造的苍茫辽阔感,如何通过对色彩、空间、动态的精准把握来实现。 炼字艺术剖析: 重点分析那些“画龙点睛”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如何由一个颜色词升华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动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表现手法探究: 系统讲解比喻、拟人、对偶、用典、虚实相生等多种修辞和艺术手法在具体诗篇中的运用效果,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 3. 诗词背景与文化溯源: 理解诗歌,必须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本书对每一篇重要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包括: 时代风貌: 简述该作品诞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例如盛唐边塞诗与安史之乱前后的心态差异。 诗人小传: 概述作者的生平、交游和主要思想倾向,以帮助读者建立对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认知。 典故钩沉: 对于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或前人诗句(用典),进行专门的解释和出处考证,避免读者因不解典故而产生阅读障碍。 4. 韵律格律详解与声律探秘: 本书并非只关注内容,更重视形式之美。对于格律诗词,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格律分析: 平仄与对仗: 详细解释近体诗的平仄格式要求,并对经典篇目的对仗进行图示化分析,让读者直观感受形式的工整与和谐。 词牌辨析: 对于词作,本书收录了主流词牌的格律谱式,并简要说明特定词牌(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的格律对情感表达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读者对象与应用价值 本书的编写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普及性的需求,适用范围极广: 在校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作为课外拓展阅读和教学参考的权威工具书,帮助理解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篇目,提升应试和鉴赏能力。 诗词爱好者与文化探索者: 提供了超越传统注释的深度解读,满足了对古典文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 文学创作者与国学研修者: 从中汲取语言的精炼、意境的营造和结构的布局的灵感,是学习中国古典语言艺术的宝库。 四、独特的编纂理念:回归审美本源 我们坚信,鉴赏古典诗词的最终目的,是体会其蕴含的生命哲思和审美愉悦。《中华诗韵鉴赏辞典》致力于摒弃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以清新、流畅、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审美世界。我们不预设任何既定的评判标准,而是鼓励读者在充分了解文本、背景和技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书是通往中国古典文学殿堂的坚实阶梯,它所承载的,是对中华民族千年诗心与文脉的敬意与传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1. 准确掌握古典诗词的核心文化内涵。 2. 提升对诗词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水平。 3. 深刻领悟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 —— 沉浸于唐风宋韵,品味文字间的千古风流。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的编纂理念似乎超越了简单的收录,更注重对传统语言的保护与弘扬。我注意到,在一些当代已不常用的、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成语旁边,编者似乎还加入了一些相关的文化注释,比如它可能对应的那首诗歌或者那段历史事件。这种精细化的处理,让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窗口。它提醒着我们,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其背后的故事和语境。对于文学爱好者或者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来说,光有解释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活的”语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将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的文化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这种对文化原貌的尊重和细致呈现,是很多速成型工具书所缺乏的,也正是它“精”字所体现的价值所在。

评分

相较于市面上那些薄薄的、内容高度压缩的口袋版本,这本《10000条成语词典》给我的感觉是沉稳、可靠,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心中不慌。它适合所有年龄段,无论是中小学生进行基础学习,还是成年人在职场沟通中力求用词精准,亦或是老年人进行文字修养的提升,都能从中找到所需的支撑。它没有过多地追求时尚的排版或花哨的功能,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可读性上,这才是工具书的立身之本。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识储备上的。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拥有一本这样内容扎实、体系完整的工具书,提供了一个清晰、权威的知识锚点,让人可以随时回归到规范和经典的语言世界中去,这种踏实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收录广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光是那声称的“一万条”数量,就足够让人对它的内容量肃然起敬了。我随便挑了几个比较生僻的领域进行测试,比如古代天文术语相关的成语,或者一些已经退出了日常交流的古老表达,这本书里大多都能找到较为详尽的解释。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词条,对于每个成语的释义,都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我看到有些条目后面会附带一个简短的典故出处,甚至还会标注这个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用法变化,这一点对于想深入理解成语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像有些工具书,给出的定义往往是干巴巴的一句话,让人不得要领。这本书的解释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为你循循善诱,让你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用”。这种深度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个简单的“字典”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

评分

使用体验上,检索的效率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毕竟一万条目,如果索引做得不好,找起来会非常耗时。庆幸的是,这本书在目录和索引的设计上做得十分人性化。除了常规的按拼音首字母排列之外,它似乎还增加了一个部首索引,对于那些只记得成语开头或中间某个字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特意试着查找了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成语,索引定位非常精准,几乎没有出现定位错误或者重复页码的情况。装订质量也经受住了我频繁翻动的考验,书脊没有出现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对于需要频繁使用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另外,字体在不同词条间的粗细和颜色区分也做得恰到好处,高亮了重点释义,使得视觉焦点能够迅速集中,有效减少了查找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整体感觉,这本书在结构化信息和用户友好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拿到手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带粗粝但又扎实的感觉,让人觉得这绝对是一本耐用的工具书。封面设计上,虽然是“全新版”,但似乎更偏向实用主义,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直接点明了“10000条成语”这个核心卖点,让人一目了然。内页的排版是比较传统的竖式结构,字体选择清晰易读,间距控制得当,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留意了那个“精”字,感觉出版社在这方面确实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墨迹的深浅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对于经常需要查阅成语的读者来说,这种实体书的触感和翻阅的体验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个沉甸甸的知识伙伴,放在书架上都显得很有底气。翻开扉页,那股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很适合喜欢沉浸式阅读和学习的人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