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建模指南 [A Guide to Modeling Coastal Morphology]

海岸地貌建模指南 [A Guide to Modeling Coastal Morp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荷] Dano Roelvink,[美] Ad Reniers 著,時連強,陸莎莎,夏小明 譯
圖書標籤:
  • 海岸地貌
  • 海岸工程
  • 數值模擬
  • 地貌演化
  • GIS
  • 水動力模型
  • 海岸綫變化
  • 海洋科學
  • 模型構建
  • 海岸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洋齣版社
ISBN:97875027929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8364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 Guide to Modeling Coastal Morpholog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4
字數:3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海岸地貌建模指南》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先是某些時空尺度內控製海岸地貌演變的重要過程:從單個風暴的短期影響到長期演變,從幾十米的盆地到大型的納潮盆地。第2、3、4和5章分彆探討瞭波浪、海流、泥沙輸運和海岸地貌等內容,涉及的過程包括波浪的傳播和耗散,由潮汐、波浪和風驅動産生的海流。
  後續第6章討論常用的建模方法,之後分彆討論瞭海岸剖麵模型(第7章)、岸綫模型(第8章)和平麵二維與三維海岸區域模型(第9章)。
  在第10章中,圍繞共同的海岸問題進行瞭案例研究,目的同樣是引發讀者對海岸過程的思考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建模工作。
  在第11章,基於自身經驗和已開展的研究,為建模研究進行瞭係統化過程的嘗試,就像一個擴展清單。*後,在第12章中,討論瞭建模哲學,重點關注模型錶示與現實之間一定的不匹配性,但仍然可以使用這些復雜的形態動力學模型來做齣有用的預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波浪
2.1 引言
2.2 波浪的生成、傳播和衰減
2.3 波譜概述
2.4 波浪條件
2.5 波浪模型
2.6 控製方程
2.6.1 波浪作用平衡
2.6.2 波浪能量平衡
2.6.3 水滾能量平衡
2.7 波群傳播
2.8 復雜海底地形條件下的波浪傳播
2.9 波浪的阻擋效應

第3章 海流
3.1 引言
3.2 控製方程
3.2.1 三維淺水方程式
3.2.2 水深平均淺水方程
3.2.3 斯托剋斯漂流
3.2.4 波浪力
3.2.5 底部剪應力
3.2.6 紊流渦黏係數
3.3 潮流
3.3.1 開闊海岸
3.3.2 嚮河口區傳播的潮流
3.3.3 共振
3.3.4 漏鬥效應
3.3.5 短寬盆地
3.3.6 建築物周邊潮流
3.3.7 實際汊道周邊流態
3.3.8 跨槽流態
3.4 風生沿岸流和沿均勻海岸的增水
3.4.1 風生沿岸流
3.4.2 風緻增水
3.5 波生沿岸流和均勻海岸上的增水
3.5.1 波生沿岸流
3.5.2 波緻增水
3.5.3 數值計算
3.5.4 剪切不穩定性
3.6 波群驅動的運動
3.6.1 前言
3.6.2 波群引起的束縛長波
3.6.3 漏波和陷波
3.6.4 邊緣波共振
3.6.5 極低頻運動
3.7 海流的垂嚮結構
3.7.1 潮(或坡度)生流剖麵
3.7.2 風生流剖麵
3.7.3 風生沿岸流剖麵
3.7.4 風生離岸流剖麵
3.7.5 波生流剖麵
3.8 非均勻海岸三維波生流

第4章 泥沙輸移
4.1 前言
4.2 懸沙輸移
4.2.1 泥沙三維對流擴散方程
4.2.2 泥沙二維對流擴散方程
4.3 推移質和總輸沙量輸移公式
……

第5章 地貌過程
第6章 建模方法
第7章 海岸剖麵模型
第8章 岸綫模型
第9章 海岸模型
第10章 案例研究
第11章 建模過程程序
第12章 建模理念
參考文獻
附錄 專業詞匯中英文對照
圖書簡介:深海生態係統探秘與保護 導言: 深海,地球上最廣闊、最神秘的疆域,是生命演化的終極避難所,也是地球氣候係統的重要調節器。長久以來,這片黑暗、高壓、低溫的環境如同一個未知的世界,吸引著無數海洋學傢、生物學傢和地球科學傢為之著迷。本書並非一本關於海岸綫形態演變的教材,而是聚焦於深海生態係統的復雜性、特有生物群落的適應機製,以及當前人類活動對這一脆弱環境構成的嚴峻挑戰。我們將帶領讀者潛入萬米洋底,探索那裏獨特的物理化學環境,揭示生命如何在極端條件下蓬勃發展。 第一部分:深海環境的物理化學基礎 深海環境的獨特性源於其物理和化學條件與錶層海洋的巨大差異。本部分將深入剖析影響深海生命活動的關鍵因素。 一、 壓力與溫度的極端性: 隨著深度的增加,靜水壓力呈綫性增長,在馬裏亞納海溝底部,壓力可達1000個大氣壓以上。我們將詳細闡述生物體如何通過調節細胞膜流動性、蛋白質結構和滲透壓平衡機製來適應這種極端壓力。同時,深海溫度通常維持在接近冰點(0°C至4°C)的恒定狀態,探討生物體如何維持酶的活性與代謝率。 二、 光照的缺失與能量來源的轉換: 絕對的光照缺失是深海生態係統的決定性特徵。本書將詳細論述深海能量流動的基本模式——“海洋雪”及其有機物質的沉降效率。重點介紹以化學能為基礎的替代性初級生産力模式,即熱液噴口和冷泉生態係統,並對比其與光閤作用驅動的生態係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差異。 三、 水體動力學與物質輸運: 深海環流、下降流和底水團的運動對營養物質和幼體在廣闊洋底的分布至關重要。我們將分析深海平流和垂直混閤層如何影響氧氣供應、有機碳的再礦化過程以及深海沉積物的形成速率,為理解深海生物地理學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深海生物群落的多樣性與適應策略 深海孕育瞭地球上最多樣化、最奇特的生命形式。本部分將係統梳理已知的深海生物群落,並深入探究其獨特的生理與生態適應性。 一、 浮遊生物與中層帶生態學: 中層帶(Mesopelagic Zone,200-1000米)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之一。我們將分析生物垂直遷移(DVM)現象,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活動,及其對全球碳循環的貢獻。深海浮遊動物、櫛水母和小型魚類在光綫微弱的環境中,如何利用生物發光進行交流、僞裝和捕食,將是重點探討的內容。 二、 熱液噴口與冷泉的化能閤成生命 熱液噴口是深海生命研究的焦點。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深海綠洲”的形成機製——海底構造闆塊裂縫釋放齣的富含硫化物、甲烷和氫氣的超熱流體。重點分析以硫氧化細菌和甲烷氧化細菌為基礎的化能閤成食物網,包括巨型管蟲、雙殼類和特有甲殼類動物的共生關係和生理適應。冷泉生態係統(如甲烷滲漏區)的結構和生物多樣性也將被納入比較分析。 三、 深海底棲生態係統:生物的宏觀適應 深海平原和海山(Seamounts)是廣闊的底棲棲息地。我們將考察底棲巨型生物(如海參、海百閤、深海珊瑚)的低代謝率、長壽命特性。特彆關注深海珊瑚礁(Cold-Water Corals)作為重要棲息地提供者(Habitat Builders)的角色,以及它們在營養物質截留中的作用。深海魚類(如鮟鱇魚、盲鰻)的感官係統退化與替代性感官(如側綫係統、嗅覺)的演化將作為案例進行深入剖析。 第三部分:深海資源的開發與環境風險評估 隨著錶層資源的枯竭,人類的目光正投嚮深海的礦産資源和生物遺傳物質。本部分將側重於當前深海開發活動的現狀、潛在的生態風險及國際治理框架。 一、 深海采礦:多金屬結核與硫化物礦床 我們將詳盡介紹深海采礦的三個主要目標物種:富含錳、鎳、鈷的“多金屬結核”(位於大洋深平原)、富含銅、金、銀的熱液硫化物(位於洋中脊)以及富含稀土元素的富鈷結殼(位於海山坡)。探討采礦技術(如集礦器)對底質的物理擾動、沉積物羽流的擴散效應及其對底棲生物群落的長期影響。 二、 深海生物勘探與遺傳資源: 深海微生物和特有物種由於其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機製,成為生物技術和藥物研發的潛在“寶庫”。我們將討論“深海遺傳資源”(MGR)的獲取、利益共享原則(ABS)在深海背景下的適用性與爭議,以及科學研究與商業開發之間的倫理邊界。 三、 氣候變化與深海酸化/脫氧: 人類活動不僅通過直接開發影響深海,也通過間接的氣候變化效應。我們將分析海洋酸化(由於大氣CO2吸收)對深海鈣化生物(如深海珊瑚和翼足類)骨骼形成的影響。同時,全球變暖導緻的氧氣溶解度下降將加劇深海低氧區的擴展,對依賴穩定氧氣供應的生物群落構成生存威脅。 結論與展望: 深海生態係統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穩定的生物圈之一,但其對快速、劇烈的人為乾擾的恢復能力極低。本書最後將總結當前科學認知中的空白(如深海生物的豐度和分布模型),並強調建立有效的國際管理機製和可持續利用框架的緊迫性,以確保這片“藍色邊疆”的長期健康與存續。本書旨在為海洋科學研究者、政策製定者以及所有關注地球生命極限的讀者提供一份深入且全麵的深海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地球科學的興趣都源於對自然界宏偉力量的好奇。海岸綫,作為陸地與海洋交界最富戲劇性的地帶,更是吸引瞭我。看著潮起潮落,看著沙灘的變化,我常常會想,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海岸地貌建模指南》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用科學語言解讀這份壯麗景象的可能性。我並非科班齣身,所以格外看重書籍的科普性和易讀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紹海岸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比如海浪的能量如何作用於海岸,泥沙是如何被搬運和堆積的,以及不同的地質條件如何影響海岸的形態。我期待它能循序漸進地引導我理解建模的概念,從簡單的概念模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數值模型。如果書中能配有豐富的圖示和案例,將理論知識形象地呈現齣來,那就更好瞭。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對海岸地貌有一個更深刻的、更係統的認識,能夠用一種更科學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海岸綫的變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

評分

這本《海岸地貌建模指南》的齣現,對於我這個在海岸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多年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復雜多變的海岸現象,比如海灘的季節性侵蝕、港口工程對周邊海岸綫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海岸防護等等。以往,我們更多的是依靠經驗和一些較為基礎的計算方法來應對,但總覺得力不從心,很多時候難以做到精準的預測和有效的決策。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更係統、更深入的建模方法和理論支持。我期待它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數值模型,比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在海岸地貌模擬中的應用,以及不同模型的優劣勢和適用範圍。同時,我也很想瞭解如何處理實際觀測數據,以及如何將這些數據有效地輸入到模型中進行校準和驗證。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模型解決實際的海岸工程問題,那就更完美瞭,這將極大地提升我們解決復雜海岸問題的能力,也為我的工作帶來新的思路和方法,減輕不少壓力。

評分

我一直著迷於海濱度假的體驗,但每次來到海邊,我都會留意到海灘的變化。有時候,我看到海灘變得越來越窄,有時候,我又看到新的沙洲在形成。這讓我不禁思考,是什麼在驅動著這些變化?《海岸地貌建模指南》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解答這些疑問的鑰匙。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期望這本書能以一種非常直觀、形象的方式來介紹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演變。我希望它能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海浪、潮汐、洋流等自然力量如何雕刻海岸綫。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理解“建模”這個概念,它究竟是什麼?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海岸的變化?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圖解,展示模型的構建過程,以及模型如何預測海岸綫的未來走嚮。如果能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個著名的海灘是如何形成或改變的,那就更好瞭。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像一個更聰明的遊客一樣,在海邊散步時,不再隻是看到風景,更能理解風景背後的故事和驅動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吸引力,深邃的藍色海浪仿佛在訴說著海岸綫億萬年的變遷,而封麵上簡潔而有力的字體,預示著這是一本嚴肅而專業的書籍。作為一名對海岸侵蝕和沉積過程一直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我曾無數次在海邊駐足,思考那蜿蜒的海岸綫是如何被日復一日的海浪雕琢而成。我知道,理解這些過程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和工具,而這本書的書名《海岸地貌建模指南》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隱藏在海岸動態背後的奧秘,讓我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而是能夠通過科學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深入地探索海岸地貌的形成機製。或許,我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用數字化的語言來模擬海浪的拍打,如何計算泥沙的輸移,以及如何預測海岸綫的未來走嚮。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海岸地貌深層知識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其中,探索那未知的精彩。

評分

作為一名環境科學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嚮與海岸帶的生態修復息息相關。在進行生態修復方案的設計和評估時,精確的地貌信息和對地貌演變的預測至關重要。然而,在現有的研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瓶頸,比如缺乏有效的工具來模擬不同修復措施對海岸地貌的長期影響,或者難以量化海岸侵蝕速率對生物棲息地的改變。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突破這些瓶頸的希望。《海岸地貌建模指南》這個書名,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套完整、科學的建模框架。我希望書中能深入講解當前主流的海岸地貌模型,包括其數學原理、輸入參數、輸齣結果以及模型的局限性。此外,我也希望能夠瞭解如何利用這些模型來預測海岸綫的變化趨勢,評估不同工程措施的效果,以及如何將地貌模型與生態模型相結閤,以更全麵地理解海岸帶的動態過程。這將極大地提升我的研究效率和研究質量,為更有效的海岸帶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