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
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像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安妮和朋友们玩“敢不敢”的游戏,为了自尊心安妮冒险从尖尖的屋脊上走过,结果摔断了脚踝;因为讨厌自己的红头发,从陌生人的手中买了染发剂,结果将头发染成了绿色等等,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她从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的“丑小鸭”成长为才貌出众、善解人意的大姑娘。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在马修去世后,为了照顾马瑞娜,她坚决地放弃了到大学深造的机会,回到了绿山墙,开始了人生新的奋斗。
作者简介
蒙哥玛丽(1874-1942),加拿大作家,生于爱德华王子岛。她从小就擅长编故事,15岁开始发表诗作。作品是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代表的女孩成长系列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在1908年出版后很快成为英语国家的畅销书,迄今已有几十种文字的译本,发行5000多万册,并被改编成各种版本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其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笔触生动幽默,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让全世界无数读者深深为之着迷。
精彩书评
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汇聚成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灯塔。本套书中的优秀作家将是点亮灯塔之人,作品滋养孩子的童年,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照亮孩子的未来之路。
——曹文轩
阅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孩子的精神成长就不会完整。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朱永新
目录
引子 绿山墙的古怪事
第一章 马修的大麻烦
第二章 马瑞拉的新问题
第三章 安妮实实在在地讲述自己
第四章 马瑞拉想把孩子留下来
第五章 安妮措辞做祷告
第六章 林德太太惊得张大嘴巴
第七章 安妮的道歉
第八章 主日学校
第九章 誓言与承诺
第十章 安妮别出心裁的认罪
第十一章 小学校中惊现风波
第十二章 一场不幸的茶会
第十三章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新乐趣
第十四章 出色的营救
第十五章 都是调味品惹的祸
第十六章 一次注定失败的打赌
第十七章 马修坚持要做泡泡袖
第十八章 故事会的成立
第十九章 虚荣心与精神上的苦恼
第二十章 女王班的成立
第二十一章 发榜之日
第二十二章 女王学院的一名女生
第二十三章 光荣的实现与死亡的
终结
第二十四章 峰回路转
人物档案册
阅读要点卡
精彩书摘
药剂蛋糕是个小事件,也算一段小插曲,差不多已经快过去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安妮又遇到了一些新麻烦,犯了一些小错误。比如说,一盆本应倒进猪食桶的脱脂牛奶,被她端进食品储藏室,心不在焉地倒进一篮子线团中;在白日梦的环绕里,她走过木桥的边缘,直接踏进了小溪中。这类小事太多了,不值得细说。
到牧师家用茶的第二周,戴安娜·巴里家举办了一个茶会。
“这个茶会规模不大,参加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安妮向马瑞拉保证,“都是我们班上的女生。”
她们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用过茶后,大家来到了巴里家的花园内。能想到的游戏都已经玩腻了,一些恶作剧就显得很有吸引力,眼下正是这样,那立刻变成了孩子们“冒险”的行动。
那时,在亚芬里的小孩子中间,冒险行动是一项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开始是男孩子玩儿,后来就传到了女生中间。那年夏天,孩子们受人蛊惑做出的蠢事简直可以写满一本书。
先是卡丽·斯隆向鲁比·吉利斯挑战,她指着门前那棵巨大的老柳树的某一点,问对方敢不敢爬上去。那棵树上寄生着肥肥的绿毛毛虫,鲁比·吉利斯非常害怕,并且她还担心会不会在母亲眼皮底下剐坏她的新薄纱裙,犹豫一番,她还是敏捷地爬了上去,挫败了挑战者卡丽·斯隆。接着,乔西·派问简·安德鲁斯敢不敢单立左脚,沿着花园跳一圈,中途不能停歇,右脚也不能沾地。简·安德鲁斯想努力做到,可在第三个拐角处就停了下来,只好认输。
乔西无比兴奋,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地站在那里。安妮·雪莉见了,指着东边花园周围的木栅栏问她,敢不敢在那个顶上走一圈。这可需要头和脚的协调配合及相当强的平衡力,对于从未尝试过的人来说,做起来要远比想象的难得多。乔西·派虽然在某些方面不怎么受人欢迎,但走栅栏却很有天赋,况且她平常还有过这方面的锻炼。只见她带着一种傲慢的神情来到那里,漫不经心地走了上去,那神情似乎在说,像这类小事根本就不值得问敢不敢。对她这个冒险行为,大家勉强地给予了一些赞赏。大多数女生曾经都尝试过,可都遭到了失败,对乔西·派的成功便能做出些正确的评价。乔西从上面跳下来,胜利让她的脸庞涨得通红,随后她轻蔑地瞥了一眼安妮。
安妮甩了甩红辫子。
“这种木栅栏又矮又小,我觉得在上面走一圈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说,“马利斯威尔有个女孩儿还能在屋顶的横梁上走路呢。”
“我才不信呢。”乔西断然道,“人能在横梁上走路?起码你就不能。”
“我怎么不能?”安妮急躁地叫道。
“那我就问你敢不敢这么做,”乔西挑衅道,“我问你敢不敢爬上去,在巴里先生家厨房顶的横梁上走一趟?”
安妮脸色变白了,显然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向前走去,那儿有一架梯子正斜靠在厨房的屋顶旁。那些孩子又兴奋又惊恐,几乎同时喊了一声:“啊!”
“别去,安妮,”戴安娜恳求道,“别理会乔西·派,你会掉下来摔死的。这么危险的事情,还问人家敢不敢做,是不公平的。”
“为了尊严和名誉,我必须这样做。”安妮神情坚定地说,“戴安娜,这道横梁,我要么走过去,要么就在努力中丧生。假如我摔死了,我的珍珠戒指就送给你。”
大家屏息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只见安妮爬上了梯子,登上了横梁,在那十分危险的
……
《绿山墙的安妮》:一个孤女在爱与成长中绽放的生命之光 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那片被蔚蓝大海环绕的翠绿大地,坐落着一处充满诗意与宁静的农庄——绿山墙。正是这片如茵的绿野,孕育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感人故事,也见证了一个名叫安妮·雪莉的红发孤女,如何用她饱满的热情、无限的想象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绿山墙的安妮》并非一部单纯的童年叙事,它更像是一曲关于寻找归属、理解爱、以及在不完美中拥抱成长的生命赞歌。 故事的开端,充满了命运的戏谑与意外。马修·卡斯伯特和玛丽拉·卡斯伯特,一对年迈的兄妹,一直以来过着平静而孤独的生活。为了分担农活,他们决定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然而,命运的齿轮却齿轮般地转动,将一个瘦弱、红发、喋喋不休却眼神中闪烁着异样光芒的十二岁女孩送到了绿山墙。这个女孩,正是安妮·雪莉。她瘦弱的身躯里,仿佛装着一个庞大的宇宙,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她爱用华丽的词藻描绘身边的一切,将平凡的景象赋予浪漫的色彩,让枯燥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 初到绿山墙的安妮,给这对淳朴而内敛的兄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玛丽拉,一个以严谨和务实著称的女人,一开始对这个爱幻想、爱说话、闯祸不断的女孩感到头疼不已。她试图用严格的规矩来约束安妮,却常常被安妮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所打动。而马修,这位沉默寡言、羞怯内向的老农夫,却在安妮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童趣和生活的色彩。他默默地关注着安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疼爱着这个女孩,为她准备生日礼物,带她去远足,默默地支持着她的梦想。在马修温和的目光和无声的关怀中,安妮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接纳。 安妮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艾凡里镇的宁静。她的活力、她的热情、她的奇思妙想,像一阵清新而强烈的风,吹拂过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她给学校里带来了欢声笑语,给课堂带来了新的视角,尽管她有时因为过于热切而犯下一些啼笑皆非的错误,但她那颗纯真善良的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却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她与戴安娜·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纯粹而珍贵,是安妮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她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分担青春的烦恼,在彼此的陪伴中,她们学会了理解、包容和珍惜。 然而,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妮在追求学业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吉尔伯特·布莱斯。吉尔伯特英俊、聪明,是学校里公认的优秀生。起初,因为一次不愉快的误会,安妮对吉尔伯特产生了极大的偏见,甚至在课堂上将他的头发扯断,开启了一段充满“敌意”的校园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竞争与互动中,安妮渐渐看到了吉尔伯特身上闪耀的优点,也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而吉尔伯特,也从一开始的戏弄,逐渐被安妮的才华和独特个性所吸引。这段从“冤家”到“知己”的转变,是青春期情感萌动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 《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在于它深刻地探讨了“家”与“归属”的主题。安妮从小生活在孤儿院,她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渴望被爱、被接纳。绿山墙,这个原本只应收留男孩的农庄,却因为安妮的到来,成为她灵魂的栖息地。卡斯伯特兄妹,这对与世无争的老人,也在安妮的陪伴下,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家庭的温馨。这种“非血缘”的亲情,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自然而动人,它告诉我们,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心灵的港湾,是爱与理解的汇聚。 安妮的成长,也伴随着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她不仅仅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她拥有着对美学敏锐的感知力,对生命饱满的热情,以及一颗渴望为他人带来快乐的赤诚之心。她将自己独特的视角带入生活,让平凡的日子焕发出不平凡的光彩。即使面对贫困和孤寂,她也从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她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她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气。 本书最令人动容的,便是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她将爱德华王子岛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绿山墙外的森林、溪流、花草,都仿佛有了生命,与安妮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读者仿佛能跟随安妮的脚步,一同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一同聆听鸟儿在枝头婉转的歌唱,一同欣赏晚霞染红天际的壮丽。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使得《绿山墙的安妮》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绿山墙的安妮》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如何通过爱与教育,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一个灵魂都渴望被理解。安妮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激励着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拥抱自己的独特,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可以像安妮一样,用内心的光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这本书,适合每一个渴望温暖、热爱生活的人。它让我们重拾童年的纯真,感受友谊的珍贵,理解亲情的伟大。它如同一缕清风,拂去尘世的喧嚣,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安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希望的永恒赞歌,它将在绿山墙的宁静中,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无数读者心中温暖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