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化学:健康生活的学问

健康与化学:健康生活的学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德明,李晓,黄琦,周成双 编
图书标签:
  • 健康
  • 化学
  • 生活
  • 科普
  • 健康生活
  • 营养
  • 身体健康
  • 科学
  • 医学
  • 大众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46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252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5
字数:3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关注食品安全的大众读者;对化学与健康感兴趣的大学身;中学化学教师
本书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化学的角度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是怎样构成的?食品色香味化学原理如何?吃什么和不吃什么?怎样促进中国的食品越来越可信,越来越安全?一日三餐如何搭配?不吃早餐的危害有哪些?纯净水与矿泉水有何区别?纯净水与矿泉水的饮用效果如何?为什么不成熟的水果又酸又涩,成熟的水果又香又甜?绿茶为什么具有抗癌、固齿功能?如何减肥?吸烟和酗酒为什么有害健康?怎样喝酒才科学?为什么不合格的家庭装修会导致白血病?等等。

内容简介

化学与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越来越密切,本书通过生活层面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讨论,以健康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健康指南,水与生活,食品与化学,烹饪与化学,饮料与化学,保健与化学,毒物与化学(含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环境与化学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在编写方式上,集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可供对养生保健感兴趣的社会群体阅读,也可用作中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的课外读物,还可作为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化学专业选修课和非化学专业公共选修课教材,亦可用作中学化学教师拓展读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健康指南
0.1什么是健康?3
0.2现代人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4
0.2.1现代生活方式病4
0.2.2普通民众对食品安全和毒物普遍存在大量错误认识8
0.2.3某些保健讲座带来养生误区12
0.3管理部门和学者应当做好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和日常监督检测工作13
0.3.1政府13
0.3.2学者15
0.4公民自身应当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健康15
0.4.1对健康饮食和生活需持理性态度15
0.4.2日常饮食16
0.4.3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4
第1章
水与生活
1.1饮用水与饮料水30
1.1.1天然水的组成、自净作用及饮用水的水质处理31
1.1.2自来水、白开水与直饮水36
1.1.3天然水的简易处理39
1.1.4饮料水40
1.2我国居民饮用水的质量有待提高53
1.2.1我国公民和商家在饮用水上存在的错误认识53
1.2.2我国商品水与饮水机存在的问题55
1.2.3饮用水在生产环节受到污染56
1.2.4桶装水和饮水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62
1.3水在人体内的功用及科学饮水66
1.3.1水在人体内的功用66
1.3.2正常人的水平衡68
1.3.3科学饮水的若干原则69
习题77
参考文献78
第2章
食品与化学
2.1如何认识食品?82
2.1.1我国对食品化学的认识远远领先于外国,尤其是在古代82
2.1.2对食品的要求和食品成分83
2.1.3认识食物必须克服的困难84
2.2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分类及其功能86
2.2.1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分类86
2.2.2人体内化学元素的功能86
2.3营养素88
2.3.1蛋白质、糖和脂类89
2.3.2维生素94
2.3.3无机盐99
2.3.4生物碱106
2.4生活中的能量及其来源108
2.4.1人体的能量消耗及其来源108
2.4.2能量的转换和利用109
2.5常见食物115
2.5.1主食115
2.5.2副食117
2.5.3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123
2.6食物的贮存和保鲜127
2.6.1食物贮存中的生物化学作用 127
2.6.2 贮存的一般方法128
2.6.3某些易腐坏物品的贮存办法134
习题136
参考文献138
第3章
烹饪与化学
3.1厨房化学概述141
3.1.1厨房用品141
3.1.2厨房安全146
3.1.3避免菜肴营养素的破坏和食物中毒的方法149
3.2烹饪基础知识152
3.2.1熟食的作用152
3.2.2烹饪的方法153
3.2.3刀法与火候155
3.2.4烹饪助剂156
3.2.5调香与调味161
3.2.6风味化学简介162
3.3食物的色、香、味164
3.3.1色、香、味的定义与作用特点及鉴别164
3.3.2食物的颜色166
3.3.3食物的香和臭167
3.3.4食物的味道169
3.4食物污染、食物中毒173
3.4.1食物污染173
3.4.2食物中毒174
习题183
参考文献183
第4章
饮料与化学
4.1豆浆、奶及其制品188
4.1.1豆类简介188
4.1.2豆浆及浓缩豆蛋白190
4.1.3奶及乳制品191
4.2酒195
4.2.1各种酒的介绍196
4.2.2酒精中毒199
4.3无酒精兴奋饮料203
4.3.1茶203
4.3.2咖啡211
4.3.3可可212
4.4软饮料213
4.4.1苏打水213
4.4.2果蔬汁214
习题216
参考文献216
第5章
保健与化学
5.1健康饮食基础知识221
5.1.1不能吃和不宜常吃的食品221
5.1.2注意食品标签225
5.1.3有机食品与保健食品226
5.1.4饮食禁忌、健康搭配与食物相克231
5.1.5三餐搭配与早餐问题235
5.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38
5.2.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39
5.2.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240
5.2.3特殊人群膳食指南246
5.3食疗学与药膳学248
5.3.1食疗学248
5.3.2药膳学252
5.4减肥研究255
5.4.1肥胖的定义、起因及诊断255
5.4.2肥胖的预防和治疗258
5.4.3减肥饮食中的误区263
5.5老年保健265
5.5.1年龄和寿命266
5.5.2衰老的机理267
5.5.3老年保健与延长寿命271
习题279
参考文献280
第6章
毒物与化学
6.1概述283
6.1.1基本概念 283
6.1.2毒物分类285
6.1.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体内过程287
6.1.4毒物对人体的危害290
6.1.5中毒原因、抢救与治疗293
6.2毒王——二口恶英294
6.2.1二口恶英的结构、理化性质与毒性294
6.2.2二口恶英类物质在历史上已多次给人类造成灾难296
6.3烟草化学与毒品化学298
6.3.1烟草化学298
6.3.2毒品化学300
6.4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纳米安全性)304
6.5战场上的魔影——化学武器306
习题308
参考文献309
第7章
环境与化学
7.1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312
7.1.1环境问题和环境疾病312
7.1.2典型污染物举例313
7.1.3生活垃圾焚烧及其二次污染控制320
7.1.4绿色化学322
7.2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化学324
7.2.1大气环境化学324
7.2.2水环境化学326
7.2.3土壤污染327
7.3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与车内环境328
7.3.1环境舒适度329
7.3.2室内环境333
7.3.3室外环境345
7.3.4车内环境349
习题353
参考文献355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到的《健康与化学:健康生活的学问》。 --- 图书名称:《城市园艺与生态空间设计:构建可持续的都市绿洲》 作者: 李明 著 出版社: 绿色视野出版社 字数: 约 1500 字 内容简介 在混凝土森林日益扩张的现代都市中,对自然环境的渴求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城市园艺与生态空间设计:构建可持续的都市绿洲》一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生命力与生态智慧重新引入密集的城市肌理。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选择或花卉布局的指南,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工程技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宣言。 本书的视角超越了传统的景观美学,聚焦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与韧性。它旨在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乃至热衷于改造自家阳台和屋顶的市民,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都市生态学的基石——理解城市中的生命网络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建立了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作者剖析了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水文循环和微气候的影响。我们探讨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其在设计中的应对策略。重点分析了城市土壤的特殊性——其紧实度、污染状况以及如何通过生物修复和改良技术,将其转化为适宜植物生长的基底。 核心章节阐述了“生态位构建”的概念,即如何在人工环境中模仿自然群落的结构。书中详细介绍了本地植物(Native Species)在支撑本地昆虫和鸟类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多层次植被结构(从地被到乔木层)对于提升生态服务价值的关键作用。例如,如何通过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有效管理雨水径流,减少城市内涝风险,并为城市生物提供迁徙廊道。 第二部分:从阳台到社区——尺度化的设计策略 本书的实践指导部分,着重于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中实现生态目标。 微观尺度:阳台与窗台的生物多样性花园 针对个人空间,本书提供了创新的容器园艺方案。这不仅仅是关于美观的配置,更是关于功能性的融合。我们深入研究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容器材料、优化排水系统,并利用错季开花植物和蜜源植物,打造一个全年都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来源的“微型避难所”。书中配有详细的图示,教导读者如何根据朝向和光照条件,设计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微生态系统。 中观尺度:社区花园与共享绿地 在社区层面,本书强调了社会参与在生态设计中的核心地位。社区花园不仅仅是食物生产的场所,更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节点。我们探讨了“共益设计”(Co-design)的流程,确保景观设计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和文化偏好。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堆肥系统的建立、雨水收集灌溉网络的搭建,以及如何利用本地的生态智慧,构建出低维护、高产出的共享农业空间。 宏观尺度:街道、屋顶与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转型 本部分将视野投向城市基础设施。我们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系统性应用。屋顶绿化的类型选择(从轻型到载重型)、其对建筑能耗的长期影响,以及植物对空气污染物的过滤机制被详尽分析。对于街道设计,本书倡导“生物多样性走廊”的理念,主张用透水铺装取代不透水地面,并设计集成了生物滞留池(Bioretention Cells)的雨水花园,以净化地面径流,补充地下水。书中引用了多个国际城市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态设计,将原本低效的灰色空间转化为具有多重生态效益的绿色资产。 第三部分:韧性与维护——长期生态管理的艺术 一个成功的生态空间设计,离不开科学的长期管理。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可持续性的维护策略。我们摒弃了过度依赖化学干预的传统园艺模式,提倡基于生态反馈的“自然农法”与“低干预维护”。 内容涵盖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策略,例如引入天敌、设置伴生植物区域以抑制害虫爆发。关于水资源管理,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本地气候数据,制定精确的灌溉计划,实现节水目标。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如GIS和遥感)来监测城市绿地的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为未来的设计迭代提供数据支撑。 《城市园艺与生态空间设计》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实践手册,它激励读者将城市视为一个充满潜力的生命体,并通过智慧的介入,共同编织出更健康、更具韧性的都市绿洲。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柔和的绿色和沉静的蓝色搭配,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自然之中,瞬间就消除了我对“化学”这个词可能带来的冰冷、刻板的联想。翻开书页,我首先被作者流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所吸引,与其说它是一本关于健康的科普读物,不如说它是一场关于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书中的例子生动有趣,绝非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例如,在探讨食物对人体的影响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营养成分表,而是通过一个家庭几代人的饮食习惯变迁,巧妙地引出了消化系统和免疫力的奥秘。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参与一个故事,从中慢慢体会健康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关于肠道菌群的部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肠道比作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都独一无二,并且与我们的情绪、消化甚至睡眠质量息息相关。我一直对自己的消化问题感到困扰,读到这一段时,茅塞顿开,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饮食选择是否真的符合身体的需求。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健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状态。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读者,我一直热衷于探索那些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学问。这本书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和“怎么动”,更深入地挖掘了我们身体内部那些看不见的奇妙运作。作者以一种极其专业的视角,却又以最易懂的方式,揭示了人体细胞如何运作,为什么某些食物会对我们的细胞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的那一部分印象深刻。它没有停留在“抗氧化剂很重要”这样简单的陈述,而是详细解释了自由基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细胞造成的损害,以及不同食物中的抗氧化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作者甚至还引用了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但都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让我这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也能清晰地理解。读完这一部分,我对日常生活中选择水果和蔬菜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随意挑选,而是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富含特定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此外,书中对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空气质量到水质,再到我们日常使用的日用品,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全方位、多维度的,需要我们从内到外,从生活细节到环境因素,都有所关注。

评分

坦白说,我对“化学”这个词曾经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与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理论脱离不开。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化学原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惊叹于我们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无比精密的化学工厂。书中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宏观营养素的讲解,不再是冷冰冰的定义,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比如将蛋白质比作身体的“建筑材料”,将碳水化合物比作“能量来源”,让我瞬间理解了它们的重要性。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奇妙作用,它们虽然需求量少,但却在身体的各种生化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一直认为维生素C只是用来预防感冒的,但读完书后才了解到,它在胶原蛋白的合成、铁的吸收以及作为强力抗氧化剂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历史上的科学发现,讲述了人类对营养知识的探索过程,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并非是为了成为一名化学家,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并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活力和愉悦感。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精髓,并用严谨的科学知识来支撑这种理念。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刻意强调“减肥”或者“塑形”这样表面的健康目标,而是着重于如何通过理解身体的内在机制,来达到一种持久的、可持续的健康状态。书中对“炎症”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作者解释了身体为何会产生炎症,以及慢性炎症对身体长期健康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炎症归咎于某种单一因素,而是将其与饮食、压力、睡眠等多种因素联系起来,让我意识到健康管理需要一个整体的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压力管理”时,将其与生理化学反应联系起来,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长期的压力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如此大的伤害。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健康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去经营,而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奇迹。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意识到一些看似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对我的长期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身体奥秘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想更深入地了解“为什么”——为什么我吃某种食物会感觉精力充沛,而另一种食物却让我昏昏欲睡?为什么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比我更容易保持健康?作者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本的细胞结构开始,层层深入地剖析了身体的运作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能量代谢”的解释,作者将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描绘成一场精妙的“能量舞蹈”,让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甚至还提到了线粒体的作用,这个在生物课本上听过无数次但总觉得模糊的概念,在这本书里变得清晰而生动。当我了解到线粒体是身体的“能量发动机”,而某些食物成分可以帮助它更有效地工作时,我立刻对自己的饮食有了新的想法。书中还讨论了“昼夜节律”对我们身体的影响,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健康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健康探索者,我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并渴望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来照顾它。

评分

评分

书籍挺不错的,可以作为科普读物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籍挺不错的,可以作为科普读物

评分

书籍挺不错的,可以作为科普读物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籍挺不错的,可以作为科普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