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分析和解读了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的近50年经验教训,可以为关心世界海军及中国海军建设的读者朋友们提供帮助。
鉴于海基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性,作为其发挥主体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及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备受世界各大国的高度重视。《核战基石 深度解读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以准确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翔实地介绍了美式、俄式、简化美式三种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建设经验,并且对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进行了综合对比与分析。《核战基石 深度解读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知识的重要读物,对我军海军建设也有较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第一章 美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一节 班戈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二节 金斯湾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三节 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
第四节 美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特点、布局、设计和建设经验
第二章 俄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一节 雷巴奇岛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二节 扎帕德纳亚利特萨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三节 加吉耶沃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四节 俄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特点、布局、设计和极其深刻的反面建设经验
第三章 简化美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一节 克莱德海军基地(法斯兰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二节 布雷斯特长岛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
第三节 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伦比里潜艇基地)
第四节 简化美式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特点、布局、设计和建设经验
第四章 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综合对比与分析
后记
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国家基石、大国最高机密
曹晓光
在陆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海基核力量向来以隐蔽性好、机动性强、抗攻击性好和战场生存能力高而著称于世,与陆基和空基核力量相比,海基核力量的战场生存率高达80%以上。因此可以断言,只要任何一个大国海军能充分发挥海基战略核力量的作用,并且保证海基潜射核潜艇舰队的正常巡航,那么任何一个大国海军都可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保持高度有效的核威慑力。
鉴于此,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五大成员国之一的法国于1996年2月正式对外宣布法国核战略将实行海基和空基“二位一体”的核打击平台,并同时宣布拆除原来作为“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所有的陆基核武器。
2010年之后,法国海基核打击平台由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构成,空基核打击平台由“戴高乐”号航母舰载“阵风M”标准F3战斗机构成。更有甚者,作为曾经“日不落帝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五大成员国之一的英国于1998年3月完全放弃了空基核力量,而只保留了海基战略核力量,此后,英国海基战略核力量由4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构成,未来,英国计划海基战略核力量将由全新一代三到四艘继承者弹道导弹核潜艇构成。
作为后起之秀的印度更是高度看重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印度海军相继投入大量国防经费建造5艘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建设伦比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维沙卡帕特南核潜艇建造船厂等相关海基核设施。这是印度借鉴美、俄、中、法、英五国建设战略核力量的经验教训和有益总结后的结果。
截至2015年,世界上仍然保持强大陆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四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核武器大国梯队仍然保持四国鼎立的局面,很难再有成员加入,不过脱离这一梯队的成员也不会出现,因为上述四个大国都会为各自国家利益而保持底线。
鉴于海基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性,作为其发挥主体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及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就备受世界各大国的高度重视。从发展历史来看,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冷战鼎盛时期,在此期间,美、苏、英、法四国相继建成了本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相应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正式部署到位,并进入常态条件下的海上战略巡航任务。
截至2015年,世界现役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共有7座,分别是美国班戈核潜艇基地(部署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金斯湾核潜艇基地(部署6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俄罗斯雷巴奇岛核潜艇基地(部署德尔塔-III级和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俄罗斯扎帕德纳亚利特萨核潜艇基地(部署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俄罗斯加吉耶沃核潜艇基地(部署德尔塔-IV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法国布雷斯特长岛核潜艇基地(部署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英国克莱德海军基地(部署4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印度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暂时部署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伦比里核潜艇将部署全部服役的歼敌者级核潜艇。
本书综合分析和解读了世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建设的近50年经验教训,希望它能为关心世界海军及中国海军建设的读者朋友们提供一点帮助。
这本书绝对是硬核军迷的福音!我拿到《核战基石》时,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满满的专业术语给镇住了。虽然我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科幻电影和新闻报道,但这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就立刻点燃了我探究的兴趣。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的技术细节,而是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核战略的历史演变,以及为何弹道导弹核潜艇会在冷战时期成为“三国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极。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充斥着核恐惧与战略博弈的时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二次打击能力”的阐述所吸引,原来这背后蕴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哲学和军事考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潜藏在深海中的庞然大物,绝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巨兽,更是人类文明存续与毁灭之间微妙平衡的象征。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建造、部署、以及在不同国家核战略中的具体作用。
评分当我翻开《核战基石》的第二部分,立刻就被书中对不同国家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详细剖析所吸引。这里的“深度解读”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正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我以前总以为,核潜艇基地无非就是一些停泊港口,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一个成功的战略核潜艇基地,需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书中提到了选址的隐蔽性、抗毁性,以及陆地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比如弹药库、维修车间、指挥中心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特别是关于天然峡湾和复杂海岸线的利用,简直像是在读一本地理教科书,但结合军事战略的视角,又显得格外刺激。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基地在紧张对峙时期的应急反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看似平静的港湾,其实是无数次生死考验的见证。我被书中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史料所折服,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军事地理和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
评分《核战基石》的第三部分,让我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核”属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过去我总是把核弹头和核潜艇看作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但这本书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揭示了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核战基石”的真正含义。书中详细介绍了潜射弹道导弹(SLBM)的技术发展,从最初的笨重型号到如今能够精准打击的现代化武器,每一次进步都充满了科技的智慧与军事的博弈。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导弹的制导系统和核弹头的装载能力,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不同国家核弹头数量和投射能力的估算,以及这些数据如何影响全球核力量的平衡,简直就像在阅读一部现代世界的战略情报报告。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核潜艇不仅仅是军事装备,更是国家安全战略的终极保障。
评分《核战基石》的最后一章,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感受到了其对未来战略格局的深远影响。书中对核力量的非对称化、小型化,以及新型武器的出现,都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我被书中对于“战略稳定”概念的辩证思考所吸引,原来这个看似永恒的概念,其实一直在动态变化之中。书中还提及了信息战、网络战等新兴威胁对传统核战略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核战博弈将是多维度、全方位的。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给出更具启发性的结论,例如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地位是否会动摇?或者是否有新的“核战基石”出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深刻预言。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和平年代,对核战略的深入了解,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阅读《核战基石》的第四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度机密的军事演习现场。书中对于弹道导弹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和运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我以前总觉得核潜艇是“守株待兔”式的存在,但在书中,我看到了它们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灵活机动、隐蔽部署,以及在执行战略任务时的惊人效率。特别是关于“静默”技术和反侦测能力的介绍,简直是技术宅的狂欢。书中还探讨了核潜艇在不对称战争和地区冲突中的潜在作用,这让我对未来的军事格局有了新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一些虚构军事场景的推演,虽然是基于现有技术和理论,但却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并促使我们思考“如果…会怎样?”。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军事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堆砌,更充满了策略的智慧和对未来的洞察。
评分还不错,多长点知识,收藏。
评分内容一般
评分东西还不错哦,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2016-02-13 14:55.百年经典 人文阅读 学术权威
评分好
评分作者真是高产,不错,喜欢,赞一下勤奋的人
评分作者真是高产,不错,喜欢,赞一下勤奋的人
评分这本儿书非常不错,不像某些专家写的,让人看不懂,坚决点赞
评分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