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电路 第5版

测控电路 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醒飞 编
图书标签:
  • 测控电路
  • 电路分析
  • 自动控制
  • 传感器技术
  • 信号处理
  • 模拟电路
  • 电子技术
  • 仪表原理
  • 第五版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5448
版次:5
商品编码:1186987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测控电路的功用、类型、组成及发展趋势,信号放大器的基础,信号与噪声的分离方法,各种滤波器的设计,信号的运算电路,信号转换电路,信号的细分与辨向电路,连续信号控制电路,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以及测控电路设计实例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测控电路的功用1
1.2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2
1.2.1精度高3
1.2.2动态性能好4
1.2.3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4
1.2.4可靠性高5
1.2.5经济性好5
1.3测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5
1.3.1模拟信号5
1.3.2数字信号7
1.4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8
1.4.1测控电路的基本组成8
1.4.2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9
1.5测控电路的发展趋势11
1.6课程的性质、内容与学习方法12
思考题与习题13
第2章信号放大电路14
2.1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14
2.1.1实际运算放大器及其特性14
2.1.2失调及其补偿15
2.1.3转换速率和最大不失真频率17
2.1.4运算放大器的振荡与相位补偿18
2.2噪声的基础知识21
2.2.1噪声的种类与性质21
2.2.2处理放大器噪声的方法22
2.3典型测量放大电路24
2.3.1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与
类型24
2.3.2反相放大电路25
2.3.3同相放大电路26
2.3.4基本差动放大电路27
2.3.5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29
2.3.6低漂移放大电路32
2.3.7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36
2.3.8电荷放大电路38
2.3.9电流放大电路41
2.3.10电桥放大电路42
2.3.11增益调整放大电路44
2.4隔离放大电路49
2.4.1基本原理50
2.4.2通用隔离放大电路51
2.4.3增益可调隔离放大电路54
2.4.4隔离放大电路应用举例54
思考题与习题55
第3章信号调制解调电路57
3.1调幅式测量电路57
3.1.1调幅原理与方法57
3.1.2包络检波电路62
3.1.3相敏检波电路66
3.2调频式测量电路79
3.2.1调频原理与方法79
3.2.2鉴频电路81
3.3调相式测量电路85
3.3.1调相原理与方法85
3.3.2鉴相电路90
3.4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93
3.4.1脉冲调制原理与方法93
3.4.2脉冲调制信号的解调95
3.4.3脉冲调制测量电路应用举例95
思考题与习题96
第4章信号分离电路98
4.1滤波器基本知识98
4.1.1滤波器的类型99
4.1.2模拟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与频率
特性100
4.1.3基本滤波器103
4.1.4滤波器特性的逼近107
4.2RC滤波电路110
4.2.1一阶滤波电路110
4.2.2压控电压源型滤波电路111
4.2.3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型电路113
4.2.4双二阶环电路114
4.2.5有源滤波器设计116
4.3集成有源滤波器120
4.3.1开关电容滤波原理120
4.3.2集成有源滤波芯片介绍121
4.4跟踪滤波器123
4.4.1压控跟踪滤波器123
4.4.2变频跟踪滤波器123
思考题与习题124
第5章信号运算电路126
[1]测控电路第5版目录[2]5.1比例运算放大电路126
5.1.1同相比例放大电路126
5.1.2反相比例放大电路126
5.1.3差分比例放大电路127
5.2加法/减法运算电路127
5.2.1同相加法运算电路127
5.2.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128
5.2.3减法运算电路128
5.3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129
5.3.1对数运算电路129
5.3.2指数运算电路131
5.3.3基于对数/指数运算的乘法/除法
运算电路132
5.3.4变跨导乘法运算电路135
5.3.5乘方和开方运算电路136
5.3.6集成乘法运算电路138
5.4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139
5.4.1绝对值运算电路139
5.4.2峰值检测电路139
5.4.3平均值运算电路141
5.5函数型运算电路141
5.6微分积分运算电路143
5.6.1常用积分电路143
5.6.2常用微分电路144
5.6.3PID运算电路145
5.7过程调节器电路分析148
5.7.1电平移动电路150
5.7.2PD运算电路151
5.7.3PI运算电路152
5.7.4调节器的传递函数153
5.7.5输出电路153
思考题与习题154
第6章信号转换电路159
6.1模拟开关159
6.1.1模拟开关及其主要参数159
6.1.2增强型MOSFET开关电路159
6.1.3集成模拟开关160
6.1.4模拟多路开关电路161
6.2采样保持电路162
6.2.1基本原理162
6.2.2单片集成采样保持电路163
6.3电压比较电路165
6.3.1电平比较器166
6.3.2滞回比较器167
6.3.3窗口比较器168
6.3.4多阈值比较器169
6.4电压频率转换电路170
6.4.1V/f转换器170
6.4.2f/V转换器174
6.5电压电流转换电路177
6.5.1I/V转换器177
6.5.2V/I转换器178
6.6模拟数字转换电路182
6.6.1D-A转换器182
6.6.2A-D转换器185
思考题与习题194
第7章信号细分与辨向电路197
7.1直传式细分电路197
7.1.1四细分辨向电路198
7.1.2电阻链分相细分200
7.1.3微型计算机细分203
7.2平衡补偿式细分208
7.2.1相位跟踪细分209
7.2.2幅值跟踪细分213
7.2.3脉冲调宽型幅值跟踪细分217
7.2.4频率跟踪细分——锁相倍频
细分220
思考题与习题221
第8章连续信号控制电路223
8.1脉宽调制控制电路223
8.1.1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223
8.1.2典型脉宽调制电路224
8.1.3脉宽调制功率转换电路229
8.1.4同步式与异步式脉宽调制控制
电路233
8.2导电角控制逆变器235
8.2.1逆变器基本原理235
8.2.2120°导电角控制逆变器236
8.2.3180°导电角控制逆变器238
8.3变频控制电路241
8.3.1基本原理和分类241
8.3.2控制方式和特性243
8.3.3AC�睞C变频器244
8.3.4AC�睤C�睞C变频器245
8.3.5脉宽调制型变频控制电路247
思考题与习题252
第9章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253
9.1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253
9.1.1功率开关驱动电路253
9.1.2继电器与电磁阀驱动电路256
9.2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257
9.2.1异步电动机的二值控制电路257
9.2.2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258
9.3可编程逻辑器件260
9.3.1可编程阵列逻辑PAL261
9.3.2通用阵列逻辑GAL263
9.3.3高集成度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268
9.4数控机床的位移与速度测控系统269
9.4.1数控立式铣床的基本构成270
9.4.2数控立式铣床的检测装置270
9.4.3数控立式铣床的控制装置270
9.4.4运动的测量与控制电路272
9.4.5数控立式铣床整体运行控制277
思考题与习题277
第10章测控电路设计实例278
10.1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278
10.1.1再平衡回路结构279
10.1.2再平衡回路方案比较与选择279
10.2系统建模281
10.2.1陀螺模型281
10.2.2解耦网络模型282
10.2.3校正网络设计及系统仿真287
10.3电路设计290
10.3.1预处理电路290
10.3.2校正电路294
10.3.3控制解耦网络295
10.3.4功率放大电路296
10.4测试实验297
10.4.1动力调谐陀螺仪实验测试
平台297
10.4.2陀螺仪漂移测试297
10.4.3陀螺仪高动态测试297
思考题与习题298
参考文献299

前言/序言


《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套全面而深入的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知识体系。全书紧密围绕“精密”与“控制”两大核心,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和清晰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精密测量基础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构成精密测量系统的核心要素。首先,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与选型。这包括但不限于: 位移传感器: 详细讲解电感式、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激光干涉仪等位移传感器的物理基础、精度等级、量程范围、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等关键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 阐述电阻应变片原理、压电效应、电容式等工作方式,重点分析传感器的灵敏度、非线性、温度漂移、零点漂移等特性,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满足测量精度和环境要求。 温度传感器: 覆盖热电偶、热电阻(RTD)、红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多种类型,分析它们的响应速度、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并介绍温度补偿技术。 光电传感器: 讲解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等在光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讨论其光谱响应、饱和度、噪声等问题。 其他精密传感器: 适当介绍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强调其在特定精密测量领域的价值。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信号调理与处理技术。传感器输出的原始信号往往带有噪声、直流偏移,或者幅值不适合后续处理。本部分将详细介绍: 放大技术: 讲解差动放大器、仪表放大器等,分析其共模抑制比(CMRR)、输入阻抗、带宽、增益设置等。 滤波技术: 深入探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包括模拟滤波器(RC、RLC、有源滤波)和数字滤波(FIR、IIR)的原理、设计方法与应用,强调如何有效抑制噪声同时保持信号的有效信息。 隔离与保护: 介绍光耦隔离、隔离放大器等技术,以防止地线回路、提高抗干扰能力,并讨论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线性化与校准: 针对非线性传感器,介绍软件或硬件校准方法,以提高测量精度。 第二部分: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 本部分将系统阐述现代控制理论在精密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讲解。 系统建模与辨识: 数学模型建立: 重点介绍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时域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和频域模型。讲解如何根据物理原理建立系统模型,例如机电耦合系统、液压系统、热系统等。 系统辨识: 介绍从实验数据中获取系统模型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模型结构辨识,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控制器设计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回顾与延伸: 简要回顾PID控制及其在精密控制中的应用,重点讲解PID参数整定方法(如Ziegler-Nichols法、步阶响应法)的优化与局限性。 现代控制方法: 状态反馈控制: 深入讲解极点配置(Placement)技术,如何设计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使闭环系统达到期望的动态性能。 观测器设计: 针对无法测量所有状态变量的情况,介绍状态观测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如Luenberger观测器),实现对系统状态的估计。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 介绍LQR的设计原理,如何根据性能指标(状态和控制输入的加权)优化反馈增益,实现最优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MPC): 阐述MPC的基本思想,包括滚动优化、预测模型、约束处理等,强调其在多变量、有约束系统中的优势。 数字控制系统: 离散化技术: 讲解如何将连续时间控制器和系统模型转化为离散时间模型,常用的离散化方法(如零阶保持、一阶保持)及其适用性。 数字控制器设计: 介绍基于离散时间系统模型的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离散PID、状态空间离散化设计等。 采样与量化: 分析采样频率、量化误差对数字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集成与实现 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前两部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DAQ)设计: 硬件选型: 详细介绍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多路复用器、采样保持电路等关键器件的性能指标(分辨率、采样率、精度、通道数)和选型依据。 接口与通信: 讲解常用的数据采集接口(如PCIe、USB、Ethernet)和通信协议,以及如何与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时序与同步: 讨论数据采集的时序控制、多通道同步采集等技术。 执行机构与驱动技术: 电机控制: 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过PWM、H桥电路等驱动技术实现精确的速度和位置控制。 液压与气动: 讲解比例阀、伺服阀等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精密定位和力控中的应用。 其他执行机构: 适当介绍电磁铁、压电陶瓷驱动器等。 嵌入式系统在测控中的应用: 微控制器(MCU)与DSP: 讲解MCU和DSP在实时数据处理、算法运行、控制信号生成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其架构和常用开发工具。 实时操作系统(RTOS): 阐述RTOS在多任务调度、资源管理、时间精确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复杂测控系统中的必要性。 系统集成与调试: 硬件连接与布线: 强调信号接地、屏蔽、走线等关键技术,以减少干扰。 软件开发与集成: 介绍常用的开发环境,以及如何将传感器驱动、控制算法、人机交互界面等模块集成起来。 系统调试策略: 提出从单元测试到联调联试的系统调试流程,包括仿真调试、硬件在环(HIL)测试等。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关键性能指标: 详细说明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鲁棒性等评价指标。 故障诊断与排除: 介绍常见的系统故障原因及排查方法。 系统升级与维护: 探讨如何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维护。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理论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大量实例和图示,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精密测量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优化能力,从而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科学仪器等众多领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实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解决疑难杂症”的心态。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解决在测控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书。这本书在某些方面确实给我带来了惊喜。例如,在讲解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时,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进行PCB的接地设计,如何选择屏蔽材料,以及如何进行电磁干扰的分析和抑制。这对于确保我的测控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我曾经在一个强电干扰的环境中进行过一个项目的调试,当时遇到的各种奇怪的问题,很多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可靠性设计的内容,比如如何评估元器件的寿命,如何进行系统的冗余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故障诊断。这些内容对于构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测控系统非常有价值。然而,这本书在软件方面的讨论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虽然提到了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但对于具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比如如何编写高性能的驱动程序,如何进行实时操作系统的配置,以及如何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都没有深入的讲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多地关注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提供一些更具指导性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实现的整个过程。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方面确实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信息,尤其是在模拟信号处理的部分。我是一个对电路设计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的人,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书中对于各种模拟滤波器的类型、工作原理、设计公式,以及它们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特性曲线,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运算放大器配置的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同相放大、反相放大、差分放大等几种基本配置的公式推导,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参数,比如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带宽限制等等。这让我对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减小噪声、提高稳定性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我在设计高精度测控电路时非常有帮助。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导,计算出某个特定应用场景下所需的滤波器参数,然后直接在电路设计软件中进行仿真。这种直接的、可操作的知识,是我最看重的。然而,这本书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内容就显得相对薄弱了。虽然也提到了ADC和DAC的原理,但对于更深入的数字滤波算法,比如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的具体实现、或者是在DSP芯片上如何高效地实现这些算法,就没有太多的论述。我希望书中能够更多地讲解一些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比如FFT的应用,或者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另外,书中对一些新兴的传感器接口技术,比如MEMS传感器或者无线传感器,也没有涉及,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模拟电路设计方面是相当不错的,但如果能在数字信号处理和新兴技术方面有所加强,那就更加完美了。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怀着一种探寻未知的好奇心。毕竟“测控电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挑战性。我一直对电子技术在测量和控制领域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抽象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读数据的精妙设计。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比较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给人一种踏实、严谨的感觉。打开目录,看到了诸如“信号采集”、“信号调理”、“数据转换”、“模糊控制”等章节,这些标题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信号调理部分,因为在实际的测控系统中,被测量的信号往往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何有效地去除噪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技术。书中的相关章节确实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多种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差分放大、仪表放大器、有源滤波器等。作者在解释这些电路的原理时,运用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电路图,虽然初看之下有些晦涩,但仔细研究后,还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我尝试着去理解每一种电路的设计思路,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例如,对于仪表放大器,书中详细阐述了其高共模抑制比的优点,这对于测量微弱差分信号的应用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书中对于一些高级的滤波技术,比如自适应滤波器的介绍就显得比较简略,仅仅停留在原理层面,缺乏实际的电路实现和参数选择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元器件选择,比如运算放大器的型号选择,以及不同类型运算放大器在噪声、带宽、稳定性等方面的权衡,也没有给出足够详细的说明。这使得我在尝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如果想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应用,读者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充学习和实践摸索。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让我感觉作者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测控电路知识体系。从基础的信号产生、信号采集,到信号调理、数据转换,再到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控制,几乎涵盖了测控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流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每个环节时,都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且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例如,在数据转换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逐次逼近型ADC、双积分型ADC、Σ-Δ ADC等不同类型的ADC,并分析了它们在采样率、分辨率、功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景。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元器件选择。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在有限的功耗下实现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而书中关于Σ-Δ ADC的详细介绍,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者在解释原理时,也尽量做到清晰易懂,并辅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这对于我这种偏向于通过视觉信息来理解知识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甚至尝试着去复现书中的一些典型电路,并在实际硬件上进行测试,效果也基本符合预期。唯一让我觉得有些不足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更复杂的控制算法,比如PID控制器的整定方法,或者更高级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涉及得不够深入。我希望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够增加更多关于这些方面的讲解,或者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关键的控制技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枯燥到让人怀疑人生的典范。拿到手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那种既有深度又能激发思考的专业书籍,毕竟“测控电路”听起来就充满了工程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乐趣。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迎面而来的公式和图表淹没了,而且这些公式和图表似乎并没有什么直观的联系,感觉像是硬生生地堆砌在一起。我尝试着去理解,去推导,但每一次都觉得自己在原地打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书中对很多概念的解释都过于抽象,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来支撑,使得读者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举个例子,关于信号滤波的部分,书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堆理论,什么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贝塞尔等等,每个都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频率响应特性和设计方法,但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贴近实际应用的例子来展示这些滤波器到底能在什么情况下解决什么问题。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告诉我“在做一个XXX项目时,如果遇到XXX问题,可以用XXX滤波器来解决”这样的指导,而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和生硬的定义。而且,书中很多例题的解答过程也是一带而过,很多关键步骤都省略了,留给读者的只有一脸茫然。我不得不去翻阅其他的参考资料,或者请教有经验的工程师,才能勉强弄懂书中讲解的某些内容。这种学习体验真的非常糟糕,让人感觉这本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难倒读者,而不是为了帮助读者掌握知识。我甚至怀疑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读者的感受,只是把自己脑子里所有关于测控电路的知识一股脑地倒了出来,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如果这本书是用来作为教材,那估计会毁掉一整批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想要通过这本书来提升自己实际工程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我真的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有所改进,增加一些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让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年代久远的工程手册,虽然里面记载了许多基础性的知识,但似乎与我当前所处的时代以及我正在进行的具体项目有些脱节。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了解当前测控电路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尤其是那些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然而,翻遍全书,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经典的、已经非常成熟的设计和理论,例如各种传感器接口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以及一些基础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当下非常热门的议题,比如低功耗设计、高速数据采集、或者是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测控系统,书中几乎没有涉及。虽然这些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如果一本专业书籍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吸引真正对前沿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我理解“测控电路”这个领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稳定性,但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的。我期待能够看到书中能够更多地讨论如何将新的器件、新的算法应用到测控电路的设计中,比如如何利用FPGA实现高性能的信号处理,或者如何设计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测控终端。书中对一些概念的阐述,也显得有些“学院派”,过于注重理论推导,而缺乏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理想因素的考量,例如器件的容差、环境变化的影响、电磁干扰等等。这使得我在阅读时,常常会产生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很难将其直接应用到实际的硬件设计中。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更加贴近工业界的实际需求,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或者对一些热门应用方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本厚重的字典里查找一个非常具体的词条。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内容也非常专业,但缺点是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每一章都像是独立的一块知识,虽然每一块都讲得很详细,但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设计思路,就显得有些困难。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模糊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解模糊等步骤,并且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实例。但是,这个实例的复杂度和实际应用场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让我很难将其推广到更复杂的控制问题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将模糊逻辑控制器与其他测控模块,比如传感器接口、数据采集等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系统。此外,书中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元器件的选型、PCB的布线、以及硬件调试的技巧,涉及得相对较少。这使得我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书中却很少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作者能够更加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实用性,提供一些更具指导意义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测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评分

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非常深入的理论分析,但缺点是对于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捷径”或者“经验之谈”则很少涉及。我是一个偏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人,所以我更喜欢那种能够给我提供一些“拿来就能用”的解决方案的书籍。这本书在讲解某些电路原理的时候,确实非常透彻,例如关于运算放大器的噪声模型,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并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噪声源如何影响电路的整体性能。这对于我理解电路的极限性能非常有帮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考虑成本、功耗、体积等多种因素,而书中对于如何在这些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则没有太多的提及。例如,书中对某个高性能的ADC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并没有给出如何在成本敏感的项目中选择一个性能相当但价格更低的替代方案。我更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中的元器件选择、PCB布局、以及软件调试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能力。另外,书中对一些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介绍也相对滞后,例如对于基于FPGA的测控系统设计,或者利用AI算法进行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讨论,都显得不够深入。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艰苦的学术钻研。它的优点在于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对于测控电路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传感器接口电路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特性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包括如何解决阻抗匹配、电势差、线性化等问题。我记得我曾为一个项目寻找合适的压力传感器接口方案,书中关于压阻式和电容式传感器的详细讲解,以及给出的典型电路图,让我茅塞顿开,最终顺利完成了设计。作者在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公式的来源和意义都解释得非常清楚,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测控电路背后原理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然而,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过于偏重理论,而对实际工程中的细节和经验的分享则相对较少。例如,在PCB布局方面,书中很少提及如何处理信号完整性、如何避免串扰,这些都是在实际硬件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对于软件驱动的开发,比如如何编写与ADC、DAC配合的嵌入式程序,书中也没有深入的讨论。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从电路原理到实际产品实现的“全能手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曾尝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嵌入式系统中,但发现很多参数的设置和调试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试错和经验积累,而书中并没有提供太多这方面的指引。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严谨”。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显得非常谨慎和细致。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所以这本书的风格很对我的胃口。例如,在讲解噪声抑制技术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滤波器的原理,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滤波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衰减,以及它们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潜在影响。作者甚至还会讨论一些微小的寄生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在我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噪声问题,翻阅了许多资料都未能解决,最终是根据这本书中对某个特定寄生电容的详细分析,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本书也让我对一些看似简单的电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仪表放大器,书中不仅给出了其基本的结构和公式,还分析了其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压等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来减小这些误差。这种深挖细节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不过,这本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它的“硬核”程度。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非常高,很多概念和公式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而且,书中很少有实际的应用案例,更多的是理论的讲解,这使得一些读者可能在阅读完之后,仍然不清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我个人虽然比较喜欢这种风格,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这本书“枯燥”。

评分

质量不错,价格合理!值得 选购!

评分

感觉还可以

评分

个人认为还好,还算全面,有一点的参考价值,到货快,全5星哦。

评分

书很不错,是一本权威的教材,值得购买。

评分

正版

评分

评分

书有用

评分

正版

评分

帮女儿买的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