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芳,张斌,高瞻,邵双运 著,冯其波 编
图书标签:
  • 光学测量
  • 测量技术
  • 光学工程
  • 精密仪器
  • 误差分析
  • 光度学
  • 干涉学
  • 衍射学
  • 图像处理
  • 工业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713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48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外文名称: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以光学测量方法与技术为中心,全面地介绍了光学测量所涉及的基本理率、测量原理、方法以及技术特点,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又注重将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并突出近年来光学测量技术上的新科研成果以及相关领域发展态势。《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光学测量涉及的基本知识,第2章~第4章分别介绍了干涉测量技术、激光全息测量与散斑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衍射测量和莫尔条纹技术;第5章讲述了宏观三维形状测量技术和微观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第6章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测速与激光测距技术;第7章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仪表、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光学测量的基础知识
1.1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1.1.1 基本概念
1.1.2 基本构成
1.1.3 主要应用范围
1.1.4 基本方法
1.1.5 发展趋势
1.2 光学测量中的常用光源
1.2.1 光源选择的基本要求和光源的分类
1.2.2 热光源
1.2.3 气体放电光源
1.2.4 固体发光光源
1.2.5 激光光源
1.3 光学测量中的常用光电探测器
1.3.1 常用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1.3.2 光电探测器的主要特性参数
1.3.3 常用光电探测器的介绍
1.4 光学测量系统中的噪声和常见处理电路
1.4.1 光学测量系统中的噪声
1.4.2 光学测量系统中的常用电路
1.5 光学测量中常用调制方法与技术
1.5.1 概述
1.5.2 机械调制法
1.5.3 利用物理光学原理实现的光调制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光干涉技术
2.1 光干涉的基础知识
2.1.1 光的干涉条件
2.1.2 干涉条纹的形状
2.1.3 干涉条纹的对比度
2.1.4 产生干涉的途径
2.2 干涉光学测量技术
2.2.1 概述
2.2.2 泰曼-格林干涉仪
2.2.3 移相干涉仪
2.2.4 共路干涉仪
2.3 激光干涉仪
2.3.1 迈克尔逊干涉仪
2.3.2 实用激光干涉仪主要构件的作用原理
2.4 白光干涉仪
2.5 外差式激光干涉仪
2.5.1 概述
2.5.2 双频激光干涉仪
2.5.3 激光测振仪
2.6 绝对长度干涉计量
2.6.1 柯氏绝对光波干涉仪
2.6.2 激光无导轨测量
2.6.3 激光跟踪测量
2.7 激光多自由度同时测量技术
2.7.1 概述
2.7.2 直线度测量
2.7.3 偏摆角和俯仰角度的测量
2.7.4 滚转角测量
2.7.5 多自由度同时测量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激光全息测量与散斑测量技术
3.1 全息术及其基本原理
3.1.1 全息术基本原理
3.1.2 全息图的类型
3.1.3 全息基本设备
3.2 激光全息干涉测量技术
3.2.1 全息干涉测量方法
3.2.2 激光全息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
3.3 激光散斑干涉测量
3.3.1 散斑的概念
3.3.2 散斑照相测量原理及应用
3.3.3 散斑干涉测量原理及应用
3.3.4 电子散斑干涉测量(ESPI)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激光衍射测量和莫尔条纹技术
4.1 激光衍射测量基本原理
4.1.1 单缝衍射测量
4.1.2 圆孔衍射测量
4.1.3 光栅衍射测量
4.2 莫尔条纹测试技术
4.2.1 莫尔条纹的形成原理
4.2.2 莫尔条纹的基本性质
4.2.3 莫尔条纹测试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
5.1 物体宏观三维形状测量技术概述
5.1.1 接触式测量
5.1.2 非接触式测量法
5.1.3 主动宏观三维形状测量技术
5.2 激光三角法测量物体三维形状
5.2.1 激光三角法的测量原理
5.2.2 激光线光三维形状测量技术
5.2.3 激光同步扫描三维形状测量技术
5.3 基于光栅投射的五维形状测量技术
5.3.1 光栅投射法测量三维形状的基本原理
5.3.2 相位测量技术
5.4 光学三维形状测量技术的应用
5.5 微观表面三维形貌测量技术概述
5.5.1 微观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的发展
5.5.2 表面形貌二维评定参数
5.5.3 微观表面三维形貌测量的特点
5.6 微观表面三维形貌的机械式探针测量技术
5.7 微观表面三维形貌的光学式探针测量技术
5.7.1 焦点探测方法
5.7.2 干涉测量技术
5.7.3 微观表面三维形貌测量仪器的测量分辨率和量程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激光测速与测距技术
6.1 多普勒效应与多普勒频移
6.2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6.2.1 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基本原理
6.2.2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6.2.3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进展
6.3 激光测距技术
6.3.1 脉冲激光测距
6.3.2 相位激光测距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光纤传感技术
7.1 光传输的基本理论
7.1.1 反射和折射
7.1.2 全反射
7.1.3 光的干涉
7.1.4 光波导
7.2 光纤传感技术
7.2.1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技术
7.2.2 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技术
7.2.3 偏振调制型光纤传感技术
7.2.4 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技术
7.2.5 光纤分布式传感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光学测量技术给精密测试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光学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具有非接触、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效率高等突出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学或空间科学等领域,并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本书以光学测量方法与技术为中心,全面地介绍了光学测量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测量原理、方法以及技术特点等,内容丰富。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又注重将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并突出近年来光学测量技术上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相关领域发展态势,具有较高的使用及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7章,第1章从光学测量涉及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述光学测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光学测量方法的分类以及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第2章至第4章分别介绍了光干涉测量技术、激光全息测量与散斑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衍射测量和莫尔条纹技术;第5章讲述了宏观三维形状测量技术和微观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第6章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测速与测距技术;第7章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仪表、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学习阅读。
  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冯其波教授主编,由吴重庆教授担任主审。第1、2章由冯其波编写;第3、4章由张斌编写;第5章宏观三维形状测量技术部分由邵双运编写,微观三维形貌测量技术部分由谢芳编写;第6章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由高瞻编写,激光测距技术部分由邵双运编写;第7章由谢芳编写。翟玉生博士为本书的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及辛勤的编辑出版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限于水平,书中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改进。
《现代光学工程基础》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现代光学工程领域所需的核心理论与实用技能。全书内容涵盖了光学的基本原理、成像系统、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现代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光学基础理论 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深入阐述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波动性质。读者将理解惠更斯原理、菲涅耳衍射、夫琅禾费衍射等关键概念,并学习如何分析和预测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探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吸收、散射、透射和反射。本书还将介绍物质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吸收系数、色散等,以及它们对光传播的影响,为理解光学材料和器件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光学成像系统与设计 透镜和反射镜系统:详细介绍单透镜、多透镜系统、曲面反射镜等成像元件的基本原理、成像公式和像差理论。读者将学习如何计算和优化成像系统的放大率、视场、分辨率等关键参数,并掌握消除球差、彗差、像散等常见像差的方法。 相机和显微镜原理:深入剖析照相机、显微镜等常见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结构组成和技术指标。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相机(如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方式,以及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第三部分:现代光学元件与技术 光学薄膜与涂层:阐述光学薄膜的形成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如增透膜、反射膜、滤光膜等。读者将了解多层膜理论,并掌握如何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制备具有所需光学特性的薄膜。 激光器与光电器件:介绍激光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地位。同时,本书还将涵盖光电探测器、LED、光调制器等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构建复杂的光学系统提供必要组件。 第四部分:光学工程的应用实践 光学测量方法:本书将介绍多种基础的光学测量技术,如干涉测量、衍射测量、折射率测量等,并分析其在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应用。 工业与科研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示光学工程在通信、制造、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读者将了解如何利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认识到光学技术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适合光学工程、物理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光学设计、研发、制造和应用等工作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扎实掌握现代光学工程的核心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光学工程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光通信领域工作多年,对光信号的精确测量和分析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测量技术。书中关于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 (OTDR)、光谱分析仪等关键设备的原理和应用介绍,让我对这些仪器的内部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设备的选型和使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高速光信号测量和噪声分析的章节,这对于我们诊断和解决光通信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信号衰减、码间串扰等,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书中列举的案例,例如光纤损耗的测量、光源参数的表征,都与我的工作紧密相关。此外,书中对于新型测量技术,例如相干光测量和高密度波分复用 (DWDM) 系统的测量方法,也让我对光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光通信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我是一位对光学成像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平时喜欢钻研一些与摄影、图像处理相关的知识。偶然间看到了《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起初以为会是枯燥的技术理论,没想到读起来却十分引人入胜。《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入手,娓娓道来,将复杂的测量技术解释得浅显易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学成像和图像采集部分的阐述,例如CCD和CMOS传感器的成像原理,不同镜头的光学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图像处理来提高测量精度。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日常使用的相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优化照片,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技术,比如散斑测量,通过观察物体表面散斑的变化来测量其位移和形变,这种将微观现象与宏观测量联系起来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巧妙。尽管我不是专业的测量工程师,但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光学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工业生产到科学研究,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光学技术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我是一名对光学设计和仿真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通过各种软件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和模拟。《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虽然侧重于测量技术,但其中涉及的光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对我进行光学设计也有着极大的启发。书中对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光的波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我设计高性能的光学元件,例如衍射光栅、光学滤波器等,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光学仪器的设计和校准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一个好的测量系统,不仅需要精确的光学元件,还需要精密的机械结构和准确的标定方法。书中对各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也让我意识到在光学设计中,如何尽可能地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计算光学成像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光学设计与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我未来的设计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测量技术,更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了光学系统的设计理念。

评分

作为一名在材料科学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精确表征,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基础。《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指导。书中对于原子力显微镜 (AFM)、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以及白光干涉显微镜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阐述,让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显微成像技术来研究不同材料的表面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部分的详细介绍,这对于我们如何从显微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至关重要。书中列举了许多材料表征的实例,例如纳米材料的尺寸测量、薄膜的厚度分析、以及材料表面的粗糙度评价,这些案例都与我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书中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光学测量技术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例如折射率、透过率以及反射率的测量,这对于我了解材料的光电性能,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这本书就像一位得力的助手,帮助我更高效、更准确地进行材料表征。

评分

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光学测量领域的研究生而言,《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光学测量技术只有模糊的概念,很多术语和公式都让我望而却步。然而,本书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测量方法。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易懂,即使是对于非物理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逐步建立起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全息术部分,书中不仅解释了全息的三维成像原理,还配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即使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尝试进行一些基础的全息记录和再现实验。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历史性的发展和前沿的探索,这让我意识到光学测量技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实验的介绍,例如菲索干涉仪和迈克尔逊干涉仪,这些实验的详细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年代,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跨越了初学者可能遇到的障碍,让我对光学测量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充满信心去探索这个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样一名长期在光学测量领域摸索的工程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过往的经验,往往是通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翻阅大量零散的文献,才逐渐建立起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理解。而《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就像一本集大成的百科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从基础原理到前沿应用的脉络。初次翻阅,就被其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从干涉、衍射、散射等基本光学现象出发,层层递进地介绍了各种测量技术,例如傅里叶变换光谱、激光干涉测量、散斑测量等等,每一种技术都配以清晰的原理图和详细的数学推导,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其背后机理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从工业生产中的尺寸检测、形貌分析,到医疗领域的生物组织成像、疾病诊断,再到科研中的材料表征、环境监测,这些案例的引入,不仅让我看到了光学测量技术的广阔前景,也为我日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借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技术优劣势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明智地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实践者,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从而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作为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可谓是苛刻到了极致。《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高精度测量技术的需求。书中关于激光干涉测量、白光干涉测量以及各种三维扫描技术的详细介绍,让我对当前业界最先进的测量手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误差分析和精度提升的章节,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误差的来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抑制和补偿方法。这对于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精密测量系统时,避免走弯路、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书中列举的多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例如飞机蒙皮的形变监测、发动机叶片的精度检测,都让我感同身受,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无疑为我们今后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外,书中对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侧重,也正是我所需要的,这能够有效避免对被测对象的损伤,尤其是在测量轻质、高精度部件时。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的技术手册,为我们在高精尖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作的研究者,我们经常需要利用光学技术来观察和测量生物样本,例如细胞、组织以及生物大分子。《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技术参考。书中关于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各种光谱成像技术(如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介绍,让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研究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生理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这对于我们如何从复杂的生物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至关重要。书中列举的案例,例如细胞示踪、基因表达分析、以及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质研究,都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此外,书中对于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讨论,也为我理解光在生物体内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本书就像一位得力的合作伙伴,帮助我更好地利用光学技术来解决生物医学领域的难题。

评分

我对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深度探索的需求。书中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各种成熟的光学测量技术,更着墨于对新兴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人工智能在光学测量中的应用、以及量子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光学测量技术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变革。书中对于数据融合、机器学习在测量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更智能化的测量系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了光学测量技术不再仅仅是获取原始数据,而是将数据转化为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智能决策。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激发了我对未来光学测量技术发展的无限遐想。它让我认识到,光学测量技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潜力的领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投入。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物理教师,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台,但我对科学的热情从未减退。《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这本书,让我仿佛回到了当年教学的时光,也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和学习光学测量这个迷人的领域。本书的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概念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生动的例子,这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非常友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光学实验的重现和介绍,例如夫琅禾费衍射、惠更斯原理等,这些实验的原理讲解,让我对光学现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对于各种测量方法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介绍,也让我感叹科学的进步是如此迅速。我看到了光学测量技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目视观察,发展到今天如此精密和智能化。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于其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而光学测量技术正是这种探索精神的生动体现。它让我重拾了学习的乐趣,也让我对科学充满敬意。

评分

物流速度就是给力!!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给公司买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好

评分

物流速度就是给力!!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