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衰亡史(套裝1-10冊)

羅馬帝國衰亡史(套裝1-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愛德華·吉本 著,席代嶽 譯
圖書標籤:
  • 曆史
  • 羅馬帝國
  • 衰亡
  • 西方文明
  • 古代史
  • 曆史研究
  • 軍事史
  • 政治史
  • 文化史
  • 吉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534922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077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92
套裝數量:10
字數:25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羅馬帝國衰亡史(套裝1-10冊)》以堂皇宏闊的篇幅,從奧古斯都立為皇帝,將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以後,還寫瞭羅馬的政變,到教皇重新控製羅馬。延續近乎1500年,包括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如何興起,以及羅馬帝國周邊國傢對羅馬的影響,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亞、俄羅斯、濛古等國傢的簡短曆史,甚至還提到瞭長城和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以及北匈奴的西遷,忽必烈的艦隊對日本不成功的入侵。在近400萬的洋洋文字中,勾勒羅馬帝國衰亡的曆史。韆年的變幻風雲,無不盡收筆下。整部著作氣勢恢弘,至今200餘年,縱然纍西方史學界著作繁如恒河之沙,亦無一本可齣其右,是一部堪稱巨著的作品。

作者簡介

  愛德華·吉本(1737~1794),英國著名曆史學傢、作傢,啓濛運動代錶人物。吉本齣生於倫敦附近的普特尼鎮一個富有傢庭,父親是國會議員,但幼年喪母、身體多病以及艱辛的求學曆程,磨礪瞭他堅毅沉默的性格。自1764年,在羅馬城廢墟産生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念頭起至1787年完成全部六捲書稿,盛譽滿天下,終其一生完成至今仍被稱為“不朽寶籍”的偉大著作。

目錄

第1冊:
第一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的軍事和疆域(98-180A.D.)
第二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內政修明物阜民康(98-180A.D.)
第三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的政治架構(98-180A.D.)
第四章 康茂德殘酷而暴虐的愚行佩爾蒂納剋斯被推舉為帝,勵精圖治遭禁衛軍所弑(180-193A.D.)
第五章 禁衛軍公開齣價將帝位賣給德第烏斯·尤利安努斯剋勞狄烏斯·阿爾比努斯在不列顛、佩
西尼烏斯·尼格爾在敘利亞、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在潘諾尼亞,公開聲討謀害佩爾蒂納剋斯的叛賊塞
維魯贏得內戰的勝利軍紀的廢弛政府的新措施(193一197A.D.)
第六章 塞維魯病逝卡拉卡拉的暴政馬剋裏努斯篡位埃拉伽巴盧斯的愚行
亞曆山大·塞維魯的美德軍隊縱兵殃民羅馬帝國的財政和稅務(208-235A.D.)
第七章 馬剋西明即位與其暴政元老院管轄的阿非利加和意大利發生動亂內戰和叛變馬剋西明及其子、
馬剋西穆斯和巴爾比努斯,以及先後三位戈爾狄安帝係,全部慘死菲利普的篡位和政治手段(235-248A.D.)
第八章 阿爾塔薛西斯重建王朝波斯帝國之狀況(165-240A.D.)
第九章 從德西烏斯皇帝在位到蠻族入侵,此一時期的日耳曼情勢(249-252A.D.)
第十章 德西烏斯、加盧斯、埃米利安努斯、瓦列裏安與伽利埃努斯相繼為帝蠻族入侵三十僭主(248-268A.D.)
第十一章 剋勞狄當政擊敗哥特人奧勒良的勝利、凱鏇和死亡(268-275A.D.)
第十二章 奧勒良逝世後軍隊和元老院的作為塔西佗、普羅布斯、卡魯斯及其子相繼為帝(275-285A.D.)
第十三章 戴剋裏先當政及其三位同僚馬剋西米安、伽勒裏烏斯和君士坦提烏斯重建秩序和安寜
波斯戰爭的勝利和凱鏇政府分治的新製度戴剋裏先和馬剋西米安的遜位和退隱(285-313A.D.)
第十四章 戴剋裏先遜位後産生紛擾君士坦提烏斯崩殂推舉君士坦丁和馬剋森提烏斯為帝同時有
六位皇帝在位馬剋西米安和伽勒裏烏斯相繼逝世君士坦丁戰勝馬剋森提烏斯和李锡尼君士坦丁重新
統一帝國(305-324A.D.)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發展及早期教會的風格、作為、數量和狀況
第十六章 從尼祿在位直到君士坦丁統一天下,羅馬當局在此一時期對基督教的作為(180-313A.D.)
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君士坦丁的政治體係及其成就軍事紀律和訓練宮廷財政(300-500A.D.)
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風高盧戰爭君士坦丁崩殂帝國分由三個兒子統治
波斯戰爭內戰君士坦提烏斯獲得勝利(323-353A.D.)
第十九章 君士坦提烏斯獨自稱帝加盧斯之死尤裏安身處險境尤裏安在高盧的勝利(35l一360A.D.)
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改變信仰的動機、經過及影響閤法建立基督教教會(306-438A.D.)
第二十一章 異教受到迫害多納圖斯教派的分裂阿裏烏斯的宗教爭論
君士坦丁及其子統治下教會和帝國的狂亂狀況異教的寬容(312-362A.D.)
第二十二章 尤裏安在高盧為軍隊擁立為帝進軍獲得成功君士坦提烏斯殞於軍中尤裏安的內政修明(360-363A.D.)
第二十三章 尤裏安的宗教信仰一視同仁的寬容作風企圖恢復異教的多神崇拜重建耶路撒冷神廟
運用各種手段對基督徒進行迫害宗教外衣下的偏袒行為(351-363A.D.)
第二十四章 尤裏安進駐安條剋遠徵波斯的成就渡過底格裏斯河尤裏安撤軍與崩殂
約維安被推舉為帝為拯救羅馬軍隊與波斯簽訂喪權條約(314_390A.D.)
第二十五章 約維安的統治與崩殂瓦倫提尼安繼位為帝,其弟瓦倫斯輔佐,導緻帝國的分裂政教閤
一的統治方式日耳曼、不列顛、阿非利加、東方地區與多瑙河地區的狀況瓦倫提尼安崩殂兩子格拉
提安與瓦倫提尼安二世繼承西羅馬帝國(343-384A.D.)
第二十六章 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匈奴從中國到歐洲的發展過程哥特人被迫渡過多瑙河哥特人之戰瓦
倫斯戰敗殞身格拉提安舉狄奧多西為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的齣身背景和功勛成就哥特人定居得到和平
(365-395A.D.)
第二十七章 格拉提安被弑和狄奧多西的統治阿裏烏斯教派受到打擊聖安布羅斯的事跡馬剋西穆斯
的第一次內戰狄奧多西的性格作風、治理事國和知錯悔罪瓦倫提尼安二世殞世尤金尼烏斯的第二次內
戰狄奧多西駕崩(340-397A.D.)
第二十八章 異教信仰全麵受到查禁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的崇拜(378-420A.D.)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在狄奧多西兩子繼位完全分裂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留當政魯菲努斯和斯提利科統攬大權
吉爾多在阿非利加叛變被殲(386-398A.D.)
第三十章 哥特人反叛大掠希臘,在阿拉裏剋和拉達蓋蘇斯率領下兩度入侵意大利斯提利科擊退蠻族日耳曼人
蹂躪高盧君士坦丁王朝在西羅馬帝國被篡奪的狀況斯提利科被迫亡身(395-408A.D.)
第三十一章 阿拉裏剋入侵意大利羅馬元老院和人民的對策羅馬第三度被圍城破遭受哥特人的暴行
掠奪阿拉裏剋之死哥特人撤離意大利君士坦丁王朝的沒落高盧和西班牙為蠻族據有不列顛的自主
(408-449A.D.)
第三十二章 東羅馬皇帝阿爾卡狄烏斯優特羅皮烏斯掌權及失勢蓋納斯之叛聖剋利索斯托受到迫害
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波斯戰爭與瓜分亞美尼亞(395-460A.D.)
第三十三章 霍諾留殞身瓦倫提尼安三世繼位為西羅馬皇帝母後弄權埃提烏斯和蔔尼法斯的對決
汪達爾人攫取阿非利加(423-455A.D.)
第三十四章 匈奴國王阿提拉的Jl生格作風,徵戰成就及其宮廷狀況狄奧多西二世墜馬身亡馬西安繼位為帝(376-一453A.D.)
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進犯高盧為埃提烏斯率西哥特人擊退阿提拉入侵意大利被迫撤離
阿提拉、埃提烏斯和瓦倫提尼安三世相繼逝世(419-455A.D.)
第三十六章 汪達爾國王根西裏剋垂涎羅馬西羅馬帝國後繼諸帝為馬剋兩穆斯、阿維圖斯、馬約裏安、
塞維魯、安特彌烏斯、奧利布裏烏斯、格利西裏烏斯、尼波斯和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最後的滅亡
奧多亞剋是統治意大利的第一位蠻族國王(439-490A.D.)
第三十七章 寺院生活的起源、過程及其影響蠻族信奉阿裏烏斯教派皈依基督教汗達爾人在阿非利加的宗教迫害
阿裏烏斯教派在蠻族遭到禁絕(305-712A.D.)
第三十八章 剋洛維當政及改變信仰戰勝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和西哥特人在高盧建立法蘭西王國
蠻族的律法羅馬人的景況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撒剋遜人占據不列顛(449-582A.D.)
第三十九章 東羅馬皇帝芝諾和阿納斯塔修斯東哥特人狄奧多裏剋的傢世、教育和功勛進犯意大利及
徵服的行動意大利的哥特王國西羅馬帝國其餘地區的情況文人政府的軍事統治狄奧多裏剋臨終前各項舉
措(455-526A.D.)
第四十章 查士丁一世繼位為帝查士丁尼當政狄奧多拉女皇賽車場黨派形成君士坦丁堡動亂的根源絲
織品的貿易和生産財務和稅收查士丁尼的大型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東羅馬帝國的防務和邊界雅典的學校
教育和羅馬的執政官製度遭到淪喪的命運(482-一565A.D.)
第四十一章 查士丁尼在西羅馬帝國的徵戰貝利薩留的齣身傢世和最初各次戰役討伐並降服阿非利
加的汪達爾王國班師凱鏇哥特人的戰事光復西西裏、那不勒斯和羅馬哥特人圍攻羅馬慘敗後撤
走拉文納獻城貝利薩留譽滿天下國內名聲受汙慘遭不幸(522-620A.D.)
第四十二章 蠻族世界的狀況倫巴第人在多瑙河安身斯拉夫人的部族突厥的源起,嚮羅馬帝國派遣使
者突厥與阿瓦爾人之間的鬥爭波斯國王努息萬帝號為科斯羅伊斯一世治國有方與羅馬人發生戰事科
爾剋斯之戰埃塞俄比亞人(500-582A.D.)
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亂托提拉重整哥特王國羅馬失守與光復納爾塞斯平定意大利東哥特人
滅亡法蘭剋人和阿勒曼尼人的敗北貝利薩留大獲全勝,令名受汙及死亡查士丁尼的崩殂及其性格和
統治彗星、地震及瘟疫(531-594A.D.)
第四十四章 羅馬的法治概念君主的法律十人委員會的十二銅錶法人民的法律元老院的敕令
皇帝和官員的命令市民的權責查士丁尼法典(527-565A.D.)
第四十五章 查士丁二世當政阿瓦爾人派遣使者定居在多瑙河倫巴第人奪取意大利接受提比略二世為
帝意大利在倫巴第人及東正教徒控製下的狀況拉文納的局麵悲慘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風範(565-
643A.D.)
第四十六章 科斯羅伊斯逝世後波斯發生革命其子霍爾木茲是暴君被廢立巴赫拉姆篡位科斯羅伊斯二
世經過鬥爭後復位福卡斯的暴政赫拉剋利烏斯擁立為帝波斯戰爭科斯羅伊斯占有敘利亞、埃及和小
亞細亞波斯人和阿瓦爾人圍攻君士坦丁堡波斯人遠徵赫拉剋利烏斯的勝利和凱鏇(570-642A.D.)
第四十七章 神學史上“道成肉身”的教義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亞曆山大裏亞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
敵視聖西裏爾和聶斯托利以弗所第三次神學會議優迪剋的異端思想卡爾西頓的第四次神學會議
政教之間的爭執查士丁尼的不寬容作為“三章 ”的爭論東方諸教派的狀況(412-1663A.D.)
第四十八章 第五捲及第六捲的主要內容從赫拉剋利烏斯王朝到拉丁王國的建立,君士坦丁堡希臘諸帝
的繼承及其背景(641-1185A.D.)
第四十九章 圖像崇拜的儀式及其所受之迫害意大利和羅馬的叛亂教皇的世俗主權統治法蘭剋人
據有意大利圖像崇拜的建立查理大帝的性格作風及加冕西羅馬帝國的光復及式微意大利脫離後自
主正式確立日耳曼王朝帝係(726-1378A.D.)
第五十章 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穆罕默德的傢世、風範及其教義在麥加傳道逃到麥地那伊斯
蘭用劍傳播教義阿拉伯人主動皈依和被迫降服穆罕默德辭世及其繼承人阿裏及其後裔的權勢和機
運(569-680A.D.)
第五十一章 阿拉伯人徵服波斯、敘利亞、埃及、阿非利加和西班牙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建立哈裏發帝國
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在伊斯蘭教政府統治下所遭受的待遇(632一1149A.D.)
第五十二章 阿拉伯人兩次圍攻君士坦丁堡進犯法蘭西為“鐵錘”查理擊退倭馬亞和阿拔斯兩個王
朝的內戰阿拉伯的學術和知識哈裏發的奢侈豪華生活對剋裏特、西西裏和羅馬的海上事業哈裏發
帝國的分裂和式微希臘諸帝的敗北和勝利(668-1055A.D.)
第五十三章 東羅馬帝國在10世紀所麵對的狀況疆域的擴張和縮減財政和稅收君士坦丁堡的宮殿頭銜
和職稱皇帝的尊榮和權勢希臘人、阿拉伯人和法蘭剋人的戰術拉丁語文的式微希臘語文的研習麯高和寡
(733-988A.D.)
第五十四章 保羅教派的起源和教義受到希臘諸帝的迫害,引起亞美尼亞等地之反抗在色雷斯生根成長
嚮帝國以西傳播對宗教改革發生極大的影響(650-1200A.D.)
第五十五章 保加利亞人與匈牙利人的起源、遷移和定居在東西兩個帝國之內到處襲擾俄羅斯君主政體
地理和貿易俄羅斯人反抗希臘帝國的戰爭蠻族的宗教皈依(640-1100A.D.)
第五十六章 意大利的薩拉森人、法蘭剋人和希臘人諾曼人開始侵襲及拓殖阿普利亞公爵羅伯特·吉
斯卡爾的作風和徵戰其弟羅傑解救西西裏羅伯特對抗東羅馬和西羅馬的皇帝獲勝西西裏國王羅傑進犯
阿非利加和希臘皇帝曼紐爾一世希臘人和諾曼人的戰爭諾曼人的滅亡(840-1204A.D.)
第五十七章 塞爾柱土耳其人起兵反叛印度徵服者馬哈茂德蘇丹托格魯爾平定波斯保護哈裏發阿
爾普·阿斯蘭擊敗東羅馬皇帝狄奧吉尼斯將其俘虜馬立剋沙王的權力和功績奪取小亞細亞和敘利亞
耶路撒冷的情勢及鎮壓朝拜聖地(638一1152A.D.)
第五十八章 第一次十字軍的起源及兵力拉丁君王的齣身背景進軍君士坦丁堡希臘皇帝亞曆剋修斯
的政策法蘭剋人奪取尼斯、安條剋和耶路撒冷解救聖地布永公爵戈弗雷在耶路撒冷即位為王建立拉丁王
國(1095-1369A.D.)
第五十九章 希臘帝國保存實力第二次及第i次十字軍的兵員數量、經過路綫與進展情形聖伯納德薩
拉丁在埃及和敘利亞的統治奪迴耶路撒冷海上十字軍英格蘭的理查德一世教皇英諾森三世以及第四次和
第五次十字軍皇帝腓特烈二世法蘭西路易九世以及最後兩次十字軍拉丁王國的法蘭剋人被馬木路剋驅
離(1091一1517A.D.)
第六十章 希臘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君士坦丁堡的情況保加利亞人作亂艾薩剋·安吉盧斯被弟弟
亞曆剋修斯推翻第四次十字軍的起源艾薩剋之子與法蘭西和威尼斯聯盟兩國的海軍遠徵君士坦丁
堡兩次圍攻最後被拉丁人奪取城市(697一1204A.D.)
第六十一章 帝國為法蘭西和威尼斯瓜分佛蘭德人和教廷派齣五位拉丁皇帝拉丁帝國的貧睏和衰弱
希臘人光復君士坦丁堡十字軍的後續狀況(1020-1261A.D.)
第六十二章 尼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臘皇帝帕拉羅古斯繼位為帝與教皇和拉丁教會的結盟以失敗收場
設計反叛行動對付安茹的查理西西裏的叛變加泰蘭人在亞細亞和希臘的戰事雅典的革命及當前的情況
(1204.一1456A.D.)
第六十三章 內戰使得希臘帝國殘破不堪安德洛尼庫斯二世、安德洛尼庫斯三世及約翰·帕拉羅古斯
的當政坎塔庫澤努斯的攝政、反叛、即位及廢立佩拉建立熱那亞殖民區與帝國和君士坦丁堡市府之間的
戰事(126l一139lA.D.)
第六十四章 成吉思汗率領濛古人從中國到波蘭的徵戰君士坦丁堡和希臘人的避戰奧斯曼土耳其
人源於比提尼亞奧斯曼、烏爾汗、穆拉德一世及巴耶塞特一世的統治和勝利土耳其君主政體在亞洲
和歐洲的奠基和發展君士坦丁堡和希臘帝國的大禍臨頭(1206一1523A.D.)
第六十五章 帖木兒在撒馬爾罕稱帝徵服波斯、格魯吉亞、韃靼、俄羅斯、印度、敘利亞和安納托
利亞在土耳其的戰事巴耶塞特戰敗被俘帖木兒逝世巴耶塞特諸子之間的內戰穆罕默德一世重建土
耳其王朝穆拉德二世圍攻君士坦丁堡(1361-145lA.D.)
第六十六章 東方諸帝求助於教皇約翰一世、曼紐爾、約翰二世訪問西歐在巴西爾會議的鼓舞下,
經過費拉拉和佛羅倫薩兩次會議獲得結論,希臘和拉丁教會要閤並君士坦丁堡的文學和藝術希臘流亡
人士有助意大利發生文藝復興拉丁人的求知欲和競爭心(1339——1500A.D.)
第六十七章 希臘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穆拉德二世的治術和風格匈牙利國王拉底斯勞斯的十字軍運動
戰敗被殺斯坎德貝格東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帕拉羅古斯(1421-1467A.D.)
第六十八章 穆罕默德二世的文治武功和行事風格君士坦丁堡在圍城和攻擊之後為土耳其人
所奪取君士坦丁·帕拉羅古斯戰死東羅馬帝國滅亡全歐震驚穆罕默德二世的徵戰和崩殂(145l-1481A.D.)
第六十九章 12世紀以後羅馬的狀況教皇對俗世的統治權城市的暴動産生政治異端思想恢復共和國
的行動元老院議員自傲的羅馬人與附近城市之間的戰事剝奪教會選舉教皇和齣任的權利,迫使教皇到
阿維尼翁避難大赦年羅馬的貴族世係(1086——1500A.D.)
第七十章 彼特拉剋的性格和加冕護民官裏恩齊要恢復羅馬的自主權和治理權他的德行和缺失,被驅
逐齣境及亡故教皇從阿維尼翁返迴羅馬西歐的教會發生重大的分裂拉丁教會的統一羅馬人為爭自由做
最後的奮鬥羅馬法終於成為教會國傢(1304一1590A.D.)
第七十一章 羅馬的廢墟在15世紀的景觀衰敗和殘破的四點理由以圓形競技場為例城市的重建本書的結論(1332-1430A.D.)

第2冊:
三、奧勒良的治軍作為與簽訂和約(270A.D.)
四、奧勒良殲滅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270A.D.)
五、奧勒良收復帝國西疆(271A.D.)
六、芝諾比婭統治東方帝國始末(250-273A.D.)
七、奧勒良進軍亞洲平定帝國東疆(272-274A.D.)
八、羅馬舉行盛大凱鏇式的華麗景象(274A.D.)
九、奧勒良鎮壓內部叛亂及其行事作風(274A.D.)
十、奧勒良率軍齣徵被部將所弑(275A.D.)
第十二章 奧勒良逝世後軍隊和元老院的作為塔西佗,普羅布斯、卡魯斯及其子相繼為帝(275-285A.D.)
一、元老院和軍隊對繼位問題相互推諉(275A.D.)
二、塔西佗受元老院推舉登基(275A.D.)
三、塔西佗的東徵與崩殂(276A.D.)
四、普羅布斯繼位後雄圖大展之作為(276A.D.)
五、普羅布斯徵服蠻族之豐功偉業(277-279A.D.)
六、普羅布斯蕩平叛亂及其被弑(280-282A.D.)
七、卡魯斯及其二子相繼稱帝(282-284A.D.)
八、羅馬各種壯觀的競技與賽會(284A.D.)
九、卡魯斯傢族的殞滅與戴剋裏先的發跡(284-285A.D.)
第十三章 戴剋裏先當政及其三位同僚馬剋西米安、伽勒裏烏斯和君士坦提烏斯重建秩序和安寜波斯戰爭的勝利和凱鏇政府分治的新製度戴剋裏先和馬剋西米安的遜位和退隱(285-313A.D.)
一、戴剋裏先的齣身與繼位(285A.D.)
二、羅馬帝國的分治(286-292A.D.)
三、高盧和不列顛的動亂及平定始末(287-296A.D.)
四、戴剋裏先綏靖阿非利加與埃及(296A.D.)
五、伽勒裏烏斯指揮波斯戰爭的光榮結局(286-297A.D.)
六、羅馬與波斯簽訂和平條約(297A.D.)
七、羅馬的地位與元老院的權力日趨衰落(303A.D.)
八、戴剋裏先提高君權的具體做法(303A.D.)
九、戴剋裏先新體製的主要內涵(303A.D.)
第十四章 戴剋裏先遜位後産生紛擾君士坦提烏斯崩殂推舉君士坦丁和馬剋森提烏斯為帝同時有六位皇帝在位馬剋西米安和伽勒裏烏斯相繼逝世君士坦丁戰勝馬剋森提烏斯和李锡尼君士坦丁重新統一帝國(305-324A.D.)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發展及早期教會的風格、作為、數量和狀況
第十六章 從尼祿在位直到君士坦丁統一天下,羅馬當局在此一時期對基督教的作為(180-313A.D.)
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君士坦丁的政治體係及其成就軍事紀律和訓練宮廷財政(300-500A.D.)

第3冊
第4冊
第5冊
第6冊
第7冊
第8冊
第9冊
第10冊

精彩書摘

  《羅馬帝國衰亡史(1)》:
  皇帝和元老院的宗教政策,受到開明意見與迷信習俗的欣然支持。各種宗教儀式在境內流行,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同樣的貨真價實;對於哲學傢而論是同樣的虛妄浮誇;對於地方行政官看來是同樣的效果顯著。如此寬容所帶來的結果,不僅是信徒彼此之間的遷就,更重要的是宗教的和諧。
  那個時代民眾的迷信行為,不會産生神學的對立從而引起相互的衝突,更不會因思想體係的束縛使得身心受到限製。虔誠的多神教教徒不僅喜愛本鄉本土的宗教儀式,也認同他人對全世界不同宗教有的信仰。就所有信徒來說,恐懼、感恩和好奇的心理、一個夢境或某種預兆、遭遇不如意事件的打擊、甚至是長途行旅所産生的阻礙,都會讓他們的信仰更為堅定,祈求神明的庇護。異教徒神話的架構非常淺薄,雖然混雜各種不同的材料,還不緻形成矛盾和齟齬。所謂的聖賢豪傑和英雄人物,莫不與鄉土休戚相關、生死與共,這些使國傢建立權勢和名聲的偉人,即使沒有受到世人像神祗一樣的膜拜,至少也會獲得贊揚和尊敬。泛神論認為韆山萬水都具備靈性,默默之中在認可的地區發揮它的影響力。羅馬人祈求颱伯河不要降災,就不該嘲笑埃及人為瞭祈福而嚮尼羅河呈獻大量祭品。
  就物質方麵而言,自然界可見的力量、行星和元素,在整個宇宙是完全一樣,毫無區彆。精神世界看不見的主宰,無可避免由同一模式的傳說和寓言鑄造而成,無論是善與惡,都有各自的神祗作為代錶。每一種技藝和職業的背後也都有他們的守護神,即使是經過長久傳承的世代和相隔遙遠的國傢,神祗所顯現的性質,都和被保護者的特定需要有關。不論是哪一種係統的神界,在發展的過程和利益的歸屬都會産生對立,要依靠一位至高無上者來調停。經過長時期的教化認同和頂禮膜拜,這位神祗逐漸提升到極度完美的崇高地位,成為“永恒的天父”和“全能的君主”。古代的宗教精神是如此的溫和包容,以至於各個民族對於崇拜的儀式,隻關切相互的雷同,不在意彼此的差異。希臘人、羅馬人以及各地的蠻族,雖然都各有祭壇,要是大傢在那裏相遇,很容易感覺到,即使名稱不一,儀式各異,都在崇拜同樣格局變小的神祗。荷馬史詩敘述的神話故事,對古代世界的多神教賦予一個瑰麗而通用的規範。
  ……

前言/序言

  如果沒有愛德華·吉本的煌煌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兩韆年的曆史著作寶庫便是不完整的。大陸史界一直勤勤懇懇地引介西方史學名著,然而時至今日,這部充滿真知灼見的龐然巨著仍然隻有僅為全書三分之一篇幅的節譯本問世,不能不說史學譯著的王冠缺少瞭一顆耀眼的珍珠。
  在西方史學傳統中,吉本屬於從修昔底德和塔西佗開始的一係。這些史傢非但具有生花的妙筆、敘事擬人的技巧以及好奇的心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善於從紛紜繁復的曆史事件,把握內在的發展紋理。我們看修昔底德對雅典帝國主義日益走嚮末路的揭示,塔西佗對提比略以降羅馬體製荼毒人性之內在本質的刻畫,真是觸目驚心,曆曆可辨。在此一方麵,吉本從來不遑多讓。他或許不及修昔底德的深刻,然而其氣勢磅礴庶幾勝之;他可能沒有塔西佗那般尖銳,然而其睿智機敏足堪比肩。要以數百萬言的有限篇幅,梳理韆餘年羅馬帝國衰亡曆程的無限龐雜,唯有博大的心胸、如椽的巨筆方能勝任;對此,吉本正是遊刃有餘。他高瞻遠矚,縱橫捭闔,把此一時代繁雜至無以復加的政治、軍事、宗教、文化、經濟諸多因素條分縷析,揮灑勾勒,分而凡此種種,皆服務於他那博大深切的主題——對羅馬帝國衰亡曆程的描摹及其原因的探索。以史為鑒可正身心,無怪西方一直將本著作為人文教育的基本讀物,或許不僅因其史傢的洞見,亦因其對人性的深刻啓迪吧。
  對這樣一部偉大的史著,大陸學界一直如飢似渴,亟欲飽覽。幸而颱灣聯經齣版事業公司已請席代嶽先生全文迻譯齣版,得遂寓目之快。我們此次推齣的便是席代嶽先生的譯本,並在齣書前做瞭必要的編輯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席代嶽先生的譯文忠實典雅,頗有吉本遺風,故我們盡量不予改動,颱灣的用語習慣(包括“的”字的用法)亦均保留。
  二、在編輯之初,曾請席代嶽先生校看一過,有所修訂,主要是文氣的貫通,亦略涉文字的補訂。此類修訂,除明顯筆誤之處而外,均已照改。
  三、由於大陸與颱灣不同的用語習慣,人名地名的譯法差異頗大。對此,我們請上海人民齣版社孔令琴先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盧摯飛先生進行瞭必要的文字處理,主要是按大陸的翻譯標準統改譯名,以大陸學界通行的譯法為標準,無統一譯法的則依名從主人原則,按有關資料厘定。
  編輯齣版這樣博大精深的著作,我們深感力有不逮,舛錯失誤所在難免。希望學界對我們的工作不吝指正,俾使再版時盡量臻於完善。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曆史類書籍的詳細簡介,避開《羅馬帝國衰亡史(套裝1-10冊)》的內容。 --- 編年史的碎片:世界文明的興衰與轉摺點 一本跨越古今、探尋人類文明核心邏輯的恢弘巨著。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個帝國的黃昏挽歌,而是以廣闊的視野,梳理瞭從史前文明的萌芽到近現代思潮的湧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它旨在構建一個多維度的曆史圖景,解析驅動人類社會前進與倒退的關鍵力量。 第一捲:失落的輝煌與文明的起源 本捲深入探討瞭早期人類社會如何從狩獵采集轉嚮定居農耕,這一根本性的轉變如何催生瞭最早的復雜社會結構。我們聚焦於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解析蘇美爾的城邦政治、漢謨拉比法典的法律精神,以及阿卡德帝國短暫卻重要的統一嘗試。埃及,作為尼羅河的饋贈,其法老製度的穩定性和對來世的執著探索,如何支撐瞭三韆年的連續性,成為古代世界不可逾越的基石。 不同於西方的綫性敘事,本捲也詳盡考察瞭早期東方的文明脈絡。黃河流域的夏商周三代,禮樂製度的建立及其對後世政治哲學的奠定意義。青銅器上的銘文,不僅是藝術品,更是那個時代權力與信仰的載體。我們還穿插瞭對印度河流域文明(如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最新考古發現解讀,探討其高度規劃的城市係統在缺乏明顯戰爭痕跡下的社會組織模式。 本捲的重點在於“製度的誕生”——文字、書寫、官僚體係和基礎的稅收製度,這些都是人類文明從混沌走嚮秩序的標誌。 第二捲:軸心時代的精神覺醒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被哲學傢卡爾·雅斯貝爾斯譽為“軸心時代”。這是一個全球範圍內,思想和精神領域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 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理性主義思辨,構建瞭西方哲學和科學的底層架構。雅典民主製的實踐與局限,展示瞭公民參與政治的早期形態。與此同時,遠在東方,孔子的仁、禮思想構建瞭東方倫理秩序的核心,老莊的道傢思想則提供瞭超越性的哲學視角。釋迦牟尼佛陀在印度恒河平原上傳播的解脫之道,觸及瞭人類對苦難與輪迴的終極關懷。 本捲的核心論點是:在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類開始嚮內探索,尋求超越個體生存的意義。這些同時期産生的精神體係,塑造瞭此後數韆年不同文明的精神底色,至今仍影響著數十億人的世界觀。我們對比分析瞭這些思想體係的共通性與差異性,探究它們如何應對城邦戰爭、王權衰落等社會動蕩。 第三捲:歐亞大陸的連接與碰撞 隨著大規模帝國和區域性王國的齣現,不同文明之間的聯係日益緊密。本捲重點描繪瞭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一理念——“王中之王”如何通過高效的驛道係統和相對寬容的地方政策,管理起跨越三大洲的龐大疆域。 而在東方,秦漢帝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首次實現瞭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模式。郡縣製、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不僅鞏固瞭政權,更確立瞭中華文明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基本版圖。 更具全球意義的是絲綢之路的開闢。這不是一條單一的商貿路綫,而是一個信息、技術、疾病和宗教傳播的復雜網絡。本捲詳細描繪瞭貿易香料背後的政治博弈,以及佛教如何藉助這條商道,完成瞭從印度到中原的史詩級遷徙和本土化改造。我們探討瞭遊牧民族在歐亞大陸互動中的雙重角色——既是徵服者,也是文化傳播的媒介。 第四捲:中世紀的多元景觀——信仰與權力 中世紀並非一個停滯的“黑暗時代”,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復雜性的轉型期。 在西歐,羅馬教會的權力崛起,如何填補瞭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權力真空,塑造瞭封建製度的等級結構。修道院保存瞭古典知識的火種,而查理曼大帝的加冕則象徵著“羅馬精神”在基督教框架下的再生。 對比之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維持著古典世界的延續性,其恢宏的法律體係(查士丁尼法典)和東正教神學,構成瞭與羅馬天主教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態。 與此同時,伊斯蘭文明的崛起及其“黃金時代”是本捲的另一高光。從麥地那的小城邦到橫跨三洲的哈裏發帝國,阿拉伯學者在數學、醫學、天文學上取得的突破,不僅繼承瞭希臘的遺産,更將其發揚光大,為歐洲後來的文藝復興儲備瞭關鍵的知識基礎。本捲將詳細分析這些多元力量如何在信仰、財富和軍事力量的驅動下相互競爭與藉鑒。 第五捲:轉型與重塑——近代世界的胎動 本捲聚焦於14世紀至17世紀,人類社會結構發生劇烈震蕩的時期,這些事件為現代世界的形成奠定瞭基礎。 文藝復興不僅僅是藝術的復興,更是對“人”本身的重新發現,人文主義思想挑戰瞭中世紀僵化的神學權威。我們考察瞭地理大發現的驅動力——對香料、黃金的渴望與新航海技術的結閤,如何將世界版圖從分散割裂推嚮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網絡。哥倫布、達伽馬的航行,意味著全球力量對比的開始重寫。 在思想領域,宗教改革對既有權威的顛覆,不僅在神學上,也在政治上催生瞭民族國傢的概念。馬丁·路德的行動,引發瞭歐洲長期的衝突,但也間接促進瞭政治權力的世俗化進程。 本捲最後探討瞭明清時期的東方社會:中國在達到傳統農業文明的巔峰後,其內部的財政壓力、士大夫階層的治理睏境,以及與西方快速崛起的海權力量接觸時的初次衝擊。我們分析瞭不同文明在麵對全球化衝擊時,選擇的不同路徑和隨之而來的命運分野。 --- 本書特點: 比較史學視角: 避免單一中心論,將歐、亞、非三大洲的文明發展置於同一時間軸上進行對比分析。 製度驅動論: 強調法律、官僚體係、宗教組織和經濟結構等“製度創新”在文明興衰中的決定性作用。 詳實的文獻基礎: 結閤瞭考古學、碑銘學和經典史籍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還原曆史的復雜性與細節。 拒絕簡單化: 復雜的曆史轉摺點被視為多種因素耦閤的結果,旨在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 閱讀本書,您將獲得洞察人類社會變遷的深層邏輯,理解今日世界的曆史根源。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套《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我立刻被它那顛覆性的敘事角度深深吸引住瞭。它完全跳脫瞭傳統曆史書那種以國傢或時間綫為軸的刻闆結構,而是從生物學、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乃至科學革命等宏觀角度,重新審視瞭智人如何一步步走到食物鏈頂端,並最終試圖扮演“上帝”這一角色的全過程。作者的文筆簡潔有力,充滿瞭洞察力,時不時冒齣的犀利反問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深思。比如,書中對農業革命的解讀,將其視為一場“史上最大騙局”,極大地挑戰瞭我原有的認知,迫使我去重新權衡“進步”背後的代價。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在於,它將曆史的演進過程變成瞭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小說,隻不過主角是我們自己。它探討瞭虛構故事(如宗教、國傢、金錢)在人類社會構建中的核心作用,這一點尤其發人深省。它提供的視角是如此宏大,以至於讀完後,看待日常的紛爭和成就都會帶上一種宇宙尺度的超然感。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給全人類的“使用說明書”的初稿,雖然其中不乏令人不安的預言,但其提供的思維工具無疑是極度寶貴的。

評分

我最近讀完的《理想國》無疑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哲學巨著。柏拉圖的對話體形式本身就極富魅力,蘇格拉底那不倦的追問和引導,讓整個論述過程充滿瞭生命力,仿佛讀者也置身於雅典的街頭,參與瞭這場關於正義、真理與靈魂的探討。這本書的重點聚焦於構建一個理想的城邦,通過蘇格拉底之口,闡述瞭哲人王的概念、洞穴寓言的深刻隱喻,以及對靈魂三部分的精妙劃分。我尤其被“洞穴寓言”深深打動,它對於揭示我們日常感知的局限性、以及追求客觀真理的艱難性,提供瞭一個近乎完美的模型。這本書的難度在於,它要求讀者放下既有的社會經驗,進入一個高度理想化的邏輯空間進行推演。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便會發現它對現代政治哲學、教育理念乃至個人道德修養都有著驚人的指導意義。它不是一本“答案之書”,而是一本“提問之書”,它逼迫你審視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全部定義。閱讀體驗是漫長而深刻的,需要反復咀嚼那些層層遞進的論證,但最終的迴報是思維層級的提升。

評分

這套《西方文明的興衰》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它以宏大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勾勒齣西方文明從古希臘的輝煌到近代的演變曆程。作者在講述曆史時,不僅僅羅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更注重挖掘背後的深層原因和思想脈絡。讀完第一冊關於古希臘的論述,我仿佛置身於雅典的廣場,感受著哲人思想的激蕩與民主製度的萌芽。那種對人類智慧早期探索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書中對城邦政治的剖析尤為精彩,將理想化的理念與殘酷的現實權力鬥爭結閤得恰到好處,讓人對“文明”二字的定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相比於許多隻關注軍事和帝王的史書,這本書的廣度令人贊嘆,它將藝術、哲學、科學的進步與社會結構的變遷緊密聯係起來,構建瞭一個立體、有機的曆史畫麵。閱讀的過程如同跟隨一位博學而睿智的長者漫步於曆史的長廊,每一步都充滿瞭啓發和思考,讓人在領略昔日榮光的同時,也不禁反思我們身處的當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紮實,敘事節奏張弛有度,即便是復雜難懂的哲學思想,也能被闡述得清晰易懂,非常適閤希望係統瞭解西方文化根源的讀者。

評分

我近期研讀的《萬曆十五年》是一部非常獨特的曆史作品。黃仁宇先生以其“大曆史觀”的視角,選擇明朝萬曆十五年這一看似平淡的年份作為切入點,通過描繪幾個關鍵人物——如萬曆皇帝、首輔張居正、海瑞等人在這一年所經曆的睏境與選擇,揭示瞭晚明社會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這本書的寫作手法極具匠心,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敘事,而是像電影鏡頭一般,在不同人物的命運之間進行快速切換,形成瞭一種強烈的並置效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深刻剖析瞭中國傳統官僚體係的“技術性失靈”,即製度的僵化如何使得個體即便有心改革也無力迴天。閱讀過程中,我深感一種宿命般的悲涼——這些傑齣的人物,他們的奮鬥和掙紮,最終都不過是巨大曆史慣性中的微小漣漪。這本書的語言凝練,富有哲理,它教給我的不是曆史的細節,而是理解復雜係統運行的思維模型。讀完後,我開始用一種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審視一切試圖建立的“完美係統”的脆弱性。

評分

最近入手的一套《宋代社會生活史》讓我對“日常生活”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並非聚焦於朝堂的更迭或戰爭的勝負,而是深入到宋朝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娛樂風俗之中。作者通過對地方誌、筆記小說乃至齣土文物等豐富史料的梳理,重建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煙火氣的宋代圖景。讀到關於宋代市井生活的描寫時,我簡直能聞到街邊小吃的香氣,感受到瓦捨勾欄裏的喧鬧。書中對宋代商業的發達、市民階層的興起以及士大夫階層審美情趣的轉變描寫得尤其細緻,這使得我們能更立體地理解宋朝為何能在中國曆史上獨樹一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曆史拉下瞭神壇,讓我們看到宏大敘事背後的無數個體是如何構成時代的底色的。它改變瞭我看待古代史的視角——曆史不隻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更是韆百萬人柴米油鹽的纍積。敘述風格樸實卻蘊含深情,讓人在瞭解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瞭一種穿越時空的親近感。

評分

整整一小箱

評分

整整一小箱

評分

一本好的書啊

評分

都是好書,慢慢看

評分

都是好書,慢慢看

評分

整整一小箱

評分

物美價廉

評分

很好的包裝,盒子,紙袋等等,很整齊。

評分

一本好的書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