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子學

作物種子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榮岐,張春慶 編
圖書標籤:
  • 種子學
  • 作物學
  • 農業
  • 育種
  • 種子質量
  • 種子處理
  • 作物栽培
  • 種子公司
  • 農業技術
  • 種子檢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436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425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4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作物種子學》分為12章,其中種子生物學部分6章,分為種子的形態構造與機能,種子的化學成分,種子的形成發育和成熟,種子休眠,種子的活力、劣變和壽命,種子萌發;種子加工與貯藏部分3章,分為種子的物理特性,種子加工原理與技術,種子貯藏原理與技術;種子檢驗部分3章,分為種子檢驗與扡樣,種子質量的室內檢驗,田間檢驗與種子純度的種植鑒定。
  《作物種子學》注重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術的密切結閤,所舉實例廣泛涉及農作物、蔬菜、林木、果樹、花卉、牧草等多種植物種子,內容係統、新穎,除可作為高等農林院校植物生産類專業學生的教材外,亦可作為種子工作者、農業科技人員、農業管理者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緒論
1 種子的含義
2 作物種子學的內容
3 作物種子學的發展
4 我國種子工作的發展

第1章 種子的形態構造與機能
1 種子的外部形態
1.1 種子外形及其差異
1.2 種被上的構造與種子鑒彆
2 種子的內部構造與機能
2.1 種被
2.2 種胚
2.3 胚乳
3 主要作物種子的形態構造特點
3.1 禾本科作物種子
3.2 豆科作物種子
3.3 錦葵科作物種子
3.4 十字花科作物種子
3.5 藜科作物種子
3.6 大戟科作物種子
3.7 蓼科作物種子
3.8 茄科作物種子
3.9 葫蘆科作物種子
3.10 菊科作物種子
3.11 鬍椒科作物種子
3.12 百閤科作物種子
3.13 傘形科作物種子
3.14 殼鬥科作物種子
3.15 薔薇科作物種子
3.16 裸子作物種子
4 種子的植物學分類
4.1 根據胚乳有無分類
4.2 根據植物形態學分類

第2章 種子的化學成分
1 種子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其分布
1.1 種子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其差異
1.2 種子化學成分的分布
2 種子水分
2.1 種子水分的存在狀態
2.2 種子的臨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2.3 種子的吸濕性和平衡水分
3 種子中的營養成分
3.1 糖類
3.2 脂類
3.3 蛋白質
3.4 種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質
4 種子中的其他化學成分
4.1 礦物質
4.2 種子色素
4.3 種子毒物
5 影響種子化學成分的因素及調控
5.1 影響種子化學成分的內因與基因調控
5.2 環境條件對種子化學成分的影響與區域化種植

第3章 種子的形成發育和成熟
1 種子形成發育的一般過程
1.1 裸子植物種子的形成發育
1.2 被子植物種子的形成發育
2 種子發育中的異常現象
2.1 多胚現象
2.2 無胚現象
2.3 無性種子
2.4 種子敗育
3 種子的成熟
3.1 種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標
3.2 種子發育和成熟過程中的變化
3.3 環境條件對種子發育和成熟的影響
3.4 未熟種子的利用
……

第4章 種子休眠
第5章 種子的活力、劣變和壽命
第6章 種子萌發
第7章 種子的物理特性
第8章 種子加工原理與技術
第9章 種子貯藏原理與技術
第10章 種子檢驗與扡樣
第11章 種子質量的室內檢驗
第12章 田間檢驗與種子純度的種植鑒定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植物的秘密低語:從田野到餐桌的生命密碼》 引言: 我們腳下的土地,孕育著萬韆生機,而這一切的起點,便是那微小卻蘊含著無限潛能的種子。它們是自然的饋贈,是文明的基石,更是未來希望的載體。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次深入探索植物生命奧秘的旅程。我們將拋開冗長的專業術語,以一種充滿好奇與敬畏的視角,去聆聽植物對我們低語,去解讀它們深藏的生命密碼。從一粒渺小的種子如何凝聚起生命的全部信息,到它如何曆經韆山萬水,最終紮根大地,繁衍後代,我們將一步步揭開這宏偉而細膩的生命畫捲。 第一章:生命的起點——種子的奇跡 想象一下,一顆小小的、看似沉寂的種子,它究竟蘊含著怎樣的能量?它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小豆子”,而是一個高度精密的生命“膠囊”,裏麵封存著植物的全部遺傳信息,如同一個微型的“生命藍圖”。本書將從最直觀的感受齣發,帶您認識種子的形態萬韆:從光滑圓潤的豌豆,到帶著羽翼的蒲公英,再到結構復雜的嚮日葵,每一種形態都與它的傳播方式、生存策略息息相關。我們將深入探討種子的核心構成——胚、胚乳和種皮。胚,是生命的萌芽,裏麵已經孕育瞭未來植株的雛形,包括胚芽(將發育成莖和葉)、胚根(將發育成根係)以及連接它們的胚軸。胚乳,則是種子儲存的“營養庫”,為種子萌發初期的生長提供能量。而堅韌的種皮,則如同衛士,保護著內部脆弱的胚和胚乳免受外界環境的侵擾。 我們將以生動的比喻,解讀這些構成部分的功能。例如,胚乳可以被看作是嬰兒齣生前儲藏的奶粉,而種皮則是包裹著寶寶的繈褓。我們還會追溯種子的起源,講述植物如何通過有性生殖,將父本和母本的優良性狀巧妙地結閤,創造齣新的生命個體,為物種的繁衍和適應性進化鋪就道路。這一過程,充滿瞭精妙的遺傳學原理,但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讓您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章:孕育與綻放——種子萌發的奧秘 當條件適宜,一粒沉睡的種子便會蘇醒,開始一段生命的壯麗徵程——萌發。萌發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由一係列精確調控的生理生化過程組成的復雜事件。本書將帶您走近這個充滿活力的過程,探索種子萌發的“啓動按鈕”是什麼。我們將詳細闡述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照等環境因素如何協同作用,激活種子內部的生命機製。 水分的吸收是萌發的首要步驟,它能夠軟化種皮,激活休眠的酶類,為胚的生長提供必要的介質。溫度的適宜,則是將種子從“待機”狀態推嚮“運行”模式的關鍵。我們將討論不同植物對溫度的需求差異,解釋為何有些種子需要在寒冷中“冷處理”纔能打破休眠,而有些則需要溫暖纔能發芽。氧氣,作為生命活動的燃料,是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以支持胚生長不可或缺的元素。光照,對某些種子而言,既是信號也是催化劑,它能夠影響種子體內激素的平衡,促進或抑製萌發。 本書將通過生動的案例,比如您在傢中種花的經曆,或者觀察路邊野草的生長,來具體展示這些因素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種胚如何突破種皮的束縛,胚根率先嚮下生長,錨定植株並吸收水分,隨後胚芽嚮上伸展,迎接陽光,最終長成一株亭亭玉立的幼苗。這個過程,如同一個微型工程,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緻生命的終結。我們將深入剖析種子萌發過程中,那些看不見的化學反應,比如澱粉酶、蛋白酶等如何分解儲存的營養物質,為胚提供生長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第三章:生命的傳承與繁衍——植物的生命周期 從種子萌發那一刻起,植物便踏上瞭漫長而充滿挑戰的生命旅程。本書將為您描繪這幅生命畫捲的完整圖景,從幼苗的脆弱到成株的繁茂,再到生命的延續。我們將不再僅僅關注種子本身,而是將目光投嚮整個植物個體。 我們將深入探討植物的生長發育,解析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不同階段。營養生長,是植物積纍能量,發展根、莖、葉等器官,為未來的生殖活動做準備的階段。我們會觀察不同植物的葉片形態如何適應不同的光照環境,根係如何探索土壤以獲取水分和養分,莖如何支撐起整個植株的結構。 而當植物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生命的目標便轉嚮瞭繁衍後代。我們將詳細介紹植物多樣化的繁殖方式,不僅僅局限於種子繁殖,還會探討無性繁殖(如扡插、嫁接、組織培養等)的奇妙之處,以及它們在農業生産和植物保護中的重要應用。我們將以農業生産的視角,來理解這些繁殖方式如何被人類巧妙地利用,以獲得更好的産量和品質。 本書還會帶領您一同走進植物世界的“婚禮”——授粉。我們將探索各種各樣奇特的授粉機製,從微風的輕拂,到昆蟲的辛勤勞作,再到動物的媒介作用,每一種方式都體現瞭植物與環境之間精妙的相互依存關係。我們將解密花朵為何擁有如此絢麗的色彩和芬芳的氣味,這一切都是為瞭吸引傳粉者,完成生命的交接。 最後,我們將關注果實的形成與種子的傳播。果實不僅僅是種子的保護殼,更是天然的“播種器”。我們將探索形態各異的果實,如漿果、莢果、堅果等,它們是如何幫助植物將種子散播到更遠的地方,以躲避母體的競爭,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從風力傳播的蒲公英,到動物傳播的漿果,再到彈射傳播的翠雀花,每一種傳播方式都充滿瞭智慧與創意。 第四章:與人類的約定——種子與文明的共生 種子並非僅僅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更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本書的最後一章,我們將從人類的角度,來審視種子與我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以及這種聯係如何塑造瞭我們的曆史、文化和未來。 我們將迴顧人類農業的起源,講述數韆年前,我們的祖先如何從采集野生的植物,逐漸學會瞭種植、馴化,最終開啓瞭定居的生活方式。是那些珍貴的種子,讓我們的祖先得以擺脫飢餓,建立起穩定的社會,發展齣燦爛的文明。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早期農業的齣現,就沒有城市,沒有國傢,沒有今天的我們。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種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意義。從作為食物的榖物、蔬菜、水果,到作為工業原料的棉花、橡膠,再到作為藥材的各種植物,種子以其豐富多樣的形態和功能,支撐著人類社會的衣食住行,以及經濟的繁榮。我們將通過講述那些改變世界的作物,比如小麥、水稻、玉米,來闡釋種子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我們也將關注種子在全球糧食安全中的關鍵作用。在日益增長的人口和不斷變化的氣候麵前,種子的質量、多樣性以及可持續的生産方式,成為瞭保障人類生存的重中之重。我們將探討種子庫的建立與保護,以及育種技術的進步如何為我們應對未來的挑戰提供希望。 最後,本書將展望種子與人類未來的關係。在基因工程、精準農業等現代科技的助力下,我們對種子的認識和利用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追求效率和産量的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保護生物多樣性,尊重自然規律。本書將鼓勵讀者以一種更深刻的視角去理解種子,去珍視每一粒種子所蘊含的生命力量,以及它與我們共同呼吸、共同繁榮的未來。 結語: 《植物的秘密低語:從田野到餐桌的生命密碼》旨在喚醒您內心深處的自然情懷,讓您重新認識那些看似平凡的種子,它們是生命的奇跡,是文明的基石,是未來的希望。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您開啓植物世界奇妙旅程的一把鑰匙,讓您在閱讀中感受到生命的脈搏,在觀察中發現自然的智慧。讓我們一同聆聽,來自種子最深處的低語,感受那份來自大地的力量與饋贈。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充滿瞭人文關懷,這在技術性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作者不僅僅關注“種子如何發芽”,更關注“種子如何與人類社會共存發展”這個宏大的命題。在迴顧曆史發展脈絡時,他引入瞭大量關於早期農業文明與種子馴化的社會學思考,使得閱讀過程變得十分引人入勝。我發現,作者在討論生物多樣性保護時所采取的立場非常鮮明且富有感染力,他用充滿激情的筆觸描繪瞭地方品種種子蘊含的巨大潛力與麵臨的威脅,讓人讀後不禁心生緊迫感。我尤其欣賞其對“可持續性”議題的探討,他並不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提供瞭具體的、基於種子特性的改良方案。唯一的槽點可能在於,部分章節的配圖質量不太穩定,有些地方的綫條圖略顯粗糙,與整體的精裝水準稍有不協調,希望再版時能予以修正。總體而言,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它是一部關於生命延續與人類責任的深刻論述。

評分

拿到這本書時,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質量,坦白說,在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年代,能有一本如此精良的紙質書,實在是一種享受。紙張的觸感溫潤而不失韌性,油墨的顔色飽滿,即便是那些精細的顯微結構圖譜,也展現齣瞭驚人的清晰度。閱讀體驗上,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嚴謹,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被詬病的地方,每一個術語的使用都精準到位,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我特彆贊賞其在章節末尾設置的“思考題”環節,這些問題往往不是簡單的知識點迴顧,而是要求讀者進行跨學科的聯想和批判性思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例如,關於種子休眠機製的探討,作者將其與現代生物鍾理論相結閤,提齣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新假說,這使得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瞭解瞭該領域的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很多基礎概念。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工具書與學術專著的完美結閤體,適閤那些追求知識深度和閱讀質感的讀者群體。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直接感受是“知識的厚重感”,它絕非市麵上那種淺嘗輒止的科普讀物。作者在引用文獻時錶現齣的審慎態度令人敬佩,幾乎每一個關鍵論點後麵都有明確的齣處支撐,這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去研究其中關於“逆境脅迫下種子代謝重編程”的那幾章,作者不僅詳細羅列瞭已知的信號轉導通路,還加入瞭許多尚未完全證實但極具潛力的研究方嚮,這對我當前的工作思路提供瞭不少啓發。書中的插圖和圖錶製作水準極高,那些關於細胞壁結構和蛋白質晶體結構的示意圖,其精細程度遠超普通教材,即便是用放大鏡觀察,細節也毫不含糊。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基礎,但對於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去啃硬骨頭的學習者來說,它絕對是一座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讀完之後,對植物生命的理解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質樸而又充滿生機的設計,讓人一打開就仿佛置身於廣袤的田野之中。內容方麵,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植物生長周期時所采用的敘事方式,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讓人覺得他不僅僅是在講解知識,更像是在分享一個古老的秘密。比如,他對不同氣候帶下種子萌發差異的描述,引用瞭大量的田野調查數據,但又巧妙地融入瞭當地農民的口述曆史,使得枯燥的科學數據變得鮮活起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專門講瞭如何通過觀察種子的顔色和紋理來判斷其健康狀況,這簡直是實戰寶典,我嘗試著在自傢小花園裏應用瞭一下,效果立竿見影。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關於極端天氣對種子影響的章節中,理論推導略顯繁復,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閱讀幾次纔能完全消化。總的來說,它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植物生命力的全新窗口,那種對土地深深的敬畏感,是通過閱讀其他農業技術書籍難以獲得的。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具有邏輯性,仿佛是為初學者量身定做的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從宏觀的植物進化史切入,逐步聚焦到微觀的胚乳發育和基因錶達調控,過渡自然流暢,沒有絲毫的突兀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介紹“雜交育種”技術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他將復雜的遺傳學原理比作樂高積木的重新組閤,一下子就消除瞭普通讀者對這部分內容的畏懼心理。我之前嘗試過幾本同類的書籍,往往在講到分子生物學內容時就戛然而止,讓人感覺虎頭蛇尾,但這本則不然,它一直深入到種子在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相互作用,這簡直是拓寬瞭我的視野。唯一的遺憾是,在討論種子包衣技術時,似乎過於側重化學成分的介紹,而對工業化生産中的成本控製和規模化應用案例著墨不多,如果能增加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