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 Oracle 11g R2数据库为主线,针对 Oracle DBA,详细讲解了 Oracle各种重要概念以及相关知识点,使得读者从新的系统层面和角度理解 Oracle技术内涵、架构的组成以及各类组件的作用。 本书共 13章,讲解了 Oracle的主流技术,包括 Oracle数据库创建、体系结构、网络配置、表的管理和维护、索引、审计与安全、全球化支持、重做日志管理、UNDO表空间管理、表空间管理、分区技术、GridControl、资源管理以及调度管理。内容覆盖 Oracle DBA需要掌握的几乎所有重要的知识点,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 Oracle、获得技术提升以及知识拓展。 对于打算系统深入学习 Oracle的读者,准备 OCP/OCM考试的读者,以及 Oracle DBA,本书都是很好的必备书籍和手头工具书。
前言/序言
Oracle DBA基础教程
Oracle DBA实战精要:从入门到精通 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而全面的Oracle数据库管理知识体系,从基础概念的透彻理解,到高级操作的精湛掌握,再到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的深入探讨,全方位赋能读者成为一名出色的Oracle数据库管理员(DBA)。我们不仅关注理论的深度,更强调实践的可行性,通过详实的步骤、丰富的案例和贴心的提示,确保读者能够迅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真实世界中的数据库挑战。 读者对象: 初学者: 准备进入Oracle DBA领域,希望系统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安装配置、日常维护和基本故障排除。 在职DBA: 希望巩固和深化现有技能,学习更高级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了解最新的Oracle特性,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性能调优水平。 开发人员: 对数据库原理和管理有浓厚兴趣,希望理解数据库的运作方式,从而编写更高效的SQL,更好地与DBA协作。 系统管理员: 负责管理服务器和应用程序,需要了解数据库在整个IT架构中的作用,并能进行基础的数据库健康检查和配合DBA进行故障排查。 内容亮点: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Oracle命令,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Oracle数据库的“为什么”和“怎么样”。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核心章节,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第一部分:Oracle数据库基石 1. Oracle数据库架构深度解析: 内存结构: 深入剖析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各个组件(如数据库缓冲区缓存、共享池、重做日志缓冲区等)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提高性能。理解PGA(Program Global Area)在会话管理中的作用。 后台进程: 详细介绍关键后台进程(如PMON、SMON、DBWn、LGWR、CKPT、MMON、MMNL等)的职责,理解它们在数据库运行、崩溃恢复、内存管理和性能监控中的关键作用。 物理存储结构: 讲解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和密码文件的概念、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理解表空间、段、区、块(Block)的层次结构。 2. 安装与配置的艺术: 操作系统准备: 涵盖Linux/Unix和Windows环境下Oracle安装前的必备条件检查,包括用户、组、内核参数、文件系统等。 Oracle软件安装: 提供详细的安装步骤,从静默安装到图形化安装,重点讲解OUI(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的使用技巧和常见选项。 数据库创建: 讲解使用DBCA(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和手动方式创建数据库的优劣势。深入理解创建数据库时各项配置参数的含义,如字符集、时区、内存大小、控制文件配置等。 实例与数据库的关联: 清晰阐述Oracle实例(Instance)与数据库(Database)之间的概念区分和紧密联系。 3. SQLPlus与SQL Developer实战: SQLPlus进阶: 掌握SQLPlus的常用命令(如SET, SPOOL, DESC, DESCRIBE等),学会编写SQL脚本,利用SQLPlus进行数据库管理和查询。 SQL Developer入门: 详细介绍SQL Developer的安装、连接配置、SQL编辑、PL/SQL开发、数据库对象浏览器等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其进行高效的开发和管理。 第二部分:日常管理与维护 4. 数据字典与视图的活用: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深入理解数据字典的结构,学习如何查询用户、表、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信息。 动态性能视图(V$ Views): 掌握使用V$视图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如V$SESSION, V$PROCESS, V$SQLAREA, V$SYSTEM_EVENT, V$WAITSTAT等,用于实时分析数据库性能瓶颈。 性能视图(GV$ Views): 在RAC环境下,理解并使用GV$视图进行多实例监控。 5. 用户与安全管理: 用户管理: 创建、修改、删除用户,设置密码策略,理解用户与Schema的关系。 权限管理(Privileges): 掌握系统权限和对象权限的概念,学习如何授予(GRANT)和撤销(REVOKE)权限,理解角色(ROLE)在权限管理中的作用。 审计(Auditing): 配置和管理数据库审计,追踪关键的数据库活动,满足合规性要求。 6. 存储管理与表空间: 表空间(Tablespace)详解: 理解不同类型的表空间(永久表空间、临时表空间、撤销表空间、大数据文件表空间等)的作用。 数据文件管理: 创建、添加、删除、重命名数据文件,理解autoextend选项的重要性。 段(Segment)与区(Extent)管理: 深入理解段、区、块(Block)的关系,学习如何管理段的创建和收缩,防止空间碎片。 空间利用率分析: 学习如何监控表空间使用情况,识别和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7. 联机重做日志(Redo Log)与归档(Archive): 重做日志组与成员: 理解重做日志的切换过程、作用和重要性。 归档模式: 掌握启用和禁用归档模式的配置,理解归档日志在恢复中的关键作用。 归档日志管理: 学习如何管理归档日志的存储和清理,防止磁盘空间被耗尽。 第三部分:备份、恢复与高可用性 8. RMAN(Recovery Manager)精通: RMAN架构: 理解RMAN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掌握RMAN的配置和连接。 备份策略: 学习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累积增量备份、数据块级增量备份等策略。 备份验证与管理: 掌握备份集(Backup Set)和映像副本(Image Copy)的概念,学习备份文件的管理、交叉校验和删除。 恢复场景: 详细讲解不同恢复场景的解决方案,包括丢失单个数据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以及完全数据库恢复。 脚本化RMAN: 学习编写RMAN脚本,实现自动化备份和恢复。 9. Oracle Data Guard:构建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Data Guard概念: 理解物理备库(Physical Standby)、逻辑备库(Logical Standby)和Snapshot Standby的差异和应用场景。 Data Guard配置: 详细演示从零开始搭建Data Guard环境,包括主库配置、备库配置、网络配置、Data Guard Broker的使用。 切换(Switchover)与故障转移(Failover): 掌握如何执行平滑的切换和快速的故障转移,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 Data Guard性能调优: 探讨如何优化Data Guard的性能,确保数据同步的效率。 10. Oracle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实现高并发与高可用: RAC核心概念: 深入理解RAC架构,包括实例、节点、缓存融合(Cache Fusion)、全局数据库缓存(Global Database Cache)等。 RAC安装与配置: 演示RAC环境的规划、Grid Infrastructure和Oracle Database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RAC管理: 学习如何管理RAC实例、节点,理解SCAN(Single Client Access Name)的作用,以及VIP(Virtual IP)和SCAN IP的配置。 RAC性能调优: 探讨RAC环境下的性能瓶颈,如全局缓存的争用,并提供相应的调优建议。 RAC的日常维护: 学习RAC环境下的备份、恢复和故障排查。 第四部分:性能调优与故障排除 11. SQL性能分析与优化: SQL执行计划(Execution Plan): 深入理解SQL执行计划的含义,如何通过`EXPLAIN PLAN FOR`和SQLPlus的`SET AUTOTRACE`命令获取执行计划。 SQL优化器(Optimizer): 了解Oracle优化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基于成本(Cost-based Optimizer, CBO)和基于规则(Rule-based Optimizer, RBO)的优化器。 索引策略: 学习各种索引类型(B-tree, Bitmap, Function-based等)的适用场景,如何创建、维护和删除索引。 统计信息(Statistics): 理解统计信息对优化器选择执行计划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收集、更新和维护统计信息。 SQL调优案例: 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定位慢SQL,并应用各种技术进行优化。 12. 数据库性能瓶颈分析: 等待事件(Wait Events): 掌握分析等待事件的方法,通过V$SESSION_WAIT, V$SYSTEM_EVENT等视图定位数据库的性能瓶颈。 AWR(Automatic Workload Repository)与ASH(Active Session History): 详细讲解AWR报告的生成和解读,学习如何利用ASH进行细粒度的问题分析。 ADDM(Automatic Database Diagnostic Monitor): 了解ADDM报告的作用,如何通过ADDM获取性能问题的诊断和建议。 内存调优: 讲解SGA和PGA的动态调整,理解目标缓存(Target Cache Size)和目标PGA(Target PGA Size)的重要性。 I/O性能优化: 分析I/O瓶颈,探讨文件系统、存储硬件以及数据库配置对I/O性能的影响。 13. 故障排除与诊断: 告警日志(Alert Log): 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告警日志,识别数据库错误和异常。 跟踪文件(Trace Files): 理解跟踪文件的作用,如何在需要时生成和分析跟踪文件。 常见故障场景: 针对常见的数据库问题,如进程挂起、死锁、ORA错误、空间不足、性能下降等,提供详细的诊断步骤和解决方法。 Metalink(My Oracle Support)的使用: 指导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My Oracle Support(MOS)查找官方文档、Bug信息和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高级主题与最佳实践 14. Oracle数据库升级与迁移: 升级方法: 介绍DBUpgrade(DBMS_AUTO_UPGRADE)、DBCopy、RMAN Restore等升级方法。 迁移策略: 讲解逻辑迁移(Data Pump, SQL Developer)和物理迁移(RMAN Duplication)的适用场景。 升级前后的检查: 强调升级前的准备工作和升级后的验证步骤。 15. Oracle高级特性探索: 分区(Partitioning): 讲解分区表的创建和管理,以及它在处理大数据量时的优势。 Flashback技术: 演示Flashback Query, Flashback Table, Flashback Database等功能,实现快速的数据回溯。 Oracle 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 介绍ASM的架构和优势,以及如何利用ASM管理存储。 Oracle Streams/GoldenGate: 简要介绍数据复制和实时应用的技术。 16. DBA的最佳实践与职业发展: 标准化与自动化: 强调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利用脚本实现日常任务的自动化。 文档记录: 论述良好文档记录的重要性,包括配置、变更、事件等。 安全意识: 强调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安全措施。 持续学习: 鼓励读者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每个概念都辅以实际操作步骤和清晰的截图,确保读者能够动手实践。 案例驱动: 大量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知识的应用。 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 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技术,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 深入剖析的讲解: 不仅告诉读者“怎么做”,更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帮助读者建立深刻的理解。 面向真实世界的挑战: 重点关注DBA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丰富的附录资源: 提供常用的SQL命令、Shell脚本示例、排查思路等,方便读者随时查阅。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堆命令,而是真正理解Oracle数据库的运作机制,能够自信地处理各种管理、维护、优化和故障排除任务,成为一名备受信赖的Oracle 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