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 Oracle 11g R2數據庫為主綫,針對 Oracle DBA,詳細講解瞭 Oracle各種重要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使得讀者從新的係統層麵和角度理解 Oracle技術內涵、架構的組成以及各類組件的作用。 本書共 13章,講解瞭 Oracle的主流技術,包括 Oracle數據庫創建、體係結構、網絡配置、錶的管理和維護、索引、審計與安全、全球化支持、重做日誌管理、UNDO錶空間管理、錶空間管理、分區技術、GridControl、資源管理以及調度管理。內容覆蓋 Oracle DBA需要掌握的幾乎所有重要的知識點,用於全麵係統地學習 Oracle、獲得技術提升以及知識拓展。 對於打算係統深入學習 Oracle的讀者,準備 OCP/OCM考試的讀者,以及 Oracle DBA,本書都是很好的必備書籍和手頭工具書。
前言/序言
Oracle DBA基礎教程
Oracle DBA實戰精要:從入門到精通 核心價值: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紮實而全麵的Oracle數據庫管理知識體係,從基礎概念的透徹理解,到高級操作的精湛掌握,再到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的深入探討,全方位賦能讀者成為一名齣色的Oracle數據庫管理員(DBA)。我們不僅關注理論的深度,更強調實踐的可行性,通過詳實的步驟、豐富的案例和貼心的提示,確保讀者能夠迅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中,解決真實世界中的數據庫挑戰。 讀者對象: 初學者: 準備進入Oracle DBA領域,希望係統學習數據庫基礎知識、安裝配置、日常維護和基本故障排除。 在職DBA: 希望鞏固和深化現有技能,學習更高級的數據庫管理技術,瞭解最新的Oracle特性,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性能調優水平。 開發人員: 對數據庫原理和管理有濃厚興趣,希望理解數據庫的運作方式,從而編寫更高效的SQL,更好地與DBA協作。 係統管理員: 負責管理服務器和應用程序,需要瞭解數據庫在整個IT架構中的作用,並能進行基礎的數據庫健康檢查和配閤DBA進行故障排查。 內容亮點: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Oracle命令,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引導讀者理解Oracle數據庫的“為什麼”和“怎麼樣”。我們精心設計瞭以下核心章節,確保內容的全麵性和實用性: 第一部分:Oracle數據庫基石 1. Oracle數據庫架構深度解析: 內存結構: 深入剖析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各個組件(如數據庫緩衝區緩存、共享池、重做日誌緩衝區等)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提高性能。理解PGA(Program Global Area)在會話管理中的作用。 後颱進程: 詳細介紹關鍵後颱進程(如PMON、SMON、DBWn、LGWR、CKPT、MMON、MMNL等)的職責,理解它們在數據庫運行、崩潰恢復、內存管理和性能監控中的關鍵作用。 物理存儲結構: 講解數據文件、控製文件、聯機重做日誌文件、歸檔重做日誌文件、參數文件和密碼文件的概念、作用以及相互關係。理解錶空間、段、區、塊(Block)的層次結構。 2. 安裝與配置的藝術: 操作係統準備: 涵蓋Linux/Unix和Windows環境下Oracle安裝前的必備條件檢查,包括用戶、組、內核參數、文件係統等。 Oracle軟件安裝: 提供詳細的安裝步驟,從靜默安裝到圖形化安裝,重點講解OUI(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的使用技巧和常見選項。 數據庫創建: 講解使用DBCA(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和手動方式創建數據庫的優劣勢。深入理解創建數據庫時各項配置參數的含義,如字符集、時區、內存大小、控製文件配置等。 實例與數據庫的關聯: 清晰闡述Oracle實例(Instance)與數據庫(Database)之間的概念區分和緊密聯係。 3. SQLPlus與SQL Developer實戰: SQLPlus進階: 掌握SQLPlus的常用命令(如SET, SPOOL, DESC, DESCRIBE等),學會編寫SQL腳本,利用SQLPlus進行數據庫管理和查詢。 SQL Developer入門: 詳細介紹SQL Developer的安裝、連接配置、SQL編輯、PL/SQL開發、數據庫對象瀏覽器等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其進行高效的開發和管理。 第二部分:日常管理與維護 4. 數據字典與視圖的活用: 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 深入理解數據字典的結構,學習如何查詢用戶、錶、索引、視圖、存儲過程等數據庫對象信息。 動態性能視圖(V$ Views): 掌握使用V$視圖監控數據庫運行狀態,如V$SESSION, V$PROCESS, V$SQLAREA, V$SYSTEM_EVENT, V$WAITSTAT等,用於實時分析數據庫性能瓶頸。 性能視圖(GV$ Views): 在RAC環境下,理解並使用GV$視圖進行多實例監控。 5. 用戶與安全管理: 用戶管理: 創建、修改、刪除用戶,設置密碼策略,理解用戶與Schema的關係。 權限管理(Privileges): 掌握係統權限和對象權限的概念,學習如何授予(GRANT)和撤銷(REVOKE)權限,理解角色(ROLE)在權限管理中的作用。 審計(Auditing): 配置和管理數據庫審計,追蹤關鍵的數據庫活動,滿足閤規性要求。 6. 存儲管理與錶空間: 錶空間(Tablespace)詳解: 理解不同類型的錶空間(永久錶空間、臨時錶空間、撤銷錶空間、大數據文件錶空間等)的作用。 數據文件管理: 創建、添加、刪除、重命名數據文件,理解autoextend選項的重要性。 段(Segment)與區(Extent)管理: 深入理解段、區、塊(Block)的關係,學習如何管理段的創建和收縮,防止空間碎片。 空間利用率分析: 學習如何監控錶空間使用情況,識彆和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 7. 聯機重做日誌(Redo Log)與歸檔(Archive): 重做日誌組與成員: 理解重做日誌的切換過程、作用和重要性。 歸檔模式: 掌握啓用和禁用歸檔模式的配置,理解歸檔日誌在恢復中的關鍵作用。 歸檔日誌管理: 學習如何管理歸檔日誌的存儲和清理,防止磁盤空間被耗盡。 第三部分:備份、恢復與高可用性 8. RMAN(Recovery Manager)精通: RMAN架構: 理解RMAN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式,掌握RMAN的配置和連接。 備份策略: 學習全量備份、增量備份、纍積增量備份、數據塊級增量備份等策略。 備份驗證與管理: 掌握備份集(Backup Set)和映像副本(Image Copy)的概念,學習備份文件的管理、交叉校驗和刪除。 恢復場景: 詳細講解不同恢復場景的解決方案,包括丟失單個數據文件、控製文件、重做日誌文件,以及完全數據庫恢復。 腳本化RMAN: 學習編寫RMAN腳本,實現自動化備份和恢復。 9. Oracle Data Guard:構建高可用性解決方案: Data Guard概念: 理解物理備庫(Physical Standby)、邏輯備庫(Logical Standby)和Snapshot Standby的差異和應用場景。 Data Guard配置: 詳細演示從零開始搭建Data Guard環境,包括主庫配置、備庫配置、網絡配置、Data Guard Broker的使用。 切換(Switchover)與故障轉移(Failover): 掌握如何執行平滑的切換和快速的故障轉移,最小化業務中斷時間。 Data Guard性能調優: 探討如何優化Data Guard的性能,確保數據同步的效率。 10. Oracle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實現高並發與高可用: RAC核心概念: 深入理解RAC架構,包括實例、節點、緩存融閤(Cache Fusion)、全局數據庫緩存(Global Database Cache)等。 RAC安裝與配置: 演示RAC環境的規劃、Grid Infrastructure和Oracle Database軟件的安裝與配置。 RAC管理: 學習如何管理RAC實例、節點,理解SCAN(Single Client Access Name)的作用,以及VIP(Virtual IP)和SCAN IP的配置。 RAC性能調優: 探討RAC環境下的性能瓶頸,如全局緩存的爭用,並提供相應的調優建議。 RAC的日常維護: 學習RAC環境下的備份、恢復和故障排查。 第四部分:性能調優與故障排除 11. SQL性能分析與優化: SQL執行計劃(Execution Plan): 深入理解SQL執行計劃的含義,如何通過`EXPLAIN PLAN FOR`和SQLPlus的`SET AUTOTRACE`命令獲取執行計劃。 SQL優化器(Optimizer): 瞭解Oracle優化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於成本(Cost-based Optimizer, CBO)和基於規則(Rule-based Optimizer, RBO)的優化器。 索引策略: 學習各種索引類型(B-tree, Bitmap, Function-based等)的適用場景,如何創建、維護和刪除索引。 統計信息(Statistics): 理解統計信息對優化器選擇執行計劃的重要性,學習如何收集、更新和維護統計信息。 SQL調優案例: 通過一係列實際案例,演示如何定位慢SQL,並應用各種技術進行優化。 12. 數據庫性能瓶頸分析: 等待事件(Wait Events): 掌握分析等待事件的方法,通過V$SESSION_WAIT, V$SYSTEM_EVENT等視圖定位數據庫的性能瓶頸。 AWR(Automatic Workload Repository)與ASH(Active Session History): 詳細講解AWR報告的生成和解讀,學習如何利用ASH進行細粒度的問題分析。 ADDM(Automatic Database Diagnostic Monitor): 瞭解ADDM報告的作用,如何通過ADDM獲取性能問題的診斷和建議。 內存調優: 講解SGA和PGA的動態調整,理解目標緩存(Target Cache Size)和目標PGA(Target PGA Size)的重要性。 I/O性能優化: 分析I/O瓶頸,探討文件係統、存儲硬件以及數據庫配置對I/O性能的影響。 13. 故障排除與診斷: 告警日誌(Alert Log): 學習如何閱讀和分析告警日誌,識彆數據庫錯誤和異常。 跟蹤文件(Trace Files): 理解跟蹤文件的作用,如何在需要時生成和分析跟蹤文件。 常見故障場景: 針對常見的數據庫問題,如進程掛起、死鎖、ORA錯誤、空間不足、性能下降等,提供詳細的診斷步驟和解決方法。 Metalink(My Oracle Support)的使用: 指導讀者如何有效地利用My Oracle Support(MOS)查找官方文檔、Bug信息和解決方案。 第五部分:高級主題與最佳實踐 14. Oracle數據庫升級與遷移: 升級方法: 介紹DBUpgrade(DBMS_AUTO_UPGRADE)、DBCopy、RMAN Restore等升級方法。 遷移策略: 講解邏輯遷移(Data Pump, SQL Developer)和物理遷移(RMAN Duplication)的適用場景。 升級前後的檢查: 強調升級前的準備工作和升級後的驗證步驟。 15. Oracle高級特性探索: 分區(Partitioning): 講解分區錶的創建和管理,以及它在處理大數據量時的優勢。 Flashback技術: 演示Flashback Query, Flashback Table, Flashback Database等功能,實現快速的數據迴溯。 Oracle 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 介紹ASM的架構和優勢,以及如何利用ASM管理存儲。 Oracle Streams/GoldenGate: 簡要介紹數據復製和實時應用的技術。 16. DBA的最佳實踐與職業發展: 標準化與自動化: 強調建立標準化的管理流程和利用腳本實現日常任務的自動化。 文檔記錄: 論述良好文檔記錄的重要性,包括配置、變更、事件等。 安全意識: 強調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施安全措施。 持續學習: 鼓勵讀者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 每個概念都輔以實際操作步驟和清晰的截圖,確保讀者能夠動手實踐。 案例驅動: 大量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的案例,幫助讀者理解知識的應用。 循序漸進的難度設計: 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技術,適閤不同水平的讀者。 深入剖析的講解: 不僅告訴讀者“怎麼做”,更解釋“為什麼這麼做”,幫助讀者建立深刻的理解。 麵嚮真實世界的挑戰: 重點關注DBA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豐富的附錄資源: 提供常用的SQL命令、Shell腳本示例、排查思路等,方便讀者隨時查閱。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掌握瞭一堆命令,而是真正理解Oracle數據庫的運作機製,能夠自信地處理各種管理、維護、優化和故障排除任務,成為一名備受信賴的Oracle 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