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 [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Seventh Edition)]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 [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Seventh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J.P.哈雷 著,谢建平 等 译
图书标签:
  • 微生物学
  • 实验指导
  • 生命科学
  • 生物技术
  • 医学
  • 大学教材
  • 图解
  • 英文教材
  • 实验室
  • 微生物实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3314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9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
外文名称:Laboratory Exercises in Microbiology(Seventh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中的实验均用于说明和演示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微生物学学科概论及其分支。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的特色在于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图片和独立的习题,适合不同大专院校的师生使用。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分为十一个部分,分别为显微镜技术、细菌形态和染色、基础实验室培养技术、细菌的生化活性、快速多参数检测系统、未知微生物鉴定、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环境和食品微生物、精选真核微生物概述、微生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科学调查。每个实验均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材料、学习目标、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提示与警告和复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考技能。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适用于大专院校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致谢
本书说明
第七版的改进
实验安全特别指导
实验室的定位:操作和基本安全准则
常规预防措施和实验室安全规程简介
生物安全水平(BSL)

第一部分 显微镜技术
实验1 明视野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实验2 暗视野光学显微镜
实验3 相差光学显微镜
实验4 荧光显微镜

第二部分 细菌形态和染色
实验5 负染色法
实验6 涂片标本与简单染色
实验7 革兰氏染色
实验8 抗酸染色
实验9 内芽孢染色
实验10 英膜染色法
实验11 鞭毛染色:West和Difco's斑点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 基础实验室培养技术
实验12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13 培养物转移装置、技术和纯培养的分离与维持
实验14 涂布技术
实验15 平板划线技术和鉴别培养基
实验16 倾倒平板培养基技术
实验17 厌氧细菌的培养
实验18 细菌计数

第四部分 细菌的生化活性
实验19 碳水化合物III:淀粉水解
实验20 脂类:脂类水解
实验21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Ⅰ:产生硫化氢和运动能力
实验22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Ⅱ: IMViC检测
实验23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Ⅲ:酪蛋白水解
实验24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Ⅳ:过氧化氢酶活性
实验25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类Ⅶ:氧化酶实验和生物发光法
实验26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Ⅷ:脲酶活性
实验27 蛋白质、氨基酸和酶Ⅺ:硝酸盐还原

第五部分 快速多参数检测系统
实验28 API20E系统

第六部分 未知微生物的鉴定
实验29 使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鉴定细菌
实验30 一般的未知菌种

第七部分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实验31 温度
实验32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作用I:杀菌剂和其他抗微生物产品
实验33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影响II:抗生素(Kirby-Bauer方法)和Etest
实验34 手的清洁、环境样品采集和微生物监测
实验35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经典法和两小时法

第八部分 环境和食品微生物
实验36 标准的大肠茵群最大概率数(MPN)测试和Colilert-18*大肠菌群测试
实验37 膜过滤法检测大肠菌群和粪链球菌;KONFIRM栓测粪大肠菌群
实验38 污水中大肠杆菌噬茵体的分离及效价测定
实验39 土壤微生物计数
实验40 食品中细菌数量测定

第九部分 精选真核微生物概述
实验41 真菌Ⅰ:酵母
实验42 真菌Ⅱ:子囊菌和担子菌

第十部分 微生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实验43 细菌突变
实验44 细菌的转化
实验45 细菌接合:抗生素抗性质粒的转移
实验46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
实验47 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基因分析鉴定古菌和细菌

第十一部分 科学调查
实验48 独立分组实验
实验49 案例学习
附录A:样品稀释问题
附录B:国际度量和英国度量换算
附录C:分光光度计的透射光度一吸光度换算表
附录D:对数
附录E:pH和pH指示剂
附录F:科学计数法
附录G:鉴定表
附录H:试剂、溶液、染料和测试
附录I:培养基
附录J:微生物菌种来源及保藏

前言/序言

  目前广泛采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南已经很多,各学校针对自己微生物学课程所写的专用实验教材也不少。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再写一本呢?答案很简单:很多教师希望实验教材与教科书密切联系。本实验指南在设计和编排上都与Prescott.Harley和Klein的《微生物学》(Linda Sherwood、Christopher Woolverton、Joanne Willey著,第七版)紧密关联。当然了,适当做些取舍就可与其他教科书配套。
  本实验指南将教科书中的微生物学概念和具体实验紧密联系。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相关微生物学概念就不在实验中详细介绍了,而代之以适当的解释说明,用于完善、深化和补充教科书的内容。微生物学课堂讲解的关键是合理分配时间。教科书中比较详细的内容,实验书中就没有必要过分重复。
  本书将每一个实验都模块化设计,而且模块简短。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挑选与课程相关的部分用于学生实验操作。很多实验都能在2~3h内完成,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也简单、易得,力图在最节省实验开支和最节省时间的前提下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本实验指南编写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练习,巩固微生物学知识,增强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探索求新能力。本书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将极大地增强微生物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正如中国古语所言:
  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及爱因斯坦所言:“大部分科学的基本原理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可以表述为常人所能理解的形式,这是一条规律。”
  这些说法都表明了我的基本哲学思想,正是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强r他们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室使学生专注而自觉地投入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中。
  本书中的实验用于说明和演示普通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微生物学学科概论及其分支。具体使用中可以随着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教学深度而改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需要、课时、实验设备、课程所属领域,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而且,本实验指南提供的一系列实验适合低年级直到高年级的微生物学学习者。
  1997年,美国微生物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通过它的培训和教育办公室发布了一套实验室核心课程,列出了一些关键的主题,这些主题被认为是在所有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都应教授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这些实验课题,用于辅助涉及健康、环境等方面的教学。
  美国微生物学学会制定实验室核心课程的目的并非是要取代一般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或成为美国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方针,而主要是提供一个框架,供微生物实验室教学参考。由于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一个包含很多核心主题的实验课程可能只专注于其中的一个主题,或者所专注的主题对于该门课程很重要,但并非上述实验室核心课程之一。
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前沿进展: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 图书名称: 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前沿进展: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 ISBN/出版信息(虚构): 978-1-23456-789-0 页数: 约 850 页 定价: 人民币 288.00 元 --- 内容简介 本著作《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前沿进展: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系统地整合了二十一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本书旨在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学习资源,涵盖从基础原理到尖端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 本书摒弃了传统教材中侧重于历史回顾和静态知识点的模式,而是聚焦于当前驱动生命科学革命的核心技术与概念,强调实验设计、数据解读和结果验证的综合能力培养。全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力求在理论阐述的深度与实验操作的广度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核心机制的深入解析 (Molecular Core Mechanisms Re-examined) 本部分对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现代化的重构与深化,重点关注基因表达调控在复杂系统中的动态表现。 第一章:基因组学与表观遗传学的新视野 详细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如 PacBio、Nanopore)如何揭示全基因组的变异性与结构复杂性。重点剖析了非编码RNA(lncRNA、circRNA)在染色质重塑和转录后调控中的关键角色。引入了先进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分析方法,如 ATAC-seq 和 CUT&RUN,及其在理解细胞命运决定中的意义。 第二章:转录调控的动态网络 超越传统的操纵子模型,本章深入探讨了真核生物中多层次转录因子协同作用的复杂调控网络。讨论了染色质可及性如何作为调控元件的“开关”进行快速响应。内容涵盖了基于单细胞分辨率的转录组分析(scRNA-seq)如何解析细胞异质性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第三章:蛋白质组学:功能与相互作用的探究 本章全面介绍了先进的质谱技术(如 TMT、DIA)在定量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s)的识别、定位与功能研究,包括磷酸化、泛素化和糖基化。深入探讨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组(PPIs)的构建、验证及其在信号通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工具箱 (The Toolki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系统介绍了当前实验室中最具影响力和应用潜力的核心技术平台,并提供了严格的实验设计指导。 第四章:基因编辑技术:从 ZFN 到 Prime Editing 本章详细剖析了 CRISPR-Cas 系统的分子机制,不仅涵盖了经典的 sgRNA 设计与靶向策略,更侧重于新兴的、高精度编辑技术,如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内容包括 in vivo 和 ex vivo 基因编辑的递送系统(病毒载体、脂质纳米粒)的选择与优化,以及脱靶效应的评估与控制策略。 第五章:合成生物学:设计与构建生命系统 本章介绍了如何运用工程学原理设计和构建新型的生物元件、电路和系统。内容包括标准生物元件(BioBricks)的库构建,代谢通路工程在生物燃料和药物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基因振荡器和逻辑门实现细胞行为的程序化控制。强调了计算工具(如建模仿真)在合成生物学设计流程中的整合作用。 第六章:细胞与组织工程的前沿技术 本章聚焦于再生医学和疾病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重编程效率优化、谱系特化以及三维类器官(Organoids)的构建与培养条件标准化。讨论了生物打印技术(Bioprinting)在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复杂组织结构中的最新进展。 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交叉学科的应用与挑战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本部分将前沿技术置于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讨论,探讨了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诊断以及计算生物学中的前沿探索。 第七章:药物发现与精准医疗的分子策略 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高通量筛选(HTS)技术、亲和成熟技术(如噬菌体展示)加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重点介绍了抗体工程(包括双特异性抗体、ADC 药物)的设计与优化。在精准医疗方面,详细解析了伴随诊断(CDx)的分子基础,以及如何利用患者特异性细胞模型(如 PDX)预测药物反应。 第八章: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整合 本章强调了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处理和解释大数据的重要性。内容包括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数据分析流程、生物学网络拓扑的分析方法,以及机器学习在预测蛋白质结构(如 AlphaFold 的影响)和识别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 第九章:生物安全、伦理与法规前沿 本章讨论了在使用高风险生物因子(如致病菌、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时必须遵守的生物安全等级(BSL)要求与操作规程。深入探讨了基因治疗、生殖系编辑等新兴技术所引发的复杂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引导读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 实践与方法论导向 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均附有“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指南”和“高级数据分析案例”栏目,用以弥补传统教科书在操作细节上的不足。我们提供了针对特定实验(如: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的质量控制、CRISPR 载体构建的故障排除)的详细步骤和常见错误分析,确保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高效地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前沿进展》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工具书,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驱动下一代生命科学创新的思维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微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带领我走进微生物世界的书籍。这本《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吸引我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是“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中的一员,更在于它以“图解”的方式呈现实验内容。我深信,对于生命科学的学习,尤其是微生物学,直观的视觉呈现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为有效。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并通过精美的显微照片和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实验,例如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培养基的制备与使用、微生物的鉴定方法等,并且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中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方法。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品发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验,这样能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微生物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图解”这个词,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绝对是福音。我一直觉得,微生物的世界是如此的神秘而微小,很多时候,仅仅依靠文字描述,很难将其想象得清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大量的插图和清晰的实验流程图,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详细图解,包括如何调整焦距、如何进行不同倍数的切换,以及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此外,对于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我也希望能有非常直观的图示指导,比如如何制作各种培养基、如何进行划线分离、如何利用平板计数法来估算菌落数量等。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微生物遗传学的入门级实验,哪怕是最基础的DNA提取或基因表达的初步观察,如果能够配上清晰的图解,那我将如获至宝。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开启微生物学探索之旅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真正地“看见”微生物,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且充满期待的感觉,那种厚实的纸质和清晰的排版,第一眼就让人觉得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工具书。我一直对微生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指导,很多有趣的实验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听说这套“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评价一直很高,特别是这本“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入手了。我个人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丰富的插图和清晰的步骤,把我从一个零基础的门外汉,变成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微生物实验的小能手。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方面的详细讲解,尤其是那些能够让我亲眼看到肉眼不可见的世界的实验,比如染色技术、菌落形态观察等等。如果能够涵盖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那就更好了,毕竟了解它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此外,我还在想,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指导,毕竟实验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操作,还在于对结果的解读和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循循善诱,让我不仅掌握实验技能,更能培养科学思维。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实验室的初学者,我对于微生物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听说这本《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更新,这让我对新版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更加强调实验操作的细节和规范,特别是在无菌操作方面,这一点对于微生物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例如,在无菌条件下转移微生物时,如何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如何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等,这些细节都需要非常清晰的指导。同时,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我也希望书中能够给出明确的警示和防护措施。比如,处理某些潜在的致病菌时,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防护措施?废弃物的处理应该遵循怎样的流程?这些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保护自己,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我更希望的是,书中能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示这些安全操作的要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说明上。

评分

我一直坚信,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尤其是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本《图解微生物实验指南》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图解”二字,这恰恰弥补了我之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很多时候,文字描述过于枯燥,如果能配上清晰、精美的插图,甚至实拍的实验过程照片,那将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展示每一个实验步骤,从试剂的准备、仪器的使用,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能够细致入微。比如,在接种环的消毒、菌液的稀释、培养基的制备等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有图示指导,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失败。我尤其期待关于各种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比如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测试等,希望书中能够用图示清晰地展示染色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以及各种生化反应的现象。如果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微生物培养条件优化的建议,以及常见实验问题的排查方法,那就更加完美了。

评分

生命科学必备!!非常好的书!!!赞!!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书还不错,发货快

评分

物流快,优惠价购买,印刷好,性价比高

评分

专业书籍,留着研究用,工具书类型

评分

物流快,优惠价购买,印刷好,性价比高

评分

书经典,不用多说,只是要是彩印就更好了,京东物流客服都挺好的,谢谢

评分

书还不错,发货快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