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网络行为画像 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分析与内容推荐应用

用户网络行为画像 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分析与内容推荐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温佳,刘吉强,石川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用户画像
  • 大数据
  • 网络行为
  • 内容推荐
  • 数据分析
  • 机器学习
  • 个性化推荐
  • 用户建模
  • 行为分析
  • 数据挖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7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10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6
字数: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如何能牢牢地黏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读懂用户的偏好兴趣和喜怒哀乐,这都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推荐系统。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3章,上篇为用户画像知识工程基础,包括表征建模、画像计算、存储及各种更新维护等管理操作;中篇为推荐系统与用户画像,包括传统协同过滤等经典推荐算法的介绍,以及涉及用户画像的推荐方法;下篇为应用案例分析,包括Netflix、阿里等数据竞赛的经典数据案例,以及在具体工程开发过程的具体案例,分别从系统需求、总体结构、算法设计、运行流程及测试结果等五个方面提供详细案例指导。

作者简介

  牛温佳,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作为骨干先后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包括工信部重大专项、973、863和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等。

目录

上 篇
第1章 用户画像概述 3
1.1 用户画像数据来源 3
1.1.1 用户属性 5
1.1.2 用户观影行为 5
1.2 用户画像特性 5
1.2.1 动态性 5
1.2.2 时空局部性 6
1.3 用户画像应用领域 6
1.3.1 搜索引擎 6
1.3.2 推荐系统 7
1.3.3 其他业务定制与优化 7
1.4 大数据给用户画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
第2章 用户画像建模 9
2.1 用户定量画像 9
2.2 用户定性画像 10
2.2.1 标签与用户定性画像 10
2.2.2 基于知识的用户定性画像分析 12
2.2.3 用户定性画像的构建 16
2.2.4 定性画像知识的存储 22
2.2.5 定性画像知识的推理 26
2.3 本章参考文献 29
第3章 群体用户画像分析 31
3.1 用户画像相似度 32
3.1.1 定量相似度计算 32
3.1.2 定性相似度计算 34
3.1.3 综合相似度计算 35
3.2 用户画像聚类 36
第4章 用户画像管理 41
4.1 存储机制 41
4.1.1 关系型数据库 42
4.1.2 NoSQL数据库 43
4.1.3 数据仓库 45
4.2 查询机制 46
4.3 定时更新机制 47
4.3.1 获取实时用户信息 47
4.3.2 更新触发条件 48
4.3.3 更新机制 49
中 篇
第5章 视频推荐概述 55
5.1 主流推荐方法的分类 56
5.1.1 协同过滤的推荐方法 56
5.1.2 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 57
5.1.3 基于知识的推荐方法 59
5.1.4 混合推荐方法 60
5.2 推荐系统的评测方法 61
5.3 视频推荐与用户画像的逻辑关系 61
第6章 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65
6.1 概述 65
6.2 关系矩阵及矩阵计算 67
6.2.1 U-U矩阵 67
6.2.2 V-V矩阵 70
6.2.3 U-V矩阵 72
6.3 基于记忆的协同过滤算法 74
6.3.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75
6.3.2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 78
6.4 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算法 81
6.4.1 基于隐因子模型的推荐算法 82
6.4.2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推荐算法 85
6.5 小结 88
6.6 本章参考文献 88
第7章 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 91
7.1 概述 91
7.2 CB推荐中的特征向量 94
7.2.1 视频推荐中的物品画像 94
7.2.2 视频推荐中的用户画像 96
7.3 基础CB推荐算法 97
7.4 基于TF-IDF的CB推荐算法 99
7.5 基于KNN的CB推荐算法 102
7.6 基于Rocchio的CB推荐算法 104
7.7 基于决策树的CB推荐算法 106
7.8 基于线性分类的CB推荐算法 107
7.9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CB推荐算法 109
7.10 小结 111
7.11 本章参考文献 111
第8章 基于知识的推荐方法 113
8.1 概述 113
8.2 约束知识与约束推荐算法 114
8.2.1 约束知识示例 114
8.2.2 约束满足问题 115
8.2.3 约束推荐算法流程 117
8.3 关联知识与关联推荐算法 118
8.3.1 关联规则描述 118
8.3.2 关联规则挖掘 121
8.3.3 关联推荐算法流程 123
8.4 小结 124
8.5 本章参考文献 124
第9章 混合推荐方法 125
9.1 概述 125
9.2 算法设计层面的混合方法 126
9.2.1 并行式混合 126
9.2.2 整体式混合 129
9.2.3 流水线式混合 131
9.2.4 典型混合应用系统 133
9.3 混合式视频推荐实例 136
9.3.1 MoRe系统概览 136
9.3.2 MoRe算法介绍 137
9.3.3 MoRe算法混合 139
9.3.4 MoRe实验分析 140
9.4 小结 142
9.5 本章参考文献 142
第10章 视频推荐评测 145
10.1 概述 145
10.2 视频推荐试验方法 146
10.2.1 在线评测 147
10.2.2 离线评测 149
10.2.3 用户调查 150
10.3 视频离线推荐评测指标 151
10.3.1 准确度指标 151
10.3.2 多样性指标 159
10.4 小结 161
10.5 本章参考文献 162
下 篇
第11章 系统层面的快速推荐构建 165
11.1 概述 165
11.2 本章主要内容 166
11.3 系统部署 166
11.3.1 Hadoop2.2.0系统部署 166
11.3.2 Hadoop运行时环境设置 169
11.3.3 Spark与Mahout部署 175
11.4 Mahout推荐引擎介绍 181
11.4.1 Item-based算法 181
11.4.2 矩阵分解 185
11.4.3 ALS算法 187
11.4.4 Mahout的Spark实现 190
11.5 快速实战 193
11.5.1 概述 193
11.5.2 日志数据 194
11.5.3 运行环境 196
11.5.4 基于Mahout Item-based算法实践 201
11.5.5 基于Mahout ALS算法实践 205
11.6 小结 208
11.7 本章参考文献 208
第12章 数据层面的分析与推荐案例 211
12.1 概述 211
12.2 本章主要内容 212
12.3 竞赛内容和意义 212
12.3.1 竞赛简介 212
12.3.2 竞赛任务和意义 213
12.4 客户-商户数据 215
12.4.1 数据描述 215
12.4.2 数据理解与分析 217
12.5 算法流程设计 219
12.5.1 特征提取 219
12.5.2 分类器设计 220
12.5.3 算法流程总结 222
12.6 小结 222
12.7 本章参考文献 223

前言/序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已经到了寸土必争和群雄逐鹿的时代,如何能牢牢地黏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读懂用户的偏好兴趣和喜怒哀乐,这都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界和业界一直是蛮拼的,积极从各个领域汲取理论,从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细化到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再后来就有了一个更加专用的术语——推荐系统。通俗地讲,推荐就是发掘用户集合和对象集合的语义关系,为用户提供语义最相关的TOP-N对象集合,而语义关系就是能读懂用户偏好兴趣的核心。因此,从业务来看,推荐系统是面向具体业务的交叉研究,无业务讲推荐系统,感觉言之无物;从技术来讲,没有永远一招鲜的技术,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场景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从知识面上讲,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可以大胆预言,推荐系统的研究还会包含更多其他领域的技术,因此是无止境的。
  推荐系统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已经被成功的开发和利用,例如Amazon和淘宝的猜你喜欢买、优酷等视频网站的猜你喜欢看,甚至你在某网站搜索二手房后,你在逛某个论坛时,这些房屋的广告都会追过来,推荐系统及相关技术如影随形。很多大公司专门建立一个独立的推荐系统研发或者数据分析师团队,旨在提高服务智能化和拓展企业利润空间,同时也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而小公司或者初创企业,其实也迫切需要推荐系统,但是往往会遇到投入成本过大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初衷,希望可以帮助一些小企业技术人员快速地理解和部署简单的推荐系统,以用户画像为核心,对相关算法有个初步理解和入门。而对于一些高深的推荐算法研究,我们不敢在国内外顶级学者的算法研究面前班门弄斧,更希望从推荐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多畅谈一下对用户画像的理解,对常见算法有个普及型和稍微深入的介绍,就已经达到本书的目的了。但实际上,用户画像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粒度如何控制?是给一群人打上文艺男的标签,还是直接给单个人打上文艺微胖男或者文艺知性女的标签?标签间的关系是什么?一直喜欢看文艺电影的,此时此刻就一定想看文艺电影,是否一定要推荐文艺电影,还是推荐排行榜的美国大片效果更好?如何追求大客户和小客户的体验差异化权衡(大客户小个体模型,小客户大群体模型)?这些都是特别有意思且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但是从通用业务的角度,只要在统计方面发现用户的黏性增加,广告的单击率和转化率提升,这就算一个上线产品的基本成功点了,已经具备可以继续深入优化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书籍,将用户画像的描述或者隐藏在具体的算法中,或者简单以用户偏好的形式带过,往往不是从单独系统性的角度阐述的,或多或少导致用户知道用户画像的意思,但是一方面理解起来深度不够(如用户每个时段的观影稳定性定量是多少),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存储、表示和实际使用。因此,本书希望言之有物,以视频网站的用户画像为切入点,在广度上也会覆盖主流常见的推荐算法原理和技术介绍,给出了如何使用面向用户画像的高级推荐算法,并且通过具体案例的详细描述和数据测试流程,对读者的理解与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书侧重针对视频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相关技术,重视对以用户画像为核心的牵引,重视实际操作,点面结合,尤其是借鉴了我们在产业界做的一些具体线上项目流程和实施代码,力求对推荐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贡献绵薄力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部分,我们不会特别纠结算法的准确率(因为有了基础推荐系统后可以对插件化的算法不断改进和优化),而是重点叙述用什么开源模型,怎么快速搭建起来,有哪些基本配置和模块,关键画像模块怎么构建;很多基本数据,怎么接入系统,怎么用;推荐怎么输出,输出数据是什么,怎么用;结合我们的服务器时间,对数据处理规模和推荐时间性能给出基本的参考。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3章。上篇为用户画像知识工程基础,包括表征建模、画像计算、存储及各种更新维护等管理操作;中篇为推荐系统与用户画像,包括传统协同过滤等经典推荐算法的介绍,以及涉及用户画像的推荐方法;下篇为应用案例分析,包括Netflix、阿里等数据竞赛的经典数据案例,以及我们在具体工程开发过程的具体案例,分别从系统需求、总体结构、算法设计、运行流程及测试结果五个方面提供详细案例指导。
  最后,本书虽涉及视频推荐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的详细应用分析,仍难以详尽叙述理论和工程实现的方方面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欢迎及时与出版社或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在下一版中予以更新及补充。
  本书由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郭莉和谭建龙担任顾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萍、胡玥、王斌、刘庆云、时金桥、熊刚,北京交通大学闫子淇,北京邮电大学刘军、郑静,澳大利亚Deakin大学TianqingZhu、ShaowuLiu,360奇虎科技的燕凯等各位学者和工程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感谢。在实验环境方面,感谢北京云量数盟给予的实验支持与帮助,感谢辛苗、牛奕涵对本书内容的启发与指导,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也特别感谢和致敬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项亮。此外,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参考了相关互联网电商企业的推荐系统公开技术资料,再次感谢他们的精彩分享。
  作者
  2016年1月


《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时代的洞察与智能推荐》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浪潮中,理解用户、洞察需求、实现精准触达,已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本书——《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时代的洞察与智能推荐》,正是基于这一时代命题,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精细的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内容推荐与个性化服务。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与实操方法,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竞争优势。 第一部分:大数据与用户画像的基石 本部分将引领读者进入大数据与用户画像的宏大世界,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大数据时代的用户洞察:为何用户画像如此重要? 数字足迹的价值: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搜索、浏览、购买、互动都留下了宝贵的“数字足迹”。这些零散的数据点,如同DNA片段,蕴含着用户最真实、最即时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 传统用户研究的局限性: 传统的用户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等,往往成本高昂、时效性差,且难以捕捉用户在真实场景下的动态行为。大数据则以其海量、实时、多样、真实的特点,克服了这些局限。 用户画像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本章将清晰界定“用户画像”的概念,它并非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对用户特征、偏好、需求、行为等进行结构化、可视化的抽象与提炼,形成一个立体的用户模型。其核心价值在于: 精准营销: 从“撒网式”推广转向“点对点”精准推送,极大提高营销效率和ROI。 产品优化: 深入理解用户痛点与需求,指导产品迭代与创新,提升用户满意度。 内容推荐: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商品或服务,增强用户粘性与转化率。 风险控制: 在金融、电商等领域,识别异常行为,防范欺诈风险。 商业决策: 为战略规划、市场定位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变革: 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画像的构建方式,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精细,从推测到精准。 第二章:构建用户画像的关键数据源 用户画像的精准度,直接取决于数据的质量与广度。本章将系统梳理构建用户画像所需的各类数据源,并探讨其采集与预处理的关键环节。 用户基本属性数据: 人口统计学信息: 年龄、性别、地理位置、职业、教育程度等。这些数据是理解用户的基础,但需注意隐私保护和数据合规性。 注册与认证信息: 用户在平台注册时提供的显性信息。 用户行为数据: 这是用户画像的核心驱动力,涵盖用户在数字世界中的一切活动。 浏览与点击行为: 访问过的页面、停留时间、点击的链接、浏览深度等。 搜索行为: 搜索词、搜索频率、搜索结果的点击情况等。 互动行为: 点赞、评论、分享、收藏、关注、私信等。 购买与交易行为: 购买的商品/服务、购买金额、购买频率、支付方式、退换货记录等。 内容消费行为: 观看视频的时长、观看的类型、阅读文章的偏好、收听音乐的风格等。 设备与环境信息: 使用的设备类型(PC、手机、平板)、操作系统、浏览器、IP地址、网络环境等。 社交关系数据: 好友关系: 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好友、关注、粉丝等关系网络。 社交互动: 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发言、评论、转发等内容。 第三方数据: 公开数据: 互联网上公开可获取的用户信息(需谨慎使用,遵守法律法规)。 合作数据: 与其他平台或机构合作获取的用户授权数据。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技术: Web日志分析、SDK埋点、API接口、爬虫技术等。 数据清洗与去重: 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集成与融合: 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用户视图。 数据标准化与特征工程: 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模型可用的特征,如计算用户活跃度、消费水平、兴趣标签等。 第三章:用户画像的维度与构建方法论 本章将深入探讨用户画像的具体维度设计,以及构建用户画像的常用技术与流程。 用户画像的核心维度: 基础画像: 包括人口统计学属性、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兴趣画像: 基于用户在内容消费、搜索、互动等行为上表现出的偏好,如科技、娱乐、时尚、运动等。 消费画像: 基于用户的购买记录、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如高消费、理性消费、冲动消费等。 行为画像: 描绘用户的活跃度、浏览习惯、互动模式、转化路径等。 社交画像: 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关系网络、社交偏好等。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画像: 用户常去地点、活动区域等地理位置相关的行为特征。 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 1. 需求定义: 明确构建用户画像的目的与应用场景,确定需要刻画的关键画像维度。 2. 数据收集: 依据需求,收集相关维度的数据。 3.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与格式转换。 4. 特征提取与工程: 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并进行数学转化。 5. 模型选择与训练: 根据画像维度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如聚类、分类、关联规则等)。 6. 画像生成与可视化: 将模型输出转化为具象的用户画像,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7. 画像评估与迭代: 对画像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进行持续优化。 常用画像构建技术: 基于规则的方法: 依据预设规则进行画像打标签,如“消费金额>1000元且购买过电子产品”的用户被打上“高消费电子爱好者”标签。 基于统计的方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如协同过滤、用户-物品矩阵分解等,挖掘用户偏好。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聚类算法(Clustering): 如K-Means、DBSCAN等,将用户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 分类算法(Classification): 如决策树、SVM、逻辑回归等,将用户划分到预定义的类别中(如“潜在客户”、“活跃用户”)。 降维算法(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如PCA、t-SNE等,处理高维度数据,提取关键特征。 主题模型(Topic Modeling): 如LDA,从文本数据中挖掘用户关注的主题。 第二部分:用户画像在内容推荐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用户画像的核心应用场景——内容推荐,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 第四章:理解推荐系统的核心原理 在深入应用画像之前,理解推荐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推荐系统的目标: 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平台收益。 推荐系统面临的挑战: 冷启动问题: 新用户或新物品缺乏数据,难以进行有效推荐。 数据稀疏性: 用户与物品的交互数据有限,难以捕捉用户真实偏好。 多样性与新颖性: 如何在满足用户已知偏好的同时,发现用户潜在的兴趣,避免信息茧房。 可解释性: 推荐结果的生成过程不够透明,用户难以理解。 实时性: 用户偏好动态变化,推荐系统需要快速响应。 推荐系统的基本类型: 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 Filtering): 根据物品的属性和用户的历史偏好,推荐具有相似属性的物品。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Based CF): 找到与目标用户相似的其他用户,并将这些用户喜欢的物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Based CF): 找到与目标用户喜欢的物品相似的其他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推荐给目标用户。 混合推荐(Hybrid Recommender Systems): 结合多种推荐算法的优势,克服单一算法的不足。 第五章:用户画像驱动的内容推荐策略 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将构建好的用户画像,巧妙地融入到内容推荐的各个环节,实现高度个性化的推荐。 用户画像在推荐流程中的定位: 用户理解: 通过画像,深入理解用户的兴趣、需求、习惯,作为推荐的基础。 物品匹配: 将用户画像与物品的特征进行匹配,找出最适合的物品。 排序与过滤: 根据用户画像对候选物品进行排序,并进行个性化过滤。 召回策略: 利用用户画像,从海量内容库中精准地“召回”一部分可能感兴趣的物品。 基于用户画像的推荐方法: 兴趣画像驱动的推荐: 标签匹配: 将用户画像中的兴趣标签与物品的标签进行匹配。例如,对“科技爱好者”画像的用户,优先推荐科技类新闻、评测视频。 深度学习模型: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如Embedding技术),将用户画像和物品特征映射到低维向量空间,计算相似度进行推荐。 行为画像驱动的推荐: 动态偏好捕捉: 实时分析用户最新的行为数据(如最近浏览的商品),结合用户画像,调整推荐策略。 行为序列建模: 利用RNN、Transformer等序列模型,分析用户连续的行为模式,预测用户下一步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消费画像驱动的推荐: 价格敏感度推荐: 根据用户的消费水平和价格敏感度,推荐不同价位的商品。 消费场景推荐: 结合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可能存在的消费场景,进行推送。 社交画像驱动的推荐: 社交关系网络推荐: 推荐好友关注或喜欢的物品,利用“社交证明”效应。 KOL/达人推荐: 关注用户画像与特定KOL的匹配度,进行精准推荐。 多维度画像的融合推荐: 加权融合: 对不同维度的画像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推荐。 多目标优化: 在推荐过程中,同时考虑点击率、转化率、用户满意度等多重目标。 第六章:推荐效果的评估与优化 构建一套有效的推荐系统,离不开持续的评估与优化。 推荐系统效果评估指标: 离线评估指标: 准确率(Precision): 推荐列表中用户真正感兴趣的物品比例。 召回率(Recall): 用户真正感兴趣的物品中,被推荐出来的比例。 F1值(F1-score): Precision和Recall的调和平均数。 均方根误差(RMSE): 衡量预测评分与真实评分的差距。 平均绝对误差(MAE): 衡量预测评分与真实评分的平均绝对差距。 覆盖率(Coverage): 推荐系统能够推荐的物品占总物品库的比例。 多样性(Diversity): 推荐列表中物品的差异程度。 新颖性(Novelty): 推荐列表中用户之前未接触过或不常接触的物品比例。 在线评估指标(A/B测试): 点击率(CTR): 用户点击推荐物品的比例。 转化率(CVR): 用户通过推荐完成预定目标的比例(如购买、注册)。 用户停留时长: 用户在平台上的平均停留时间。 用户满意度: 用户对推荐结果的主观评价。 推荐系统的优化策略: 算法迭代: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推荐算法模型。 特征工程优化: 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用户画像特征,或改进现有特征的提取方式。 冷启动问题解决: 引入探索性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热门推荐等策略,缓解冷启动。 实时性优化: 采用流式计算、增量更新等技术,保证推荐结果的时效性。 用户反馈闭环: 鼓励用户对推荐结果进行反馈(点赞、不喜欢、标记为已阅),用于模型迭代。 第三部分:用户画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除了内容推荐,用户画像在更广泛的商业场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对其进行延展性探讨。 第七章:用户画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电商领域: 个性化商品推荐: 精准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提升销量。 营销活动精准投放: 根据用户画像,设计和推送个性化的营销优惠券、促销信息。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识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用户,并采取相应的运营策略(如新用户引导、流失预警)。 欺诈行为识别: 利用用户行为画像,识别异常交易和潜在的欺诈风险。 社交媒体领域: 内容发现与信息流优化: 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流,提升用户活跃度。 好友推荐与关系拓展: 基于用户的兴趣和社交偏好,推荐可能认识或志同道合的朋友。 广告精准投放: 基于用户画像,向目标用户展示更相关的广告,提高广告点击率和转化率。 金融领域: 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 利用用户行为画像,更全面地评估用户信用风险。 个性化金融产品推荐: 根据用户的财务状况、投资偏好,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贷款服务。 反欺诈与反洗钱: 识别异常交易模式,防范金融风险。 媒体与内容平台: 新闻与文章推荐: 根据用户兴趣,推送个性化的新闻资讯。 视频与音乐推荐: 为用户量身定制播放列表,提升用户观看和收听体验。 内容创作方向指导: 分析用户偏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和方向。 O2O(Online to Offline)服务: 餐厅/酒店推荐: 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偏好,推荐附近的服务。 活动与演出推荐: 结合用户兴趣和活动偏好,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线下活动。 第八章:用户画像的挑战、伦理与未来展望 在享受大数据红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带来的挑战与伦理问题。 数据隐私与安全: 合规性要求: GDPR、CCPA等法规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严格要求。 数据泄露风险: 如何保护用户数据免受恶意攻击和不当使用。 匿名化与假名化技术: 在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隐私。 信息茧房与算法偏见: 算法的“过滤气泡”: 长期沉浸于个性化推荐,可能导致用户视野狭窄,接触不到多元化的信息。 数据偏差导致的算法歧视: 如果训练数据本身存在偏差,算法可能会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公平的推荐或评估。 如何平衡个性化与多样性: 设计更具探索性、引入“惊喜”元素的推荐算法。 用户画像的可解释性与透明度: “黑箱”问题: 许多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用户难以理解为何获得特定的推荐。 提升透明度: 探索可解释AI(Explainable AI, XAI)技术,让用户了解推荐的依据。 用户画像的未来趋势: 实时与动态画像: 画像不再是静态标签,而是能够实时反映用户最新状态与偏好。 跨平台画像打通: 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实现跨平台用户画像的整合,形成更全面的用户视图。 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 在不直接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跨机构、跨设备的用户画像分析与模型训练。 多模态数据融合: 融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模态的数据,构建更丰富立体的用户画像。 主动式用户画像: 用户能够主动管理和编辑自己的画像信息,增强用户自主权。 结论 《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时代的洞察与智能推荐》一书,致力于揭示大数据时代下用户画像的深层价值与无限可能。从数据源的梳理,到画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再到其在内容推荐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实用的学习路径。通过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用户画像,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洞察用户需求,优化产品与服务,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中,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持续竞争优势。本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对未来数字生态发展趋势的深度洞察与前瞻性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分析与内容推荐应用》一下子抓住了我对当前信息时代核心问题的关注点。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网络上留下了大量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如果能够被有效地解读,就能描绘出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清晰画像。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指南。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定义和捕捉“用户网络行为”?它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行为,还是会深入挖掘行为背后的意图和动机?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构建用户画像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比如数据采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等等,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将海量、异构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用户画像的详细阐述。此外,“内容推荐应用”这一点也让我十分感兴趣,因为我平时非常依赖各种推荐系统来发现新的内容,但我一直对这些推荐的原理感到好奇。这本书能否揭示推荐算法的奥秘,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实现更精准、更个性化内容推荐的思路和方法?我希望它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我会看到某些推荐,以及如何让推荐系统更好地为我服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分析与内容推荐应用》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像一本“大数据侦探手册”,专门教你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侦破”用户的秘密。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如果能被有效利用,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这本书直接将焦点放在了“用户网络行为画像”上,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数据碎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用户形象。我尤其想知道,书中会如何定义和衡量“用户行为”?是简单的点击、浏览,还是更复杂的互动,比如评论、分享、点赞?这些行为又如何被量化和分类?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具体的算法和模型,比如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甚至是更前沿的深度学习在用户画像构建中的应用?我一直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很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生动且易于理解的例子,让我能明白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是如何服务于“画像”的构建和“内容推荐”的。而且,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理解如何去收集、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最终实现有效的推荐。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对“用户画像”这个概念的神秘感。在接触到这本书的书名之前,“用户画像”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商业术语,感觉是商家用来“了解”我们的工具。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商家了解用户,而是通过大数据更深入地“描绘”出用户,甚至是在他们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的时候。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去构建这样一个“画像”?是单纯地基于行为数据,还是会结合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学、社会学原理?比如,一个用户连续搜索了很多关于旅游的信息,这可能是他想去旅游,但如果他同时还在搜索关于学习新技能的内容,那么他的画像可能就更复杂了,也许是想在旅行中学习,或者是在为旅行后的生活做准备。书里会不会探讨这些更细致入微的分析方法?而且,“大数据”这个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野会很宏大,不知道作者会从哪些大数据源出发,是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还是网站日志?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用户画像,这其中的技术和逻辑一定很复杂。我对书里关于“分析”的部分尤其感兴趣,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分析的框架和工具,让我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据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大数据”这个词,现在到处都在说大数据,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如何应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我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用户网络行为画像”,这感觉就是在大数据的海洋里捕捉用户最真实的样子,挺神奇的。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用户浏览了什么、搜索了什么、点击了什么、购买了什么,甚至是一些更隐秘的行为模式。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些“画像”是怎么形成的?是用什么算法?又需要多少数据量才能变得准确?书里会不会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来预测他们的兴趣,甚至是在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就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光是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读心术”的大门,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大数据。而且“内容推荐应用”这一点也让我很期待,毕竟现在网上信息太多了,能有一个智能的系统帮我筛选出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简直太省时省力了,这本书会不会教我如何构建这样的系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实操性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数据流和分析图表。特别是“用户网络行为画像”这个概念,它听起来就像是用科学的手段去“解读”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的“足迹”,而“大数据”则为这种解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从各种各样的网络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构建出一个立体、多维的用户画像。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会是如何处理和分析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网络行为数据的?比如,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行为是否会相互关联?又如何识别出用户真实的需求和潜在的偏好?是不是会涉及一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或者机器学习的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和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这些“画像”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用于实际场景中的。另外,“内容推荐应用”这个副标题也让我感到非常期待,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精准地获取我需要的内容,一直是我的一个痛点。如果这本书能够揭示其中的奥秘,并且提供一些实现智能推荐的思路,那将是极有价值的。

评分

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清晰易懂,赞!

评分

好的

评分

非常不错,京东物流配送速度给力

评分

给老公买的,还可以还可以吧……

评分

纸张比较烂

评分

还没看,质量不错,是正版

评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

恳请广大作者,不懂就别写书了,浪费钱是小事,让人恶心生气,实在不好~~如果误导别人,就可恶至极了~~

评分

可你看谁李丽敏进公民权哦去嘻嘻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