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面解决秸秆的清洁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还可以减少秸秆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消除散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减缓农民用能的经济负担,显著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点突破、功在四方!所以秸秆薪柴的清洁高效利用,既关乎亿万户农民生活,又对治理雾霾有重大作用,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做出实质性贡献。针对这一聚集了农村能源与环境诸多问题的关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着重介绍了两项成熟技术和实践:村级秸秆固体燃料压缩及清洁燃烧的成套技术;大规模秸秆制备高纯度燃气的成套技术。前者通过秸秆压缩成颗粒,并配置新型的燃烧器技术,实现了生物质长期储存、高效燃烧和清洁排放。同样重量的秸秆燃烧所排放的PM2.5仅为柴灶直接燃烧的1/10,而热效率又比直接燃烧提高了4倍。这样,产生同样的热量,使用压缩颗粒和新型燃烧器所排放到大气的PM2.5仅为直接燃烧秸秆时的1/40!这是多么显著的技术进步,是还农村以青山秀水的重要措施。另一项是在生物质富集的农区大规模用秸秆制备高纯度燃气,不仅使周边农村实现燃气化,还输出大量商品燃气支持了附近城镇。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全部加工成上等的绿色有机肥,这就使秸秆全部清洁地变废为宝,彻底消除了秸秆燃烧和散煤燃烧的排放。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第1章 中国建筑能耗基本现状
1.1 中国建筑领域基本现状
1.2 中国建筑运行能耗现状
1.3 总量和强度双控的中国建筑节能路径
第2篇 农村建筑节能专题
第2章 农村建筑用能状况分析
2.1 农村相关概念界定
2.2 农村住宅建筑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
2.3 农村住宅分项用能情况分析
2.4 总结
第3章 农村建筑用能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1 农村常用固体燃料和炉灶的性能
3.2 农村生活用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3.3 农村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3.4 农村生活用能对区域室外空气质量的影响
3.5 总结
第4章 农村建筑用能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
4.1 农村建筑用能的现状和问题
4.2 发展目标和对策
4.3 生物质的合理利用模式和技术路线
4.4 太阳能的合理利用
4.5 农村小水电、风能、空气能(空气源热泵)的合理利用
4.6 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第5章 农村建筑节能适宜性技术
5.1 建筑本体节能技术
5.2 传统用能设备改进技术
5.3 新能源利用技术
第6章 农村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
6.1 宁夏银川碱富桥村低能耗草砖住宅示范项目
6.2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云雾山村生物质压块供暖示范村
6.3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特大型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化综合利用项目
6.4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基于生物质清洁燃烧技术的生态示范村
6.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摩梭家园洼夸村传统民居试点丁程
6.6 广西南宁市大林新村示范项目
附录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报批稿)摘录
前言/序言
眼前这本书是第十本《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十年走来,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我们这本年度报告也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步步成长起来。去年12月(2015年)我接到了国家能源局发来的获奖通知,这套建筑节能研究报告荣获2014年“软科学研究二等奖”。这是这个研究报告得到的*一次官方认可。感谢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更感谢广大读者从各方面对本书的支持,我们已经走上这条路了,一定坚持把这本书写下去,让她伴随着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一部中国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人类做出典范的这一伟大过程的真实记录。
按照既定的计划,今年的主题是农村建筑节能。这是第二本全面讨论农村建筑节能问题的报告(上一本是2012年报告)。当前举国上下的热点问题之一是东部地区的大面积雾霾。进入2015年供暖季以来,华北、华中地区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数比以往有所增加,PM2.5浓度出现超过1000ug/m3的“爆表”现象,严重雾霾有时导致能见度不及100m。雾霾到底源自何处?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是华北、东北、华中农村产粮区的大量秸秆燃烧排放。几年来相继报道各地出现的田间烧秸秆现象,各地政府下大力气禁烧,动用了卫星、飞机和地面的各种可能动用的力量,但屡禁不止。农民为什么要烧秸秆?禁止在田间烧秸秆真的可以减缓雾霾吗?本书第3章专门研究分析了各种秸秆处理方式可能造成的污染排放。秋季大田生产产生的秸秆总要设法消纳。作为生活用能通过柴灶直接燃烧,也同样产生大量灰分,同样有PM2.5的排放,只是把消纳周期拉长,瞬态排放强度降低而已。秸秆作为肥料还田而不经过燃烧,有其成立条件。对于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翻到地下的麦根、玉米根在一个冬季不可能腐烂成肥,只会影响来年的耕种,而在地面大量的堆积除造成安全隐患和影响周边环境外,也会形成持续的大气污染。怎样消纳北方农村秋季的大量秸秆,且不使其成为大气污染源,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和深入研究解决的课题。这不是严厉地禁烧就可以解决的。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图书简介 概述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是一部全面、深入地梳理与分析中国建筑节能领域在2016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性报告。本书旨在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界以及广大关注建筑节能事业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实、客观、前瞻性的年度发展全景图。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在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市场推广、项目实践等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更敏锐地捕捉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与趋势,为理解和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核心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2016年,是中国建筑节能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的一年。本报告将详细梳理和解读这一时期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及地方层面的节能减排指导意见、绿色建筑推广政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支持政策等。报告将深入分析这些政策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政策目标以及预期的影响,并对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评估。 宏观政策走向: 重点分析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将建筑节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重点政策解读: 细致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等关键性政策,分析其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影响。 标准体系更新与执行: 梳理2016年度在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更新与修订情况,评估新标准的适用性与推广力度。例如,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关注地方性标准的特色与创新。 激励与约束机制: 分析针对建筑节能项目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激励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探究其对市场行为的引导作用。 第二部分: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技术是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的核心动力。2016年,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在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报告将聚焦于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亮点。 绿色建材与部品: 详细介绍新型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高效遮阳产品、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等关键绿色建材和部品的研发进展、性能提升以及市场应用情况。例如,对气凝胶、真空绝热板等高性能保温材料的性能与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 深入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前沿技术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节点及国内实践案例。报告还将关注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在提升节能水平方面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 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技术挑战及发展趋势。例如,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关注2016年度在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供暖系统节能改造、照明节能改造等方面的技术成熟度、经济性与适用性,并总结成功的改造经验。 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建筑节能管理、运行优化、能耗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与实践。例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系统(BMS)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的实际成效。 第三部分:市场发展与项目实践 2016年,中国建筑节能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态势。报告将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呈现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 市场规模与结构: 预估2016年度中国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分析不同细分领域(如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材、节能服务等)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 企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梳理在建筑节能领域活跃的主要企业,包括设计、施工、材料、设备、服务等环节的企业,分析其市场地位、竞争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精选2016年度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从设计理念、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例如,对某个获得国家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节能服务公司(ESCO)发展: 评估2016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包括其商业模式、项目执行能力、市场拓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 投融资环境: 分析2016年度支持建筑节能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市场环境,包括绿色金融、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的动向。 第四部分: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报告也客观审视了2016年度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面临的挑战: 深入分析在政策落地、技术推广、市场接受度、人才培养、成本控制、标准执行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化问题。例如,探讨如何克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居民接受度低的难题。 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对政策、技术、市场的分析,预测未来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绿色建筑的普及化、超低能耗建筑的规模化、智能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提升等。 政策建议: 针对行业发展中的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国际视野: 简要梳理国际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经验,为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本书价值与读者定位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以其科学的研究方法、详实的数据支撑、深入的案例分析,成为理解中国建筑节能领域年度发展状况的必备参考。 政府决策者: 提供精准的行业数据和政策评估,为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建筑节能政策提供依据。 行业研究者与学者: 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理论分析视角,推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 建筑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 提供前沿技术、市场信息和成功案例,指导企业在绿色建筑、节能改造等领域的投资与实践。 建筑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企业: 了解市场需求、技术动态和行业标准,优化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 节能服务公司(ESCO): 把握市场机遇,学习成功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关注建筑节能的公众: 了解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现状与未来,提升节能意识。 结论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不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是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注脚。它系统性地回顾了2016年的发展脉络,深刻剖析了行业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将是所有致力于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进步的专业人士和机构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