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篇是我國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進展與展望,第1章介紹瞭“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發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公共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綠色建材與建築工業化、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等方麵工作進展、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建議;第2章對“十三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機遇、挑戰進行瞭分析,並提齣總體目標和重點領域目標;第3章對我國建築總量和能耗總量進行瞭分析與預測。下篇是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發展情況,第4章介紹瞭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現狀及工作曆程,針對麵臨形勢及國外先進經驗總結未來工作啓示;第5章對我國建築能源統計、審計、公示、監測、定額管理製度成效進行瞭總結,介紹瞭目前流行的建築運行調適相關內容,並嘗試構建瞭建築節能運行管理體係;第6章對目前實施的省級節能監測平颱,高校、醫院、商業、辦公等行業節能監管係統建設特點、經驗及成效進行瞭總結提煉;第7章對建築節能運行投融資模式、政策激勵方式進行瞭研究與探討;第8章分區域、單體遴選若乾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實例進行展示,以求推廣經驗,擴大交流。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我國建築節能進展
第1章 “十二五”以來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工作的新成就
1.1 “十二五”期間建築節能目標完成情況
1.1.1 目標完成情況
1.1.2 建築節能體係建設
1.2 綠色建築
1.2.1 政策法規不斷加強
1.2.2 標準規範逐步完善
1.2.3 標識項目迅速增長
1.2.4 強製推廣嚴格執行
1.3 新建建築節能
1.3.1 標準的提升與執行
1.3.2 低能耗建築內容
1.3.3 能耗與能效標準的融閤
1.4 既有居住建築節能
1.4.1 北方供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
1.4.2 夏熱鼕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1.5 公共建築節能
1.5.1 各專項工作具體情況
1.5.2 核心經驗與亮點
1.5.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5.4 下一步工作建議
1.6 可再生能源建築
1.6.1 發展曆程
1.6.2 體係建設成效顯著
1.6.3 常規能源替代效果明顯
1.7 綠色建材
1.7.1 綠色建材的內涵
1.7.2 製定的産業規劃與政策
1.7.3 科研課題及其成果轉化
1.8 建築工業化
1.8.1 建築工業化的內涵和本質
1.8.2 全國發展總體情況
1.8.3 各地推進具體情況
1.8.4 發展特徵錶現
1.8.5 “十三五”建議和展望
1.9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
1.9.1 被動式低能耗建築起源和概念
1.9.2 國外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現狀
1.9.3 我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發展現狀
1.9.4 我國被動式低能耗建築發展的挑戰和建議
第2章 中國“十三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研究與展望
2.1 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2.1.1 新形勢下麵臨新機遇
2.1.2 新形勢下麵臨的挑戰
2.2 發展目標展望
2.2.1 總體目標
2.2.2 具體目標
2.2.3 節能投資測算
2.2.4 發展原則
2.3 實現“十三五”建築節能目標的重要途徑
2.3.1 提高新建建築能效
2.3.2 繼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2.3.3 全麵實施公共建築節能監管和高耗能公共建築節能改造
2.3.4 擴大可再生能源建築領域規模化應用
2.3.5 積極推進農村建築節能
2.3.6 大力推廣綠色建材循環建材的應用,轉變建造方式
2.4 政策建議
2.4.1 完善法律法規
2.4.2 提升標準體係
2.4.3 創新體製機製
2.4.4 嚴格節能監管
2.4.5 增強能力建設
2.4.6 擴大宣傳教育
第3章 我國建築總量與能耗現狀與趨勢
3.1 我國建築總量現狀
3.1.1 城鎮居住建築
3.1.2 城鎮公共建築
3.1.3 農村建築
3.2 我國建築能耗現狀
3.2.1 建築供暖能耗
3.2.2 居住建築非供暖能耗
3.2.3 公共建築非供暖能耗
3.2.4 農村建築能耗
下篇 我國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發展情況
第4章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現狀與形勢
4.1 我國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基本情況
4.1.1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定義和內涵
4.1.2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發展現狀
4.1.3 保障支撐體係建設
4.2 我國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工作曆程
4.2.1 公共建築節能監管體係建設
4.2.2 省級公共建築節能監測平颱發展綜述
4.2.3 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綜述
4.3 工作新態勢
4.3.1 城區建築能源的智慧化管理
4.3.2 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
4.3.3 建築能效交易
4.4 存在的不足及國外經驗啓示
4.4.1 目前的不足與障礙
4.4.2 國外做法與經驗
4.4.3 藉鑒與啓示
第5章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實效
5.1 節能監管體係建設
5.1.1 建築能耗統計
5.1.2 能源在綫監測
5.1.3 建築能源審計
5.1.4 能耗和能效信息公示
5.1.5 建築能耗定額
5.2 運行調適
5.2.1 基本概念
5.2.2 主要分類
5.2.3 營造環境
5.2.4 製度建設
5.3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體係構建
5.3.1 建設建築能源管理體係的必要性
5.3.2 建築能源管理體係的建設要素
5.3.3 建築能源管理體係建設流程
第6章 公共建築節能監測係統進展
6.1 省級公共建築節能監測係統建設情況
6.1.1 試點示範建設進展
6.1.2 驗收省市經驗總結
6.1.3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嚮
6.2 行業節能監測係統建設情況
6.2.1 政府辦公建築節能監測係統建設
6.2.2 校園節能監測係統建設
6.2.3 醫院節能監測係統建設
6.2.4 商業機構節能監管體係建設
第7章 建築節能運行融資與激勵方式設計
7.1 建築節能運行融資
7.1.1 財政資金直接投資模式
7.1.2 國際金融機構貸款/贈款
7.1.3 銀行貸款
7.1.4 企業股權融資
7.1.5 融資租賃
7.1.6 閤同能源管理(ESCO)模式
7.1.7 政府與社會資本閤作(PPP)模式
7.2 建築節能運行項目經濟激勵政策分析
7.2.1 經濟激勵政策迴顧
7.2.2 激勵政策國際經驗分析
7.2.3 當前激勵政策分析
7.2.4 信貸支持可行性分析
7.2.5 幾種融資手段與案例
7.3 建築節能運行政策與市場機製建議
7.3.1 政策設定建議
7.3.2 市場機製建議
7.3.3 金融支持建議
第8章 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實踐
8.1 區域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實踐
8.1.1 上海市城市節能運行實例
8.1.2 重慶市城市節能運行實例
8.1.3 南京市電力需求側管理項目運行實例
8.2 建築節能項目運行管理實踐
8.2.1 吉林大學校園能耗監管項目運行實例
8.2.2 常州天閤光能有限公司西廠區綜閤節能改造項目
8.2.3 北京北醫三院節能監測平颱建設項目
8.2.4 南京祿口機場能源與設備管理運維平颱建設項目
附錄 建築節能大事記(2014年2月-2015年12月)
前言/序言
我國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建築是化石能源利用的重點領域,依據發達國傢經驗,建築能耗消費量占社會終端總能耗比例將穩定在40%左右,做好建築節能工作是實現國傢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
“十二五”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取得瞭一係列成績:新建建築節能標準逐步提高,執行比例接近100%;老舊小區節能改造穩步推進,已完成10億m2以上,單位建築麵積供暖能耗已齣現下降趨勢;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示範加快實施,節約型校園、醫院紛紛湧現;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呈強製性、規模化發展態勢;綠色建築標識數量和強製執行效果快速提升等。我國建築節能工作初步實現瞭由單體實施轉嚮規模化、區域化發展,由單項技術應用轉嚮集成化、産業化發展,由示範引導轉嚮法製化、標準化發展。
我國正處於城市發展新的曆史時期,時隔37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齣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一個尊重、五個統籌”,著力解決各類“城市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建築節能工作需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創新政策機製,加快實現重點領域工作突破,並要注重建築運行階段節能效益實現,切實將建築領域的節能減排效果從理論層麵體現到實際。為此,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的指導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組織有關人員編寫瞭本書。本書分上下兩篇共8章。上篇是我國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進展與展望,第1章介紹瞭“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發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公共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綠色建材與建築工業化、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等方麵工作進展、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建議;第2章對“十三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機遇、挑戰進行瞭分析,並提齣總體目標和重點領域目標;第3章對我國建築總量和能耗總量進行瞭分析與預測。下篇是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發展情況,第4章介紹瞭建築節能運行管理現狀及工作曆程,針對麵臨形勢及國外先進經驗總結未來工作啓示;第5章對我國建築能源統計、審計、公示、監測、定額管理製度成效進行瞭總結,介紹瞭目前流行的建築運行調適相關內容,並嘗試構建瞭建築節能運行管理體係;第6章對目前實施的省級節能監測平颱,高校、醫院、商業、辦公等行業節能監管係統建設特點、經驗及成效進行瞭總結提煉;第7章對建築節能運行投融資模式、政策激勵方式進行瞭研究與探討;第8章分區域、單體遴選若乾建築節能運行管理實例進行展示,以求推廣經驗,擴大交流。最後,迴顧瞭2014年至今我國建築節能領域發生的重要事件。
中國建築節能發展報告(2016年):建築節能運行管理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中國建築節能發展報告》係列中的重要一捲,聚焦於2016年度中國建築節能領域中運行管理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梳理和分析當年全國範圍內既有建築和新建建築在投入使用後的能耗管理、設備運行優化、節能技術應用評估及相關政策執行情況,為政策製定者、行業管理者、建築運營單位及科研人員提供一份詳實、具有參考價值的行業年度報告。 本書核心內容概述 本報告緊扣“運行管理”這一主題,將內容係統地劃分為若乾核心章節,力求覆蓋從宏觀政策傳導到微觀實踐操作的各個層麵。 第一部分:宏觀環境與政策執行評估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2016年國傢及地方層麵在建築節能運行管理方麵齣颱的主要法規、標準和指導性文件。重點分析瞭這些政策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特彆是針對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項目交付後,如何實現從“工程驗收”到“長期有效運行”的跨越。 政策解讀與目標達成度分析: 詳細梳理瞭國傢對既有建築供暖、製冷能效基準綫的設定,並結閤地區統計數據,評估瞭各省市在年度節能指標完成情況上的錶現。 運行管理體係建設現狀: 考察瞭各地政府在建立建築能耗監測平颱、推行能耗公示製度以及引入第三方能效評估機構等方麵的進展。重點關注瞭跨部門協作機製在確保節能成果持續性方麵的作用。 第二部分:既有建築能效運行挑戰與對策 既有建築的運行管理是節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難度最大的環節。本部分聚焦於存量建築群的實際運行數據分析。 供暖與製冷係統運行優化: 深入分析瞭區域供熱係統與分散式鍋爐房在2016年運行中存在的能耗浪費點。報告詳細探討瞭換熱站的優化調度策略、用戶端溫控設備的普及率及其對整體能耗的影響。特彆對北方地區“煤改氣”和清潔供暖政策實施過程中,初期運行階段的負荷匹配與能效波動進行瞭實證研究。 居住建築能耗特徵分析: 基於重點監測城市的居民住宅能耗數據,識彆齣照明、傢用電器、公共區域能耗(如樓道照明、水泵運行)的典型能耗結構。報告提齣瞭提升物業管理單位在公共設施能耗管理中的責任與技術手段。 公共建築的精細化管理實踐: 考察瞭大型商業綜閤體、辦公樓、醫院和學校等公共建築在能耗分項計量和負荷預測方麵的應用水平。重點剖析瞭樓宇自動化係統(BAS)在復雜環境下的集成度、傳感器準確性以及操作人員對係統的熟練程度對能耗績效的關鍵影響。 第三部分:新建建築的運維交接與早期運行性能驗證 對於2016年投入使用的新建綠色建築和超低能耗示範項目,本書著重探討瞭從設計、施工到正式運行的“運維交接”環節的規範化問題。 “設計-運行”的性能鴻溝研究: 分析瞭新建建築在實際運行中,由於設計預期與實際使用習慣、設備調試不到位等原因導緻的性能衰減現象。報告對初期運行階段的能耗基綫設定、關鍵設備(如新風係統、熱迴收裝置)的性能驗證流程進行瞭細緻描述。 綠色建築標識與運行掛鈎機製: 探討瞭LEED、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等標識體係在運行階段的持續性評估機製建設。關注點在於如何激勵建築業主和運營方,確保獲得標識的建築能夠長期保持高能效水平。 第四部分:技術支撐與人員能力建設 運行管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先進技術手段和專業人纔隊伍的支撐。 能耗監測與數據分析技術應用: 評估瞭2016年市場上主流的能耗管理信息係統(EMIS)的功能完備性和易用性。重點介紹瞭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識彆異常能耗、預測設備故障預警方麵的初步應用成果及推廣瓶頸。 運行維護人員的專業化培訓: 梳理瞭針對建築設備操作、維護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體係建設情況。報告強調瞭跨專業知識(如暖通空調、電氣、自動化控製)整閤培訓對提升整體運行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挑戰、趨勢與展望 本部分對2016年中國建築節能運行管理領域麵臨的普遍性難題進行瞭總結,並對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前瞻性分析。 普遍挑戰: 強調瞭産權關係復雜導緻的節能改造責任主體模糊、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以及運行數據采集標準不統一等核心痛點。 未來趨勢展望: 預測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如物聯網、雲計算)將更深層次地融入建築能耗管理,以及從“控製能耗”嚮“提升用戶舒適度與能耗效率並重”轉型的管理理念升級。 本書特點 本書基於大量的實際運行數據、現場調研報告和政府公開統計資料進行深度分析,避免瞭純理論探討。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設計節能建築的技術手冊,而是對已經建成的、正在運行的建築群“如何管、管得好不好、存在哪些管理漏洞”的全麵體檢報告。對於緻力於提高現有建築能效資産價值的專業人士而言,本書提供的運行管理經驗和案例分析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