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水空间设计师倾心打造,在小小的瓶子里做出微型的自然。
★只需办公室的一角,即可享受温暖的治 愈空间。水草摇曳,鱼儿悠游,充满生气与灵动,给你疲惫的身心小憩。
★水族瓶制作方法简单,仅需4个步骤即可完成。1.先设计好鱼缸的大体布局。2.加水。3.深深地植入水草。4.种植水草直到身前一侧。本书精选20种作品,带您领略不同的自然风景世界。另附有水草与水中生物图鉴,水族瓶的保养清洁小知识及Q&A;,轻松享受水族瓶的乐趣。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讲述制作水族瓶,需要准备的工具、水草和鱼的基本介绍等基础知识;第二章精选20件造景作品,从器具到制作步骤一一呈现,教你制作变化无穷的水族瓶;第三章为水草和水中生物图鉴;第四章介绍瓶中鱼缸的换水、清洁、修整等多种保养方法。
千田义洋(SendaYoshihiro) 专业水槽设计、保养店“AquaDesignMiliadelectu”的代表。曾获“TVchampion”(东京电视台)“水中display王选手”2连胜、日本大型热带鱼、观赏鱼event——世界水草造景大赛5连冠等荣誉。出演过电视节目、并协助过电影、广告等的拍摄,是活跃于多个领域的远景鱼缸界专家。
PART1
开始制作水族瓶之前
6在小小的瓶子里做出微型的自然吧
8开始制作水族瓶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
10水草的基本介绍
11鱼的基本介绍
12水族瓶的做法就是这么简单
14自由自在的空间设计
PART2
来制作水族瓶吧
16用5种水草打造瓶中的小森林
24以球藻为主角的个性瓶子
26用插花般美丽的绿松尾做装饰
28清爽又清澈的空间
30令人安宁的漂流木与水草
32悬挂的瓶中水草与漂流木相映成趣
34用小型玻璃瓶打造青鳉的世界
36小小瓶子中鲜艳的红色水草
38石头与水草的山水画世界
40用试管栽培的3种水草
42为室内装饰添彩的烧瓶
44搭配金鱼的日式空间
46充满自然气息的小世界
48用木化石再现立体的自然
50文件箱形的特色水族瓶
52水生与陆生植物的同台演出
54宛如铺了绿地毯的日式庭院
56赏心悦目的日西结合金鱼盆
58能映照苔藓表情的栽培容器
66瓶子里的神秘苔藓世界
专栏01
68做法的要点要记好!
PART3
水草与水中生物图鉴
70水草介绍
84水中生物介绍
专栏02
88将水族瓶的乐趣融入生活
PART4
水族瓶的保养方法
90保养01
换水、喂食、清洁
92保养02
放置场所、修整
94Q&A;
这时该怎么.?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探讨极简主义生活哲学的书,《无物之境的低语》。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主题的书是有点不屑的,总觉得又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断舍离”,无非是教你扔东西。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探讨的“极简”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留白”。作者的文风极为清冷,带着一种近乎禁欲的美感,读起来就像在品尝一杯没有加糖的手冲咖啡,初尝微涩,回味无穷。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拥有”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恐惧、身份认同、以及对未来的虚假安全感。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收藏癖”与“遗忘恐惧”之间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论据扎实,甚至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案例和东方哲学观点。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非常考究,很少有口语化的表达,更像是学术论文与散文的完美结合。读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开始扔家里的东西,反而对那些“留下来的物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们不再是占据空间的负担,而是被赋予了明确意义的载体。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思维的重塑,它让你学会如何有意识地选择“不被影响”。
评分哎呀,最近在书店里随便翻到一本关于城市生活压力的书,名字叫《霓虹都市里的喘息时刻》。这本算是近期读过最能触动我神经的作品之一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几乎能让人闻到那种高楼大厦间特有的闷热气息和汽车尾气的味道。他并没有用那种宏大叙事去描绘现代人的焦虑,而是通过几个小人物——比如一个每天通勤时间超过三小时的程序员,一个需要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的自由撰稿人——的日常碎片,展现了都市生活如何一点点蚕食掉我们的精神空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无效社交”的刻画,那种在酒局上强颜欢笑,回家后连卸妆的力气都没有的疲惫感,简直是活生生地戳中了我的痛点。书中探讨了信息过载和注意力稀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近乎哲学层面的反思:当我们被效率和KPI绑架时,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想要的生活模样?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也很巧妙,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像一个迷宫,读到后面会发现,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最终都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让人忍不住放下书,望向窗外,认真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方式。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不敢直视的内心荒漠。
评分近期读到的《星空下的导航仪:宇宙尺度的孤独与连接》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日常琐碎中瞬间抽离了出来,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天体物理学家,但他的写作风格却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思辨。这本书并非一本标准的科普读物,它更多地探讨了人类在浩瀚宇宙背景下的存在意义。作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黑洞、暗物质这些宏大概念,但重点总是落回到“我们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上。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对“尺度感”的构建,他会用星际旅行的时间尺度,去对比我们日常的烦恼,瞬间就让那些焦虑显得无比渺小。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跳跃,一会儿是描绘遥远星云的形成,一会儿又转到古希腊哲学家对天空的想象,但所有的跳跃都服务于一个核心主题:寻找确定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冷静的疏离感,但越是疏离,越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微光。它教会我,有时候抬起头看看头顶的星空,比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更重要。
评分天呐,我刚看完一本讲述地方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名字是《被时间遗忘的匠人手艺》。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充满了泥土芳香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作者显然是花了数十年时间深入田野,用近乎人类学家的严谨态度去记录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完全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通过对“工艺流程”的近乎于偏执的还原,展现了人与材料之间那种古老而神圣的连接。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某个地区制作特定染料的全部过程,从采集植物到熬制提炼,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世代相传的经验和对自然的敬畏。文字的描写极其画面感,读到制作陶器那段,我仿佛能感受到湿润的泥土在指尖的流动和窑火灼烤的滚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慢工出细活”精神的重新肯定。在如今追求速度和批量生产的时代,阅读这些关于耐心和精准的故事,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我甚至开始研究能不能找到一些传统的木工课程来体验一下。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对历史类传记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读了《铁与丝绒:一位中世纪女公爵的崛起之路》之后。这本书厉害之处在于,它非常成功地模糊了历史文献和文学想象的边界。它没有像传统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罗列生平,而是完全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这位女公爵“活”在了你的脑海里。作者在处理权谋斗争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挣扎时,写得极其精彩。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在宫廷礼仪的束缚下,如何运用智慧和极端的自控力来维护家族的利益。书中对那个时代服饰、饮食、乃至贵族间礼仪的细节描写,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感觉自己身处那座阴冷潮湿的城堡之中。它探讨的核心,是如何在既定的规则下实现个人的意志最大化,这放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她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对忠诚骑士的复杂情感,这种人性的多面性,让人物形象立体得仿佛触手可及。这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读完后,你会对历史人物产生一种全新的、更具温度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