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韵日式花艺设计课》是介绍插花技巧的入门书,书中介绍了116种花材,60个操作案例,每个插花案例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讲解和图片。全书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当季花材插花作品、装点四季节庆的插花和插花基础知识整理。当季插花作品章节展示了多个摆放在起居室、书房、浴室中作为装饰的季节插花作品。节日插花章节则是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不同的主题,选择应季的花材,搭配节日的氛围,烘托节日气氛。插花基础知识整理则介绍了插花所需的工具、器皿及插花的基础知识。编者提供的案例不需要特殊的花材、复杂的工具和高超技巧,就可以让初学者掌握基本的手法。
《禅韵日式花艺设计课》是一本介绍插花技巧的入门书,书中介绍了116种花材,60个操作案例。利用常见的花材、基本的工具来玩转插花,适合对插花感兴趣的初学者。全书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当季花材插花作品、装点四季节庆的插花和插花基础知识整理。书中展示了多个摆放在起居室、书房、浴室中的为生活增添色彩的插花范例。还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节日主题,搭配相应的花材,制作插花作品,来烘托节日的氛围。案例中不仅介绍了所需的花材,还清楚的标明了花材的尺寸和所需要的器皿。书中介绍的案例不需要特殊的花材、复杂的工具和高超技巧,就可以让初学者掌握基本的手法。
简洁的松枝作为主体,搭配上优雅的水引绳 新年 作品尺寸:高46厘米×长45厘米 容器:玻璃花瓶 口径6厘米×6厘米 高25厘米×长17厘米×宽7.5厘米 花材:1、松(6~32厘米×5枝) 2、苔梅(37厘米×1枝) 其他用品:水引绳、金属丝、寿鹤 使用较短的松枝打底,对后面的长枝起到固定作用。 用金属丝扎起20根长约60厘米的水引绳,将其固定在松枝上,并添上一只寓意吉祥的寿鹤折纸。将一枝苔梅从右侧插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与柔美的水引绳束形成独特的对比。丽湖女士谈设计要点作:为新年装饰品的“寿鹤”有多种造型。这件作品中用的是金色彩纸折出的寿鹤,其尾部犹如一扇纯金打造的屏风,体现着绚丽豪华的新年氛围。一枝“蛇目松”为作品带来高雅的格调,增添新春的喜庆氛围 新年 作品尺寸:高38厘米×长60厘米 容器:玻璃花瓶 口径7.5厘米×7.5厘米 高20厘米×长7.5厘米×宽7.5厘米 竹编工艺品 口径15厘米×15厘米 高11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花材:1、蛇目松(44厘米×1枝) 2、山茶(16~26厘米×6枝) 其他用品:垫板、羽毛毽拍 带有白色花斑的蛇目松,是在新年使用较多的名贵花材。首先将松枝从右侧插入瓶中。将一束茂盛的山茶插在左侧,特意选用的杂色品种与蛇目松相映成趣。适当再插入几枝山茶,添上羽毛毽拍等新年期间的装饰品,完成。丽湖女士谈设计要点:这件作品将家中常见的摆件进行灵活组合,显得别有一番新意。柱状的玻璃花瓶套进竹编的工艺品,尽显柔美的日式风情。垫上垫板后,整件作品更显浑然一体。
zui为奢华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度过每一天。植物在阳光、雨水和清风的滋养下茁壮生长,通过插花,我们便能够重现这一过程。例如,利用精心设计的角度表现芒草花穗随风摇曳的样子。插花并无定式,即使只有一盆清水,也同样能够展现出自然之美。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喜爱的花草做成心中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能否在插花时仔细倾听植物的“声音”,听到植物似乎在向自己倾诉“我希望成为那样”的话。当收到一束鲜花,比起随意找个花瓶简单地插上,不如通过适当裁剪,做成插花,赋予植物新的生命,让枝条优美的曲线在清风中缓缓摇曳。通过插花我们能够让植物起死回生。
如今,日式插花(IKEBANA)风靡全球 60多个国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绿色,各国人士用家乡的花草制作插花时,倾注的是自身独特的审美与情感,收获的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请您摆脱拘束、放下吝啬,从把插花作为一项“爱好”开始,尽情享受插花的乐趣吧!
关于电影叙事结构分析的这本教材,绝对是为真正想深入理解电影“骨架”的人准备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教你拍出好莱坞大片”的书籍,而是专注于解构经典叙事范式的内在逻辑。作者用大量的案例,从亚里士多德的三幕剧到更现代的“英雄之旅”变体,细致地划分了情节的转折点、高潮的设置以及悬念的保持技巧。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个镜头放在那里,某个对话是必须的,甚至是如何通过场景调度来暗示人物的内心冲突。我曾经对一些经典电影的结局感到困惑,但读完这本书后,那些看似突兀的转折点忽然变得合情合理,原来一切的铺垫都早已埋在细节之中。书中对“次要情节线索的并行处理”这一块的讲解尤为精彩,展示了如何让故事在保持紧凑的同时,还能拥有丰富的层次感。对于编剧系的学生或是严肃的影评人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无疑是极其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它让你从“看电影”的观众,升级为“拆解电影”的思考者。
评分这本关于室内空间色彩搭配的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从色彩心理学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颜色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我原本以为色彩搭配无非就是红配绿、蓝配灰这类简单的组合,但读完后才发现,原来光影、材质、甚至是房间的朝向,都会对色彩的最终呈现产生巨大影响。书中详尽地列举了各种经典和现代的配色方案,配有大量精美的实物照片,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那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中性色来平衡饱和度高的色彩这一章节,对我家的客厅改造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将主色调定为低饱和度的灰蓝色,搭配少量的黄铜色点缀,整个空间立刻变得既宁静又不失质感,简直是焕然一新。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搭”,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搭”,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今后在面对任何设计问题时,都能更有主见和把握。对于那些想让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更有温度、更有品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装饰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手工皮具制作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系统讲解从零基础到进阶技巧的入门教材,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关于传统皮革工艺的书籍。它的专业程度令人惊叹,从皮革原料的选择、鞣制工艺的区别(植鞣、铬鞣的特性分析),到工具的打磨与维护,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图文解析。作者似乎是将多年的老师傅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书中对于手缝和机缝的针法对比尤其详尽,特别是那种法式勒线技巧的步骤分解,图解清晰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依葫芦画瓢地尝试。我按照书中指导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卡包,虽然成品还有很多瑕疵,但那种亲手将一块生硬的皮革转化为实用物品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精髓,而不是简单地教你制作流程,它传授的是一种对材质的敬畏和对工艺的尊重,绝对是皮具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评分最近迷上了关于极简主义收纳哲学的探讨,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并没有停留在教你如何把东西塞进漂亮的收纳盒里,而是着重探讨了“为什么需要清理”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无赘余生活系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读起来让人不自觉地慢下来,反思自己对物质的依赖程度。书中详细介绍了断舍离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比如衣橱的胶囊化管理、厨房用品的工具极简主义,甚至连数字文件的整理都有涉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为留下的物品赋予意义”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极简不是没有,而是每一件留下的东西都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必需品”或“挚爱”。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清理了我的书架,原本堆积如山的书籍,现在只剩下那些真正给我带来过启发或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空间瞬间变得清爽,心里也轻松了不少。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态度的宣言,它引导的不是表面的整洁,而是内在的秩序和精神的富足。
评分这部聚焦于中世纪欧洲建筑史的著作,学术气息浓厚,但叙事方式却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将哥特式大教堂的兴起与当时社会、宗教、政治的变革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剖析。作者像一个侦探一样,层层剥开那些飞扶壁、玫瑰花窗背后的技术难题和美学追求。尤其是关于如何用结构力学支撑起高耸的尖拱和肋拱,书中引用了大量手绘草图和结构剖面图,让人仿佛能亲身站在工地上,感受中世纪匠人们如何用智慧和信仰挑战物理极限。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光线在教堂内部的运用分析,那种“将上帝之光引入人间”的哲学意图,被解释得淋漓尽致。读完后,即便是再去参观任何一座哥特式建筑,我的视角也会彻底改变,不再仅仅是欣赏外表,而是能读懂其内在的骨架和灵魂。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建筑专业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角,是理解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绝佳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