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鲁迅与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两个丰碑式的人物。他们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思想广博精深,无论为人为学为文都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一代文宗刹那锦云 也是鲁迅,也是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沟通逝者的心灵,联结当代人的情感,准确地传递上个世纪某种人文精神与人间温情。
作者简介
姜异新,女,文学博士。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与同时代人研究、新文化研究。著有《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走读胡适》等。
目录
第一辑
3.追随鲁迅永远的心
7.栖居在鲁迅的结构里
12.每一刹那,深味人间——鲁迅小传
63.鲁迅的辛亥
83.鲁迅在北京的现代消费地图
92.那最冷静与最敏锐的神经
第二辑
107.魂牵梦系绮色佳
140.凯约嘉湖上的诗波
151.费城一晚
163.芝加哥的中国风
179.橡园深深
201.纽约,胡适张爱玲相逢1955
216.曼哈顿东区81街104号
226.后记
精彩书摘
《一代文宗刹那锦云 也是鲁迅,也是胡适》:
追随鲁迅永远的心 与任何一本书的相遇,都是一个和作者共想、共情的过程,甚至不只是文学作品的幻想世界,现实生活中,走到一起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想,即共同拥有,或说认同一样的梦想。所谓同人、圈子,所谓文友、笔友、网友、微友,实际上都是因了那份共同的想象的吸引凝聚而来。不同的称谓只是彰显了科技不断进步中,时代对汉语的工具性筛选。
我认同自我奋斗,所以为他或她的雄心和成功鼓与呼;我认同世间情重,所以为他或她的悲欢离合哭和笑;我认同彼岸世界,所以为他或她的幻觉憧憬沉与醉。直到有一天,这样的痴迷止住,因为与鲁迅相逢。内心构筑的繁华世界忽然轰毁,一种当下的反省,深度的观照,缓缓升腾,诸多纷飞妄念,不再起起落落。
来到鲁迅博物馆的十年光阴,倏忽而过,大部分日子都从鲁迅故居“老虎尾巴”的外墙走过,已经远远超过了先生在此居住的时间。一个世纪,一墙之隔,不要问我鲁迅与许广平是在哪个房间定情的,先生吸烟的时候又是惯用拇指与食指捏着烟卷呢,还是拇指与中指?更不要说什么“鲁迅的守灵人”“鲁迅文化的传播者”这些令人生畏的称呼。虽然我的工作已然离不开这一符号。打开电脑,所有的文件夹都冠以鲁迅的名目,鲁迅会议、鲁迅研究月刊、鲁迅论文、鲁迅图片……就连在院内散步,绕到静僻的角落,蓦然发现浓荫蔽日下的燃气装置上居然还执着地印着“鲁迅中压A2箱”…… 杰出人物被符号化,是他的影响的绵延。鲁迅当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他文字的力度、思想的敏锐、心灵的纯粹、知识的多闻、胸怀的练达、对事物真相的认知与把握,促成了他以“民族魂”的高度贯穿古今。作为一个70后学人,我有幸经由鲁迅开启问学之路,得以与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贯通体验,有时不免将一切都溯源于他,有时又幻想在借他理想的翅翼飞翔,这是一个不断调伏驰散的心,在持续的纠偏中接近真理的探索过程。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无意去证明鲁迅是先知,只知道,他为我们讲说爱——“创作总根于爱”!凯绥·珂勒惠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大爱鲁迅,用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所创制的一切;用劳作不息,来证明对生命的负责与担当。
不愿仅将其当作研究对象,只听到,他为我们讲说真——“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大勇鲁迅,点燃生命为光,自照照人,通达无我中,不断扬起“匕首”“投枪”,以至于似乎人人都过分关注到了他的焦灼、激愤和尖刻,而没有觉知他的浑厚、宁静和宽广;以至于似乎人人都主观确认他一刻也没有静止下来,去深观万物,而错失了他那“野草”式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我自有我的悦意,能够成为对等的生命个体,与他展开深度对话。“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亲手助后人甩开了将其作为“引路人”和“导师”的包袱,丝毫不在乎自我是否得到他人的体认,而引你到自己心灵的门口。
醒悟,并不表示对世间的憎恶,而是心的清清楚楚。去追随鲁迅那颗永远的心,问学之途就不会是钻进牛角尖和将一切固化僵化,所开启的也必将是愈加开阔的人生境地。
……
一代文宗刹那锦云 也是鲁迅,也是胡适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