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勇猛的战将,是忠义的化身,但在历史上他并不是一个完人,缘何能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镌刻进中国人血脉的文化基因,本书将带你走近关羽,走近他所处的三国时代。
关羽(约160—220),字云长,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入蜀后,关羽镇守荆州,并乘势北伐曹操,曾围襄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名显赫。但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本书带您走近关羽,了解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关羽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完人,他是被历史逐渐神化的,而逐步梳理这一过程也是耐人寻味的,颇有一种文化考古的乐趣。
姜正成,江苏人,1957年5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长篇侦破小说:《红颜》、《红眉》、《红乳》。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爱心企业家俱乐部副会长、北京526图书联盟副会长,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一章
桃园结义
张飞让家人在桃园中备好祭品,然后刘、关、张三人一起点香叩拜天地,并对天起誓。从此,三人结为兄弟,齐心协力报效国家,拯救黎民百姓。随后,他们按年龄排行,刘备为兄长,关羽排行第二,张飞为小弟。随后,刘、关、张三人分头行动,到各处招募义兵,几天后,五百多人慕名而来。
生逢乱世 ………………………………………………………………… 002
桃园三结义 ……………………………………………………………… 006
群雄讨董卓 ……………………………………………………………… 009
温酒斩华雄 ……………………………………………………………… 014
三英战吕布 ……………………………………………………………… 018
献帝衣带诏 ……………………………………………………………… 025
曹操两试刘备 …………………………………………………………… 029
关张共擒二将 …………………………………………………………… 034
第二章
千里走单骑
这时,刘备在河北的消息也传到曹操的耳中,于是,他让张辽去探探关羽的心思。张辽一见到关羽就特意恭喜他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关羽却说,虽然他得到了消息,但还没有见到刘备,实在没什么值得恭喜的。在关羽的眼里,刘备既是朋友,又是兄弟,更是君臣。
曹操劝降关羽 …………………………………………………………… 044
关羽战颜良 ……………………………………………………………… 050
身在曹营心在汉 ………………………………………………………… 056
千里走单骑 ……………………………………………………………… 063
刘关张重聚首 …………………………………………………………… 069
新野鏖兵
第三章
诸葛亮先命关羽带一千人到白河上游埋伏,各人带布袋,装沙土,挡住白河的水,等到第二天三更以后,只要听到下游人喊马嘶,便放水来淹曹军,并带兵顺水杀奔下来。其次,又命张飞,“带一千人到渡口埋伏,等曹军被淹以后,可以乘机杀来。”
徐庶荐贤 ………………………………………………………………… 080
三顾茅庐 ………………………………………………………………… 082
隆中献策 ………………………………………………………………… 088
荆州风雨 ………………………………………………………………… 091
大败夏侯惇 ……………………………………………………………… 100
火烧新野 ………………………………………………………………… 104
吴蜀分合
第四章
使者走后,关平就说,鲁肃绝对是心怀鬼胎,疑惑关羽为何答应,关羽笑说心中早已有数,并断定是为了讨要荆州之事,要是他不赴约,东吴就会说他是胆小鬼。他决定次日自驾轻舟,随身携带一柄大刀,让十来名将士跟着,谅鲁肃奈何不了他。
长坂坡之战 ……………………………………………………………… 110
诸葛亮舌战群儒 ………………………………………………………… 115
曹操败走华容道 ………………………………………………………… 121
关羽将功补过 …………………………………………………………… 126
孙权讨荆州 ……………………………………………………………… 131
诸葛瑾求亲 ……………………………………………………………… 137
第五章 将星陨落
对于关羽的死,我们可以从关羽自身去寻找原因,比如说他的骄傲轻敌,终至后院失守,他没有很好地执行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政策,使得东吴发兵袭其身后。其实,荆州之失有它的必然性,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大意失荆州”。因为荆州本身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使得凡是想成就王侯霸业的人,都想去占有它。
战庞德不幸中箭 ………………………………………………………… 144
水淹七军 ………………………………………………………………… 148
刮骨疗毒 ………………………………………………………………… 152
败走麦城 ………………………………………………………………… 156
刘备称帝 ………………………………………………………………… 167
千秋功过 ………………………………………………………………… 169
关羽的人格形象
第六章
关羽并不是一个完人,他是被历史逐渐神化,并通过《三国志平话》等话本小说完成人格塑造的。关羽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意志和社会需要的反映。画圣吴道子曾画关公像,明李宗周题额为:乾坤正气,日月精忠,满腔义勇,万代英雄。这可以说是对关羽人格的理想概括。
浓厚的正统观念………………………………………………………… 174
关羽的忠义思想………………………………………………………… 179
关羽形象的文化价值…………………………………………………… 183
第七章
走上神坛
关庙的蓬勃发展,其实是崇拜关羽的直接产物,它见证了关羽由人变为神的过程。关庙是信仰关羽的人们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如果把一座庙宇看作一个圆的中心点,宗教在其中以巨大的引力将四周的群众吸引过来,这样一座座的庙宇相连接,便形成一个庞大的崇拜网络。
帝王尊崇备至 …………………………………………………………… 192
佛教与关羽 ……………………………………………………………… 194
道教与关羽 ……………………………………………………………… 197
民间崇拜 ………………………………………………………………… 199
祭祀活动 ………………………………………………………………… 200
关庙与关公信仰 ………………………………………………………… 213
参考文献………………………………………………………………… 222
后 记…………………………………………………………………… 223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所建立的东汉王朝是一个由豪强地主统治的王
朝,与他的祖宗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相比,“布衣之士”当官可谓凤毛麟角,大地主不仅拥有大量财产,而且身居高位,发号施令,如贵族地主济南王刘康,有田八百顷,奴婢多达一千四百余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普通百姓不断沦为佃农、雇农,社会地位不断下降,甚至为奴为婢,社会矛盾日趋激烈。外戚与宦官一直争权夺利,斗争愈演愈烈。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从不安分守己,总是通过太后、皇后的裙带关系去获取官位,控制朝政。特别是幼年皇帝登基之后,太后、皇后往往要利用自己的父兄来处理政事,让这些人担任高官,把持军政大权。如果皇帝长大以后同专权的外戚政见不一,那么他就会依靠宦官同外戚进行斗争,这样宦官又开始专权。如此不断轮回,就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的明争暗斗。外戚与宦官斗争非常激烈,以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尤为突出。上层腐败,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全不顾及百姓的生死存亡。不仅如此,在人祸未息的同时,天灾频频来袭,真的是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搞得全国出现了“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以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就在曹操出生的那年(公元155年)二月,司隶(今河南洛阳附近)、冀州(今河北中部)发生饥荒,人们互相残杀吞食。著名诗人王粲在公元192年从长安去荆州的途中,目睹战争动乱的社会惨象,在《七哀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散平
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这正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
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东汉末年农民的反抗斗争也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桓、灵时期各地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自称“皇帝”“黑帝”“太上皇帝”等。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发如韭,
剪复生。
头如鸡,
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
小民从来不可轻。
……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憾事。关羽的忠义形象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和尊敬,并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尊崇,把他视为忠、义、勇的化身,甚至将他神化。历史上的关羽并不是一个完人。《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吕蒙论道:“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经过了戏剧的美化后,他在老百姓心中就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尤其是《三国志平话》和《三国志通俗演义》,使关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英雄,让人们一想到关羽,就是一个英勇、忠义的形象,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表征。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让关羽这个形象得到美化与升华,也让关羽成为众多偶像中的佼佼者。
关羽的形象发展很快,儒、道、释三教几乎在同一时间关注这个形象,让他渐渐变成一个神灵。有着群众的认同,皇帝的喜爱,还有多种宗教的塑造,他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一个影响深远、广泛流传的神灵形象。关羽神灵形象的意义是深远的,他让中国的老百姓心中有了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偶像。关羽走上神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他的出现,给农耕社会带来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他的内涵也紧紧地贴着时代的潮流。他的信仰是通过中国这块土地孕育起来的,他不是荒诞的神灵,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从人走到神灵,所以他的生活是与百姓一样的,群众基础十分雄厚。尽管关羽没有孔子那般严密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博大的知识让世人永远尊敬与怀念,但他却是最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的。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关羽崇拜。在朝鲜、日本、东南亚、美国,都有虔诚的供奉者。忠义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组观念,是数千年来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所谓忠,是指对别人尽心竭力,《论语》有言:“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为人做事,尽心尽力了吗?朱熹解释道:“尽己为忠。”义,《中庸》讲:“义者,宜也。”《朱熹集注》讲:“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就是说,做事遵循内心的道德约束,去做应该做的,就是义。孔子将“义”作为个人取舍的标准,提倡“见得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观念深为后世儒家赞赏,继而被发扬光大。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一度认为忠义思想是封建糟粕,几欲弃之如敝屣。然而现在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人们发现,如果抛弃了“仁、义、礼、智、信”,中国人也就失去了精神家园,成为没有方向感、进退失据的民族。那时候,即使我们创造的财富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拿到《忠义神勇:关羽》这本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字体清晰,版式也很舒服,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想要细细品读的冲动。我对关羽这个人物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虽然知道那是小说,但书中塑造的那个忠义无双、勇猛过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我想知道,在真实的史书中,关羽又是怎样的形象?这本书是会延续小说的浪漫笔触,还是会更加侧重于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希望它能做到两者兼顾,既有历史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关羽早期经历的详细描述,比如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方名将,他的师从是谁,他的军事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在面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是否也有类似的内心挣扎和考量?这些细节,往往更能展现人物的成长和蜕变。这本书给我一种“大部头”的感觉,这让我欣慰,这意味着作者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和创作,相信里面会有不少我尚未了解的精彩内容。
评分仅仅是书名《忠义神勇:关羽》,就足以勾起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无限遐想。我一直觉得,关羽不仅仅是一个武将,他更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二字最生动的代言人。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地去解读“忠”和“勇”这两个字在他生命中的具体体现。忠于谁?忠于什么?他的勇,是匹夫之勇,还是有着深谋远虑的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那个真实的关羽。我想看到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他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他在乱世之中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本书的厚度,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内容的诚意,我希望它能像一部史诗一样,徐徐展开关羽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年轻时的抱负,到他戎马倥偬的生涯,再到他最终的结局,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值得探究的故事。我尤其希望能够读到书中对关羽一些关键事件的独到解读,比如他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出于旧情,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这些疑问,一直是我心中所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
评分翻开《忠义神勇:关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朴实而又不失庄重的封面设计,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一直对关羽这个人物充满敬意,他身上所代表的忠诚、勇武、仁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推崇的美德。《忠义神勇:关羽》这个书名,准确地概括了他身上最闪耀的品质,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他事迹的简单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挖掘他成为“神勇”和“忠义”的内在逻辑。他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坚不可摧的意志?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无数次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对关羽的家庭背景、早年经历以及他的思想形成过程进行更详尽的描写,这往往是理解一个人物的关键。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关羽,例如他在政治上的考量,他在军事上的谋略,以及他在与同僚、君主交往中的处事之道。这本书的体量,让我有信心它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关羽形象,让我能够更加立体地去认识这位千古名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扎实,而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我一直对历史人物传记有着莫名的好感,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人物。《忠义神勇:关羽》这个书名,就直击人心,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核心特质。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展现关羽的“忠”与“勇”。是仅仅罗列史实,还是会深入剖析他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是会着重描绘他在战场上的英姿,还是会挖掘他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真正的人物,往往是在平凡之处才显露出其不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与关羽一同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以及那些艰难的抉择。我相信,一个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其魅力不仅仅在于他的功业,更在于他的人格,在于他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位千古名将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传说中的“神”,更能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评分刚收到这本《忠义神勇:关羽》,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三国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颇有兴趣,而关羽,这位“美髯公”,更是其中的翘楚。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传奇色彩,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故事充满期待。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挖掘关羽这位历史人物的成长轨迹,不仅仅是那些脍炙人口的传说,更希望能够看到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在乱世中磨砺自己的品格,如何一步步成长为那个“义薄云天”的忠勇化身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他早年的经历,他的志向,他的苦难,以及支撑他一路走下去的精神支柱。毕竟,英雄的养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挣扎。这本书的体量看来不小,这让我很高兴,意味着有足够的篇幅来讲述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而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叙述。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关羽的一些关键抉择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他过五关斩六将的背后,他宁死不降的信念来源,以及他在不同阵营中的复杂处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将领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忠诚、勇武、仁义这些中国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