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发达国家将科技计划作为组织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组织编写,对发达国家在生命科学、环境与生态、能源、资源海洋、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计划的发起、立项、组织运行、项目管理、过程监督、后期评估及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技计划专业管理机构的组织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别和领域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共性问题和规律,形成了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的宏观管理机制、专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的研究结果。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研究》有助于各级决策管理部门和公众了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计划宏观管理机制、科技计划专业管理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可供各级领导干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师生及社会公众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家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挑战
第二节 国家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
第三节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中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美国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美国科技管理体制及科技计划制订体系
第二节 美国科技计划预算与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美国能源部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典型计划
第四节 美国农业部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典型计划
第五节 美国NASA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典型计划
第六节 美国NIH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典型计划
第七节 美国NIST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典型计划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日本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日本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节 日本科技计划预算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日本科技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及典型计划
第四节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英国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英国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节 英国科技计划预算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英国科技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及典型计划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德国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德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节 德国科技计划预算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德国科技计划专业管理机构及典型计划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法国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法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节 法国科技计划预算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法国科技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及典型计划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韩国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韩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节 韩国科技计划预算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韩国科技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及典型计划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欧盟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第一节 欧盟科技规划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 欧盟框架计划的组织实施机制
第三节 欧盟框架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
第四节 欧洲空间局的科技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发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机制
第一节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第二节 美国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
第三节 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
第四节 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
第五节 美国脑科学计划
第六节 美国蛋白质结构计划
第七节 英国干细胞计划
第八节 英国海洋酸化研究计划
第九节 澳大利亚大陆结构与演化计划
第十节 欧盟整合结构生物学重大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发达国家基地型、人才型和技术创新型科技计划的管理机制
第一节 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
第二节 美国地球透镜计划
第三节 日本世界顶级研究中心计划
第四节 加拿大首席研究员计划
第五节 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第六节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
第七节 欧盟创新与技术研究院计划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专业管理机构分类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计划专业管理机构布局
第四节 专业管理机构与我国科技计划分类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优化
第一节 优化科技计划的项目指南制订程序
第二节 优化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的组织方法
第三节 优化科技计划的项目评审过程管理
第四节 优化科技计划的项目全过程监管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启示与借鉴
附录
附录1主要研究机构中外文名称及缩写对照表
附录2主要科技计划中外文名称及缩写对照表
前言/序言
国家科技计划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工具和重要投资。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简称《方案》),在科技计划体制方面,我国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会议指出,要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方案》提出,建立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科技计划的制订有效引导和约束的机制,建立对各类科技计划统筹协调的建制化、规范化、高效化、公开化机制,保证国家科技资源配置有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各类科技计划布局合理、分工有序、有机衔接,既注重全面布局、又讲究重点突破和非对称发展,既避免九龙治水、又充分发挥各方面专业行业优势,既避免重复申报与资助、又根据不同创新性质和参与者提供合适的资源支持。会议还要求,建立科技计划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公开化、高效化体系,建立对科研项目评审和执行过程的公开化、规范化、可审计、可问责的监管机制,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相对独立、协调衔接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发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和科研计划管理机构各自优势与能力,发挥市场机制、信息公开、合规监管问责等机制的制约效力,建立专业高效、廉洁公开的科技项目管理规范与流程。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科技计划作为组织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形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课题组在国家层面,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调研;在领域层面,分别对生命科学、环境与生态、能源、资源海洋、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计划的发起、立项、组织运行、项目管理、过程监督、后期评估等全过程进行调研;同时,对各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实施过程管理、结题验收,以及评估等的专业机构及其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集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各分中心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力量,按照问题导向原则设计研究框架,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整体框架和科技计划全生命周期组织调研分析,在国别和领域调研基础上总结分析共通性问题和规律,形成了关于发达国家科技计划宏观管理机制、发达国家科技计划专业管理机构、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研究结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研究》这本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专注于该主题的深度剖析,而不涉及对该书具体章节内容的复述或引用。 --- 图书名称: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组织、实施和管理科技研发(R&D)计划所采用的复杂机制、治理结构与政策工具。在全球创新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理解不同国家如何构建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驱动力——即宏观科技计划的运行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者以及关注科技政策的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用以剖析这些机制的演进脉络、当前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 机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现代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并非真空产物,而是特定历史、经济和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晶。本书首先梳理了从二战后以“登月计划”为代表的集中型管理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新公共管理(NPM)思潮影响,向更加开放、网络化和绩效导向转型的发展历程。 理论上,本书立足于系统科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创新系统理论的交叉地带。它将国家科技计划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而非单纯的行政流程。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平衡政府的战略引导(Market Failure Correction)与市场自身的活力(Competence Exploitation),以及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有效对接。这涉及到对“技术路线图规划”、“优先领域选择”以及“评估问责制”等核心概念的深入阐释。 二、 核心管理机制的类型学分析 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管理实践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本书构建了一个分类模型,用以解析这些机制的内在逻辑。主要涵盖以下几种关键维度: 1. 组织结构与决策架构: 分析了不同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德国)中,负责科技战略制定的核心机构(如国家科学院、专业委员会、跨部门协调办公室)的职权范围、独立性及其与行政部门的互动关系。重点考察了“一揽子计划”(Mission-Oriented Programs)与“分散型竞争性资助”(Grant-based Funding)之间的张力与互补性。 2. 资源配置与资金流动模式: 深入剖析了资金在国家预算、专用基金与私人资本之间流转的路径。这不仅包括对直接拨款(Direct Funding)的效率分析,还包括对税收抵免、风险共担基金(Venture Co-investment)以及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等间接激励工具的有效性评估。特别关注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管理研发活动的“风险溢价”。 3. 绩效评估与问责体系(Accountability): 在强调创新产出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科技计划的评估力度。本书系统考察了量化指标(如专利、论文、产业投资回报率)与定性评估(如专家同行评审、影响力评估)的结合方式。探讨了如何建立一种既能鼓励长期探索性研究,又不对短期绩效过度迎合的评估文化。 三、 关键职能机制的深度解析 科技计划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一系列关键职能环节的有效运作。本书对这些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解剖: 1. 战略前瞻与议题设定机制: 考察了发达国家如何利用“技术扫描”、“未来学研究”以及跨界专家网络的构建,来确定下一代核心技术领域。机制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否超越短期的政治周期和既有的科研路径依赖。 2. 跨部门与跨主体协同机制: 现代重大科技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公共卫生)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私营部门。本书分析了为打破“部门孤岛”和“产学研壁垒”而设计的协调机制,例如联合项目办公室(Joint Program Offices)和知识产权共享框架。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 面对全球性科学挑战,科技计划的管理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本书探讨了双边或多边框架下,如何通过共同资助机制(Co-funding)和标准互认,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规避重复投资。 四、 面临的挑战与机制的适应性演化 当前,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地缘政治竞争加剧、颠覆性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本书探讨了现有机制在应对这些新挑战时的局限性,例如: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在应对“黑天鹅”式颠覆技术时的反应迟缓;绩效评估体系在衡量“深度变革”(Transformative Change)时的不足;以及如何确保科技计划的成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总结而言,本书超越了对具体政策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揭示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背后的深层逻辑、结构选择的权衡取舍,以及这些机制在动态创新生态中展现出的适应性与未来演化趋势。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套高阶的分析工具,用以理解全球科技治理的复杂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