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是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服务于电子商务资金流的网络支付与结算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本书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和金融电子化进程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网络支付与结算的整体理论与应用体系,强调了相关知识的完整性、时效性与发展性。 全书内容共8章,以典型B2C型网络支付方式、典型B2B型网络支付方式、网络银行服务为核心,系统叙述了它们的背景、概念、支持技术、应用模式与业务流程、应用特点及应用状况,详细描述了移动支付与微支付等*新业务,并且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的同时辅以大量事例、案例穿插说明,力求实用。本书语言平实,图文结合,通俗易懂,方便教学与自学。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1章 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 1
1.1 Internet简介 2
1.1.1 Internet的产生 3
1.1.2 Internet的特点 4
1.1.3 Internet的网络应用模式 5
1.1.4 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 6
1.1.5 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 8
1.2 电子商务简介 9
1.2.1 电子商务的定义 9
1.2.2 电子商务的分类 10
1.2.3 电子商务的特点 15
1.2.4 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流程 18
1.3 支付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联 23
1.3.1 传统支付结算的发展和方式 23
1.3.2 传统支付结算方式的局限性 26
1.3.3 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27
1.4 网络支付与结算的兴起 28
1.4.1 网络支付与结算方式 29
1.4.2 网络支付与结算面临的挑战 30
本章小结 31
复习思考题 32
第2章 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 33
2.1 电子货币 33
2.1.1 电子货币概述 33
2.1.2 电子货币的分类 39
2.1.3 电子货币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41
2.1.4 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 43
2.1.5 中国电子货币的应用实例介绍 44
2.2 电子银行与银行的电子化 47
2.2.1 电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48
2.2.2 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 51
2.2.3 银行的电子化与网络银行 55
2.3 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状况 59
2.3.1 中国金融电子化的现状 60
2.3.2 未来中国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的发展 63
本章小结 65
复习思考题 66
第3章 网络支付基础 67
3.1 网络支付的基本理论 67
3.1.1 网络支付的产生与定义 68
3.1.2 网络支付体系的基本构成 68
3.1.3 网络支付的基本功能 71
3.1.4 网络支付的特征 72
3.2 网络支付的支撑网络平台 73
3.2.1 早期的传统网络平台 74
3.2.2 专用成熟的EDI网络平台 75
3.2.3 大众化网络平台Internet 76
3.3 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模式 77
3.3.1 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 77
3.3.2 网络支付的基本系统模式 78
3.4 网络支付方式的分类 81
3.4.1 按开展电子商务的实体性质分类 81
3.4.2 按支付数据流的内容性质分类 82
3.4.3 按网络支付金额的规模分类 83
3.5 国内外网络支付发展情况 84
3.5.1 国外网络支付发展情况 85
3.5.2 中国网络支付结算的发展现状 88
3.5.3 中国网络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91
3.6 网络支付系统的开发 92
本章小结 92
复习思考题 93
第4章 网络支付的安全解决方法 95
4.1 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与需求 96
4.1.1 网络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 96
4.1.2 网络支付的安全需求 99
4.2 网络支付的安全策略及解决方法 100
4.2.1 网络支付安全策略制定的目的、含义和原则 101
4.2.2 网络支付安全策略的主要内容 102
4.2.3 保证网络支付安全的解决方法 104
4.3 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105
4.3.1 网络平台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安全威胁 105
4.3.2 Internet网络平台系统的安全措施 106
4.3.3 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108
4.4 数据机密性技术 117
4.4.1 私有密钥加密法 118
4.4.2 公开密钥加密法 120
4.4.3 私有密钥加密法与公开密钥加密法的比较 125
4.4.4 数字信封 125
4.5 数据完整性技术 128
4.5.1 数字摘要技术 128
4.5.2 数字签名技术 130
4.5.3 双重签名 134
4.6 数字证书与认证中心CA 135
4.6.1 数字证书 136
4.6.2 认证中心CA 140
4.7 安全网络支付的SSL与SET协议机制 146
4.7.1 基于SSL协议的安全网络支付机制 146
4.7.2 基于SET协议的安全网络支付机制 150
4.7.3 SET协议与SSL协议的比较 156
本章小结 157
复习思考题 157
第5章 典型B2C型网络支付方式述解 159
5.1 信用卡网络支付方式 159
5.1.1 信用卡简介 160
5.1.2 信用卡的网络支付模式及应用特点 163
5.1.3 信用卡网络支付实例及应用情况 170
5.2 电子钱包网络支付方式 174
5.2.1 电子钱包简介 174
5.2.2 电子钱包的网络支付模式 176
5.2.3 电子钱包网络支付的特点 178
5.2.4 电子钱包网络支付的解决方案与应用情况 180
5.3 智能卡网络支付方式 180
5.3.1 智能卡简介 181
5.3.2 智能卡的网络支付模式 183
5.3.3 智能卡的应用特点 185
5.3.4 智能卡网络支付的应用情况 186
5.4 支付宝、贝宝与安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 187
5.4.1 支付宝 187
5.4.2 贝宝 188
5.4.3 安付通 190
5.5 个人网络银行支付方式 190
5.5.1 个人网络银行简介 190
5.5.2 个人网络银行支付模式 191
5.5.3 个人网络银行的应用情况 193
本章小结 193
复习思考题 193
第6章 典型B2B型网络支付方式述解 195
6.1 电子支票网络支付模式 195
6.1.1 电子支票简介 196
6.1.2 电子支票的网络支付模式 200
6.1.3 电子支票网络支付的特点 202
6.1.4 电子支票的应用情况 203
6.2 电子汇兑系统 205
6.2.1 电子汇兑系统简介 206
6.2.2 电子汇兑系统的运作模式 207
6.2.3 电子汇兑系统的应用情况 209
6.3 国际电子支付系统SWIFT和CHIPS 212
6.3.1 SWIFT 212
6.3.2 CHIPS 222
6.3.3 国际资金电子支付的运作模式 224
6.4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 226
6.4.1 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CNFN 226
6.4.2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 230
6.5 电子数据交换EDI 237
6.5.1 EDI简介 238
6.5.2 EDI的技术要素 241
6.5.3 EDI与FEDI的应用模式 245
6.5.4 EDI的优势和效益 247
6.5.5 从VAN式EDI到Internet式EDI 249
6.5.6 EDI在中国的应用 251
本章小结 252
复习思考题 252
第7章 网络银行及其支付 253
7.1 网络银行概述 253
7.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254
7.1.2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54
7.1.3 网络银行的特征 258
7.1.4 网络银行的分类 259
7.1.5 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与策略 262
7.2 网络银行的系统建设与系统结构 264
7.2.1 网络银行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 265
7.2.2 网络银行的系统结构 265
7.2.3 网络银行的建立过程及注意事项 270
7.3 网络银行的金融业务与网络银行支付 272
7.3.1 网络银行的金融业务 272
7.3.2 网络银行的业务申请程序 274
7.3.3 网络银行的网络支付模式 276
7.4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281
7.4.1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281
7.4.2 网络银行的优势 283
7.4.3 网络银行的法律、标准等问题 285
7.4.4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问题与有利条件 288
7.5 网络银行开展实例 291
7.5.1 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系统实施 291
7.5.2 中国招商银行的“一网通”服务 292
7.5.3 阿里和腾讯的网络银行 299
本章小结 301
复习思考题 302
第8章 移动支付与微支付 303
8.1 移动商务 303
8.1.1 移动商务的背景 304
8.1.2 移动商务的含义 306
8.1.3 移动商务的特点 306
8.1.4 移动商务技术 307
8.1.5 移动商务的发展 317
8.2 移动支付 318
8.2.1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应用 318
8.2.2 移动支付的应用模式 320
8.2.3 移动支付的应用类别 320
8.2.4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322
8.2.5 移动支付的发展展望 325
8.3 微支付 328
8.3.1 微支付简介 329
8.3.2 IBM微支付系统及应用模式 330
8.3.3 中国的微支付发展现状 331
8.3.4 微支付市场面临的问题 332
8.4 移动支付开展实例 333
8.4.1 支付宝 333
8.4.2 微信支付 343
本章小结 347
复习思考题 347
参考文献 349
第3版前言
《网络支付与结算》自2004年3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以其全面、系统、实用,以及内容与中国发展同步等特点,得到了高校教师与学生、金融行业技术与业务人员的普遍欢迎。2005年1月,《网络支付与结算》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至2009年7月已重印14次。修订后的《网络支付与结算(第2版)》自2010年1月出版后,至今重印已超过4次,同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网络支付与结算》和《网络支付与结算(第2版)》,被国内众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选为相关课程的教材,是国内同类教材中应用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教材,有力支持了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既是对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工作的肯定,也增强了自己以后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做成精品教材的信心。
近几年来,随着3G、4G移动通信网络先后在我国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移动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服务方式成为发展的热点,“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已经确立并开始实施。基于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出现,以及与时俱进的理念,本教材的部分内容也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我特别邀请了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晓佳副教授和我一起调研了近3年来相关业务的新进展,共同努力对该教材进行修订,争取以较高质量完成这次修订任务。
与第2版比较,第3版在如下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1)结合至2015年6月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支付与结算等方面、技术、政策数据的状况,全面更新相关内容,让读者了解国内外的新进展与实例;
(2)重点完善第8章“移动支付与微支付”的内容,增加了新的移动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与相应案例;
(3)进一步丰富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内容,增加了网络金融业务处理的实例。
虽然我们尽了努力,但毕竟时间、水平有限,第3版内容一定还会有许多不足,欢迎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感谢教育部、读者、相关专家、刘宪兰编辑与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家人的支持与帮助!
柯新生
2015年8月
作为一个喜欢钻研细节的读者,我往往会被那些能够深入剖析具体运作流程的书籍所吸引。《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到了支付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构。例如,书中对“清算”和“结算”这两个看似相似但实则截然不同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详细的阐释,并说明了它们在整个支付流程中的关键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类型支付场景下的清算和结算机制的详细描述,比如银行间清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等等,让我对不同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支付指令的处理流程,从指令的生成、传输、校验到最终的执行,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甚至包括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严谨和专业,也让我对整个支付系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金融科技概念的优质教材。《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绝对是我的首选。它不仅内容严谨、体系完整,而且在教学的实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的知识点覆盖了网络支付与结算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账户体系、交易类型,到核心的清算、结算系统,再到更具挑战性的支付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等,无一不全。更难得的是,它能够将这些庞杂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案例的引入和分析,这些真实的案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支付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关于支付平台的合规性问题,书中就引用了多个知名支付平台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这对于学生理解监管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合规方面的努力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另外,本书在语言表达上,也兼顾了专业性和易读性,避免了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可以想象,在课堂上,通过这本书中的内容,配合讨论和练习,学生们一定能够对网络支付与结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评分我是一名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平时对生活中的各种便利支付方式都习以为常,但从未深入了解过它们背后的运作原理。《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就像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技术和金融概念呈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欣赏书中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很多抽象的概念,通过作者的阐释,变得格外清晰易懂。比如,当书中介绍支付通道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不同快递公司在城市间穿梭的画面,而支付通道就是连接买家和卖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书中对支付流程的拆解,也让我对每一次“滴”的一声,背后的层层关卡和信息流转有了具象的理解。从下单、确认、授权、清算到最终的账务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的严谨和高效赞叹不已。此外,书中对于支付安全问题的探讨,也让我警醒。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支付时需要进行多重验证,为什么支付平台会不断升级安全措施。它让我意识到,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潜在的风险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支付者,变成了一个更主动、更了解数字支付世界的参与者。它让我对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未来的支付方式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本权威、实用的行业书籍对于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性。《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反复研读的宝藏。它不仅仅是对前两版知识的更新和升级,更是对当前网络支付与结算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全面总结。从本书的章节设置就能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内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既有对基础概念的详尽阐述,也有对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深入探讨。例如,关于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中的应用,书中不仅解释了其基本原理,还列举了实际落地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如何可能颠覆传统的支付模式。再者,对于当前备受关注的数字货币,本书也给出了前瞻性的分析,探讨了其对现有支付体系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此外,书中对支付安全和风险防范的论述,更是切中了行业痛点。从网络欺诈、数据泄露到合规性风险,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规避风险、保障交易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睿智的导师,它帮助我巩固了已有知识,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我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金融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专业人士。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真正有价值、系统化的知识变得尤为困难。《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就像在一片混沌的信息海洋中,为我指明了一盏清晰的航灯。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梳理,更是一种对行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预判。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支付行业发展历史的追溯,从最初的信用卡时代,到如今的移动支付浪潮,每一步的演进都伴随着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的重塑。这种纵观全局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支付行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走向产生更深入的思考。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即使是同一个支付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和监管环境下,其实现方式和发展路径也会截然不同。这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也让我意识到,在从事跨境支付业务时,理解这些差异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支付技术演进的探讨,例如API的开放、支付网关的智能化等,都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支付”的书,更是关于“连接”和“效率”的书,它展示了科技如何不断地打破壁垒,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和便捷。
评分我是一个对金融科技领域充满热情的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寻数字支付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未来趋势。《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著作,更像是一个研究数据库,里面蕴含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前沿信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支付系统架构的深入剖析,从核心交易引擎到风险控制模块,再到数据分析平台,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我理解复杂支付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此外,书中关于支付标准和协议的讨论,也为我研究跨平台互操作性和数据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当今互联互通的时代,统一的标准和高效的协议是保障支付体系顺畅运行的关键。这本书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让我对构建更开放、更安全的支付生态系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还会定期翻阅本书,因为它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让我对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并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持续的动力。
评分我对金融法律法规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深知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合规性是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支付领域法律法规的绝佳窗口。它不仅仅罗列了相关的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法律法规与实际的支付业务相结合,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支付监管政策的对比研究,这让我看到了全球范围内在支付监管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各国在应对新挑战时的不同策略。例如,关于数据隐私保护,书中就详细阐述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在此方面的要求,这对于跨境支付业务尤其重要。此外,书中对支付风险管理和反洗钱等方面的论述,也让我对监管在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限制,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支付环境。这本书,让我能够从法律合规的角度,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网络支付与结算这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它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带我深入了解了这个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却又常常忽略背后的庞大体系。翻开第一页,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那些熟悉的支付场景:手机一点,账单结清;扫码支付,方便快捷;跨境电商,全球购入。这本书,恰恰就是要把这些“神奇”背后的逻辑娓娓道来。从最基础的账户体系、交易流程,到更深层次的安全机制、监管政策,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一点地揭开网络支付的神秘面纱。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支付方式的细致梳理,无论是传统的银行卡支付,还是新兴的移动支付,亦或是那些可能还未普及但潜力巨大的支付技术,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解析。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做”,让我对支付背后的技术原理、商业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一部分,我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日常使用的某一项功能,背后竟然有着如此复杂的考量和精密的运作。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这个数字时代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书中涉及的案例分析,也相当接地气,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那些支付纠纷、技术风险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防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金融科技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金融创新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支付与结算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评分我是一个热爱钻研技术细节的工程师,对于软件系统底层的运行机制有着近乎偏执的好奇。《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为我揭示了网络支付背后的技术架构和工程实现。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支付系统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支付网关、消息队列、数据库设计等核心技术组件的讲解。它让我了解了这些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从而实现高并发、低延迟的支付处理。书中对分布式系统、高可用性、容灾备份等工程实践的论述,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设计和开发支付系统时,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书中对支付安全技术的探讨,如加密算法、签名机制、防火墙配置等,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支付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业务逻辑的实现,更是对技术细节的精益求精。这本书,让我能够从技术层面,更深刻地理解网络支付与结算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我是一名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设计的从业者,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频繁地与支付功能打交道,但往往对背后的金融逻辑知之甚少。《网络支付与结算(第3版)》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盲区。它以一种非常实用和贴近业务的方式,为我揭示了支付系统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做。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支付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探讨。书中不仅分析了各种支付方式的优劣势,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设计出更安全、更便捷、更符合用户习惯的支付流程。例如,关于风控策略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书中就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用户便捷性的需求。再者,书中对支付技术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如生物识别支付、二维码支付等,也为我提供了很多灵感。它让我明白,技术不仅仅是实现功能的工具,更是驱动产品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支付业务的商业逻辑,并将其融入到我的产品设计中,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支付产品。
评分挺不错的,值得参考,速度快
评分丰富自己第三方支付知识,做个支付界牛逼的人
评分还不错?
评分感觉还行吧 这种东西一般都在京东买了。
评分方便快捷,使用给力!!
评分书到的很快,很有用
评分感觉还行吧 这种东西一般都在京东买了。
评分哦破park还是要去的朋友
评分还可输入500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