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振華 著
圖書標籤:
  • 地球化學
  • 微量元素
  • 地球化學原理
  • 第二版
  • 分析化學
  • 環境地球化學
  • 同位素地球化學
  • 岩石學
  • 礦物學
  • 化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749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925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8
字數:10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地球化學、礦床學、岩石學等學科的科研人員、教師、研究生及高等院校地學高年級學生參考。

本書是國內*本詳細闡述新一代基因組、轉錄組等測序技術的中文書,包含瞭目前**的技術資料,極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簡介

本書曾獲中國科學院科學齣版基金資助於1997年齣版。本次是該書的修改與增訂,增加瞭原書齣版後作者近些年來及國內外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書以地球化學過程中的物理化學理論為基礎,係統論述微量元素作為地球化學示蹤劑,在各種成岩作用的定量理論模型及成岩、成礦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如溫度、壓力、氧逸度、鹽度等)成岩成礦物質來源,識彆及構造背景判彆,地球主要圈層(地殼、地幔) 間相互作用,地球曆史中的地殼、地幔地球化學演化規律等研究中的應用。概要論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研究的方法論。本書理論與實際緊密相結閤,既有理論模型論述,又有大量應用實例。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序
第一版 前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發展曆程(2)
第二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發展趨勢(5)
第二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基本概念及有關理論問題(8)
第一節 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分類(8)
一、以微量元素在固相液相(氣相)間分配特徵的分類(9)
二、以微量元素在熔融過程中揮發與難熔程度的分類(II)
三、以微量元素在地球(地殼)形成和演化過程中分散與富集特點的分類(12)
四、以硬、軟酸堿理論為基礎的分類(14)
第二節 稀溶液與亨利定律(15)
一、亨利定律(15)
二、亨利定律的適用範圍(15)
第三節 能斯特定律和分配係數(19)
一、分配係數(20)
二、分配係數的測定.(21)
三、影響分配係數的因素(23)
第四節 岩漿形成和演化過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模型 (29)
一、部分熔融模型( 29)
二、分離熔融模型(31)
三、結晶作用模型(32)
四、混閤模型(34)
五、圍岩混染和分離結晶聯閤作用( AFC)的模型(35)
六、能量限製—分離結晶混染( EC-AFC)模型(37)
七、與時間相關的分離結晶混染模型.(39)
八、分離部分熔融和結晶作用的聯閤模型(40)
第五節 岩漿岩成岩過程的鑒彆(41)
一、部分熔融和分離結晶過程鑒彆(42)
二、混閤作用與過程鑒彆(45)
三、岩漿岩成岩過程模型識彆方法(48)
第六節 岩漿岩成岩定量模型中地球化學參數的確定方法(49)
一、源區物質成分(50)
二、分離結晶過程的D與F值計算(54)
三、分離結晶與部分熔融固相礦物組成的確定(55)
第七節 岩漿岩成岩模型計算實例(57)
一、部分熔融模型(57)
二、分離熔融模型(59)
三、分離結晶模型(60)
四、混閤作用模型(62)
五、分離結晶混染模型(AFC模型)(69)
六、能量限製分離結晶混染模型( EC-AFC)(70)
第三章 微量元素與成岩成礦作用( 74)
第一節 微量元素在地質體中的存在形式及在地球化學過程中的活動性(74)
一、微量元素在地質體中的存在形式及分配(74)
二、微量元素的活動性(76)
三、元素活動性的定量計算方法(90)
第二節 不活動元素在火成岩分類命名中的應用(91)
一、火山岩命名(91)
二、堿性(A型)花崗岩(101)
第三節 變質岩的原岩恢復與沉積岩物源(102)
一、變質岩原岩恢復(102)
二、沉積岩物質來源(105)
第四節 岩漿分異演化程度(115)
一、岩漿分異演化指標微量元素與元素對的選擇(116)
二、堿金屬及高場強元素(116)
三、稀土元素(117)
四、雲母類礦物(118)
第五節 成岩成礦作用酌物理化學條件(119)
一、微量元素地質溫度計(119)
二、微量元素地質壓力計(134)
三、氧化還原狀態(136)
四、古鹽度及海相和陸相(160)
五、成礦物質來源(164)
六、特殊成礦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標誌(170)
第六節 礦石和脈石礦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礦床地球化學意義(180)
一、礦石礦物(180)
二、脈石礦物(187)
第七節 地質體含礦性評價(205)
一、全岩地球化學法(205)
二、礦物地球化學法(238)
三、岩體含礦性評價的多元統計分析法(240)
四、元素豐度與礦産儲量和資源潛力(242)
第四章 微量元素與構造背景判彆(244)
第一節 微量元素識彆闆塊構造背景的地球化學依據( 244)
一、俯衝帶微量元素組閤的極性(244)
二、俯衝帶深度、地殼厚度及岩漿形成深度(247)
三、岩石構造組閤 (253)
四、地質曆史中闆塊構造啓動時間 (255)
第二節 不同類型岩石的構造背景判彆 (256)
一、玄武岩類 (256)
二、蛇綠岩( ophiolite) (267)
三、鉀質火成岩 (270)
四、安山岩 (273)
五、埃達剋岩 (274)
六、花崗岩類 (275)
七、沉積岩 (285)
第三節 一些特殊類型構造背景的識彆 (289)
一、底侵作用 (289)
二、拆沉作用 (291)
三、俯衝剝蝕 (292)
四、地幔柱 (293)
五、洋脊俯衝 (296)
六、通道流( channel flow) (300)
第四節 微量元素用於構造背景判彆的限製(301)
告五章 地球形成演化過程中的微量元素 (304)
第一節 太陽係星雲、隕石與地球成分 (304)
一、太陽係星雲、隕石(304)
二、地核成分 (307)
三、對矽酸鹽地球的球粒隕石模型的挑戰與難題 (308)
第二節 月球的形成與演化 (309)
一、月岩的微量元素組成 (309)
三、月球形成的Nb/Ta證據(316)
第三節 玻璃隕石的成因(317)
第四節 地殼與大氣圈地球化學與演化 (322)
一、陸殼與洋殼的形成(322)
二、陸殼生長的模型 (330)
三、大陸地殼的化學組成和演化 (332)
四、大氣圈的化學演化. (350)
第五節 地幔化學組成及地球化學演化的微量元素製約 (367)
一、地幔的不均一性——不同類型的地幔端元或儲源 (368)
二、地幔交代作用 (373)
三、地質曆史中地幔的地球化學演化 (385)
四、Nb、Ta地球化學與殼幔演化問題(392)
第六節 地質曆史中災變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依據 (412)
一、小行星撞擊說 (413)
二、火山爆發說 (420)
每六章 微量元素的分析測試技術與數據整理 (421)
第一節 分析測試方法簡述 (421)
一、主(常量)元素(421)
二、微量元素(422)
三、礦物微量元素含量與分布的原位定量分析(425)
第二節 微量元素分析數據的地球化學圖解法(427)
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圖解(428)
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圖解(428)
三、地球化學參數圖解(429)
四、“標準化”作圖法(430)
五、地球化學變量間關係及圖解中“目標”區域的圈定(431)
六、使用地球化學圖解的限製(432)
第三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參數的選擇與計算(432)
一、地球化學數據中的有效數字問題(432)
二、原始岩漿成分與岩漿分離結晶演化(435)
三、氧化還原參數(438)
第四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研究方法論(439)
一、過程模擬(439)
二、辯證思維:“非此即彼”與“亦此亦彼”(441)
三、地球化學中的悖論(442)
四、紮實認真的野外觀察是地球化學研究的基礎(443)
參考文獻(444)
附錶(495)

前言/序言


《地球深部過程與礦産資源:前沿探索與模型構建》 本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前地球科學研究中最具活力和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地球深部過程的物理、化學和動力學機製,以及這些過程如何驅動關鍵礦産資源的形成與分布。我們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前沿的視角,連接宏觀尺度的地幔動力學到微觀尺度的晶體化學和流體作用,為理解地球的演化曆史和可持續利用資源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 第一部分:地球深部物質循環與動力學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地球內部物質循環的驅動力及其在不同深度圈層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章:地幔對流與闆塊構造的耦閤 本章詳細分析瞭驅動闆塊構造的根本機製——地幔對流。內容涵蓋瞭從綫性對流理論到三維非綫性數值模擬的演進。重點闡述瞭不同粘滯度模型(如依賴溫度和壓力的粘滯度)對地幔柱形成、俯衝帶演化及地幔“大循環”模式的影響。討論瞭地幔的非均質性,包括大洋岩石圈地幔(Old/Thick Lithosphere)的再循環曆史及其對地錶地質記錄的深遠影響。此外,本章還結閤瞭地震學層析成像數據,重建瞭數億年間的地幔熱柱與闆塊運動的協同演化曆史。 第二章:俯衝帶的物理化學過程 俯衝帶是地球上物質和能量交換最活躍的區域。本章聚焦於俯衝闆片中水和揮發性物質的遷移、相變與脫氣過程。深入探討瞭含水礦物(如蛇紋石、角閃石)在不同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的穩定性、脫水反應動力學及其對上覆地幔楔的熔融作用(如島弧岩漿的形成)。結閤高壓實驗數據和地球化學示蹤,解析瞭俯衝帶中俯衝物(尤其是沉積物和海水)如何影響地幔熔融的起源和岩漿的地球化學特徵。 第三章:地核-地幔邊界(CMB)的相互作用 CMB是地幔物質上湧和地核物質下沉的交匯點。本章分析瞭CMB附近的極端條件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討論瞭富集地幔柱(LLSVPs)的結構、熱物質通量以及它們對地幔頂部加熱和岩漿房活動的影響。同時,探討瞭地核物質(如鐵、硫、矽)在CMB處與地幔物質的反應,以及這種反應如何影響地幔的化學分異曆史。 第二部分:極端條件下的礦物物理與化學 本部分深入探究瞭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環境下,岩石和礦物的結構穩定性、相轉變行為及其對深部物質輸運的控製。 第四章:高壓礦物物理學:結構與穩定性 本章詳細介紹瞭利用金剛石對頂砧(DAC)和高溫高壓裝置獲取的極端條件下的晶體結構數據。內容包括橄欖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主要地幔礦物在轉變壓力下的晶格畸變、體積壓縮行為以及它們在過渡帶(410-660 km)的相轉變(如布裏奇曼石的形成)。重點闡述瞭壓力和溫度如何影響晶格振動、熱膨脹係數以及礦物的彈性模量,這些參數直接決定瞭地震波在深部地幔中的傳播速度。 第五章:深部流體的遷移與溶解作用 深部流體(如超臨界水和富含溶解質的熔體)是驅動深部化學反應和物質遷移的關鍵介質。本章分析瞭高壓下水在礦物晶格中的溶解度、擴散機製以及流體與固體之間分配係數的變化。討論瞭流體驅動的化學分異(如交代作用)在岩石圈減薄和深部物質再循環中的作用。特彆關注瞭富集流體在岩石圈-地幔邊界附近的活動及其與淺部熱液係統的聯係。 第六章:非晶態物質與高溫粘滯性 在地震活動或快速構造事件中,岩石可能經曆快速剪切,導緻形成非晶態的剪切帶(如流變學中的“軟化”現象)。本章探討瞭非晶態矽酸鹽的結構特徵、弛豫時間以及其在剪切帶中錶現齣的異常低粘度。結閤原位光譜學數據,闡釋瞭高壓下矽氧四麵體的重排機製如何影響高粘度流體的輸運性能,為理解深源地震的觸發機製提供瞭新的視角。 第三部分:深部過程與關鍵礦産資源的成因 本部分將深部物理化學機製與工業和戰略性礦産資源的形成聯係起來,探討瞭礦床成因的深部控製因素。 第七章:地幔熔融與鉑族元素(PGE)的分配 鉑族元素(PGE)在地幔物質中的豐度和分配是理解地球早期分異的關鍵。本章詳細研究瞭不同熔融程度和氧逸度條件下,PGE在橄欖石、輝石與熔體之間的分配行為。討論瞭地幔柱上湧和快速俯衝對地幔源區PGE地球化學特徵的影響,並將其與鉻鐵礦和硫化物礦床的Pikwawakiite分異曆史進行對比。 第八章:大陸深部流體與關鍵稀土元素(REE)的富集 本書提齣瞭大陸深部熱液係統是形成某些特定類型稀土元素礦床(如碳酸岩型REE礦床)的關鍵動力。本章分析瞭俯衝或地幔物質上湧攜帶的超臨界流體在淺部地殼中發生相變和冷卻時,如何高效地捕獲和富集REE。重點討論瞭REE在磷灰石、氟碳酸鹽等礦物中的替代機製及其與深部岩漿活動的耦閤性。 第九章:鋰、鈹與戰略性輕元素的地幔循環 隨著新能源産業的發展,鋰和鈹等輕元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章專注於這些元素在地幔礦物中的微量替代機製和遷移路徑。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瞭鋰在俯衝帶脫水過程中的行為,以及高溫下鋰在雲母和含水相中的分配係數變化。探討瞭花崗岩、偉晶岩與地幔源區的聯係,揭示瞭戰略性輕元素從深部嚮地錶遷移的地球化學途徑。 結論:多尺度集成建模與未來展望 本書最後總結瞭當前研究的瓶頸,強調瞭將高壓物理化學、地幔動力學模擬與礦床地球化學觀測數據進行多尺度集成建模的必要性。展望瞭未來在深部地球結構、極端條件實驗技術和資源勘探預測方麵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書不僅是地球深部過程研究的綜閤性參考,也是對地球係統資源潛力的深度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沉穩又不失專業感,一看就知道是值得細細品讀的書籍。我一直對地球的化學組成和演化過程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肉眼難以察覺,卻又在塑造我們星球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的微量元素。這本書從名字上看,就直擊瞭我的興趣點,仿佛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地質奧秘的大門。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講解微量元素在各種地質體(岩石、礦物、水、大氣)中的分布、遷移和富集規律。不知道書中會不會詳細闡述不同微量元素在地殼、地幔、地核等不同圈層中的獨特性質和行為,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岩漿演化、變質作用、沉積過程的。我很想瞭解,比如某些稀土元素在不同岩石類型中的指示意義,或者某些親石元素和親鐵元素在地質體中的分配差異,這些信息對於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曆史至關重要。而且,作為“第二版”,我推測它一定在內容上有所更新和深化,或許會涵蓋近年來微量元素地球化學領域的新發現、新理論或者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對於同位素地球化學在示蹤微量元素來源和演化方麵的應用,或者利用微量元素研究古環境的最新進展,都讓我充滿期待。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深入地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視角。

評分

坦白說,我對《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原理”二字。這意味著它不僅僅羅列數據和現象,更重要的是要解釋“為什麼”。我渴望瞭解微量元素在地球係統中所扮演的“幕後英雄”的角色,它們是如何微妙地調控著宏觀的地質過程。這本書是否能夠深入淺齣地闡述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學循環中的關鍵作用?比如,在地幔對流、岩石圈變形、闆塊構造等宏大尺度地質事件中,微量元素又是如何作為示蹤劑,揭示這些過程的動力學和物質來源的?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同位素地球化學在微量元素研究中的應用,比如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來測定岩石和礦物的年齡,或者利用穩定同位素的比值來追溯物質的來源和演化曆史。這對於理解地球的演化時間綫以及物質的遷移轉化過程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當然,一本優秀的原理性著作,還應該具備邏輯嚴謹的體係和清晰的脈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層層遞進,從基礎概念講到復雜的應用,讓讀者能夠逐步建立起對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係統認知。

評分

從一本圖書的標題往往能預見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則給我帶來瞭一種既熟悉又充滿探索欲的感覺。熟悉,是因為“地球化學”這個領域本身就極具魅力,而“微量元素”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它們如同地質體中的“DNA”,記錄著豐富的地球演化信息。探索欲,則源於“原理”二字,它暗示著這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那些支配微量元素行為的根本法則。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對微量元素的分類、地球化學行為(如親離子性、親固性等)進行詳盡的闡述?這些性質又如何影響它們在不同礦物和岩石中的分配?此外,我非常想瞭解,書中在講解微量元素在各種地質現象中的應用時,會選擇哪些典型案例?例如,如何利用微量元素來區分火山岩的岩漿來源?又如何通過它們來研究沉積岩的物源信息?甚至,微量元素在環境地球化學領域,如汙染物遷移轉化、古氣候重建等方麵的應用,是否也會被提及?對於一本“第二版”而言,我期待它能夠體現齣近年來該領域的新進展,例如新的實驗技術、新的理論模型,或者在地球化學研究方法上的創新。這本著作,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微量元素世界的大門,值得細細探索。

評分

作為一名對環境科學和地質學交叉領域有濃厚興趣的本科生,我對於《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的齣現感到十分振奮。市麵上關於地球化學的書籍不少,但專門針對微量元素進行係統闡述的,而且又是第二版,更新更及時的,實屬難得。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夠詳細解析微量元素在礦産資源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例如,某些稀有金屬元素是如何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富集的?它們與主要的成礦元素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係?此外,我也十分好奇書中會對微量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角色做何闡述。畢竟,許多微量元素,如硒、鋅、銅等,對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它們的地球化學行為直接影響著生態係統的健康。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元素在土壤、水體、大氣以及生物體之間流轉機製的詳盡解答,瞭解人類活動(如工業排放、農業施肥)對這些微量元素循環可能造成的乾擾和影響。作為一本原理性的書籍,我期望它不僅能介紹概念和規律,更能提供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幫助我們理解理論在實際地質問題研究中的應用。比如,利用微量元素數據來劃分岩石的來源、推斷岩漿演化的路徑,甚至重建古海洋的化學環境,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學習的內容。

評分

當我翻開《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的書頁時,一股深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從其嚴謹的標題便可窺見,這並非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飽含科學深度和研究價值的專著。我曾接觸過一些地球化學的文獻,但對於微量元素如此細緻入微的探討,一直覺得有些碎片化。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希望它能係統地介紹微量元素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不同地球化學環境下的配分行為。例如,在岩漿分異過程中,哪些元素傾嚮於富集在早期形成的礦物中,哪些則留在剩餘熔體裏?在熱液活動中,微量元素的遷移和富集又遵循怎樣的規律?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經典的地球化學模型,如分配係數(partition coefficient)的計算和應用,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岩石和礦物的形成過程?而且,考慮到是第二版,我非常期待其中能夠納入近年來的前沿研究成果,比如利用高精度分析技術(如ICP-MS)對微量元素進行探測的新進展,以及在行星科學領域,微量元素在地外天體(如月球、火星)研究中的應用。這本書無疑將成為地質學、地球化學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

評分

很好很滿意

評分

書籍非常不錯!

評分

很好,專業必讀!

評分

很好,專業必讀!

評分

質量好,價格閤適,送貨及時,東西質量也不錯

評分

收到瞭,看著不錯

評分

質量好,價格閤適,送貨及時,東西質量也不錯

評分

不錯的書,很有用的

評分

還沒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