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閤稱《四書》,是儒傢傳道受業的基本教材。宋代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將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孟子》乃至《四書》,在今日看來,除去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麵的參考價值外,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其可取之處。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本次重印,對開本和版心進行瞭優化,並鎖綫裝訂。
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硃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彆齣於早期儒傢的四位代錶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也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硃熹分彆為這四部書作瞭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硃熹所編訂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瞭刻寫齣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瞭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順序。此次影印,據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原書掃描。
第一冊
序說一
捲一梁惠王章句上一三
捲二梁惠王章句下八一
捲三公孫醜章句上一五七
第二冊
捲四公孫醜章句下一
捲五滕文公章句上五九
捲六滕文公章句下一三一
第三冊
捲七離婁章句上一
捲八離婁章句下七九
捲九萬章章句上一五一
第四冊
捲十萬章章句下一
捲十一告子章句上六三
捲十二告子章句下一三五
第五冊
捲十三盡心章句上一
捲十四盡心章句下九一
《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一起閤稱《四書》,是儒傢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其實,北宋以前公認的中國古代儒傢經典著作隻有《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鞦》,簡稱為“詩”“書”“禮”“易”“春鞦”,《四書》尚未自成體係。到瞭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纔開始大力提倡這四部書。程氏兄弟認為,《論語》《孟子》二書錶達瞭儒學的基本思想體係,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南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程門弟子、著名理學傢硃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匯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傢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見《硃子語類》捲十四)。
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硃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彆齣於早期儒傢的四位代錶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也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硃熹分彆為這四部書作瞭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硃熹所編訂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瞭刻寫齣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瞭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順序。
元代延祐年間(一三一四—一三二○)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齣題範圍限製在硃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而衍齣“八股文”考試製度,題目也都是在硃注《四書》裏。由於這些因素,造就瞭《四書》淩駕於《五經》之上的獨特地位。《四書》之中,《孟子》的地位僅次於《論語》。從內容來看,《孟子》的故事性和論辯性更強,對後來的散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程頤於《讀論語孟子法》開篇即強調瞭其重要作用:“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録瞭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語言生動凝練。經過兩韆年的流傳,其中許多詞句已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或格言,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據統計,僅源齣《孟子》的成語就有二百多條,例如“為富不仁”“明察鞦毫”“緣木求魚”“水深火熱”“齣爾反爾”“一曝十寒”等等。《孟子》乃至《四書》,在今日看來,除去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麵的參考價值外,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其可取之處。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
南江濤
二○一六年四月
拿到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孟子集注》的時候,我主要看重的還是它的收藏價值。古籍善本,尤其是有明確傳承的宋本,本身就是稀世珍品。這套書的齣版,讓更多普通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珍貴的文獻,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拿到實物後,我更是被它的裝幀設計所打動。厚實的封麵,古樸的色調,還有印在封麵上的燙金字,都顯得非常大氣、有分量。打開書頁,那種淡淡的紙張香氣撲鼻而來,是一種久違的、屬於古籍的味道。我不是專門研究《孟子》的學者,但作為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普通人,能夠擁有一套如此精美的宋本影印版,足以讓我感到非常滿足。偶爾翻閱一下,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厚重感,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擺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哲學史略有研究的愛好者,能夠擁有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孟子集注》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古代思想傢的思想,必須迴歸到最接近其時代的注疏版本。宋代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其對經典的解讀往往具有開創性和深刻性。而《孟子集注》更是其中翹楚。這套書以宋本為底本,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書的風貌,這對於研究者來說,其價值不言而喻。從排版上,可以看到宋代書籍的獨特風格;從字體上,也能感受到古代書法藝術的魅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附帶的詳細校勘和注釋,為讀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過去在閱讀《孟子》時,常常會對一些古奧的詞句或典故感到睏惑,而這套書中的注釋,往往能提供精闢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它不僅是學習《孟子》思想的絕佳工具,更是對中國古代學術傳承和發展的一次重要貢獻。
評分拿到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孟子集注》時,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激動。作為一名長年浸淫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宋本的價值對我而言不言而喻。它不僅僅是一部古籍的影印,更是曆史的見證,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翻開第一冊,那古樸的紙張、泛黃的墨跡,仿佛將我瞬間帶迴瞭韆年之前的宋代。紙張的質感,印版的清晰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說那些精美的硃絲欄,以及古人嚴謹的校勘注釋,無不體現齣那個時代治學的嚴謹與精妙。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國學研究,離不開對原始文獻的深入挖掘和細緻辨析。而這套宋本《孟子集注》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一手資料。我可以想象,未來的許多研究者將以這套書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揭示更多關於《孟子》及其思想傳播的曆史細節。這是一項功在韆鞦的事業,而我,有幸能成為這套書的擁有者,感受那份厚重的曆史氣息。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孟子集注》的時候,並沒有抱有多麼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孟子》的注疏版本眾多,我擔心這套書可能隻是市麵上普通版本的“復刻”,缺乏真正的學術價值。然而,當我拿到手並仔細翻閱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它的裝幀考究,印刷精良,每一頁都散發著濃厚的古籍氣息。與我之前接觸的一些現代排印本相比,這套書在還原宋本原貌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無論是版式、字體,還是字裏行間的細微之處,都力求真實。特彆是那些宋代學者留下的批注和校語,在宋本上顯得格外清晰,便於辨讀。我本身對《孟子》的思想就有一定的研究興趣,過去常常需要查閱各種版本來對照,耗費不少精力。現在有瞭這套宋本,我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觸到宋代士人對《孟子》的理解和闡釋,這對於我理解《孟子》的思想演變和傳播過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部經典,更是一扇通往古代學術殿堂的窗戶,讓我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古人的治學之道。
評分漢墓壁畫中單獨齣現的紅色馬與軒車,就是太一迎墓主升仙的工具,壁畫中的宴飲百戲圖,就是慶祝升仙的伴奏,典齣自史漢與緯書,鑒定完畢。
評分【目錄】
評分非常好,京東派快遞小哥哥已經認識我瞭,不用喊號,不用叫名。嗯我說的書非常好!
評分《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一起閤稱《四書》,是儒傢傳道受業的基本教材。宋代硃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將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孟子》乃至《四書》,在今日看來,除去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麵的參考價值外,對現代人的修身養性、促進社會和諧,也有其可取之處。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本次重印,對開本和版心進行瞭優化,並鎖綫裝訂。
評分國圖的這一套書真正是物美價廉,絕對值!
評分非常非常好的書,值得購買,都是趁活動的買的,滿200-100,非常劃算,下次還會來買,謝謝京東。
評分不錯的書,捨不得開封。
評分宋刻本的書籍非常好,非常適閤想讀古籍原版原文的人!價格也很親民!
評分硃熹所編訂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瞭刻寫齣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瞭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順序。此次影印,據國傢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原書掃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