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1976年生,山東淄博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後。現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委黨校屯墾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道教文獻、道教文化、屯墾文獻等領域的研究。著有《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與道教文化》(四川齣版集團巴蜀書社,2013年),參加點校《齊雲山誌》(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5年),發錶論文《中國古代道教寫經》(《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5期)等十餘篇。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從目錄的豐富程度就能窺見一斑。我觀察到其中收錄的文獻種類非常多樣,涵蓋瞭官方檔案、私人迴憶錄、地方誌乃至一些當時發行的報刊文章索引,這種多元化的文獻來源,極大地拓寬瞭對新疆屯墾曆史進行多維度解讀的可能性。單憑某一種類型的文獻,視角難免片麵,而這本目錄匯集瞭如此駁雜的資料,暗示瞭其背後編纂團隊進行瞭艱苦卓絕的文獻挖掘工作。對於想要撰寫關於某一特定曆史階段屯墾政策影響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近乎全麵的“文獻地圖”,是進行深度研究的絕佳起點。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於時間成本的巨大節省上。在學術研究中,時間往往是最大的瓶頸,尤其是麵對跨越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區域性史料。以往我們可能需要花費數周時間在不同圖書館或檔案館之間奔波,僅為確認某份重要文告的存在與否。然而,有瞭這樣一本經過係統性梳理的文獻索引,我可以高效地預先規劃研究路徑,明確哪些是核心文獻,哪些是補充材料。這種“清單式”的檢索工具,極大地提升瞭研究的前期效率,使得我們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文獻的深度解讀和論證構建上,而不是被繁瑣的文獻搜尋工作所睏擾。
評分從檢索效率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我個人認為其係統性構建得相當齣色。我注意到它似乎將文獻按照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主題領域進行瞭細緻的劃分,這種分類方式對於快速定位特定時期的屯墾史料非常有幫助。例如,初期的“邊疆治理”部分與後期的“生産建設”部分界限分明,使得研究者不必在海量的條目中盲目摸索。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目錄中對於每一條文獻的著錄信息都力求詳盡,不僅包含瞭書名、作者,甚至連頁碼、齣版年份等細節都有所標注,這種顆粒度的信息密度,極大地提高瞭後續信息核實的便捷性,省去瞭我大量重復查閱原始檔案的時間。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麵采用瞭較為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以燙金的字體,顯得既莊重又不失典雅,很有學術著作的風範。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觸感厚實,內頁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文獻標題也能一目瞭然,閱讀體驗非常舒適。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這樣的體量和厚度,如果沒有紮實的裝訂工藝,恐怕難以長久保存。整體來看,編輯和齣版方在圖書的物理呈現上確實下足瞭功夫,光是翻閱時的那種質感,就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資料價值非同一般,這對於需要長期參考和查閱的工具書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加分項。它不僅僅是一堆紙張的堆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頭工具。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區域曆史的研究者,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局限於單純的文獻羅列,它更像是一部隱含瞭研究綫索的工具書。通過閱讀這些目錄條目,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新疆屯墾事業在不同曆史節點上關注焦點的轉移,比如早期側重於軍事布局,後期則轉嚮瞭農業技術推廣和人口結構的變遷。這種潛藏在目錄結構中的曆史脈絡,對於剛接觸這一領域的初學者而言,提供瞭極佳的宏觀把握框架。它不是直接提供論點,而是通過精妙的組織,引導讀者去發現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研究空白和潛在的交叉學科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