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1976年生,山东淄博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现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屯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道教文献、道教文化、屯垦文献等领域的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道教文化》(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3年),参加点校《齐云山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发表论文《中国古代道教写经》(《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5期)等十余篇。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于时间成本的巨大节省上。在学术研究中,时间往往是最大的瓶颈,尤其是面对跨越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区域性史料。以往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数周时间在不同图书馆或档案馆之间奔波,仅为确认某份重要文告的存在与否。然而,有了这样一本经过系统性梳理的文献索引,我可以高效地预先规划研究路径,明确哪些是核心文献,哪些是补充材料。这种“清单式”的检索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前期效率,使得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文献的深度解读和论证构建上,而不是被繁琐的文献搜寻工作所困扰。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从目录的丰富程度就能窥见一斑。我观察到其中收录的文献种类非常多样,涵盖了官方档案、私人回忆录、地方志乃至一些当时发行的报刊文章索引,这种多元化的文献来源,极大地拓宽了对新疆屯垦历史进行多维度解读的可能性。单凭某一种类型的文献,视角难免片面,而这本目录汇集了如此驳杂的资料,暗示了其背后编纂团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文献挖掘工作。对于想要撰写关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屯垦政策影响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近乎全面的“文献地图”,是进行深度研究的绝佳起点。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域历史的研究者,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献罗列,它更像是一部隐含了研究线索的工具书。通过阅读这些目录条目,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新疆屯垦事业在不同历史节点上关注焦点的转移,比如早期侧重于军事布局,后期则转向了农业技术推广和人口结构的变迁。这种潜藏在目录结构中的历史脉络,对于刚接触这一领域的初学者而言,提供了极佳的宏观把握框架。它不是直接提供论点,而是通过精妙的组织,引导读者去发现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研究空白和潜在的交叉学科联系。
评分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我个人认为其系统性构建得相当出色。我注意到它似乎将文献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领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这种分类方式对于快速定位特定时期的屯垦史料非常有帮助。例如,初期的“边疆治理”部分与后期的“生产建设”部分界限分明,使得研究者不必在海量的条目中盲目摸索。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目录中对于每一条文献的著录信息都力求详尽,不仅包含了书名、作者,甚至连页码、出版年份等细节都有所标注,这种颗粒度的信息密度,极大地提高了后续信息核实的便捷性,省去了我大量重复查阅原始档案的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采用了较为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典雅,很有学术著作的风范。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厚实,内页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文献标题也能一目了然,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装帧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这样的体量和厚度,如果没有扎实的装订工艺,恐怕难以长久保存。整体来看,编辑和出版方在图书的物理呈现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光是翻阅时的那种质感,就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资料价值非同一般,这对于需要长期参考和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堆纸张的堆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头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