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

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叶菲姆·戈登,[俄] 德米特里·科米萨罗夫 著,薛浩亮 译
图书标签:
  • 苏联空军
  • 俄罗斯空军
  • 空中预警机
  • 指挥机
  • 军用航空
  • 航空史
  • 军事科技
  • 冷战
  • 航空工程
  • 苏联/俄罗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457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90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空中预警飞机发展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政治与军事领袖一直都在注视着另一侧西方的军事科技发展,对比自身防空系统各种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构建属于自己国家的防控体系。然而随着西方攻击性武器系统的不断发展升级,苏联空军与苏联防空部队需要有能足以和西方技术抗衡的预警机。本书详尽地展示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研发独特而且拥有自身优势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的*过程,对我军现在正在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配有大量*次出版的精美照片,为研究人员和军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叶菲姆·戈登(Yefim Gordon),1950年出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市,1972年毕业于考那斯市的科技学院。40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航空历史,并已经搜集了世界上很多照片和文件档案主题之一。
  从1989年起,就已成为一位专业的航空记者和摄影师,叶菲姆·戈登在苏联、俄罗斯和外国的航空杂志上已经发表了数以百计的专题和照片。他还独著和合著了超过100本关于苏联和俄罗斯航空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出版于7个国家。*近,叶菲姆·戈登成了基地设在莫斯科的航空出版社(多边形(Polygon)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德米特里·科米萨罗夫(Dmitriy Komissarov),1968年出生于莫斯科,1992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他自从担任翻译以来,其大部分工作都与其感兴趣的航空有关。
  作为两本航空类书籍的作者,德米特里·科米萨罗夫曾经翻译或合著过超过50本其他方面的书籍。他还曾用两种语言写过无数个关于苏联和俄罗斯航空方面的杂志专题。德米特里·科米萨罗夫现在为基地设在莫斯科的航空出版社(多边形(Polygon)出版社有限公司)工作。

前言/序言


《天空的眼睛: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与指挥战机发展历程》 在冷战的铁幕之下,一场无声的较量在广袤的空中舞台上悄然上演。战略的平衡、战场的态势、指挥的效率,都与能否率先“看见”敌人息息相关。飞机,早已不再仅仅是攻击的利刃,更化身为“天空的眼睛”,承载着信息收集、指挥协调的重任。本书将带您穿越时空,深入探究苏联及后继俄罗斯在空中预警与指挥飞机(AEW&C)研发领域波澜壮阔的历程,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技术突破、战略博弈以及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第一章:预警的曙光——萌芽与早期探索(1940年代末-195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超级大国间的对抗已然升级。雷达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远程对空搜索雷达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在辽阔空域早期探测敌方空中力量的巨大潜力。在这一时期,苏联军事思想家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战略机遇,开始构思如何在飞机平台上集成强大的雷达系统,以实现对敌机及其战略轰炸机的早期预警。 这一阶段的探索,更多的是基于现有轰炸机或运输机平台的改装。将笨重的雷达设备、通信系统以及相应的工作站安置在机舱内,需要解决电源、散热、减震以及机身结构的加固等诸多难题。早期的预警机,其性能尚显粗糙,主要依赖于地面雷达站的辅助,并不能完全独立承担复杂的空中指挥任务。然而,正是这些初步的尝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暴露了平台限制和技术瓶颈,为后续的研制指明了方向。我们也将审视当时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初期动向,对比苏联的独特发展路径。 第二章:从“图”到“飞”——早期专用预警机的诞生(1960年代-1970年代)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迫切,苏联开始着手设计和建造真正意义上的专用空中预警与指挥飞机。这一时期,苏霍伊设计局和图波列夫设计局等顶尖航空工程力量被投入到这一关键项目之中。本书将详细解析“图-126”(Tu-126)“苔原”(Tundra)的故事。这款基于图-104客机改装的预警机,虽然在技术上仍有局限,但它代表了苏联在专用预警机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我们将深入剖析“图-126”的设计理念,包括其核心的“闪电”(Liana)雷达系统、通信设备以及机组人员的配置。同时,也会探讨它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挑战,例如雷达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以及在高空作战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制造,更是关于一个国家在技术与战略上的投入与权衡,以及如何克服技术代差,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空中预警体系。 第三章:技术跃升与战略升级——新一代AEW&C的曙光(1980年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军事技术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半导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更先进的雷达体制的发展,为新一代空中预警与指挥飞机的诞生提供了可能。苏联在此期间,将重点放在了研发一款更先进、性能更强大的AEW&C平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空中威胁和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本书的核心章节将聚焦于A-50(Il-76 AEW&C)“支柱”(Shmel)的研发历程。我们将详细解读这款基于伊尔-76大型运输机改装的预警机的设计思路。它的核心——“幼犬”(Phazotron)雷达系统,是如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其探测能力、跟踪精度以及全方位覆盖能力又达到了何种水平?同时,我们还将深入分析A-50在通信、数据链、电子对抗以及战场管理等方面的集成能力。 这一时期,AEW&C的职能已经从单纯的“预警”向“指挥与控制”(C2)延伸。A-50不仅仅是发现敌机,更要成为空战中的“空中指挥部”,协调己方战机、防空部队,甚至引导战术打击。我们将详细考察其内部的工作站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以及与其他军事平台的协同作战能力。这一发展,标志着苏联在战略层面上对空中预警与指挥体系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四章:冷战余波与转型期的挑战(1990年代-2000年代)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曾经庞大而完整的军事研发体系,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流失以及国际合作受限等多重挑战。A-50的生产和改进计划也受到了影响。然而,对于空中预警与指挥能力的需求,并未因此减弱。 本章将深入探讨俄罗斯在这一转型期内,如何努力维持并升级其AEW&C力量。我们将分析A-50项目在这一时期的曲折发展,包括其改进型“A-50U”的研发进程。A-50U的升级,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对信息时代战场需求的适应。新的雷达技术、更强的计算能力、更高效的数据链以及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的提升,都是其升级的重点。 此外,我们也将审视俄罗斯在这一时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例如与印度达成的引进A-50E(I)的项目。这反映了全球范围内AEW&C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间在这一战略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第五章:新世纪的雄心——俄罗斯AEW&C的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全球军事格局再次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战、网络战、以及高技术非对称威胁的出现,对空中预警与指挥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俄罗斯在保持A-50系列现代化升级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下一代AEW&C平台的发展。 我们将分析当前俄罗斯在AEW&C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对现有A-50U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对未来新平台的研究方向。这可能包括对平台选择的考量,例如是否继续沿用大型运输机平台,还是探索更轻便、更灵活的平台。在雷达技术上,未来AEW&C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例如集成电子侦察、电子攻击能力,以及支持无人机集群的指挥。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展望俄罗斯AEW&C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从冷战时期的技术追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与升级,苏联/俄罗斯的空中预警与指挥战机研发历程,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牺牲的史诗。它们不仅是冰冷的机器,更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有力支撑,是守护天空的“眼睛”,更是信息时代战场上的核心枢纽。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翔实的史料,以及生动细致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客观、深入的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与指挥战机发展全貌,带领您一同理解这些“天空的眼睛”如何改变战争的形态,并持续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毕竟“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这个题目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认为,在信息时代,掌握制空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指挥和协调空军力量,而AWACS飞机正是这一能力的载体。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研究确实是深入且细致的。他没有回避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所经历的坎坷,比如早期技术上的不足,以及与西方技术的代差。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型号飞机在电子设备、机体结构、以及整体任务效能上的对比分析,都非常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早期原型机和概念项目的介绍,这些往往是了解一个技术领域发展脉络的关键。虽然有些项目最终未能大规模量产,但它们所蕴含的技术思想和设计理念,却可能对后来的型号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作者的叙述方式并不枯燥,而是通过穿插一些历史事件和背景信息,将枯燥的技术内容生动化,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飞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对于真心喜欢军史和航空工程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

这本《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本军史读物了!我一直对冷战时期的军事技术,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国家战略意志的尖端项目特别感兴趣,而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隐藏已久的大门。从最初的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那几个充满野心的概念,到后来雅克夫列夫和苏霍伊的激烈竞争,再到图-126“苔藓”虽然性能不尽如人意但却意义非凡的出现,以及最终图-160“白天鹅”凭借其强大的战略威慑力横空出世,书中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历了每一项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作者对于各个设计局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背后涉及到的政治博弈和资源分配,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早期雷达技术以及数据链系统的发展历程的描述,虽然篇幅不长,但却点出了关键性的技术瓶颈和突破,这对于理解为何苏联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与西方存在差异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角度之独特,远超我之前的预期,是一部值得所有对冷战军事史和航空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的佳作。

评分

我对这本《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的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作为一名业余的航空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充满争议和传奇色彩的苏联/俄罗斯空军装备情有独钟,而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AWACS)这一细分领域,在我看来更是充满了未被充分挖掘的神秘感。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型号和性能参数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飞机的设计理念、技术演进,甚至包括背后那些充满智慧与妥协的决策过程。例如,书中关于A-50“支柱”的介绍,我看到了苏联航空工业在面临西方技术封锁时,如何利用现有基础,通过创新性的设计思路来应对挑战。其对早期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目标识别能力以及电子对抗能力的详细论述,都让我对这种“天空之眼”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作者在处理信息时,并非单线条叙述,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不同时期,不同型号之间的技术继承与断代,以及它们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失败”或“不完美”项目所给予的客观评价,这比那些只歌颂成功的叙事更加真实可贵。

评分

对于《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填补了我对于这个特定军事装备领域认知的空白。我之前对苏联/俄罗斯的空军力量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其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的具体研发历程,尤其是那些可能不为人知的早期尝试和技术攻关,一直知之甚少。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系统地梳理了从早期概念提出,到各个设计局的方案竞标,再到原型机试飞,以及最终装备部队的全过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型号飞机所采用的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分析,以及它们在面对电子干扰和突发情况时的表现。作者并没有回避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比如技术瓶颈、资源限制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反而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叙述中,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立体和真实。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技术节点的详细阐述,例如雷达的探测距离、目标跟踪精度以及指挥控制能力的提升,这些都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这些飞机在现代空战中的核心作用。这是一本能够满足资深军迷和对军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深度阅读的书籍。

评分

《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知识补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军事技术发展的人,我一直对苏联/俄罗斯在空军现代化建设方面所走的独特道路感到好奇。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型号预警和指挥机的详细介绍,特别是关于其电子设备、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演变,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注意到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飞机视为独立个体,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中来考察。例如,书中对图-126“苔藓”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在当时条件下的突破,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这比简单地赞扬或批评更加客观。而且,书中关于雷达技术的迭代,从最初的机械扫描到后来的相控阵,再到数据链的升级,都描述得非常清晰,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飞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设计局的方案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技术细节的严谨考究,这让我感觉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行业专家在娓娓道来,充满了专业性和可信度。

评分

很好的书,活动拿下很实惠。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物美价廉的好东东,非常满意

评分

还没细看,图大字少,不过总体质量还可以

评分

还没细看,图大字少,不过总体质量还可以

评分

出差在外地,朋友帮着收的,速度很快,还没开箱,看着包装还可以,先好评!

评分

好。

评分

题材不错

评分

物美价廉的好东东,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