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

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红民 著
图书标签:
  • 蒋介石
  • 日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近代史
  • 国民党
  • 政治
  • 回忆录
  • 军事
  • 中国现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关村图书大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二科
ISBN:9787010168371
商品编码:11923221350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二科 出版时间:2016-12-01
作者:陈红民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68.00 页数:494 印次: 1
ISBN号:978701016837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民国风云:从辛亥到抗战的时代侧影》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历史人物的私密记录或日记解读,而是力求构建一幅广阔而深邃的民国历史画卷,旨在描摹自辛亥革命肇始,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多个维度上所经历的剧烈转型与复杂博弈。全书以宏观叙事为主线,辅以对重要历史事件、关键人物群像的深入剖析,力求还原那个风云变幻、充满矛盾与希望的时代底色。 第一部:旧秩序的崩塌与新势力的崛起(1912-1928)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中华民国建立之初的混沌局面。我们从清朝覆灭后的权力真空谈起,详细阐述了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及其对共和政体的短暂冲击。重点分析了“二次革命”的失败,揭示了早期革命党人力量分散、组织结构松散的内在弊端。 随后,笔墨转向了军阀割据的时代。本书细致梳理了皖系、直系、奉系等主要派系的形成、扩张与相互倾轧。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地方军事强人如何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如何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残酷的兼并,以及他们对国家统一和现代化进程造成的深远阻碍。我们不仅描述了北洋政府的有名无实,更聚焦于地方精英、知识分子在这一“低谷期”的挣扎与探索。 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领域同样躁动不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彻底批判,到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狂热追捧,展现了知识界寻求民族精神重塑的迫切性。本书将探讨白话文运动的社会基础,以及文学革命对大众启蒙的实际影响。同时,马克思主义等西方思潮如何通过留日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传播,为后续的政治格局变动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革命的整合与北伐的洪流(1924-1930) 本书用大量篇幅聚焦于国民党的改组与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详细解读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发展轨迹及其历史必然性与局限性。我们分析了黄埔军校的创建,不仅仅是军事人才的培养所,更是新型革命军队政治化建设的里程碑。 接着,全书核心内容转向了气势磅礴的北伐战争。北伐的成功绝非偶然,本书将从军事部署、政治宣传(如“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如何动员民众)、以及对反封建势力的瓦解等方面,多层次地剖析其胜利的关键因素。我们探讨了北伐过程中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国民政府如何在南方迅速建立起统一的政权框架。 然而,北伐胜利的果实并未能带来长久的安定。紧随其后的“宁汉分裂”与“清党”事件,被置于复杂的权力继承与意识形态分野的背景下进行审视。本书分析了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如改组派、右派)的政治诉求,以及他们对未来国家走向的构想差异。 第三部:十年建设的尝试与暗流涌动(1930-1937) “黄金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且极其重要的阶段。本书客观评价了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教育普及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就,例如新式金融体系的建立、铁路里程的增加、以及对私营工商业的有限扶持。 然而,这种建设并非在真空或和平环境中进行。本书深入探讨了围绕南京国民政府展开的多重挑战: 1. 内部的军事角力: 详细描述了“中原大战”的起因、过程与深远影响。这场规模空前的内战,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元气,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并为日后的民族危机埋下了军事上的脆弱性。 2. 对共产党的围剿与战略转移: 本书客观分析了国民政府对江西“剿共”的军事行动和“理财”策略,以及共产党方面从“围剿”到“长征”的战略抉择,力求展现双方在军事理论和政治动员上的不同实践。 3. 外交的困境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重点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所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我们审视了其背后的战略考量——是实力的不足,还是对国际环境的误判?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之间,东北沦陷、一·二八事变、长城抗战等一系列事件,勾勒出中国在面对外侮时的无奈与隐忍,也反映了国内要求一致对外的民意压力如何逐步增强。 第四部:抗战前夜的危机与凝聚(1935-1937) 本书的收尾部分,聚焦于“一二·九运动”之后,民族主义思潮的全面高涨。我们分析了知识界、学生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强烈谴责。 随后,西安事变的爆发,被视为整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书将详细描述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代表之间的复杂谈判过程,以及最终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决策。西安事变对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生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它迫使国民政府调整了对日战略的重心,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 最后,本书描绘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北平周边的紧张局势,以及中日双方在外交与军事上的最后试探。本书以七七事变爆发为节点结束叙述,旨在展现一个在内忧外患中煎熬了二十六年的国家,是如何最终迈向全面抗战的悲壮征程。 本书特色: 本书注重历史细节的还原和宏大叙事的平衡。它通过对大量政治文献、外交档案(公开部分)以及时代回忆录的梳理,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的道德评判。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民国时期的每一次重大抉择,都是在极端有限的资源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做出的艰难权衡。它是一部关于国家如何从分裂走向统一,又如何在内耗中艰难寻找民族出路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史书,最怕的就是空泛的论断和脸谱化的描绘。我尤其对那些试图将历史人物简单定义为“好人”或“坏人”的论调感到不适。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一号人物,自然承受了无数的标签和评价,正面负面的都有。因此,“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这本书的书名,给了我一种莫名的期待。它似乎暗示着一种更为审慎、更为细致的解读方式,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对日记这一最直接史料的“细品”,去发掘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日记的字里行间,来展现蒋介石的个体内在世界的?他如何平衡政治家的责任与个人的情感?他如何面对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那些关于家庭、朋友、国家大事的零散记录,在作者的笔下,又会串联成怎样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多维度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凡人情感的蒋介石,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历史符号。

评分

当我看到“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这个书名时,我内心涌现出一种想要立刻翻阅的冲动。原因很简单,我总觉得,历史人物的日记,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最直接、最真诚的桥梁。而蒋介石,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如此重要角色的领袖,他的私人日记,其价值不言而喻。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还在于“细品”和“札记”这两个词。这让我感觉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日记内容的简单呈现,更是一种带有个人思考和感悟的解读。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蒋介石,看到他作为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是如何经历喜怒哀乐,是如何做出决策,又是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冰冷的文字,转化成有温度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理解那个时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历史认知。

评分

在我看来,历史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情感和思绪里。尤其对于像蒋介石这样身处大时代洪流之中的人物,他的日记,无疑是捕捉时代脉搏和个人命运交织的最佳窗口。“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这个书名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深入探究的态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能够带领我一起“细品”那些日记背后所蕴含的深层信息。我想知道,在那些日常的笔触中,是否能够窥见他内心深处对于国家民族的焦虑与期盼?在面对重大历史转折点时,他又是如何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的?“札记”二字,也让我联想到,作者并非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带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去梳理、去理解、去解读。这种主动的“品味”过程,想必能为读者带来更深刻的启示,让我们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与一段复杂的历史进行对话。

评分

我一直觉得,阅读历史人物的日记,就像是翻看一本摊开的私人账本,里面记录的不仅仅是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事件背后人物的心路历程,那些未经修饰的喜怒哀乐,那些反复权衡的得失利弊。尤其是像蒋介石这样一位常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他的日记想必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拿到“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便是“细品”二字。这比直接叫做“蒋介石日记全集”或者“蒋介石日记解读”来得更具温度,仿佛作者并非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研究者,而是一个带着敬意和好奇心,逐字逐句去体味历史的回声的同路人。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会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日记中的点滴汇聚成一条条生动的河流,带领我们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理解那些历史事件中,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那些宏大的叙事背后,个体情感的波动,个人的反思与顿悟,往往才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评分

“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近代史,尤其是对蒋介石这位关键历史人物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的期待值其实很高。毕竟,日记是最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载体,而蒋介石,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角色的领袖,他的日记,无疑是一扇通往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秘门。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纸张背后,这位被塑造成各种形象的领袖,他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思考国家的命运,又如何处理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抉择?是意气风发,还是焦头烂额?是踌躇满志,还是心力交瘁?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蒋介石?我对其中“札记”二字也颇为玩味,这暗示着作者并非简单地摘抄日记,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分析,这种“品读”的方式,似乎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更具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更清晰地辨认出那个身影的轨迹,感受那个时代的心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