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甲骨文丛书·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爱德华·多尼克(Edward Dolnick) 著,黄珮玲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牛顿
  • 艾萨克·牛顿
  • 皇家学会
  • 机械宇宙
  • 科学革命
  • 17世纪
  • 英国科学
  • 历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37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1357
品牌:甲骨文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甲骨文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4
字数:2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想了解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我们可以通过作者通俗而不失生动的叙事,认识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时代,认识科学与现代世界的关联,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史。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的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内容简介

  《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天才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
  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当17世纪晚期绝大多数人仅看到分崩离析的世界时,世界在这群早期科学家眼中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这群人是当时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他们笃信宗教,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解读上帝的心意,并以此来认清楚这个世界。他们宣称,宇宙在表面的混乱下,其实像是结构复杂并运行完美的机械时钟。为此,他们大胆地进行科学实验验证事物的性质,透过望远镜向外观看探索广阔的宇宙,使用显微镜观察无尽向内探索微小的世界。他们处理了希腊人无法处理的运动问题,从伽利略一路到牛顿,他们启动按钮,让希腊人的静态的世界动了起来;研究了变化中的数学,发现运动定律。他们还探索无限的概念,研究无限大和无限小,发明微积分。尽管他们是带着宗教信仰,带着解读上帝旨意的目的去做着些事,并且他们的观念制造也充满了对立,但是他们的成果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促成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尼克(EdwardDolnick),美国作家,曾任《波士顿环球报》科学专栏作家。文章散见《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等,著有《救援艺术家》《伪画家的技能》等书,其中《救援艺术家》一书获得2006年爱伦·坡奖(佳犯罪实录类)。对于写作《机械宇宙》一书,具有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硕士学位的他形容自己“再次回到自己的根源”。
  黄珮玲,比利时鲁汶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硕士,专职译者,译有《伤心人类学》《别睡!这里有蛇》,后者获得2011年开卷好书奖(翻译类)

精彩书评

  多尼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天才的形象,他们为有趣的书写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来源……他以能够把握鲜活细节的独到眼光,辅之以对历史的再创造及对所选主题的热爱……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是一部引人入胜、增广见闻的好书。
  ──《出版家周刊》
  多尼克关于科学革命时代历史的流畅书写,讲述了诸多关于社会变革之时的关键人物与事件的有趣故事。
  ──《夏洛特观察家报》
  一部生动描述早期科学史的著作……笔调幽默、布局合理、精彩纷呈。
  ——《科克斯书评》

目录

  第一部分混乱的局势
  1.伦敦,1660年
  2.撒旦的魔爪
  3.世界末日
  4.死亡包围着街道
  5.忧郁的街道
  6.伦敦大火
  7.上帝的创作
  8.解放世界的想法
  9.欧几里得和独角兽
  10.少年俱乐部
  11.突围!
  12.狗和无赖
  13.一剂毒药
  14.螨虫和人
  15.没有观众的一场戏
  16.将一切拆解成碎片
  第二部分希望和怪兽
  17.前所未见
  18.像羊一样大的苍蝇
  19.从蚯蚓到天使
  20.畸形动物满街走
  21.在美景前浑身发抖
  22.想法创造模式
  23.上帝的奇怪密码学
  24.秘密计划
  25.喜悦的泪水
  26.金鼻海象
  27.打开宇宙的保险箱
  28.桅杆瞭望台的景观
  29.人造卫星轨道,1687年
  30.呼之欲出
  31.两块石头和一根绳子
  32.墙上的一只苍蝇
  33.赤裸的美景
  34.这里有怪物!
  35.对抗野兽
  36.从漩涡中脱身
  第三部分迈向光明
  37.人人生而平等
  38.奇迹岁月
  39.解开所有奥秘
  40.会说话的狗和意料之外的权力
  41.特写下的世界
  42.当电梯的电缆断裂
  43.很大的争议
  44.争斗的结局
  45.苹果和月球
  46.造访剑桥
  47.牛顿胜出
  48.与胡克先生之间的纷争
  49.世界体系
  50.只有三个人
  51.恰到好处的疯狂
  52.寻找上帝

前言/序言

  鲜有时代像17世纪晚期一般让人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天才的时代”(AgeofGenius),却很少提及这也是个“骚动的时代”(AgeofTumult)。莎士比亚的世纪到了尾声,自然和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上帝命定的惩罚。天文学尚未与占星术分家,天空中仍弥漫着征兆。
  闪烁的火苗和忽明忽暗的灯笼是仅有的人造光源。除非月亮露脸,否则夜晚不但漆黑而且危险。小偷和强盗横行街头,警察要到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敢冒险外出的胆子大的人要自己提着灯笼,或是聘请一个火炬手(Linkboy)手持用油脂浸泡过的绳子绕成的火把,照亮路面。当时的谋杀率之高,为今日的5倍。
  即使是大白天,城市也摆脱不了阴暗和肮脏,煤烟所到之处一片乌漆墨黑。当时的伦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学习新事物的中心,但套用一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恶臭、泥泞、满地肮脏的大都市”。城市的街道堆满了成山的人为垃圾,垃圾上还有屠夫们丢弃的屠宰场污物。
  无知使事情变得更糟。把蔬菜从农村运送到城市的驳船会在回程时满载着人类的污水,以为农地施肥。1599年,莎士比亚和支持他的投资者兴建了环球剧场(GlobeTheatre),漂亮的新建筑物可以容纳至少2000人,但没有一间厕所。这样的卫生状况经过一个多世纪后,还是没有任何改善。法王路易十四在1715年过世之前颁布了一条新的规则,要求每周清扫一次凡尔赛宫走廊上的粪便。
  无论皇宫贵族或是贩夫走卒,没有人洗澡。穷人是因为无法选择,富人则是缺乏意愿。(医生的解释是,水会打开毛细孔,招来感染与瘟疫,满布油脂和污垢的皮囊才能隔绝疾病。)几乎所有人都饱受蠕虫、跳蚤、虱子和臭虫之苦。科学很快会彻底改变世界,但促成现代世界来临的心灵还困在又痒又臭又脏的身体里。
  在众所瞩目的历史舞台上,我们所见尽是危机和灾难。德国在这个世纪初遭逢后来我们所称的三十年战争。这个平淡无奇的战争名称掩盖了这场宗教战争所带来的种种恐怖行径,一批又一批烧杀掳掠的军队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则是饥荒和疾病。一场内战也撼动了英国。1649年的伦敦,震惊的群众看着皇室刽子手高举斧头砍下国王的头颅。17世纪50年代席卷了整个欧洲的瘟疫,于1665年来到了英国。
  在暗处,即将改写世界的事件仍旧无人注意。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关心,有一小群受好奇心驱使的人,正研究着天空,并在笔记本上涂写着方程式。
  人类早就认识到大自然大致运行的模式——昼夜交替、月有阴晴圆缺、星星构成人们所熟悉的星座、四季更迭。但是人类也注意到,没有两天是相同的。“人类知道太阳会升起,”一如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写道,“却捉摸不住风向。”人类援引这类“自然法则”时心知肚明这并非全然正确的规则,却更像是有例外存在、需要额外诠释的经验法则与指导方针。
  然后,在17世纪的某个时间点上,一个新的想法诞生了,它认为自然世界并不只遵循草率的模式,而是依照精确的、正式的、有数学规律的法则在运行。虽然它看起来很随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但宇宙其实是一个结构复杂并且运行完美的钟表式机械装置。
  宇宙大大小小的环节都受到精心安排。上帝不仅创造了世界,设计了各种功能,他还持续不懈地监督着。他让群星运行,并照顾每一个角落。他为地球选择了完美的自转率和理想的地壳厚度。
  自然的法则尽管无所不包,条例却很少,上帝的操作手册里只有一两行字。比方说,当艾萨克·牛顿了解到引力是如何作用的,他所宣告的不是一项新发现,而是适用在所有事物上的“普世定律”(universallaw)。这条定律让月球围绕地球转动,让箭镞射向天空,让苹果从树上掉下,而且这条定律精准量化,不适合用一般的字眼来描述。17世纪的科学家们坚信,上帝是一名数学家。上帝用数学符号撰写他的律法,科学家的任务是找到解开符码的钥匙。
  我的关注重点主要放在故事的高潮,尤其是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引力理论。但牛顿惊人的成就是建立在笛卡儿、伽利略和开普勒等巨头的研究工作之上的,这些人已经破译了一部分甚至是全部的上帝的宇宙密码。我们会检视他们的突破性成就和所犯的错误。
  所有这些思想家有两项共同的特色,即他们是天才,并且绝对相信宇宙是用无懈可击的数学设计出来的。本书要说的就是一群科学家如何解读上帝心意的故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甲骨文丛书·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详细描述该书可能涵盖的内容,但会严格避免提及您指定的标题中已包含的任何具体元素,如“甲骨文丛书”、“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或“现代世界的诞生”。 --- 书名(示例,非原书名): 《星辰的律动与尘世的法则:科学革命中的范式转移》 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七世纪欧洲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学史编年,而是一次对知识生产方式、宇宙观构建以及社会结构重塑的综合性考察。它聚焦于一个关键的时代节点,彼时,基于经验观察、数学推演和精密实验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开始取代中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和神学解释框架。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欧洲知识精英群体内部的动态演变。探讨在传统学术机构(如大学和教会)之外,新型的、非正式的知识交流网络是如何兴起的。这些新形成的社群,通过定期的私人聚会、信件往来以及后来的正式出版物,形成了知识传播和检验的“共和国”。书中的核心论点之一是,这种新的协作模式——它强调公开性、可重复性和同行审议——是理解科学方法论形成的关键所在。 在理论建构层面,本书详细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式的目的论宇宙观向一种基于普遍、永恒、可量化自然法则的机械论图景的过渡。我们考察了早期自然哲学家们在理解物质的本质、运动的规律以及天体的运行机制方面所做的关键性贡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试图用统一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地上和天上现象的尝试,这标志着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分离的开端。 书中辟出重要篇幅,专门讨论了光学、力学和天文学这三个核心领域的突破。在光学方面,我们审视了关于光线本质的争论,以及对颜色、折射和反射规律的精细测量如何挑战了既有的视觉理论。在力学领域,本书细致地分析了对“力”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如何从描述性的观察转向寻求量化和预测的能力,并最终建立了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框架。天文学的变革,则被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之下,探讨了新的观测仪器(如望远镜)对人类感知宇宙空间和时间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此外,本书并未将这些智力活动视为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辨。相反,我们强调了技术发展与理论进步之间的互哺关系。例如,精密机械制造、航海测量以及军事工程的需求,如何为理论家提供了实践的温床和检验的场域。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资助科学探索的权力机构的决策。 在社会文化维度,本书探讨了科学知识如何开始渗透并重塑世俗权力结构。新发现的确定性和普遍性,被统治者用以加强其对领土、资源和国家机器的控制。科学共同体的兴起,也伴随着对知识产权和学术权威的早期界定。这些早期的制度化努力,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学术规范和科学机构的雏形。 最后,本书将视角扩展到科学革命的“遗产”层面。我们探讨了这种以经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语言的新范式,如何在哲学、神学乃至艺术领域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这种“机械的宇宙观”不仅提供了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自身、看待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全新方式。它激发了对理性、自由和进步信念的形成,这些信念构成了启蒙运动的精神基石。 通过对档案文献、私人通信和早期印刷品的细致解读,本书力图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复杂而生动的图景:在这个由好奇心、竞争、资助和意外发现交织而成的时代,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将一个神秘、充满目的的旧世界,转变为一个可被计算、可被预测的、宏大而精密的机制。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建构现代知识体系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皇家学会”这几个字,就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充满学术权谋与知识精英互动的画面。我想知道的,是这个机构在推动科学进步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它究竟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殿堂,还是一个充满了政治角力和资源争夺的权力中心?牛顿与学会的关系无疑是复杂且关键的,他既是学会的骄傲,也时常是学会内部纷争的焦点。我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当时的学术共同体是如何运作的。那些早期的实验是如何设计和验证的?信息的传播速度有多慢,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争论和误解?我特别好奇,那些早期会员们,他们对“科学”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何不同?这本书如果能揭示出科学史中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幕后故事,比如资金的来源、优先权的争夺,以及不同学科间地位的高低,那将远比单纯的科学发现介绍来得引人入胜。我需要的是那种充满张力的历史叙事,而非教科书式的陈述。

评分

从“机械宇宙”这个关键词来看,我更倾向于探究的是一种形而上的转变。在牛顿之前,世界常常被理解为充满目的性和神秘力量的有机体;牛顿的理论则将宇宙描绘成一台巨大、精确运作的时钟,一切都可以被计算、被预测。这种理解的转变,对当时的社会心理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冲击?我希望看到作者能触及哲学的层面,探讨这种“宇宙是机器”的观念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经济思想乃至神学辩论。它解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心,但也可能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疏离感。这本书若能探讨这种世界观转变带来的社会回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科学成就的层面,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传记或科学史的范畴。我关注的是,人们如何从一个“有灵魂的自然”进入到一个“可测量的自然”的时代,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思想阵痛和适应。

评分

“艾萨克·牛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可撼动的权威感,但历史告诉我们,再伟大的个体也无法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将牛顿置于更广阔的17世纪文化光谱中去审视。他不仅仅是物理学家,他还是一个深刻的宗教思想家,一个在神学问题上投入了巨大精力的学者。这种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追求绝对的、机械的自然法则,另一方面又深信上帝的干预与启示——是理解他思想整体的关键。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这种二元性,说明他是如何调和这种冲突的,或者说,这种冲突如何驱动了他的探索,那就具有了非凡的价值。此外,现代世界的诞生,绝非仅仅是科学定律的发现,它更关乎理性对迷信的胜利,关乎方法论的革新。我希望看到,牛顿的思考是如何从个体行为,逐步演变成影响整个西方文明的思维模式的。那是一种深刻的结构性转变,而不仅仅是几个公式的添加。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充满了史诗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科学革命的宏大叙事之中。我一直对牛顿这位巨人如何走出自己的时代,如何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物理学框架深感兴趣。我期待看到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他的成就,而是能深入挖掘他生平中的那些关键转折点。比如,他是如何在瘟疫期间完成那些开创性的思考?他是如何处理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那种天才间的碰撞又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机械宇宙”这个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心中扎根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定律和公式的建立,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塑,是将神秘主义色彩逐渐褪去,代之以清晰、可测量的理性光辉。如果能将牛顿的个人挣扎、他的炼金术研究(那是他另一面的重要侧面)与他的经典力学成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立体的人物群像,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我正置身于17世纪的剑桥或伦敦,亲眼目睹那个“现代世界”是如何从一片混沌中被一丝不苟地搭建起来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结构很有意思,像是三块互相支撑的巨石:个体(牛顿)、机构(皇家学会)与结果(现代世界的诞生)。我的兴趣点在于“诞生”这个动态过程。现代世界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它是一个漫长、充满拉锯战的过程。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锋。比如,牛顿的体系是如何战胜或吸纳了笛卡尔的哲学体系的?那些坚持亚里士多德传统或者神秘主义视角的学者们是如何被说服或边缘化的?这种思想的“权力转移”才是历史的精髓。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细节,展示论证的细节、辩论的火药味,而不是一个被高度提纯、美化过的历史版本。一个优秀的史学作品,应该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思想的曲折,以及真理的获得是多么不易,它需要无数人的心力、争斗与远见。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顺商祺!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评分

看了几本甲骨文的书,觉得还是不错的,选择的题材都是我喜欢的历史人文社科类型的,这次有活动就接着多买了几本,折后用券实付大约3折,很实惠了,谢谢京东!

评分

之前买书看书兴趣主要集中在像二十四史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典文学上,现在慢慢地对世界历史也很感兴趣了,就多买了些这方面的书来看,发现看其它国家的历史也一样有意思,毕竟人性是相同的,和国籍无关。

评分

甲骨文系列里面比较早的作品了,还是很久没买,还是要补漏啊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增长知识,从 不同的角度看牛人,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裏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最棒的。希望店家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

评分

社科院的甲骨文和广师大的理想化译从都是非常经典的品牌,这次有活动收了几本。目前尚未拆封,设计很漂亮。活动很给力,快递很棒,服务很好,书很喜欢~

评分

现存的唐诗作品,《全唐诗》5万首,《全唐诗补编》6700首,加起来不到6万首的唐诗作品还流传在世间。这些作品我一个字一个字都读过一遍了,李白、杜甫等的诗篇,我读过肯定十遍以上了。因此,我想我唯一的资格就是,我去过这座山,入山哪条道路好走一些,哪些景点方便参观,我稍微有一点经验。

评分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