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谈诗

迦陵谈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古典诗词
  • 迦陵频伽
  • 奇幻
  • 文学
  • 传统文化
  • 神话
  • 原创诗
  • 情感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60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2035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0
字数:20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叶嘉莹一本谈诗的书,随处可见作者细密的诗情与诗心,对诗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诗歌*重要的,是感发生命之本质,而不仅仅是其中的知识和文字。对诗歌的评赏,当以其所传达之感发生命的浅深薄厚为标准,评论者则当于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以引发读者达致生生不已的感动为要务。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中国大陆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大学讲学。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精彩书评

  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美好、高洁的世界,我希望能为年轻人打开一扇门,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只有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美,才是永恒的……
  ——叶嘉莹

目录

序 言
中国诗体之演进
谈《古诗十九首》之时代问题
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
从义山《嫦娥》诗谈起
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
序《还魂草》
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
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

精彩书摘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一诗中,开端即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四明狂客贺知章为太白所加的“谪仙人”三字的称号,就世人的一份赞叹爱慕之情来看,确实是太白千古的荣誉,而如果反过来站在太白的心灵处境一想,我们就会恍然感悟到这实在也正是太白千古的悲哀。
  假如我们只看到太白由“不羁”之天才所表现的恣纵自由之可喜,而不能体会到太白由“不羁”之天才所产生的无所归依的可悲,我们就未曾对这一位诗人有过真正的了解,一个天才的诗人,诞生于此蠕蠕蠢蠢的人世间,原来就注定了他寥落无归的命运。
  陶渊明《咏贫士》诗曾经说:“万族皆有托,孤云独无依。”苏东坡《次韵郭功甫》一诗也曾经说:“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其所咏叹的都同样是这一份天才的无所皈依的寂寞哀伤。
  然而渊明毕竟是一位智者,他虽在寂寞悲苦中,而终能以其一己之智慧,为自己安排觅致了一片“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的足以栖心立足的天地;东坡也不失为一位达士,他虽在贬谪不幸中,却能常存着一份“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的超然旷观的怀抱。而唯有太白所有的,乃是全然无所栖迟荫蔽的一份赤裸裸的天才,自“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兴起,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的陨落。
  终太白之一生,他未尝有过丝毫如渊明、东坡所有的自我安顿和排遣的方法,除了使他暂时得到麻醉遗忘的一杯酒以外,他就更无所有了。东坡虽然亦有坡仙之称,但如果与这一位谪仙太白比起来,则东坡之称仙乃是人而仙者,所以他的“人”的烦恼,反而正可凭借着几分飘忽的“仙”气得到解脱,而太白则不幸却是一位仙而人者,以太白天才之恣纵不羁,原非此庸懦鄙俗之人世所可容有,贺知章把他比作谪仙,也许原意只是就其飞扬飘逸的一面加以赞美,而却于无意中正好说中了这一位绝世的天才入世的沉哀。
  太白之触忤失意于世,原是此一天才之命定的悲剧,杜甫在“不见李生久”一诗中,就曾说过“世人皆欲杀”的话,以太白不羁之天才,就原不该受此庸俗之尘世的种种是非成败,甚至礼法道德的羁束,然而既诞生而为人,自又无法不生活于周围的社会人群所形成的种种桎梏之中,杜甫的“世人皆欲杀”五字,真是说尽了太白之天才与庸俗之尘网的触忤深悲。
  ……

迦陵谈诗 《迦陵谈诗》并非一本收录具体诗歌文本的书籍,而是一部以诗为引,探寻诗歌精神、创作之道以及审美体验的随笔集。它并非直接为你呈现一首首唐诗宋词的注释与赏析,而是试图勾勒出诗歌生命力的脉络,触摸那横跨古今、触动人心的微妙情感与深刻思考。 本书的核心在于“谈”。它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 invitational dialogue,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诗歌的世界,在字里行间发现共鸣,在词句的起伏间感受韵律的魅力。作者并非以学究的姿态,而是以一位热爱诗歌、沉浸其中的行者身份,与读者分享他/她对诗歌的点滴感悟。这些感悟,或许源自一次偶然的阅读,或许源自某个生活场景的触发,又或许是某种情绪的突然涌现,最终都汇聚成一篇篇短小精悍、意蕴悠长的文字。 《迦陵谈诗》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古朴的雅致。“迦陵”二字,取自佛教传说中的“迦陵频伽鸟”,又称妙音鸟,其鸣声清妙,婉转动听,被视为世间最美的声音。以此为名,寓意着本书所探讨的诗歌,便是那能够净化心灵、抚慰灵魂的妙音。而“谈诗”,则强调了分享与交流的意愿,它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导,而是一种平视的、充满温度的分享。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 不 专注于某一个朝代、某一位诗人,也 不 致力于梳理某一种诗歌流派的演变。相反,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诗歌艺术的诸多侧面。你可以从中读到作者对“意境”二字的反复揣摩,理解诗歌如何通过寥寥数语,营造出超越时空的画面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张力。你会看到作者如何解析“炼字”的精妙,体会一个恰当的动词、一个新颖的比喻,如何赋予诗歌生命,使其焕发无穷的光彩。 《迦陵谈诗》同样会深入探讨诗歌与 情感 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会剖析诗歌是如何承载人类最复杂、最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喜悦的雀跃,还是忧伤的低徊;是离别的感伤,还是相思的煎熬;是壮志未酬的慨叹,还是归隐田园的淡泊。作者将引导读者去感受那些潜藏在字面下的情感洪流,体会诗歌如何成为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媒介。 此外,本书也会触及 诗歌与生活 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会展示诗歌并非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活之中,并反过来滋养我们的生活。那些描绘山川湖海的诗篇,能让我们在都市的喧嚣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那些歌咏人生际遇的诗句,能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品味出诗意的哲理。作者会分享那些如何从日常点滴中挖掘诗意,如何在柴米油盐中寻觅诗歌痕迹的思考。 《迦陵谈诗》的篇章结构,或许更像是精心打磨的珠串,每一颗珍珠都独立成篇,却又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你无需按部就班地从头读到尾,可以随手翻开任何一篇,都能获得一份触动。这些篇章,或许以一个词语为起点,或许以一个意象为核心,又或许以一种心情为载体,但最终都会指向诗歌的内在光芒。 本书并非一本“如何写诗”的教程,它不会提供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模板。然而,通过阅读作者对优秀诗歌的解读与感悟,读者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对意境的感知力,进而启发自身的创作灵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对诗歌艺术的 敬畏 与 热爱,一种对文字力量的 信任 与 探索。 《迦陵谈诗》同样关注诗歌在 时代变迁 中的生命力。它不会简单地将古人与今人割裂开来,而是试图发现诗歌精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共通之处。作者会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依然能从古老的诗篇中汲取力量?又是什么样的现代生活,催生了新的诗歌表达?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本书还会涉及 诗歌的接受美学。它探讨了诗歌如何被读者理解、被读者解读,以及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首诗时可能产生的不同体验。它承认诗歌的意义是多层次的,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创造的。这种开放性的探讨,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诗歌的解读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语言风格上,《迦陵谈诗》力求 自然、流畅、富有韵味。作者的文字,或许不会像诗歌那样极致地凝练,但同样会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它希望通过优美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与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一同品味诗歌的醇厚。 如果你是一位对诗歌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无论你是初窥门径的新手,还是已然沉浸多年的爱者,《迦陵谈诗》都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会告诉你“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而是会引导你去感受“这首诗为何能打动我”。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对诗歌 精神内核 的挖掘,一种对 诗意生活 的向往。 本书不包含以下内容: 具体的诗歌文本集合: 它不会收录大量诗歌原文,并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解析。 系统的诗歌史梳理: 它不致力于按照时间顺序或流派来介绍诗歌的发展脉络。 填鸭式的诗歌知识灌输: 它不会列举繁琐的诗歌体裁、格律、修辞等概念,并要求读者死记硬背。 “教你写诗”的实用技巧: 它不会提供具体的写作步骤、句式模仿或范文赏析。 枯燥的学术研究论文: 它以随笔的形式,避免了学术论文的专业术语和严谨论证,更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迦陵谈诗》所要呈现的,是一种 生活化的、体验式的、探索式的 对诗歌的理解。它是一次对诗歌灵魂的致敬,一次对人类情感世界的致敬,一次对文字艺术魅力的致敬。它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点燃读者心中对诗歌的火苗,让诗歌的余韵,在读者的心中久久回荡。它所传达的,是一种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的诗歌境界,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凡的诗意人生。 最终,《迦陵谈诗》是一本关于 “诗歌之为诗歌” 的书,它鼓励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会,用灵感去发现,让诗歌的光芒,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次邀请,邀请你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辰。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平时涉猎的文学范围很广,但对于古典诗词的深入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我总觉得那些文字太过古老,离我的生活太遥远,难以产生共鸣。《迦陵谈诗》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我被作者的解读方式深深打动了。她没有使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充满个人情感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的世界。她不仅仅是在分析诗句,更是在分享她与诗歌之间奇妙的缘分。我喜欢她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她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敬意。她能够从最寻常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诗歌的韵味,让我们感受到诗歌原来可以如此贴近生活。我尤其欣赏她对那些描绘女性情感的诗句的解读,她能够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性内心的丰富和复杂,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觉得,诗歌,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情趣,更是普通人情感的寄托,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的价值,也激发了我对古典诗歌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迦陵谈诗》,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迦陵”二字,自带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而“谈诗”,则让人联想到三五好友围坐,畅谈古今诗篇的画面。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深知语言的魅力,也常常在创作中寻求灵感的火花。我一直觉得,好的诗歌,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是灵魂的低语。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诗歌解读的期待。它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诗歌的骨髓,去探寻字里行间的深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挖掘,比如她会仔细分析一个动词的选择,一个形容词的运用,是如何赋予诗句生命力的。有时候,一个微小的词语,便能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我曾一度对某些诗句感到困惑,觉得它们过于晦涩,难以理解,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被那些字面意思所迷惑时,诗句背后隐藏的情感和哲思,才是真正值得品味的地方。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拨开迷雾,看到诗歌更深层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诗歌的认知,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诗歌世界的兴趣。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在众多诗歌赏析的图书中,我选择了《迦陵谈诗》。虽然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爱好者”,对古诗词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几首,但平日里工作之余,总希望能有些精神上的滋养,让日子不至于太过枯燥。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觉得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乐趣。拿到书的那一刻,厚实的手感和典雅的封面便让我心生好感,这大概是“颜值即正义”在图书上的体现吧。我随手翻开几页,那些我曾以为晦涩难懂的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瞬间有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她不仅仅是在分析字词的含义,更是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仿佛邻家姐姐在和你分享她的心事,一点没有高高在上的学究气。我尤其喜欢她讲解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时,那种细腻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烟波浩渺的江面,听到了风吹竹林的沙沙声。她甚至会从一个词语的演变,一个意象的背后,挖掘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时代背景,让我对诗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诗歌并非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情感最真挚的表达。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让人难以静下心来品味一些美好的事物。就连阅读,也常常是为了获取信息,而非享受过程。《迦陵谈诗》的出现,无疑是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我并没有刻意去“学习”它,而是把它当作一种陪伴,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忙碌的一天结束后,泡上一杯茶,翻开这本书,便能立刻沉浸在古诗的韵律中。作者的文笔十分优美,她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诗句娓娓道来。她不会卖弄学问,也不会强行灌输,而是像一位知心朋友,和你分享她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我尤其喜欢她对那些描绘生活场景的诗句的解读,比如关于农事、关于节日、关于离别。这些诗句,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如此的真挚和普遍,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图景,感受到了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它让我觉得,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连接我们与历史的桥梁。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学作品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人,尤其是在对待古典诗词的解读上。我见过太多流于俗套、缺乏深度的解读,所以当朋友向我推荐《迦陵谈诗》时,我起初是有些保留的。但真正翻开这本书,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表面。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诗句中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那些不易察觉的意象暗示。她会从历史的脉络、文化的背景去解读一首诗,让读者不仅理解了诗歌本身,更能理解诗歌背后的那个时代。我喜欢她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能力,却又丝毫不显得卖弄,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她的论述之中。她解读的诗句,常常能让我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她不仅仅是在讲诗,更是在讲一种人生,一种情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并非是死的文字,而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存在,它们可以跨越时空,与我们进行深刻的对话。

评分

欣赏叶嘉莹老师

评分

版式精美,内容精彩,我喜欢。

评分

三联书店出版的就是精品!

评分

塑料袋包装而来,结果可想而知,懒得换。

评分

不学文也好好看看,不错的

评分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最紧张的高三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才遇见了它,却执意在一周内看完。二本平装上下册,黑白色的封面,米切尔的大名也隐在了思嘉的裙中......读它时被思嘉的任性,自信,大胆,疯狂还有对自认为的爱情的执着所征服,同样也对白瑞德宽容、勇敢、自信自主,对小蓝妮的那份父爱所迷恋,当时就想要是能找个像白瑞德一样的老公伴自已终老一生就是最幸福的事!呵,就在那一刻在书的结尾,自已就像洞悉思嘉的心,想到了塔拉的红土地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要重新征服离开的白瑞德,感觉仿佛在云端,就像飘一样。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叶嘉莹一本谈诗的书,随处可见作者细密的诗情与诗心,对诗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会。诗歌*重要的,是感发生命之本质,而不仅仅是其中的知识和文字。对诗歌的评赏,当以其所传达之感发生命的浅深薄厚为标准,评论者则当于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以引发读者达致生生不已的感动为要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