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思源叶丽 编
图书标签:
  • 葡萄牙语
  • 汉语
  • 词典
  • 翻译
  • 葡汉
  • 汉葡
  • 生活常用语
  • 分类
  • 实用
  • 语言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微博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9146
商品编码:1193245637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 作者:叶思源//叶丽
  • 定价:28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号:978751007914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7-01
  • 印刷时间:2014-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5
  • 字数:1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叶思源、叶丽编著的这本《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收录词条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民族、宗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类。收词全面、新颖,解释精准。适合到葡语**工作、旅游、贸易、投资、移民的人士及志愿者学习使用。

目录

**部分 生活常用词分类
1.**概况
2.个人信息
3.人物特征
4.1 快乐与幸福
5.人体各组织
6.人生历程
7.文化教育
8.工作
9.人际关系
10.家居
11.餐饮
12.服饰
13.交通运输
14.购物
15.医疗卫生
16.体育运动
17.休闲与娱乐
18.美容美发
19.旅游
20.家庭理财
21.在邮局
22.快递
23.电脑与手机
24.出入境
25.环境
26.事故、灾难与应对
27.数量关系与变化
28. 物体的外形、颜色与质地
第二部分 各种表达法
1.汉语量词的翻译
2.年龄的表达
3.概数的表达
4.“事物一半”的表达
5.方位表达
6.否定的表达
7.至理名言
第三部分 常用3000个葡语基础词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些内容与《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无关。 --- 一、 深入探寻古老文明的足迹:《两河流域的兴衰:从苏美尔到巴比伦》 主题: 古代历史、考古学、文明起源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宏大而精微的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全景图。从公元前第四千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最早的定居点和灌溉系统的建立,到苏美尔城邦的崛起与衰落,再到阿卡德帝国、古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更迭与霸权,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最新的考古发现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这一“文明摇篮”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及科技成就。 核心章节亮点: 1. 泥板上的文字起源与演变: 重点剖析楔形文字的诞生、发展及其在记录法律、文学和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详细解读了《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精神及其对后世法制的影响。 2. 神祇、祭司与宇宙观: 探讨两河流域复杂的泛神论体系,介绍主要神祇如马尔杜克、伊什塔尔的职能,以及祭司阶层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其文学巨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蕴含的生命哲学与人类对永恒的追问。 3. 农业与水利工程的奇迹: 考察两河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塑造。详述复杂的灌溉网络如何支撑庞大的人口,以及天文观测在农业周期中的指导意义。 4. 艺术与建筑的遗产: 从乌尔的“Ziggurat”(金字形神塔)到尼姆鲁德的宏伟宫殿遗址,通过对出土文物,如浮雕、印章和雕塑的细致描述,展现了那个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考古学专业人士、对古代社会形态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力求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的两河流域。 --- 二、 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量子纠缠与时空几何:现代物理学的疆界》 主题: 理论物理学、量子力学、宇宙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具备一定科学基础的读者准备的,旨在深入探讨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当代研究前沿的交汇与冲突。作者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循序渐进地阐释了那些挑战我们日常直觉的复杂概念。 核心理论解析: 1. 薛定谔的猫与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涵: 详细阐述了量子叠加态、波函数塌缩的争议焦点,并引入多世界诠释等前沿观点,探讨观测行为对物理实在的影响。 2. 量子纠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深入剖析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提出的EPR佯谬,并解释贝尔不等式及其后的实验验证。重点讨论纠缠态在量子信息科学(如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学)中的应用潜力。 3. 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与时空弯曲: 从黎曼几何的角度出发,解释广义相对论如何描述引力,而非牛顿力学中的作用力。详细分析黑洞视界、引力透镜现象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4. 前沿交叉领域:弦论与圈量子引力: 对试图统一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和引力的“万有理论”进行概述,对比弦论(String Theory)在额外维度方面的假设,以及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对时空量子化的探索。 本书特色: 尽管涉及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作者通过大量类比和历史背景的铺陈,力求使读者能够把握核心思想,感受物理学家们在探索宇宙终极规律时的思维张力与学术激情。 --- 三、 聚焦人际关系的微妙:《情绪的解构与重建:高情商沟通的艺术》 主题: 心理学、人际关系、情绪管理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停留在介绍情绪管理的肤浅层面,而是致力于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情绪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社会文化背景,并掌握在复杂人际互动中实现有效沟通的工具。本书强调“解构”是“重建”的前提。 关键技术与模型: 1. 情绪的生理基础与“情绪闪电”: 介绍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解释“战或逃”反应如何瞬间劫持理性思维。通过“情绪闪电”模型,帮助读者在冲突爆发的瞬间按下暂停键。 2. 非暴力沟通(NVC)的深度应用: 详细阐述观察(Observation)、感受(Feeling)、需要(Need)和请求(Request)四个要素的实践技巧。特别针对“指责”和“要求”进行辨析和矫正练习。 3. 冲突情境下的“共情式聆听”: 区分同理心(Empathy)与同情心(Sympathy),教授如何通过复述、总结和开放式提问,进入他人的情感世界,建立信任的桥梁,而非急于提供解决方案。 4. 自我边界的设定与维护: 探讨边界模糊对情绪耗竭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坚定、清晰且尊重地表达“不”,维护心理资源的完整性,避免“讨好型人格”带来的长期困扰。 5. 数字化沟通中的情绪陷阱: 专门分析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等文本沟通中,因缺乏语调和面部表情导致的误解,并提供应对策略,如“延迟发送检查”和“情绪降温缓冲句”。 本书价值: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可操作的行为脚本和认知重塑练习,旨在将高情商从一种模糊的“天赋”转化为可习得的、可量化的“技能”。 --- 四、 聚焦建筑美学与时代精神:《现代主义的兴衰与后现代的转身》 主题: 建筑史、艺术哲学、城市规划 内容概要: 本书考察了20世纪以来西方建筑思潮的巨大变迁,从理性至上的现代主义运动的诞生,到其遭遇挑战后如何催生出多元、讽刺且充满叙事性的后现代建筑风格,并追踪了这些思潮对当代城市景观的深远影响。 论述脉络: 1. 现代主义的乌托邦理想: 深入分析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以及包豪斯学派如何试图通过功能主义和标准化设计,重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重点探讨了大规模公共住宅项目的实践与反思。 2. “去人性化”的反思与批判: 论述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建筑在实践中暴露出的单调、缺乏文脉和疏离感,为后来的反叛埋下伏笔。 3. 后现代主义的“符号游戏”: 聚焦罗伯特·文丘里对“少即是多”的反驳——“少即是乏味”。分析后现代建筑如何重新引入装饰、历史引用、色彩和矛盾性,强调建筑的意义(Meaning)而非仅仅是功能(Function)。 4. 当代趋势:高技派、解构主义与可持续设计: 探讨了以扎哈·哈迪德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对传统几何的颠覆,以及当前建筑界对环境责任的日益重视,可持续材料和绿色技术如何在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 叙事风格: 本书结合了建筑师的生平故事、关键建筑的图纸解析以及对特定城市地标的案例研究,使读者不仅理解了建筑理论,更能“阅读”城市空间背后的文化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葡语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业余学习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了解葡萄牙和巴西日常用语的桥梁。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堪称一绝,它巧妙地平衡了信息密度和可读性。字体大小适中,不会让人感到压迫,而且中文字和葡文字的对照清晰明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我发现它在一些特殊领域的词汇覆盖面上非常惊喜,比如在描述美食和手工艺品时,它收录了许多地方性的俚语或特有词汇,这对于阅读原版文学作品或观看当地访谈节目时至关重要。比如,我最近在研究某地传统糕点,那些专有名词在其他综合词典里往往是空白,但这本词典里却有详细的标注和解释。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者深厚的跨文化理解力,它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更像是对目标文化生活场景的微观扫描。

评分

从一个长期接触多语种翻译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优秀的工具书需要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地修正。这本书的编纂质量显然经得起推敲。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比如在表示“谢谢”或者“抱歉”时,不同程度的礼貌用语的区分。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给出“Obrigado”和“Desculpe”,而是深入到不同的社交情境下应该选择哪个词汇,甚至包括一些非正式场合的表达方式。这种对语境的把握,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语言的“代码”,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这个语言社群中的一个得体参与者。此外,书本的耐用性也值得一提,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我经常需要将它摊平在桌面上长时间工作,也没有出现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高强度使用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优点,表明了出版方对产品寿命的重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对“生活化”的执着。我过去使用的词典,很多时候更侧重于学术或商务领域,对于“如何问路”、“如何预约”、“如何表达健康状况”这些琐碎却又极其重要的场景,往往覆盖不足。但这一本词典的结构明显是以实用需求为导向的。它分类的逻辑很贴近一个外国人初到葡语国家时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居家用品”、“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大类的划分,都非常人性化。记得有一次我在药店,需要描述一种特定的过敏反应,情急之下,我找到了词典中关于“身体不适”的细分板块,其中一个描述症状的短语让我准确地表达了我的需求,药剂师立刻就明白了。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提供精准弹药的感觉,是任何电子词典都难以比拟的——因为纸质书可以让你快速浏览上下文,而屏幕上的信息流往往过于线性,容易让人错过周边的相关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拿在手里分量十足,那种厚重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日常交流场景下的实用性。比如,我在尝试和一位葡萄牙朋友讨论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涉及到很多形容词和情感表达,翻阅这本词典时发现,它对这些词汇的收录和排列方式很直观。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单词,而是会根据不同的生活主题进行分类,这对于快速查找非常关键。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词条下提供的例句,那些句子往往非常贴近生活,不是那种教科书里生硬的翻译腔。记得有一次我需要表达“有点小尴尬”的场景,在其他词典里找不到合适的表达,但在这本里,通过分类查找,我找到了一个更地道的葡萄牙语说法,瞬间拉近了和朋友的距离。这种“活的”语言组织方式,是很多工具书所欠缺的,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查阅一本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语言向导对话。虽然纸张的质感并非顶级奢华,但耐翻耐用,足以应付高频使用。

评分

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其检索效率,毕竟在需要即时交流的场合,浪费时间去翻找一个词是不可接受的。这款词典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智能。它似乎考虑到了使用者可能出现的思维路径,例如,我通常不会记得那个葡语词怎么拼写,但我记得中文意思,通过它清晰的中文主条目查找,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葡语表达,而且相关联的词组也会一并列出,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我试着考察了一些高频动词的变位信息,虽然它不是专门的语法书,但关键的名词复数、动词常用时态的提示都巧妙地嵌入在词条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使得我在组织句子时,能够更加自信地把握准确性和流畅性。我甚至发现一些在网络翻译中容易出错的介词用法,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非常细致的辨析,这对我避免“中式葡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