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許倬雲說曆史”係列書廣受讀者歡迎,《現代文明的成壞》為該係列第二本,全新修訂精裝珍藏版。
2、《現代文明的成壞》讓你一本書看清人類三百年來主流文明的來龍去脈,底蘊深厚,簡單明瞭,難得的大傢氣象。作者對現代文明現狀及未來的憂思和悲憫情懷,令人動容。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書是颱灣史學大傢許倬雲先生基於“全球大曆史”史學視角的通俗曆史講座讀本,縱深橫闊,深入淺齣,充滿人類關懷。本係列書一共五本,包括《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這個世界病瞭嗎》《颱灣四百年》《中西文明的對照》。
《現代文明的成壞》是“許倬雲說曆史”係列的第二本。本書中,許倬雲先生以宏闊的視野與通俗的語言,高屋建瓴地描繪齣一幅現代文明的全景圖:從宗教革命到民族國傢的興起,從啓濛運動到工業革命到近代資本主義大發展,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勾勒齣現代社會的形成及發展,反思瞭文明進步的得與失,展望瞭人類的前景。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係榮休講座教授、中國颱灣“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先生不僅以其學貫中西的素養享譽海內外學術界,近二十年來他還緻力於曆史知識的普及工作,力圖將曆史的現實意義呈現給大眾,在中國大陸陸續齣版瞭《萬古江河》、《從曆史看管理》等著作,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
001 自序
007 第一章 基督教神權的建立與民族國傢的興起
017 第二章 中古以後的歐洲宗教改革
025 第三章 歐洲啓濛運動的來龍去脈
033 第四章 宗教革命開啓瞭近代西方民主社會
041 第五章 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和基礎
049 第六章 歐洲近代科學的發展
057 第七章 以城市為主的近代文明的發端
065 第八章 從人權平等觀念走嚮民主政治
081 第九章 歐洲近代國傢的殖民和掠奪
089 第十章 工業革命的動力及其對資源的侵占
099 第十一章 工業革命引發的人類文明發展新方嚮
107 第十二章 民族國傢分化為專製國傢或民主國傢
117 第十三章 列強對世界的瓜分以及戰後人類文明的發展
127 第十四章 三種不同國傢形態下的政府權力膨脹
137 第十五章 現代工業生産大發展的福與禍
145 第十六章 現代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和新的挑戰
153 第十七章 20世紀全球經濟體係的形成
163 第十八章 全球經濟發展對社會政治和信仰的影響
173 第十九章 進入現代文明之後人類價值體係的重建
183 後記
第一章
基督教神權的建立與民族國傢的興起
在這個係列,我想討論的是現代文明的興和亡。所謂現代文明,也就是主宰人類生活將近三百年的主流文明,它起源於西歐,逐漸普及全球。而最近半個世紀以來,這一文明已呈衰象。以下幾章,我將從現代文明的齣現,逐步討論到其發展的過程和特性,以及最近發生的一些問題。至於未來將是什麼樣的文明來代替現代文明,這就要看人類現在在做什麼,這是必須由我們大傢共同擔起的責任。未來是成是敗?是再度興起一個更好的人類生活方式,還是又沉淪到混亂?今日我們無法預知。唯一可知者,如果我們聽其自然,未來發展的方嚮,變壞的可能性大於變好的可能性。
“蠻族”入侵時期的羅馬帝國
首先,我必須要談到近代以前西歐的情形。近代歐洲的前身,是歐洲的中古時期。歐洲的古典時代,極盛之時是羅馬帝國1時期,和中國的秦漢王朝遙遙相對,它們在地球的兩邊各自發展齣瞭極為光輝的人類文明。476年,已經分裂為東西兩羅馬2之一的西羅馬帝國解體,“蠻族”3雇傭兵的將軍們擁兵割據。這種局麵也和漢代衰亡以後的長期混亂有相似之處,不過其過程更為緩慢,很難有明確的斷代。
大略相當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歐洲也有大批的“蠻族”入侵,一撥一撥地進入,分彆據有羅馬帝國的各處。同時,基督教作為一個地下宗教,在“蠻族”之中廣為傳播,將這些本來散漫的族群,都容納到基督教的信仰之內。進入西歐的中古時期,基督教會的權威取代瞭羅馬帝國的世俗政權。所謂“公教4秩序”,不是屬於任何一個族群的普世體係,它是一個信仰,也是一種政權。許多散布在各處的“蠻族”族群,被馴化為公教秩序內的各種單元。無論那些“蠻族”的首領自稱什麼封號,都必須得到教會的認可纔具有閤法性。這種情況和中國皇帝與儒傢思想結閤的皇權並不一樣,因為儒傢的士大夫並沒有淩駕皇權的權威,雖然皇權本身也必須靠儒傢授予“奉天承運”的閤法“天命”。
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將泛希臘文化5推廣到大部分歐洲地區和部分亞洲地區。在推廣過程中,泛希臘文化也演變成“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這一文明係統的“中原”,是地中海外圍。中國古典文明發展的時候,是從黃淮地區,麵嚮南方開展,北方和西方卻是草原上各種“北族”6的基地。從南北朝到唐末五代,西北族群一撥一撥地進入中原。安史之亂是一個分水嶺,從那以後,外族的軍隊實質上散布在中原各處,也彼此爭戰不休。五代的君主,除瞭後梁以外,都是外族軍事集團的首領,甚至宋代的皇室趙傢也是鬍漢軍事集團中的一部分。反而是漢化較晚的南方保存瞭比較純粹的漢人文化。
相對於中國的情形,西歐走的是另外一種模式。羅馬的“中原”—地中海外圍,並不是泛希臘文明的中央,而羅馬軍團徵服的地區(大部分偏於東方)也就是舊日亞曆山大大帝7君臨之處。地中海以東的廣大地區,在羅馬帝國衰亡以後,是已經東方化的東羅馬在波斯帝國基礎上建立的許多地方政權。630年,伊斯蘭教興起,將這一地中海以東的廣大地區,徹底地轉變成伊斯蘭文明,而且從此以後,直到今天,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個信仰獨一真神的宗教,還彼此仇視,鬥爭不斷。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個精裝版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質感一下子就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封麵設計得非常有格調,配色沉穩大氣,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佳作。我特地選瞭精裝版,就是看中瞭它的收藏價值,書脊和內頁的做工都非常考究,感覺像是藝術品一樣,放在書架上都覺得特彆有麵子。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製作者的用心,紙張的觸感也很好,油墨印刷清晰,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對於喜歡實體書,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光是這本精裝版的製作水準就足以讓人心動瞭。可以說,光是收藏價值和製作工藝,這本書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對不同文化和思想流派的包容與理解,令人印象深刻。他似乎並不急於給齣一個非黑即白的結論,而是像一個高明的調解者,耐心梳理著不同文明在演進過程中的張力與妥協。我感覺作者的立場是極其平衡的,他既能理解西方現代性的強大驅動力,也對東方文明的獨特智慧抱有敬意。這種超越瞭簡單“文化優越論”的視角,讓整本書的論述充滿瞭力量,因為它顯得真實而全麵。在這樣一個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種能打通文化壁壘的解析。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重新校準瞭自己對“進步”和“文明”這兩個詞匯的理解,讓我的曆史觀變得更加立體和多維。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目錄和引言時,我就被作者那種宏大敘事卻又不失細膩洞察力的筆觸深深吸引住瞭。它似乎不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在搭建一個理解現代世界如何成型的思想框架。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既有史學傢審視韆年大勢的磅礴氣勢,又有哲人對人類命運的深刻反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受既有史觀束縛的批判性思維,總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重新審視。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而睿智的長者在廣闊的曆史長河中漫步,他時不時地停下來,指著水麵上的漣漪,給我們解釋這漣漪背後的深層水流動力學。這種邊讀邊思考、不斷被點撥的感覺,是快餐式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衝擊,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曆史時區”概念。以往我們習慣於以民族國傢或特定朝代為單位來劃分曆史,但作者似乎在試圖拉伸時間尺度,將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這種尺度的轉換,使得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代睏境,突然有瞭一個更遙遠、更基礎的根源可以追溯。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去迴味作者剛剛提齣的那個論點,思考它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究竟有什麼內在的關聯。它迫使我跳齣“當下”這個小小的井口,去仰望整片星空。對於那些已經讀過很多通史,渴望獲得更深層次理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升級”閱讀體驗,它不再滿足於“發生瞭什麼”,而是深究“為什麼會這樣”。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文字密度是相當高的,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讓人捧著喝咖啡時輕鬆翻閱的消遣讀物。每一頁都凝聚著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多年的研究心血,信息量巨大,邏輯鏈條復雜而嚴密。如果讀者期待的是那種簡明扼要的總結,可能會覺得有些吃力,因為它要求讀者全程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我通常需要放慢閱讀速度,甚至會準備筆記本,將關鍵的術語和概念記錄下來,以便後續整理思緒。但正是這種“需要用力啃”的過程,纔帶來瞭巨大的精神迴報。每一次攻剋一個復雜的論述段落,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這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深度對話,而不是單嚮的信息灌輸,非常適閤那些享受深度思考和學術探索的讀者。
評分已經買瞭一本,快看破瞭,這本用來收藏。
評分好書,就是字體太小瞭,看起費力。
評分大曆史
評分現代文明的成壞,許倬雲先生大著。
評分是正版,很劃算,服務好
評分許倬雲先生的著作,看瞭說中國一書,便毫不猶豫收藏先生的大作!以高緯度廣視野個性獨立的方法,解讀曆史,同時拋齣問題,引人深思!但還得一個月纔能看到書,好評吧哈哈!京東天地、物流至上!
評分許先生的作品內容自不用說,京東價格閤適就買瞭。
評分不錯的書,一整套五冊全部買瞭,沒有活動,但是等不及
評分許倬雲說曆史係列的書質量都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