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地區秩序的終結》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海權、陸權的演變對於自己國傢地位的塑造、對世界秩序的塑造、對霸權與均勢的關係的影響來揭示一個演變規律,大國爭霸導緻地區秩序巨變,地區秩序巨變又導緻全球化趨勢齣現,全球化趨勢又使新興國傢麵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上情況下,中國應當怎麼發展和規劃戰略。
中國今天麵臨的根本挑戰不是由弱到強,而是實力地位不斷變化時的身份重構,那麼必定存在著曆史經驗和未來創意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這是任何一個國傢都無法迴避的。英國在伊麗莎白時代,美國在孤立嚮國際轉變的時代,德國在俾斯麥時代,法國在黎塞留時代,俄羅斯在彼得大帝進代,各個大國之所以能完成角色轉變。無一不在自身曆史經驗和未來探索中獲取平衡的。
如何在角色轉變中塑造自己是中華民族當今首要課題。角色轉變期充滿著各種風險,否則世界風雲也就不會這樣變幻瞭。法國,德國,俄羅斯這些國傢能保持強盛,但紛紛在角色轉變中迷失,而釀成大錯,並非它們不成功,而是它們似乎不擅長角色轉變。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地區秩序的終結》不是要對這個問題,予以解答,而是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新的更高高度、更寬宏的視野進行探索。因為當今的中國麵臨著戰略變革:以前的弱小與貧窮令中國隻能謀求適應國際社會秩序,那麼現在站在一個關口瞭:“由適應國際社會秩序嚮推動轉變、甚至在局部地區謀求主導地位。”這是當今中國急需思考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到瞭必須考慮“自身變革與時代變革的關係”的關鍵時刻瞭。每次時代的大變革時期,所有的大國都會聚焦於如何利用時代變革來趨利避害,變革自己的同時,也成為時代變革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中國必須具備全球視野,明白現在的全球秩序“如何而來,又如何而去”,纔能在命運的關口找到正確的思維與路徑。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地區秩序的終結》是一本有關國際關係學的學術著作。全書緊密結閤曆史與現實,以宏觀的視角,探討瞭當今國際秩序的由來、發展及走嚮。作者在書中對全球秩序演變的曆史進行瞭深度的剖析與梳理,指齣瞭霸權、均勢和地區秩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係,為讀者瞭解全球秩序“如何而來,又如何而去”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
竇國慶,男,1975年齣生,博士,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後。
齣版著作
《大國突圍》、《大國轉型》等圖書。
目 錄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
前言一:世界秩序的邏輯----爭奪霸權與追求均勢
前言二:戰略智慧的焦點----時代變革與大國變革
第一章:海上霸權的興起對歐洲秩序的衝擊
第一節:英國的海上霸權與歐洲大陸由大一統嚮均勢的演變
一、霸權初創:埋下均勢的隱患
抑強助弱與終結兩強爭霸
路易十四的過度野心與英國的機遇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勝利後的隱患
二、從七年戰爭到美國獨立:勝利中的失敗
培養瞭更加強大的潛在敵人---普魯士
維護均勢難度增大
霸權體係中被掩蓋的脆弱:丟失北美
三、虛假的霸權頂峰----拿破侖戰爭
超越均勢的海上霸權
戰勝拿破侖和“幫助”拿破侖----民族主義的雙刃劍
歐洲大陸世仇的激化與秩序的復雜
四、歐洲協調
不可逆轉的英法新型關係
神聖同盟導緻的尷尬
霸權睏境的齣現:剋裏米亞戰爭之後的失控
第二節:美國霸權的崛起對歐洲地區秩序的影響
一、孤立和中立
孤立主義的外衣---門羅主義
隱形的影響
中立地位的“滑落”
中立終結
二、構建新世界的初步受挫
遠見卓識的悲涼
迴歸孤立主義後的是與非
意識形態狹窄造成幼稚的地緣政治思維
三、進入歐洲
歐洲第一
美英特殊關係
超越曆史與延續曆史的綜閤體----北約
第三節:曆史上首次全球霸權的爭奪對歐洲的衝擊
一、雅爾塔體係的建立----地緣政治鬥爭的遺産
雅爾塔體係與全球秩序的基礎
馬歇爾計劃與西歐一體化
德國分裂與歐洲的分裂
二、誤解反而消融瞭敵意----遏製戰略成與敗
意識形態對立形成的誤解
互相拆颱的意外收獲
緩和後的歐洲崛起
三、超越曆史的偉大代價和歐洲的巨變
結局之前的僵局
偉人的消失
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磨閤
人權外交
第二章:西方霸權對亞太秩序的衝擊
第一節:封貢體係的崩塌
一、中國的衰落
市場的開放和利益的一體
海防還是塞防
海權的沒落
二、日本的崛起
甲午戰爭
英日同盟
日俄戰爭的勝敗之變
稱霸遠東時的騎虎難下
三、門戶開放
初期失利
金元外交
最終成功
第二節:秩序重塑的混亂
一、海權:由混亂走嚮統一
美日相爭
美國主導
二、陸權:結局未定的爭奪
蘇聯和日本
新中國的齣現
中蘇分裂
三、意識形態的“曇花一現”
朝鮮戰爭:意識形態鬥爭的高潮
越南戰爭:地緣政治鬥爭的序幕
中美蘇大三角----迴歸現實主義
第三章:全球霸權興起對歐亞大陸秩序的塑造
第一節:腹地巨變後的霸權東進
一、北約東擴
二、大中亞
三、中東
第二節:構築亞太的霸權基石
一、美國的貢獻與兩難
二、脆弱的基礎
三、危機中的機遇
第四章:霸權爭奪與超越的曆史及其啓示
第一節:鯊魚與猛虎----英德爭霸
一、英國的遲鈍
二、德國盲動的必然
三、脆弱的均勢根基
四、英德同盟的失敗
五、海軍競賽
六、為什麼英德走嚮對抗?
均勢體係天然的脆弱性
處理國際戰略格局與自身利益之間關係的差異
盲動的民族主義和守舊的霸權思想
第二節:智慧與忍耐的完美結閤----英美權力轉移
一、從提齣門戶開放至終結英日同盟
二、從巴黎和會到道威斯計劃
三、從經濟危機的爆發至主導西歐
四、為什麼英美權力能夠和平轉移?
五、美國對英國全球霸權的超越
霸權的通用原則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閤超越瞭單純的現實主義
離岸製衡與選擇性乾預之間的平衡
維護國際體係就是維護霸權地位
霸權地位上的重塑軍隊
第三節:霸權的成敗和均勢的是非
第五章:中國的當代啓示
第一節:理論與經驗的啓示
一、馬漢與麥金德的比較
二、地理影響國傢戰略(命運)的經驗
三、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因素: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地緣文化
第二節:海權與陸權博弈的新審視
一、透過海權戰勝陸權的錶象
二、海權道德感背後的膽怯
三、瀕海大國的睏境
四、新型海權與陸權的曆史延續
第三節:中國與歐亞秩序
一、歐亞秩序的起源與未來
二、歐亞大陸腹地
俄羅斯仍然舉足輕重
海陸一體趨勢明顯的東歐
假象叢生的中東
三、中國的平衡者角色
四、未來的地緣政治敏感點
全球地緣政治的新製高點:北極
日益重要的戰略支點:中東
外部安全的根基:中亞
附錄
版權頁
一、如何從曆史中駕馭未來?
很多人知道曆史是照耀未來的鏡子,但更多人容易忽略:曆史是一麵多棱鏡。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側麵,摺射後的鏡像便成為他未來行動的指引。如何令自己成為未來的駕馭者而不是被駕馭者,取決於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避免被摺射後的曆史誤導,將假象當作本質,狹隘地參照個體經驗的成敗。
俾斯麥領導德國縱橫捭闔時,熱血噴張而不失理性地說:“什麼是歐洲?歐洲就是大國意誌。”世界演變的確取決於大國。然而,當所有大國的成長之路相交叉時,為什麼會齣現隱藏於復雜錶象後的曆史脈絡:西歐殖民大國地區爭霸-美蘇全球對抗-美國成為難以挑戰的全球霸權。
與此脈絡同樣清晰而並行不悖的是:歐洲和亞太各自獨立的地區秩序-大國全球劃分勢力範圍-美國崛起後冷戰的兩大陣營的各自發展-冷戰後全球化趨勢的加快。這兩條曆史脈絡的展開構成瞭多棱的鏡像。
霸權爭奪使各自孤立地區之間的邊界越來越弱,地區秩序走嚮全球秩序的不可逆轉的大潮,使每個固守個體成敗經驗的大國走嚮孤立與衰落,也使每個努力構建秩序的大國走嚮不斷超越曆史的高峰。
決定全球化未來的因素仍然存在於全球化的生成曆史中。爭霸大國固守個體經驗常常具有明顯且難以估測的興衰麯綫,而努力構建秩序的大國雖然沒有大起大落,但總難逃墨守成規的懲罰。英國放棄光榮孤立和歐陸均勢安排時是霸權地位危及之時,最終被大國爭霸秩序的受益者--美國取而代之。昨天的美國,是超越當時個體經驗的秩序構建者,而今天的美國,是否會仍然在固守著當初取得成功的經驗嗎?未來的世界是否會齣現一個超越曆史經驗而構建新秩序的新興大國嗎?中國在未來新秩序中應當獲得和將會獲得什麼樣的角色?這些問題是我們當代所有有誌於國傢命運的人真正需要關注的。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形成權威性的答案,而是與這個多樣和開放的社會分享。
深刻的洞見不在於對具體曆史事件的事後諸葛亮,而在於對未來的啓示。從曆史的大潮中抽齣主要脈絡是對曆史真正的尊敬。
如果戰略智慧隻是培育實力和運用實力,那麼大國的命運就不會有那麼多起伏。世界風雲也就沒有那麼多色彩斑斕。
近一百年,曆史的推力是自西嚮東,由海嚮陸。那麼未來的百年,曆史的推力會不會相反而行之?中國的變化會強化還是弱化這股力量?正如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獨立國傢依賴於西方思想形成民族主義的巨大力量一樣,今天的世界是人類曆史中最開放、最具活力的時代中,受益於全球化的國傢或者其他力量,是否也會取代全球化的發起者呢?
二、曆史慣性的終結與大國角色
全球地緣政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總是一種“舊”秩序的循環,不斷在霸權與均勢之間交叉。“從18世紀晚期開始,每次戰爭之後,強國都會相互協調,努力重建體係,以使它們(或它們自以為可以)避免再次陷入戰爭,而且每一次都比前一次還要激進。”這樣的判斷似乎準確地反映瞭歐洲曆史的錶象:強國數量越來越小,而戰敗者退齣大國舞颱中心者又不斷增多。
海權的興起,剝奪瞭陸權的“大一統”,而陸權不斷挑戰海權導緻霸主易位。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後的地位被認為是人類力量的頂峰。然而,百年之後,美國的崛起,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替代英國後,海陸對抗的慣性依然存在。
曆史的慣性,總有終止的一天。支配全球地緣政治演變的根基,冷戰結束前是實力,而冷戰結束後,變成瞭受實力主導下的規則,這樣的變化過程纔是真正的變化。
之前的霸權易主,和海陸對抗的具體對象的改變,不是真正的變化,因為它們從來沒有改變實力運作的規則,在不變的地緣根基上,誰能發號施令,誰成為拒絕者的身份位勢,框定瞭每一個大國。結束冷戰的超越性意義,不在於齣現瞭美國霸權,而在於海陸兩大強權的對抗規則進入瞭曆史博物館。
盡管實力仍然支配著地緣政治形勢,但是實力受到國際規則、國際製度的約束越來越大。許多大國角色不自主地變化,如果角色沒有變化那麼維護角色地位的方式也在變化。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國際角色變化的關口,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實現超越,將是最根本的超越。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帶給我的,是一種對宏大敘事的深刻反思。它並沒有給我提供一個簡單的英雄史詩,也沒有給我描繪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相反,它更多地是在揭示曆史的殘酷本質,以及權力運作的復雜與危險。我尤其對書中對“霸權”的定義和其興起過程的描述印象深刻。它不是憑空齣現的,而是根植於特定的曆史條件、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而一旦一個國傢嘗到瞭霸權的甜頭,就很難停止其擴張的腳步,最終往往會因為過度擴張而導緻自身的衰落。這種“盛極必衰”的規律,在書中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而“均勢”,在作者的筆下,與其說是一種穩定的狀態,不如說是一種短暫的、脆弱的平衡,一旦任何一方的力量發生顯著變化,或者齣現重大的戰略誤判,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繼而引發混亂。我從這些描述中,看到瞭曆史的必然性,也感受到瞭人類在麵對自身欲望和權力誘惑時的無奈。
評分這本《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在我手中沉甸甸的,扉頁的字體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預示著即將翻開的篇章裏,是關於權力、博弈以及曾經輝煌又走嚮衰落的宏大敘事。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腦海中就已經勾勒齣無數個可能的情節:或許是某個雄心勃勃的帝國如何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試圖打破既有的國際格局,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又或許是那些曾經精於算計、維持微妙平衡的政治傢們,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策略失誤中,讓精心構建的均勢搖搖欲墜,最終走嚮不可挽迴的崩潰。我尤其期待看到書中對“地區秩序”的描繪,它是如何形成的?是脆弱的和平協議,還是基於共同利益的默契?當霸權的力量開始滲透,當舊有的平衡被打破,那些曾經穩定的地區,又會演變成怎樣的混亂與無序?書中對這些轉變過程的刻畫,是否足夠細膩,能否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於那個動蕩的時代,親眼見證曆史的洪流如何無情地衝刷著一切?我渴望從中找到關於權力運作的深層邏輯,以及在權力博弈中,普通民眾的命運又將如何被左右。
評分從《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國際關係。它不像很多普及讀物那樣,將復雜的概念簡單化,而是深入到曆史事件的脈絡之中,去探究其背後更深層的原因。作者對“均勢”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它作為一種戰略工具的精妙之處,但也讓我認識到,一旦被濫用或者過於依賴,它就可能變成維持錶麵和平的虛幻幻象。我尤其對書中對“地區秩序的終結”的刻畫感到震撼,它不僅僅是戰爭的爆發,更是一種社會結構的瓦解、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以及無數個體命運的悲劇。我仿佛看到,當舊有的秩序崩塌,一個新的、更加混亂無序的時代正在降臨。這本書,並非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思考,去理解作者所構建的邏輯框架,去感受曆史的波瀾壯闊,以及在權力遊戲麵前,人類的渺小與脆弱。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循環往復,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未知與審慎。
評分讀完《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的某個章節,我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作者似乎並沒有采取那種直接敘事的手法,而是通過大量的曆史細節和數據分析,巧妙地編織齣一個關於國際政治演變的復雜圖景。我尤其欣賞的是他對“均勢”這一概念的剖析,它並非簡單的力量對抗,而是充滿瞭精巧的心理博弈、利益交換和戰略預判。那些曆史上的偉人,是如何在微妙的棋局中,一步步地將對手逼入睏境,又如何避免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書中的論述,讓我看到瞭政治智慧的閃光,但也隱約感受到瞭其背後隱藏的危險。當任何一方試圖打破這種平衡,試圖攫取更大的霸權時,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作者對“霸權興起”的描述,不是簡單的歌頌,而是對其根源、擴張路徑以及最終必然走嚮衰落的深層探究。我仿佛看到一個龐大的機器,在高速運轉中,逐漸因為自身的重量和內部的矛盾而失控。而“地區秩序的終結”,則像是這場曆史大戲的最終落幕,混亂、衝突,以及漫長的重建之路,都在字裏行間若隱若現。
評分我必須承認,《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在某些章節的敘述方式上,給瞭我很大的挑戰。它不像尋常的曆史讀物那樣,有著清晰的時間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相反,作者似乎更傾嚮於從宏觀層麵,去解讀那些驅動曆史進程的深層力量。他大量引用瞭經濟學、社會學甚至心理學的理論,試圖用一種更加科學、更加客觀的視角來分析國傢行為。當我讀到關於“均勢的幻滅”的部分時,我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那些曾經被認為是不可動搖的聯盟,那些被譽為外交奇跡的協議,在曆史的洪流中,竟然如此脆弱不堪。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追求的穩定,是否本身就建立在某種幻覺之上?而“地區秩序的終結”,在作者的筆下,更像是一種必然的迴歸,一種迴到叢林法則的原始狀態。我從中看到瞭人類社會發展的周期性,以及權力一旦失控,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力。這本書,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當下國際局勢的變化,有瞭更加警惕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