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 [Application Of STK In System Design And Mission Analysis For Spacecraft]

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 [Application Of STK In System Design And Mission Analysis For Spacecraf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聞新,張業鑫 著
圖書標籤:
  • STK
  • 空間飛行器
  • 總體設計
  • 任務分析
  • 航天工程
  • 軌道力學
  • 姿態控製
  • 仿真
  • 建模
  • 係統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國防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810800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738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pplication Of STK In System Design And Mission Analysis For Spacecraf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緻力於讓讀者在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新概念航天器和STK軟件工具應用三個方麵有所收獲,重點介紹航天器總體設計及其應用STK進行任務分析等。《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共分三大部分: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STK軟件使用入門和STK在航天任務分析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空間飛行器設計概要、航天器飛行軌道基礎、新概念航天器、STK軟件入門、STK係統建模和任務分析、STK在航天器群中的應用等。
  《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是作者在多年指導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工作基礎上,參考瞭國內外本領域許多專傢的研究成果,精心撰寫的一部關於航天器任務分析與STK基礎及其應用的著作。《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既適閤對STK軟件不熟悉的讀者作為STK軟件的入門讀物,也適閤對STK軟件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作為STK軟件應用實例的參考書使用,願讀者能夠通過《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的閱讀,掌握STK工具軟件及其應用,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做齣貢獻。
  《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可供航空航天、計算機仿真、電子信息、信息化管理和係統工程等各學科專業高校學生作為學習用書,同時也可供從事係統決策、情報分析、項目論證以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篇 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
第1章 人類飛天曆程迴眸
1.1 早期火箭
1.2 航天的理論基礎
1.3 現代航天先驅
1.4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航天
1.5 進入航天時代
1.6 軌道器和探測器
1.7 航天進入商業的新時代
第2章 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概述
2.1 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
2.2 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的內容
2.3 從飛行任務角度認識載荷
2.3.1 載荷的種類
2.3.2 載荷的地位
2.3.3 載荷的輸齣
2.4 認識航天大係統
2.5 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概念
2.6 空間飛行器的設計過程
2.7 空間飛行器工程的最終設計極限
2.8 從航天器飛行時間角度看航天器總體設計
2.8.1 飛往金星需要多長時間
2.8.2 飛往月球需要多長時間
2.8.3 飛往冥王星需要多長時間
2.8.4 飛往木星需要多長時間
2.8.5 飛往土星需要多長時間
第3章 空間飛行器軌道分析
3.1 開普勒二體問題
3.2 典型軌道分析
3.2.1 圓軌道(e=O)
3.2.2 橢圓軌道(03.2.3 拋物綫軌道(e=1)
3.2.4 雙麯綫軌道(e>1)
3.3 軌道機動
3.3.1 脈衝機動
3.3.2 霍曼轉移
3.3.3 雙橢圓霍曼轉移
3.3.4 調相機動
3.3.5 共拱綫非霍曼轉移
第4章 瞭解新概念航天器的發展
4.1 基於納型衛星組成的“天基鏡群”
4.1.1 基於航天器群建立的“天基鏡群”
4.1.2 “天基鏡群”的性能分析
4.1.3 應用價值分析
4.2 飛星星群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分析
4.2.1 飛衛星的概念
4.2.2 100g級飛衛星的功能性設計
4.2.3 星群GN&C;策略設計
4.2.4 閤成孔徑應用分析
4.2.5 應用價值與前景
4.3 一種可以裝進衣兜的微小航天器
4.3.1 未來航天器及其應用
4.3.2 未來深空探索任務的瓶頸之一
4.3.3 基於仿生的微型推進器
4.3.4 微射流電推進器的工作原理
4.3.5 微推進器的應用
4.4 氣體行星漂浮探測器
4.4.1 各種行星探測器
4.4.2 漂浮機器人
4.4.3 不同於以往的木星探測器
4.4.4 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
4.4.5 未來的關鍵技術
4.5 未來五種太空任務設想
4.5.1 漂浮在金星雲層的世界裏
4.5.2 生活在土衛六的海洋裏
4.5.3 行走在木衛二的冰層下
4.5.4 捕獲小行星
4.5.5 星際旅遊

第二篇 認識與使用STK
第5章 建立復雜係統模型
5.1 創建新場景
5.2 STK工作區
5.2.1 STK工作區的組成
5.2.2 操控與認識STK工作區
5.3 插入和配置STK對象
5.4.3 D對象的編輯
5.4.1 STK3D對象編輯工具欄
5.4.2 3D對象編輯工具
5.5 自己動手完成一些例子
5.5.1 題目一
5.5.2 題目二
5.5.3 題目三
第6章 任務分析仿真
6.1 對象屬性
6.1.1 屬性定義介紹
6.1.2 修改對象的屬性
6.2 簡單訪問
6.2.1 什麼是訪問
6.2.2 地麵位置的訪問計算
6.3 報告和圖形管理器的應用
6.3.1 報告和圖形
6.3.2 保存自定義製報告或圖錶作為快速報告或圖錶
6.4 自己動手完成一些例子
6.4.1 題目一
6.4.2 題目二
第7章 擴展STK功能和工作分享
7.1 擴展STK功能
7.1.1 “ObiectModel”模型和“Connect”模塊
7.1.2 例子
7.2 工作分享
7.2.1 另存VDF場景文檔
7.2.2 電影時間軸綫工具

第三篇 應用STK的航天任務分析
第8章 應用STK的探月衛星編隊任務的設計與分析
8.1 探月衛星編隊軌道設計簡介
8.2 繞地飛行軌道設計分析
8.3 地月轉移軌道仿真分析
8.4 繞月軌道仿真分析
第9章 STK在星座設計與分析中的應用
9.1 星座設計理論
9.2 星座性能評價
9.3 典型星座仿真與分析
9.3.1 全球星(Global Star)
9.3.2 銥星(Iridium)星座仿真分析
9.3.3 “閃電”軌道衛星(Molniya)仿真分析
9.3.4 北鬥、GPS聯閤導航星座仿真分析
9.4 衛星星座設計及其覆蓋性能分析
9.4.1 星座設計參數影響分析
9.4.2 仿真實例分析
第10章 STK在衛星編隊設計與分析中的應用
10.1 衛星編隊飛行
10.2 典型編隊的性能仿真分析
10.2.1 Techsat-21編隊設想
10.2.2 TranDEM-X項目
10.2.3 GRACE項目
10.3 小衛星編隊隊形設計
10.3.1 約定與假設條件
10.3.2 坐標係定義
10.3.3 Hill方程簡化
10.4 基於STK的編隊設計與仿真模型
10.5 小衛星編隊設計與仿真
10.5.1 同麵繞飛編隊設計
10.5.2 異麵繞飛編隊設計
10.6 衛星編隊在軌協同管理仿真演示
10.6.1 任務行為規劃及建模
10.6.2 STK場景設計
10.6.3 MATLAB數值仿真及STK效果演示

附錄 第10章 仿真對應代碼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與您的圖書名稱不相關的書籍的詳細簡介,旨在避免任何關於“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的內容,並力求詳實、自然。 --- 圖書名稱: 《古城遺址的微觀考古:探尋新石器時代聚落的物質文化變遷》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特定區域發現的一係列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交替階段的考古遺址群。我們摒棄瞭宏觀的曆史敘事,轉而專注於對這些遺址齣土的微觀物質遺存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旨在揭示當時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以及文化認同的復雜動態。 全書的核心論點在於,通過對陶器製作技術、石器磨製痕跡以及有機物殘留的同位素分析,可以重建齣古代社群日常生活的物質基礎及其隨時間推移所發生的微妙轉變。這不是一部關於宏大曆史事件或文明興衰的通史,而是一次深入到泥土深處,探究日常生活細節的考古學田野調查報告與理論構建的結閤體。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與方法論革新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研究區域——黃土高原中南部邊緣地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轉型的關鍵地位。傳統的考古學研究往往過於依賴墓葬和大型建築遺跡來界定文化邊界,而本書則提齣瞭“基於工具集差異的時間序列構建”的新方法。我們認為,日常工具的磨損模式、原材料的遠距離貿易網絡以及食物製備技術的微小變化,纔是反映社會深層互動的最可靠指標。 我們詳細闡述瞭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采用的尖端分析技術: 1. 陶器微結構分析(Thin-Section Petrography): 對數百件齣土陶器的胎土樣本進行瞭光學顯微鏡分析,識彆瞭不同的礦物組分和燒製溫度差異。這幫助我們區分瞭不同時期或不同功能區域的陶器作坊,甚至推測瞭其燃料來源的變化,例如從木材到草本植物的過渡。 2. 石器錶麵殘留物與微磨損分析(Microwear and Residue Analysis): 我們利用高分辨率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石斧、石刀和磨盤的刃部進行瞭係統性掃描,識彆齣植物縴維、動物脂肪以及礦物顆粒的殘留。這些殘留物直接揭示瞭工具的實際用途,例如,某些石刀主要用於切割堅韌的植物莖稈而非宰殺動物。 3. 環境DNA(eDNA)在沉積物中的應用嘗試: 盡管麵臨挑戰,我們嘗試從特定房址的底層沉積物中提取和分析殘留的植物和微生物DNA,以重建當時農作物種植的精度和多樣性。 第二部分:物質遺存的精細分類與空間布局解析 這一部分聚焦於對考古現場的精細化解讀。我們不再將遺址簡單劃分為“居住區”和“灰坑”,而是根據工具的生産、使用與廢棄的循環路徑,構建瞭“物質流模型”。 A. 石器工業的演化路徑: 書中詳細描繪瞭從早期粗糙的打製石器到晚期精細打磨的石磨盤的過渡。重點分析瞭特定燧石原料的來源地,並通過同位素地球化學指紋識彆瞭其與周邊文化區可能存在的資源交換。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發現瞭一批具有高度標準化規格的骨針和骨錐,暗示瞭在紡織或皮革加工領域存在專業化的勞動分工。 B. 陶器:從功能到符號的轉變: 陶器部分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我們對陶器的形製、紋飾進行瞭統計學分類,但更側重於陶器內部的殘留物分析(如脂肪酸檢測)。數據顯示,在某一特定時間點,用於食物儲存和烹飪的陶器壁厚度顯著增加,且內部常殘留有特定類型榖物的蛋白質。這錶明在應對氣候壓力或人口增加時,食物的加工和儲存策略發生瞭係統性調整。同時,裝飾圖案的簡化與幾何化趨勢,被解讀為社群內部身份認同趨於統一的社會心理反映。 C. 聚落的微觀空間利用: 通過對房址內部和周邊的地層學分析,我們重建瞭“作坊”與“居住”的相互滲透關係。例如,在某一探方的居住單元中,發現瞭集中的石片堆積和未完成的石器胚料,這有力支持瞭傢庭內部手工業生産的假說,而非集中的專業化作坊。我們還分析瞭灰燼堆積的密度和成分,推斷齣不同傢庭在燃料使用上的差異,這可能是社會階層差異的早期物質體現。 第三部分:跨區域物質交流的證據鏈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視野擴展至區域性的網絡構建。我們利用瞭稀有礦物和特定岩石的産地分析(如綠鬆石和黑曜石的X射綫衍射分析),來追蹤關鍵原材料的流通路徑。 研究發現,在距遺址中心點約300公裏的一個特定礦源地齣産的綠鬆石珠飾,頻繁齣現在本區域晚期遺址的女性墓葬中,而早期墓葬中則極為罕見。這不僅證實瞭長距離貿易網絡的活躍性,更提示我們,特定材質的飾品可能在特定時期內,成為跨社群婚姻或政治聯姻的信物或標誌。 此外,對采集到的動植物化石證據的分析,揭示瞭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該地區對特定野生資源(如獐子和特定野生漿果)的依賴度急劇上升,這與同時期農業作物種植模式的相對停滯形成鮮明對比,暗示瞭社會可能在環境變化下采取瞭更加保守或依賴傳統采集的生存策略。 結論:物質的低語與社會形態的重構 《古城遺址的微觀考古》最終沒有提供一個關於“誰統治瞭誰”的答案,而是展示瞭一個動態演進的、適應性極強的古代社會圖景。物質文化並非靜止的文化符號,而是社會決策、環境壓力與日常習慣相互作用的産物。通過對工具的磨痕、陶器的胎土和食物的殘留進行細緻的“對話”,我們得以窺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如何通過物質實踐,一步步構建、維持並最終調整其獨特的生存模式。本書希望為未來的考古學研究提供一種更為精細、更注重內在機製的分析範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剛從校園走齣來,對航天領域充滿憧憬但實操經驗略顯不足的碩士畢業生,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總覺得教科書上的知識是割裂的,軌道力學、導航製導與控製(GNC)、載荷工程,各自為政,缺乏一個將它們有機結閤起來的“粘閤劑”。STK,作為行業標配的仿真工具,其強大的集成性正是我們急需掌握的。我最關注的是書中關於“總體設計”這部分的闡述。它是不是真的能教會我如何從一個模糊的功能指標(比如“需要覆蓋赤道附近所有目標區域”),通過STK一步步推導齣需要的軌道高度、傾角,乃至確定星座構型?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任務剖麵設計的深度講解,例如,如何利用STK的Scenario功能,精確模擬一次變軌捕獲過程的能量消耗和時間窗口,並與預期的有效載荷工作時間錶進行對齊。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反直覺的設計洞察,比如某些看似次優的軌道選擇,在考慮瞭地麵站覆蓋或熱控約束後,反而成為瞭最優解,那對我建立係統的設計思維將是極大的幫助。我期待它能成為一座橋梁,將我從純理論的學習者,蛻變為一個能用工程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初級設計師。

評分

坦白講,市麵上關於STK的入門教程很多,但大多停留在軟件界麵的簡單介紹,教你如何拖拽圖標畫齣軌道,而鮮有深入到“任務分析”這種高階應用的。我更傾嚮於那種能揭示工具背後設計思想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不僅僅是一個STK的熟練用戶,更是一個深刻理解空間係統工程原理的專傢。特彆是對於“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這一環,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多約束優化問題的。例如,在給定載荷功率和質量預算的前提下,如何權衡軌道高度、軌道壽命和星間鏈路的維護成本?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STK的報告生成功能,快速搭建起設計評審所需的可視化數據包?我設想的理想內容是,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項目案例,從任務定義文檔開始,到最終的仿真結果輸齣,每一步決策都有理有據地映射到STK的特定模塊或腳本操作中。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定製化”STK以適應特定任務需求的技巧,比如編寫自定義的評估函數或者集成外部代碼進行更精細的物理建模,那它的價值將遠遠超過一本標準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份實戰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著實吸引人,尤其是對於我這種長期在航天領域摸爬滾打,卻總覺得理論與實踐之間隔著一層紗的工程師來說。“應用STK實現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及任務分析”——這直指核心痛點。我最近在負責一個小型立方星的初步概念設計,麵對復雜的多目標優化和軌道機動分析時,傳統的基於Excel和手工計算的流程簡直是噩夢,效率低下不說,一旦參數微調,整個鏈路圖就得推倒重來。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化的、基於STK的流程框架。如果它能詳盡地展示如何將概念性的任務需求,一步步轉化為可仿真、可驗證的軌道模型、姿態控製策略和敏感性分析報告,那就太棒瞭。我希望看到具體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STK的Scripting功能(或許是MATLAB接口),實現批量化的參數掃描,從而快速迭代齣最優的發射窗口或燃料消耗麯綫。另外,對於任務分析部分,我更關心它是否深入探討瞭如何用STK來模擬非理想環境,比如復雜的地球大氣模型、太陽輻射壓力擾動,以及如何評估這些因素對長期任務可靠性的影響。這本書如果能將這些前沿的工程實踐操作細緻入微地講解齣來,無疑會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參考。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中“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與“任務分析”並置,暗示瞭它試圖構建一個從宏觀概念到微觀驗證的完整閉環。對我這種需要嚮管理層匯報設計可行性的項目經理來說,最需要的是清晰、有說服力的數據支撐。我關注的不是如何敲擊鍵盤,而是如何利用STK的強大可視化能力,將抽象的工程參數轉化為直觀的“紅綫”和“綠燈”指標。例如,如何利用STK的3D視景和動畫功能,高效地嚮非技術背景的決策者展示一個復雜的行星際轉移軌道或星座重構過程的優勢與風險?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設計最優的“演示案例”的策略,而不僅僅是展示計算結果。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看到關於不確定性量化(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UQ)的討論。在真實世界中,輸入參數總是有誤差的。這本書能否指導我們如何通過濛特卡洛模擬等方法,利用STK的接口,係統地評估這些輸入誤差對最終任務成功率的影響,從而為設計留齣足夠的裕度?如果它能將STK的使用提升到風險管理的層麵,那麼它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

評分

我對這本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期待,因為“總體設計”是一個涉及權衡和取捨的復雜藝術,並非簡單的工具使用指南可以完全涵蓋。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處理時間維度上的復雜性。空間任務往往跨越數年,環境因素(如電離層密度變化、空間碎片密度演化)並非恒定。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指導,說明在STK中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些隨時間變化的輸入參數,並進行長期可靠性評估。比如,如何評估太陽活動峰值對大氣阻力模型的影響,進而預測燃料消耗的額外增加。此外,對於“任務分析”,我希望它能涵蓋一些非傳統或邊緣的分析場景,例如,應急故障模式下的軌道維持策略,或者在特定區域的電子戰/信號乾擾環境下的通信鏈路裕度分析。如果書中能將這些高風險、低概率事件納入到仿真框架中進行預先演練,那麼這本書的實用性就達到瞭極高的水平。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做得好”的展示,更應該著重於“做不好會怎樣”的預警機製構建。

評分

給單位買的,圖書室用的,總體不錯哈,全選的京東自營。

評分

挺好的商品,物流超贊

評分

商品質量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商場買不到,隻好這樣網購嘍商品質量不錯,

評分

是正版,送貨快,好

評分

c粗略翻瞭翻,很不錯,下來詳細吸收消化!學習。

評分

買迴來讀瞭不到一天都看完瞭,作者估計找幾個學生東抄西抄湊齣來一本書,不建議專業人員閱讀,不過對於本科對比比較感興趣的學生,作為入門讀物還是不錯的,通俗易懂。

評分

非常好看~值得擁有!!

評分

評分

活動買的,物美價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