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摄影课(修订版) [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导演的摄影课(修订版) [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奎琳·弗洛斯特(Jacqueline B.Frost) 著,巩如梅 译
图书标签:
  • 电影摄影
  • 导演
  • 电影制作
  • 摄影技巧
  • 视觉叙事
  • 灯光
  • 构图
  • 色彩
  • 电影语言
  • 独立电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22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894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来自ASC成员的工作经验和访谈资料首度公开,其中多人数次斩获奥斯卡奖项或提名

  以电影制作流程为结构,阐明如何将美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手段,从而使导演脑海中的画面变成银幕上的影像

  收录大量珍贵高清剧照、故事板及绘画和平面摄影作品等视觉参考

  中国影视摄影师协会会长、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讲授导演需要了解的摄影知识,明确摄影师的职能,让彼此能达成专业且富有创造性的合作。作者以电影制作的具体流程为基本结构,引证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各位大师及著名导演的工作经验、创作研讨会记录、专题访谈,对如何选择摄影师、怎样将剧本翻译成视觉形象、怎样为影片设定恰当的视觉风格和色彩基调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格式等导演和摄影师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

  本书每章末尾都附有详实的具体建议,以《色,戒》《神枪手之死》《英国病人》《血色将至》等摄影佳作为案例,并收录了大量剧照、故事板以及绘画和平面摄影作品等视觉参考。

作者简介

  杰奎琳·弗洛斯特(Jacqueline B. Frost),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教授,主讲电影摄影及前沿影视制作等课程,并为UCLA定期讲授“导演的摄影课”,也继续着自己的电影摄影师生涯。


  译者简介

  巩如梅,曾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摄影艺术与技术系教授、系主任。编著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镜头后面的世界——中国电影摄影师研究》《制造的影像——与十五位电影人对话数字技术》。

精彩书评

  我读过很多有关电影摄影的书籍,而这本《导演的摄影课》是我感觉真切、务实、熟悉的一本。

  ——穆德远,中国影视摄影师协会会长

  本书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真是的经历,任何一位渴望精心打磨自己的拍片技巧、成长为电影人的人——即使他们不是一个导演或摄影师——都能潜入这碗伟大而多样的浓汤,吸收其中所有的营养。

  ——理查德·克鲁多,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

目录

推荐语 1

序一 8

序二 9

鸣 谢 11

前 言 12

第一章 导演和摄影师:富有创造力的合作伙伴 1

1.1 导 演 3

1.2 电影摄影师 9

1.3 选择电影摄影师 12

1.4 导演应该作什么准备? 18

第二章 电影摄影师和剧本 21

2.1 视觉阐释 30

2.2 故事板 36

2.3 关于剧本,导演应该知道的事情 40

第三章 光学镜头的美学 41

3.1 镜头基础 44

3.2 镜头上的数字 54

3.3 理解景深 54

3.4 变形镜头 57

3.5 景深的美学 59

3.6 监视区和导演 63

3.7 作为导演应该对镜头有哪些了解? 64

第四章 视觉参考 65

4.1 大师级摄影师 69

4.2 绘画大师 77

4.3 其他影响电影的美术运动 84

4.4 导演如何同摄影师交流? 91

4.5 关于视觉参考导演所应该了解的 94

第五章 影片的色调 95

5.1 色 温 99

5.2 了解电影胶片 116

5.3 有关色调,导演应该知道的 130

6.1 历史回顾 131

第六章 类型片的照明 131

6.2 类型电影 134

6.3 类型与预算 149

6.4 照明风格 150

6.5 高调和低调照明 152

6.6 类型影片的案例研究 155

6.7 导演需要懂得的几点规则 158

第七章 运动的工具与美学 161

7.1 常见摄影运动 163

7.2 运动的工具 172

7.2 关于摄影机运动导演所应该了解的 186

第八章 各种格式:“画布” 189

8.1 画幅比 190

8.2 胶片格式 190

8.3 数字格式 204

8.4 专业数字摄影机 205

8.5 来自ASC 电影摄影师对数字摄影机的思考 216

8.6 导演应该知道的关于格式的事情 219

9.1 洗印厂和胶转磁 221

第九章 洗印厂、DI 和实现特定的视觉风貌 221

9.2 回放工作样片 222

9.3 传统胶片后期 224

9.4 以化学方法改变色彩基调的洗印工艺 228

9.4 数字中间片 232

9.5 后期修复 235

9.6 适应变化  239

9.7 给导演的九条忠告 243

第十章 导演与摄影师创造性合作的历史 245

附录一 参考作品 267

附录二 受访者名单 268

译者说明 279

出版后记 280

精彩书摘

  l导演选择摄影师的备忘录:

  (1)给将要合作的电影摄影师送上最终定稿的拍摄剧本。

  (2)见面讨论剧本,看看你们对这部影片是否有相同的视觉想象。注意一下你们的性格是否合得来。让这个人成为剧组的一员并一起拍摄影片,你觉得舒服吗?

  (3)找一个以前同这个电影摄影师合作过的导演聊聊,了解他工作的速度。那位导演还愿意同这个摄影师一起工作吗?

  (4)参考他以前的作品或长片,这些影片要么同你计划拍摄的影片很相似,要么符合你打算拍的影片的风格。你也可以同电影摄影师一起把他以前的作品放一下,告诉他你想要把什么东西带进你的电影里,以及为什么你选择他做你的摄影师。

  (5)与电影摄影师讨论一下他是否愿意亲自掌机,他是否有自己经常合作的团队如灯光师、掌机、摄影助理等。

  (6)讨论一下与你自己拍摄计划相近的视觉参考。分享从杂志上搜集的可能与你的影片风格相类似的图片或照片。绘画作品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视觉参考,那就可以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如果是一部古装片(periodpiece),参考一下关于那个时代的照片或明信片来帮助你为影片选定一种视觉风貌。

  (7)给电影摄影师看你的故事板和所有你想到的视觉形象(例如照片或者是视频片段)。

  (7)如果拍摄计划需要大量的美术设计,让电影摄影师和美术指导见面讨论一下布景和色彩的规划。

  (8)让进组的电影摄影师进行一次开拍前的生产试验,以确保可以得到你想要的那种视觉风貌。然后坐下来一起看试片。这同时也是一次在开拍之前摸清合作情况的试运行。另外,如果你打算做后期工艺如跳漂(bleachbypass)或消色,这个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9)一起看景。电影摄影师需要考虑供电问题,以及哪种类型的光源最适合当地的拍摄条件。在外景场地时,这也会给你讨论调度和光效的机会。还应该考虑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刻拍摄最合适。

  (10)作为导演,清楚自己所需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乐于接受视觉方面的建议,那么让电影摄影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并听取他们的想法。

  (11)还要牢记电影摄影师也会评估作为导演的你,并决定是否愿意同你一起工作!

  l什么会使你(电影摄影师)远离一位导演?

  如果会见一位导演时,他只是一个劲儿地谈论其他影片,那对我将毫无作用。我没看过那么多电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仍想把看电影当成是一种娱乐。我不想非去研究每一个画面,这很容易误入歧途,使自己对电影过于吹毛求疵……我并不想复制看过的影片,更不愿复制自己。所以对于我来说,与导演讨论以前的电影并不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一直希望与我一起工作的导演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

  (丹尼尔·珀尔,ASC,弗洛斯特采访,2007年7月)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观点。一些电影摄影师还是非常乐于讨论以前的作品的,并且相信导演有能力在保留自己独立视角的前提下,去参考名垂青史的影片。

  l哪种类型的导演最难合作?

  那种失控的、极端的自大狂,那种不懂得如何合作的人。我同这种人合作过,他们更关心的是4点钟能不能收工,以便可以在天黑之前打几洞(高尔夫)。“你是在拍电影,你是享有特权,可是老兄,这就是你操心的东西吗?”有那么一类导演,整天操心的就是,导一部片子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在抢手的餐厅里有个好座位,或者能不能和一个模特约会。我想告诉他们说:“伙计,如果你闭上嘴,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多花点心思好好干活,你想的那些东西会一大卡车一大卡车地运来堆到你家门口,多得你收都收不过来。所以你还是别想那么多吧,好好工作,努力拍一部好片子。”

  (理查德·克鲁多,ASC,弗洛斯特采访,2007年7月)

  我常想到当导演和摄影师意见不一致时常常发生的冲突,而我总是问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摄影师应该是导演的助手,并非那种主-仆形式的助手,而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导演可以走向你说“那你觉得怎么样?”,你们来来去去,最后达到一种平衡:导演作为老板,摄影师是助手,而两者之间有一种很好的专业关系。我同样也会将美术设计师引到圈子里,因为实际上三个人都要参与:导演、摄影师、美术设计师。随着你们接近拍摄,力量分配也在不断改变。先是美术设计师作为1号得力助手开始工作,然后摄影师进入,开始拍摄影片,这时他变成了1号得力助手。美术设计师则退居二线,直到影片完成。要补拍镜头时,摄影师又会加入美术设计师和剪辑师的工作。所以有各种专业人马帮助导演制作他想制作的影片。我并不觉得摄影师在导演对他的需求和他对影片的贡献上比美术设计师、剪接师、录音师、服装师等等更优越。我们都是小齿轮,围绕在伟大的中心——导演——周围,导演才是老板。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都是为了拍好那同一部影片。

  (约翰·希尔,ASC,弗洛斯特采访,2007年10月)

  l导演应该作什么准备?

  这里有一些给新导演的建议,以帮助他们准备好与电影摄影师成为“富于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导演应该对影片拍摄出来后的样子具有视觉想象,并且应满怀热情地把他的视觉想象与电影摄影师分享。

  (1)参观器材展,例如NAB(全美广播电视设备展)、DVExpo(数字视频器材博览会)、Cinegear(电影、视频和数字媒体器材展览会),在这些地方你会有机会看到可利用的新技术,认识市场上新型的摄影机规格,了解一些最新的技术资源。

  (2)学习电影摄影的基本原理:镜头的种类、镜头焦距和景深的使用、基本的用光风格及光的性质(硬光、柔光、色光)。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想法,但也听得进去建议。

  (3)从大师绘画、某一时代的照片以及其他影片中寻找视觉参考。花时间与你的摄影师一起讨论你的影片的貌和风格。

  (4)让电影摄影师变成你的搭档。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觉到与你是合作关系,以及他们是受到尊重的。

  (5)另外,建立关系(就像婚姻的关系)。学会接受建议或者是委婉且满怀尊重的拒绝。团队的沟通也很重要。

  (6)准备妥当。导演们需要心里清楚电影成片后的样子。故事板对电影摄影师非常有用。记住电影摄影师是使用视觉语言的作家,那种不作太多阐释,但在情绪上有更多渲染的作家。

  (7)与电影摄影师谈一下剧本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电影摄影师从视觉角度进行思考,并可能就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增强你的故事提出建议。

  (8)与美术指导一起看景,讨论场景的色彩和视觉设计。

  (9)对于相对重要些的镜头心中有数。不要在一个对于故事不重要,并且很可能会剪掉的镜头上浪费时间折磨摄影指导。对“能做”和“应该做”的限制有所了解。

  (10)确保你做好了自己的功课并且准备好了场面调度。一个好的摄影师同样也会做好准备。

  (11)一起去洗印厂观看你为后期制作考虑到的生产试验样片,例如跳漂或者是消色画面效果。了解如何在你的电影中运用这些工艺去打动观众的心。

  (12)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导演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电影摄影师也会做好他们的工作,各司其职。责任过界的话会引起问题。摄影指导并不掌管整个电影,而是促进导演的创造性想象。

  记住,好的电影摄影师会与他们的导演站在一起。他们知道是导演雇用了他们,他们也准备好与导演一起努力,得到尽可能最好的画面效果。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现代电影声音设计与实践》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关于电影声音制作的全面指南,内容详实,不包含您提及的书籍信息。 --- 《现代电影声音设计与实践》 简介:声音,叙事的隐形引擎 在电影制作的宏大叙事中,画面往往是观众最直接的接触点,但真正将观众深植于故事情感与物理空间之中的,却是声音。《现代电影声音设计与实践》是一本深度剖析电影声音艺术、技术与理论的综合性著作。它不仅面向有志于声音设计领域的初学者,更为经验丰富的电影制作人、音响工程师及视听媒体创作者提供了升级思维框架、精进技术手法的专业参考。 本书的撰写基于对当代电影工业流程的深刻理解,旨在揭示声音如何从单纯的背景元素,蜕变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内心、构建沉浸式世界观的核心叙事工具。我们坚信,成功的电影体验是视觉与听觉深度融合的结果,而声音,正是那股将所有元素粘合在一起的无形力量。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与历史脉络 (The Foundations) 本部分致力于建立对电影声音的系统性认知。我们首先回顾了声音在早期电影发展中的角色变迁,从同期录音的诞生到立体声、环绕声技术的革新,勾勒出声音技术如何不断解放叙事潜能的历史轨迹。 声音的类型学与功能解析:我们将电影中的声音细分为对白(Dialogue)、环境音效(Ambiance)、特殊音效(Sound Effects/SFX)以及音乐(Music),并深入探讨每一种元素在叙事结构中所承担的独特功能。例如,如何利用非现场音(Off-screen Sound)来暗示未知威胁或拓展空间感;如何通过声音的失真、遮蔽或叠加来反映角色的心理状态。 心理声学与观众感知:声音对大脑的影响是微妙而强大的。本章将介绍基础的心理声学原理,探讨人耳如何定位声源、感知距离和材质。我们将具体分析“声场定位”(Sound Panning)、“混响”(Reverb)和“相位”(Phase)等关键技术如何被用来欺骗或引导观众的听觉感知,从而达到特定的情感效果。理解这些原理,是创造真实或超现实听觉体验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声音的采集与保真 (Recording and Fidelity) 高质量的电影声音始于现场的精确捕捉。本部分详细讲解了电影拍摄现场的录音技术,强调在源头上获取最佳音频数据的必要性。 现场录音装备与技术:从麦克风的选择(指向性、频率响应、抗风噪处理)到录音机和无线系统的配置,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指南。我们重点分析了“Booming”(挑杆操作)的艺术,包括如何在高难度场景(如动作戏、拥挤环境)中保持对白清晰度,并讨论了现场同期声与后期ADR(对白替换录音)的取舍标准。 环境声音的叙事录制:除了对白,现场环境声(Location Sound)是构建真实感的基石。本章指导读者如何系统性地记录“现场氛围”(Room Tone/Wild Track),以及如何通过精心挑选的环境音素材来增强场景的可信度,例如城市脉搏、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等。 第三部分:后期制作的魔术 (Post-Production Mastery) 后期声音制作是电影声音设计的核心战场,它将前期采集的碎片转化为完整的听觉世界。本部分详尽分解了声音编辑、混音、设计与母带处理的流程。 声音编辑的精确艺术:声音编辑不仅仅是剪切与粘贴。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对数百轨音频进行组织、同步和精炼。我们将分析“层叠”(Layering)技术,即如何通过组合多种音效层来创造出单一、但具有丰富纹理的复杂声音对象——比如一扇门开关的声音,可能包含铰链的金属摩擦、木材的形变、以及空气的位移等多个维度。 声音设计:创造超越现实的声音:本章是本书的灵魂所在。我们探讨了如何为科幻、奇幻或超现实题材设计出不存在的声音。通过“声音原型”(Sound Palettes)的构建、“声音修饰”(Sound Manipulation),以及“声音合成”(Synthesis)的应用,读者将学会如何用声音来象征某种力量、情感或科技。例如,如何设计一种具有明确“个性和意图”的外星生物的呼吸声。 混音(Mixing):平衡的艺术与空间构建:混音师是声音的指挥家。本书详细讲解了立体声、5.1、7.1乃至沉浸式格式(如Dolby Atmos)的混音台操作流程与理念。我们不仅关注音量平衡(Loudness Balance),更侧重于“声音透视”(Sound Perspective)的建立——如何利用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空间化处理(Spatialization)和声像(Panning)来精确描绘场景中的深度和距离感,确保对白清晰的同时,特效和音乐能够和谐共存而不互相侵犯。 第四部分:沉浸式音频与前沿技术 (Immersive Audio and Future Trends) 随着影院技术的发展,沉浸式音频正在成为主流。本部分关注如何利用新的工具和技术,将声音体验推向新的维度。 沉浸式音频(如Atmos)的工作流: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指南,介绍如何从传统的轨道式混音(Track-based)切换到基于对象的混音(Object-based)工作流程。我们将解析如何将声音元素分配到三维空间中的特定“对象”,以及如何利用渲染引擎实现更自由、更具动感的声场变化。 声音与互动媒体的交叉:电影声音原理在电子游戏和虚拟现实(VR/AR)中的应用日益重要。本章探讨了如何在实时渲染环境中,为互动叙事设计响应式的声音系统,例如基于玩家行为的声音反馈和程序化环境声的生成。 数据管理与协作规范:在大型制作中,高效的声音资产管理和跨部门的协作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行业标准的命名约定、文件格式选择和项目归档的最佳实践,确保声音素材的长期可用性和不同制作团队间顺畅的交接。 结语:用耳朵讲故事 《现代电影声音设计与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倾听世界的宣言。声音设计是创造力的延伸,是电影语言的隐形字母。通过系统学习本书所涵盖的理论、工具与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掌握将听觉感知转化为强大叙事力量的关键技能,最终制作出不仅被看见,更被深刻感受到的电影作品。 --- 目标读者: 电影、广播电视、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 希望提升后期制作技能的剪辑师和制片人。 有志于成为职业声音设计师、混音师的专业人士。 对电影制作幕后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影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值得一提,这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严肃性的尊重。拿到手里那种厚重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识载体。在内容架构上,作者似乎特别关注导演在与摄影师沟通时的“语言鸿沟”问题,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翻译指南”,帮助导演将抽象的感性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层面的指令。这对于许多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过去常常因为词不达意而在片场浪费大量时间,但现在,我能更准确地描述我需要的“感觉”和“效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摄影的指导,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高效管理视觉制作团队的沟通手册,让导演与技术团队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高效,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的创作效率和最终的成片质量。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无懈可击。我过去读过几本关于摄影指导的书籍,很多都偏重于理论或者只关注某一种特定设备的操作。然而,这本书的广度与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平衡得非常好,既照顾到了初学者对基础知识的需求,也为有一定经验的创作者提供了可以深挖的进阶思考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光线”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冷暖色温和光照角度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这对我后期的色彩校正和现场布光有了极大的启发。每当我在现场遇到拿不准光线方案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浮现出书中的某个图表或者某个总结性的论断,它提供了一种快速决策的思维框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年放在工具箱里的参考手册,随时翻开,都能找到解决当下难题的思路。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直击核心的叙事方式所折服。它没有花太多篇幅去探讨宏大的电影史,而是直接深入到导演在片场决策的最前沿。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视觉叙事”的解读,那种将技术手段完全服务于故事表达的理念,非常贴合现代电影创作的需求。书里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精妙,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打光,或者是“如何”通过景深来操控观众的注意力。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有效得多。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跟随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领悟。文字的张力十足,即便是描述一些相对枯燥的技术概念,作者也能用生动的比喻将其变得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的晦涩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老派而又充满自信,它没有使用当下流行的那种轻佻的网络词汇,而是用一种沉稳、权威的语气来阐述观点。这使得整本书的格调一下子就提升了,读起来让人感觉内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理。我喜欢作者在批判性地审视经典镜头语言时所展现出的那种锐利和毫不留情,他敢于指出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技巧背后的局限性,并引导读者去寻找更适合当下故事的表达方式。这种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对于一个渴望建立自己独特视觉风格的导演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美学选择”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满足于仅仅模仿别人的风格,而是开始探索如何用光影来构建属于我自己的电影世界。这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调和锐利的字体搭配,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专业且富有艺术气息的氛围。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绝对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它散发着一种实实在在、可以马上上手操作的能量。内页的排版也很讲究,图片和文字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是坐在一个光线绝佳的影棚里,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娓娓道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光影的独特理解和对镜头语言的精准把控,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摄像机去实践一番。特别是那些关于场景设计和演员调度部分的论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拍摄习惯,发现了许多之前忽略的细节和可能性。这本书的层次感很强,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到复杂的情绪表达,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和流畅,看得出来作者在教学的逻辑构建上下了极大的功夫,绝非简单的知识罗列。

评分

包装过于简陋导致有书磨损,后浪出版的影视书应该还是有保证的.

评分

图书不错,很喜欢。

评分

书已经收到,感觉很不错,物流很给力,书的质感也很棒,京东网购值得信赖!

评分

包装精美,纸质很好,内容也蛮好,值得购买和阅读,专业性强。

评分

快,是京东的特点,晚上下单白天用

评分

嗯这本书也是比较务实的一本书,有大量的有用的信息和真实的经历。

评分

呵呵哈哈哈,好

评分

这个好看懂的

评分

这次的包裹是破的,五本书全部有折痕。京东不应该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