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攝影課(修訂版) [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導演的攝影課(修訂版) [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傑奎琳·弗洛斯特(Jacqueline B.Frost) 著,鞏如梅 譯
圖書標籤:
  • 電影攝影
  • 導演
  • 電影製作
  • 攝影技巧
  • 視覺敘事
  • 燈光
  • 構圖
  • 色彩
  • 電影語言
  • 獨立電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22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8940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inematography for Directors: A Guide for Creativ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字數:3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來自ASC成員的工作經驗和訪談資料首度公開,其中多人數次斬獲奧斯卡奬項或提名

  以電影製作流程為結構,闡明如何將美學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術手段,從而使導演腦海中的畫麵變成銀幕上的影像

  收錄大量珍貴高清劇照、故事闆及繪畫和平麵攝影作品等視覺參考

  中國影視攝影師協會會長、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主席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講授導演需要瞭解的攝影知識,明確攝影師的職能,讓彼此能達成專業且富有創造性的閤作。作者以電影製作的具體流程為基本結構,引證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各位大師及著名導演的工作經驗、創作研討會記錄、專題訪談,對如何選擇攝影師、怎樣將劇本翻譯成視覺形象、怎樣為影片設定恰當的視覺風格和色彩基調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拍攝格式等導演和攝影師需要共同麵對的問題,提供瞭切實有效的指導。

  本書每章末尾都附有詳實的具體建議,以《色,戒》《神槍手之死》《英國病人》《血色將至》等攝影佳作為案例,並收錄瞭大量劇照、故事闆以及繪畫和平麵攝影作品等視覺參考。

作者簡介

  傑奎琳·弗洛斯特(Jacqueline B. Frost),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教授,主講電影攝影及前沿影視製作等課程,並為UCLA定期講授“導演的攝影課”,也繼續著自己的電影攝影師生涯。


  譯者簡介

  鞏如梅,曾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攝影藝術與技術係教授、係主任。編著有《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攝影捲》《鏡頭後麵的世界——中國電影攝影師研究》《製造的影像——與十五位電影人對話數字技術》。

精彩書評

  我讀過很多有關電影攝影的書籍,而這本《導演的攝影課》是我感覺真切、務實、熟悉的一本。

  ——穆德遠,中國影視攝影師協會會長

  本書包含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真是的經曆,任何一位渴望精心打磨自己的拍片技巧、成長為電影人的人——即使他們不是一個導演或攝影師——都能潛入這碗偉大而多樣的濃湯,吸收其中所有的營養。

  ——理查德·剋魯多,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主席

目錄

推薦語 1

序一 8

序二 9

鳴 謝 11

前 言 12

第一章 導演和攝影師:富有創造力的閤作夥伴 1

1.1 導 演 3

1.2 電影攝影師 9

1.3 選擇電影攝影師 12

1.4 導演應該作什麼準備? 18

第二章 電影攝影師和劇本 21

2.1 視覺闡釋 30

2.2 故事闆 36

2.3 關於劇本,導演應該知道的事情 40

第三章 光學鏡頭的美學 41

3.1 鏡頭基礎 44

3.2 鏡頭上的數字 54

3.3 理解景深 54

3.4 變形鏡頭 57

3.5 景深的美學 59

3.6 監視區和導演 63

3.7 作為導演應該對鏡頭有哪些瞭解? 64

第四章 視覺參考 65

4.1 大師級攝影師 69

4.2 繪畫大師 77

4.3 其他影響電影的美術運動 84

4.4 導演如何同攝影師交流? 91

4.5 關於視覺參考導演所應該瞭解的 94

第五章 影片的色調 95

5.1 色 溫 99

5.2 瞭解電影膠片 116

5.3 有關色調,導演應該知道的 130

6.1 曆史迴顧 131

第六章 類型片的照明 131

6.2 類型電影 134

6.3 類型與預算 149

6.4 照明風格 150

6.5 高調和低調照明 152

6.6 類型影片的案例研究 155

6.7 導演需要懂得的幾點規則 158

第七章 運動的工具與美學 161

7.1 常見攝影運動 163

7.2 運動的工具 172

7.2 關於攝影機運動導演所應該瞭解的 186

第八章 各種格式:“畫布” 189

8.1 畫幅比 190

8.2 膠片格式 190

8.3 數字格式 204

8.4 專業數字攝影機 205

8.5 來自ASC 電影攝影師對數字攝影機的思考 216

8.6 導演應該知道的關於格式的事情 219

9.1 洗印廠和膠轉磁 221

第九章 洗印廠、DI 和實現特定的視覺風貌 221

9.2 迴放工作樣片 222

9.3 傳統膠片後期 224

9.4 以化學方法改變色彩基調的洗印工藝 228

9.4 數字中間片 232

9.5 後期修復 235

9.6 適應變化  239

9.7 給導演的九條忠告 243

第十章 導演與攝影師創造性閤作的曆史 245

附錄一 參考作品 267

附錄二 受訪者名單 268

譯者說明 279

齣版後記 280

精彩書摘

  l導演選擇攝影師的備忘錄:

  (1)給將要閤作的電影攝影師送上最終定稿的拍攝劇本。

  (2)見麵討論劇本,看看你們對這部影片是否有相同的視覺想象。注意一下你們的性格是否閤得來。讓這個人成為劇組的一員並一起拍攝影片,你覺得舒服嗎?

  (3)找一個以前同這個電影攝影師閤作過的導演聊聊,瞭解他工作的速度。那位導演還願意同這個攝影師一起工作嗎?

  (4)參考他以前的作品或長片,這些影片要麼同你計劃拍攝的影片很相似,要麼符閤你打算拍的影片的風格。你也可以同電影攝影師一起把他以前的作品放一下,告訴他你想要把什麼東西帶進你的電影裏,以及為什麼你選擇他做你的攝影師。

  (5)與電影攝影師討論一下他是否願意親自掌機,他是否有自己經常閤作的團隊如燈光師、掌機、攝影助理等。

  (6)討論一下與你自己拍攝計劃相近的視覺參考。分享從雜誌上搜集的可能與你的影片風格相類似的圖片或照片。繪畫作品也有可能成為一種視覺參考,那就可以一起去參觀博物館。如果是一部古裝片(periodpiece),參考一下關於那個時代的照片或明信片來幫助你為影片選定一種視覺風貌。

  (7)給電影攝影師看你的故事闆和所有你想到的視覺形象(例如照片或者是視頻片段)。

  (7)如果拍攝計劃需要大量的美術設計,讓電影攝影師和美術指導見麵討論一下布景和色彩的規劃。

  (8)讓進組的電影攝影師進行一次開拍前的生産試驗,以確保可以得到你想要的那種視覺風貌。然後坐下來一起看試片。這同時也是一次在開拍之前摸清閤作情況的試運行。另外,如果你打算做後期工藝如跳漂(bleachbypass)或消色,這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9)一起看景。電影攝影師需要考慮供電問題,以及哪種類型的光源最適閤當地的拍攝條件。在外景場地時,這也會給你討論調度和光效的機會。還應該考慮到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刻拍攝最閤適。

  (10)作為導演,清楚自己所需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樂於接受視覺方麵的建議,那麼讓電影攝影師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並聽取他們的想法。

  (11)還要牢記電影攝影師也會評估作為導演的你,並決定是否願意同你一起工作!

  l什麼會使你(電影攝影師)遠離一位導演?

  如果會見一位導演時,他隻是一個勁兒地談論其他影片,那對我將毫無作用。我沒看過那麼多電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仍想把看電影當成是一種娛樂。我不想非去研究每一個畫麵,這很容易誤入歧途,使自己對電影過於吹毛求疵……我並不想復製看過的影片,更不願復製自己。所以對於我來說,與導演討論以前的電影並不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我一直希望與我一起工作的導演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

  (丹尼爾·珀爾,ASC,弗洛斯特采訪,2007年7月)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種觀點。一些電影攝影師還是非常樂於討論以前的作品的,並且相信導演有能力在保留自己獨立視角的前提下,去參考名垂青史的影片。

  l哪種類型的導演最難閤作?

  那種失控的、極端的自大狂,那種不懂得如何閤作的人。我同這種人閤作過,他們更關心的是4點鍾能不能收工,以便可以在天黑之前打幾洞(高爾夫)。“你是在拍電影,你是享有特權,可是老兄,這就是你操心的東西嗎?”有那麼一類導演,整天操心的就是,導一部片子是不是可以讓他們在搶手的餐廳裏有個好座位,或者能不能和一個模特約會。我想告訴他們說:“夥計,如果你閉上嘴,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多花點心思好好乾活,你想的那些東西會一大卡車一大卡車地運來堆到你傢門口,多得你收都收不過來。所以你還是彆想那麼多吧,好好工作,努力拍一部好片子。”

  (理查德·剋魯多,ASC,弗洛斯特采訪,2007年7月)

  我常想到當導演和攝影師意見不一緻時常常發生的衝突,而我總是問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攝影師應該是導演的助手,並非那種主-僕形式的助手,而是一種閤作關係。所以導演可以走嚮你說“那你覺得怎麼樣?”,你們來來去去,最後達到一種平衡:導演作為老闆,攝影師是助手,而兩者之間有一種很好的專業關係。我同樣也會將美術設計師引到圈子裏,因為實際上三個人都要參與:導演、攝影師、美術設計師。隨著你們接近拍攝,力量分配也在不斷改變。先是美術設計師作為1號得力助手開始工作,然後攝影師進入,開始拍攝影片,這時他變成瞭1號得力助手。美術設計師則退居二綫,直到影片完成。要補拍鏡頭時,攝影師又會加入美術設計師和剪輯師的工作。所以有各種專業人馬幫助導演製作他想製作的影片。我並不覺得攝影師在導演對他的需求和他對影片的貢獻上比美術設計師、剪接師、錄音師、服裝師等等更優越。我們都是小齒輪,圍繞在偉大的中心——導演——周圍,導演纔是老闆。我們大傢齊心協力,都是為瞭拍好那同一部影片。

  (約翰·希爾,ASC,弗洛斯特采訪,2007年10月)

  l導演應該作什麼準備?

  這裏有一些給新導演的建議,以幫助他們準備好與電影攝影師成為“富於創造性的閤作夥伴”。導演應該對影片拍攝齣來後的樣子具有視覺想象,並且應滿懷熱情地把他的視覺想象與電影攝影師分享。

  (1)參觀器材展,例如NAB(全美廣播電視設備展)、DVExpo(數字視頻器材博覽會)、Cinegear(電影、視頻和數字媒體器材展覽會),在這些地方你會有機會看到可利用的新技術,認識市場上新型的攝影機規格,瞭解一些最新的技術資源。

  (2)學習電影攝影的基本原理:鏡頭的種類、鏡頭焦距和景深的使用、基本的用光風格及光的性質(硬光、柔光、色光)。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想法,但也聽得進去建議。

  (3)從大師繪畫、某一時代的照片以及其他影片中尋找視覺參考。花時間與你的攝影師一起討論你的影片的貌和風格。

  (4)讓電影攝影師變成你的搭檔。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覺到與你是閤作關係,以及他們是受到尊重的。

  (5)另外,建立關係(就像婚姻的關係)。學會接受建議或者是委婉且滿懷尊重的拒絕。團隊的溝通也很重要。

  (6)準備妥當。導演們需要心裏清楚電影成片後的樣子。故事闆對電影攝影師非常有用。記住電影攝影師是使用視覺語言的作傢,那種不作太多闡釋,但在情緒上有更多渲染的作傢。

  (7)與電影攝影師談一下劇本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電影攝影師從視覺角度進行思考,並可能就如何用電影的方式增強你的故事提齣建議。

  (8)與美術指導一起看景,討論場景的色彩和視覺設計。

  (9)對於相對重要些的鏡頭心中有數。不要在一個對於故事不重要,並且很可能會剪掉的鏡頭上浪費時間摺磨攝影指導。對“能做”和“應該做”的限製有所瞭解。

  (10)確保你做好瞭自己的功課並且準備好瞭場麵調度。一個好的攝影師同樣也會做好準備。

  (11)一起去洗印廠觀看你為後期製作考慮到的生産試驗樣片,例如跳漂或者是消色畫麵效果。瞭解如何在你的電影中運用這些工藝去打動觀眾的心。

  (12)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導演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電影攝影師也會做好他們的工作,各司其職。責任過界的話會引起問題。攝影指導並不掌管整個電影,而是促進導演的創造性想象。

  記住,好的電影攝影師會與他們的導演站在一起。他們知道是導演雇用瞭他們,他們也準備好與導演一起努力,得到盡可能最好的畫麵效果。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現代電影聲音設計與實踐》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關於電影聲音製作的全麵指南,內容詳實,不包含您提及的書籍信息。 --- 《現代電影聲音設計與實踐》 簡介:聲音,敘事的隱形引擎 在電影製作的宏大敘事中,畫麵往往是觀眾最直接的接觸點,但真正將觀眾深植於故事情感與物理空間之中的,卻是聲音。《現代電影聲音設計與實踐》是一本深度剖析電影聲音藝術、技術與理論的綜閤性著作。它不僅麵嚮有誌於聲音設計領域的初學者,更為經驗豐富的電影製作人、音響工程師及視聽媒體創作者提供瞭升級思維框架、精進技術手法的專業參考。 本書的撰寫基於對當代電影工業流程的深刻理解,旨在揭示聲音如何從單純的背景元素,蛻變為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內心、構建沉浸式世界觀的核心敘事工具。我們堅信,成功的電影體驗是視覺與聽覺深度融閤的結果,而聲音,正是那股將所有元素粘閤在一起的無形力量。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曆史脈絡 (The Foundations) 本部分緻力於建立對電影聲音的係統性認知。我們首先迴顧瞭聲音在早期電影發展中的角色變遷,從同期錄音的誕生到立體聲、環繞聲技術的革新,勾勒齣聲音技術如何不斷解放敘事潛能的曆史軌跡。 聲音的類型學與功能解析:我們將電影中的聲音細分為對白(Dialogue)、環境音效(Ambiance)、特殊音效(Sound Effects/SFX)以及音樂(Music),並深入探討每一種元素在敘事結構中所承擔的獨特功能。例如,如何利用非現場音(Off-screen Sound)來暗示未知威脅或拓展空間感;如何通過聲音的失真、遮蔽或疊加來反映角色的心理狀態。 心理聲學與觀眾感知:聲音對大腦的影響是微妙而強大的。本章將介紹基礎的心理聲學原理,探討人耳如何定位聲源、感知距離和材質。我們將具體分析“聲場定位”(Sound Panning)、“混響”(Reverb)和“相位”(Phase)等關鍵技術如何被用來欺騙或引導觀眾的聽覺感知,從而達到特定的情感效果。理解這些原理,是創造真實或超現實聽覺體驗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聲音的采集與保真 (Recording and Fidelity) 高質量的電影聲音始於現場的精確捕捉。本部分詳細講解瞭電影拍攝現場的錄音技術,強調在源頭上獲取最佳音頻數據的必要性。 現場錄音裝備與技術:從麥剋風的選擇(指嚮性、頻率響應、抗風噪處理)到錄音機和無綫係統的配置,本書提供瞭一套實用的指南。我們重點分析瞭“Booming”(挑杆操作)的藝術,包括如何在高難度場景(如動作戲、擁擠環境)中保持對白清晰度,並討論瞭現場同期聲與後期ADR(對白替換錄音)的取捨標準。 環境聲音的敘事錄製:除瞭對白,現場環境聲(Location Sound)是構建真實感的基石。本章指導讀者如何係統性地記錄“現場氛圍”(Room Tone/Wild Track),以及如何通過精心挑選的環境音素材來增強場景的可信度,例如城市脈搏、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等。 第三部分:後期製作的魔術 (Post-Production Mastery) 後期聲音製作是電影聲音設計的核心戰場,它將前期采集的碎片轉化為完整的聽覺世界。本部分詳盡分解瞭聲音編輯、混音、設計與母帶處理的流程。 聲音編輯的精確藝術:聲音編輯不僅僅是剪切與粘貼。本書深入探討瞭如何對數百軌音頻進行組織、同步和精煉。我們將分析“層疊”(Layering)技術,即如何通過組閤多種音效層來創造齣單一、但具有豐富紋理的復雜聲音對象——比如一扇門開關的聲音,可能包含鉸鏈的金屬摩擦、木材的形變、以及空氣的位移等多個維度。 聲音設計:創造超越現實的聲音:本章是本書的靈魂所在。我們探討瞭如何為科幻、奇幻或超現實題材設計齣不存在的聲音。通過“聲音原型”(Sound Palettes)的構建、“聲音修飾”(Sound Manipulation),以及“聲音閤成”(Synthesis)的應用,讀者將學會如何用聲音來象徵某種力量、情感或科技。例如,如何設計一種具有明確“個性和意圖”的外星生物的呼吸聲。 混音(Mixing):平衡的藝術與空間構建:混音師是聲音的指揮傢。本書詳細講解瞭立體聲、5.1、7.1乃至沉浸式格式(如Dolby Atmos)的混音颱操作流程與理念。我們不僅關注音量平衡(Loudness Balance),更側重於“聲音透視”(Sound Perspective)的建立——如何利用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空間化處理(Spatialization)和聲像(Panning)來精確描繪場景中的深度和距離感,確保對白清晰的同時,特效和音樂能夠和諧共存而不互相侵犯。 第四部分:沉浸式音頻與前沿技術 (Immersive Audio and Future Trends) 隨著影院技術的發展,沉浸式音頻正在成為主流。本部分關注如何利用新的工具和技術,將聲音體驗推嚮新的維度。 沉浸式音頻(如Atmos)的工作流:本書提供瞭實用的指南,介紹如何從傳統的軌道式混音(Track-based)切換到基於對象的混音(Object-based)工作流程。我們將解析如何將聲音元素分配到三維空間中的特定“對象”,以及如何利用渲染引擎實現更自由、更具動感的聲場變化。 聲音與互動媒體的交叉:電影聲音原理在電子遊戲和虛擬現實(VR/AR)中的應用日益重要。本章探討瞭如何在實時渲染環境中,為互動敘事設計響應式的聲音係統,例如基於玩傢行為的聲音反饋和程序化環境聲的生成。 數據管理與協作規範:在大型製作中,高效的聲音資産管理和跨部門的協作至關重要。本書提供瞭行業標準的命名約定、文件格式選擇和項目歸檔的最佳實踐,確保聲音素材的長期可用性和不同製作團隊間順暢的交接。 結語:用耳朵講故事 《現代電影聲音設計與實踐》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它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傾聽世界的宣言。聲音設計是創造力的延伸,是電影語言的隱形字母。通過係統學習本書所涵蓋的理論、工具與案例分析,讀者將能夠掌握將聽覺感知轉化為強大敘事力量的關鍵技能,最終製作齣不僅被看見,更被深刻感受到的電影作品。 --- 目標讀者: 電影、廣播電視、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 希望提升後期製作技能的剪輯師和製片人。 有誌於成為職業聲音設計師、混音師的專業人士。 對電影製作幕後技術有濃厚興趣的影迷。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那種直擊核心的敘事方式所摺服。它沒有花太多篇幅去探討宏大的電影史,而是直接深入到導演在片場決策的最前沿。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視覺敘事”的解讀,那種將技術手段完全服務於故事錶達的理念,非常貼閤現代電影創作的需求。書裏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精妙,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打光,或者是“如何”通過景深來操控觀眾的注意力。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有效得多。我感覺自己仿佛不是在閱讀一本教科書,而是在跟隨一位導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領悟。文字的張力十足,即便是描述一些相對枯燥的技術概念,作者也能用生動的比喻將其變得引人入勝,讓人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感覺,完全沒有傳統技術書籍的晦澀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值得一提,這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嚴肅性的尊重。拿到手裏那種厚重感和油墨的清香,讓人覺得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識載體。在內容架構上,作者似乎特彆關注導演在與攝影師溝通時的“語言鴻溝”問題,書中提供瞭許多實用的“翻譯指南”,幫助導演將抽象的感性想法轉化為具體的、技術層麵的指令。這對於許多非科班齣身的導演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過去常常因為詞不達意而在片場浪費大量時間,但現在,我能更準確地描述我需要的“感覺”和“效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攝影的指導,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高效管理視覺製作團隊的溝通手冊,讓導演與技術團隊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高效,極大地提升瞭整體的創作效率和最終的成片質量。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是無懈可擊。我過去讀過幾本關於攝影指導的書籍,很多都偏重於理論或者隻關注某一種特定設備的操作。然而,這本書的廣度與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平衡得非常好,既照顧到瞭初學者對基礎知識的需求,也為有一定經驗的創作者提供瞭可以深挖的進階思考點。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光綫”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冷暖色溫和光照角度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心理感受,這對我後期的色彩校正和現場布光有瞭極大的啓發。每當我在現場遇到拿不準光綫方案的時候,腦子裏總會浮現齣書中的某個圖錶或者某個總結性的論斷,它提供瞭一種快速決策的思維框架。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年放在工具箱裏的參考手冊,隨時翻開,都能找到解決當下難題的思路。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那種深沉的藍調和銳利的字體搭配,瞬間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專業且富有藝術氣息的氛圍。我拿到書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這絕對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理論堆砌,它散發著一種實實在在、可以馬上上手操作的能量。內頁的排版也很講究,圖片和文字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就像是坐在一個光綫絕佳的影棚裏,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娓娓道來。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光影的獨特理解和對鏡頭語言的精準把控,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拿起攝像機去實踐一番。特彆是那些關於場景設計和演員調度部分的論述,簡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拍攝習慣,發現瞭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和可能性。這本書的層次感很強,從基礎的光學原理到復雜的情緒錶達,每一步的過渡都非常自然和流暢,看得齣來作者在教學的邏輯構建上下瞭極大的功夫,絕非簡單的知識羅列。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老派而又充滿自信,它沒有使用當下流行的那種輕佻的網絡詞匯,而是用一種沉穩、權威的語氣來闡述觀點。這使得整本書的格調一下子就提升瞭,讀起來讓人感覺內容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真理。我喜歡作者在批判性地審視經典鏡頭語言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銳利和毫不留情,他敢於指齣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技巧背後的局限性,並引導讀者去尋找更適閤當下故事的錶達方式。這種勇於挑戰權威的精神,對於一個渴望建立自己獨特視覺風格的導演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美學選擇”的理解上升瞭一個維度,不再滿足於僅僅模仿彆人的風格,而是開始探索如何用光影來構建屬於我自己的電影世界。這種從模仿到創造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

評分

還行

評分

很不錯,寫的很實用,比我想象的要好,有很多參考影片可以看看

評分

很好很好

評分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物流超給力,纔拍瞭一天就到瞭

評分

特喜歡這類書籍,對於專業廣播電視編導的從業者非常受益,京東活動特彆給力

評分

不錯的書 很有幫助

評分

評分

還好,感覺這次充電要充好久,希望可以提升自己。

評分

正版書,物流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