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東江流域藻類圖譜 |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7-01-01 |
| 作者:於明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12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030500861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東江流域是廣東省重要的淡水漁業區域之一。本研究在國傢"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下,於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係統調查瞭東江流域藻類資源現狀。在采集浮遊和著生藻類樣品調查的基礎上,經顯微觀察、鑒定,獲得東江藻類資源調查結果。本圖譜共記錄東江流域藻類6門60屬150餘種。
說實話,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為我的水體生態修復項目尋找一些可靠的參考資料。市麵上同類的圖鑒很多,但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和實用的分類依據。而這本圖譜,則展現齣令人驚訝的專業性和前瞻性。它的分類係統似乎采用瞭最新的分子生物學和形態學相結閤的體係,這對於從事實際研究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提供瞭極高的參考價值。我花瞭好幾天時間,對照著過去采集的樣本,竟然驚喜地在書裏找到瞭幾個我先前難以鑒定的“疑難雜癥”。作者在描述每一個物種時,不僅給齣瞭標準的形態特徵,還附帶瞭一些關鍵的生態位信息,比如它們偏愛酸堿度範圍、光照需求等,這對於進行野外樣地調查和實驗室模擬實驗都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這種實用主義與學術嚴謹性的完美結閤,讓這本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瞬間提升。
評分我更傾嚮於從文獻引用的角度來審視這類專業書籍的價值。通常情況下,一本好的圖譜應該具備極強的可溯源性。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條物種的描述後麵,都能感受到作者團隊深厚的文獻積纍和多年的野外驗證工作。我特彆留意瞭它的檢索係統,索引的編排邏輯清晰,無論是按拉丁學名、俗名還是按形態特徵來查找,都極為高效便捷。這對於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科研人員來說,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利器。此外,書中對一些曆史分類的更迭也做瞭簡要的說明,這體現瞭作者對該學科發展脈絡的深刻理解,而非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現有分類。從文獻工具書的角度來看,它無疑是該領域內一份值得信賴的基準性資料。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自然觀察愛好者,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那些新奇和不尋常的物種。這本書的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收錄的種類之豐富,讓我這個在江邊生活瞭二十多年的人,都大開眼界。原來,我們日常所見的“一灘綠苔”下麵,隱藏著如此多結構迥異、生命力頑強的生命形式。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於某些稀有或地方特有種的詳細描繪,那些細微的縴毛結構、孢子囊的排列方式,都被描繪得一絲不苟,仿佛觸手可及。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著東江流域水下世界的立體圖景,那些微小的生命是如何在這個宏大的水係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維持著微妙的平衡。這本書無疑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水生微觀世界的認知邊界,讓每一次在江邊駐足,都多瞭一層探尋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直觀感受是“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不同於那種隻有文字堆砌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戶。我嘗試著帶著這本書,走到一個實際的水域邊,試圖對照著書中的圖例去辨認眼前的景象。雖然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光綫、水流等諸多乾擾因素,但這本書提供的清晰視覺參照,極大地降低瞭識彆的難度。尤其是一些描述藻類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形態變化的插圖,非常有助於理解生命過程的動態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匯編,更像是一種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將復雜的生物學信息“圖像化”和“情境化”,使得原本高冷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和可接近。對於緻力於環境教育的同行們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極佳的教學輔助材料,它能有效地激發下一代對微觀生命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首先就被它的裝幀設計深深吸引住瞭。那種略帶粗糲感的紙張,配上清晰而又充滿藝術感的色彩印刷,讓人愛不釋手。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但翻開扉頁,那些精美的插圖和細緻的綫條描述立刻打消瞭我的顧慮。它更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自然藝術品,每一個物種的描繪都帶著畫傢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初學者可能會覺得某些術語有些晦澀,但配閤著圖譜的直觀展示,即便沒有深厚的生物學背景,也能大緻領略到不同藻類形態上的萬韆變化。特彆是那些在微觀世界裏纔得以展現的復雜結構,通過這本書的呈現,仿佛被放大到瞭肉眼可見的清晰度。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不同生長環境下藻類群落差異的記錄,那份詳盡度,遠超我預期的“圖譜”範疇,更像是一部生態觀察日記的精煉版,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背後嚴謹的科學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