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兩年前,我拜訪過我國最著名的政治傢之一。這位聲譽卓著的元老,即便在經曆瞭漫長艱苦的政治生涯後,還是同以往一樣精神矍鑠。他在退齣公職以後便進入安靜的退休狀態。退休後,他終於能夠迴顧他的畢生事業——他有時像一個相當高傲而憤世嫉俗的老人,但一直都能保持體麵的形象。他是大革命時代革命者的重要捍衛者,認為對那些人要麼全部歌頌,要麼就全部加以譴責,這一評價至今仍非常齣名。他那一代的眾多名人,包括米什萊、基內、拉馬丁,乃至梯也爾,都贊同他的觀點,認為那些革命者是一些得到神靈啓示的人物,他們因而擁有常人所沒有的美德;與此相反,另一些人對這些革命者視若無睹,視他們為從地獄降臨人間的魔鬼,完全不屑一顧。
這位老政治傢在這個問題上曾十分固執己見,所以當他說齣以下這番話時,我大吃一驚:“你已經破壞瞭我對大革命時期那些人的看法;他們是和我們沒有分彆的人,而且經常齣現嚴重判斷失誤的傾嚮。”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些厭煩我,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應當為麵前這位老人觀念的改變負責——這種想法當然是令人愉快的。任何鼓動人們起來行動而且支配眾人的人都處於這樣一種立場,那就是對曆史事件應當形成閤理的判斷,而且會去欣賞那些擺脫瞭所有政治偏見,總是力圖冷靜地看待事實,從而得齣不偏不倚的公正結論的曆史學傢的著作。在他們看來,並不存在神和魔,甚至也不存在半神和半魔。對他們來說,人就是被上天賦予心靈的血肉之軀。人的心靈無論為善為惡,都非常容易變得過於衝動或者容易被濛蔽。不幸的是,人的肉體是脆弱的,心靈是敏感的,或許正因如此纔容易被引入歧途。
人們往往會麵臨重要的關鍵問題,即使最平靜的心靈,也會因此失衡。我不知道一個黎塞留那樣的人物在麵對這樣的問題時,是否還能夠巋然不動。幾乎所有經曆過政治動蕩年代的革命者們,都會失去他們敏銳的洞察力。他們的可怕經曆同過去幾個世紀的人們經曆過的一樣,而這種經曆也將會發生在未來幾個世紀的大多數人身上。我們很快就會提到米拉波的事跡,他早在1789年10月10日就曾說過:“當你投身去領導一場革命時,睏難的並不是讓革命繼續下去,而是如何將它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四十年後,卡西米爾·佩裏埃,這位最初對1830年“七月革命”感到滿意的人,很快就長嘆一聲:“睏難並不在於讓人民走上街頭遊行,而在於勸導他們讓街道重新恢復平靜。”這兩人都英年早逝,而殺死他們的恰恰是他們自己煽動起來的狂熱的反政府人群所引發的嚴重焦慮。有些人因這種焦慮産生的負擔比較輕,勉強支撐著度過瞭恐怖的歲月,後來收獲瞭他們參與的這場大革命的果實。引用他們中的一個人——西哀士的名言來說:“他們雖生猶死。”而像塔列朗這樣的人,“活得”夠長,最終拒絕瞭使他們得以興起的主義和信條,在纍纍廢墟上建起瞭自己的財富之塔。大多數革命者則和這些人相反,悲慘地相繼覆滅。在慘死的人群當中,維尼奧發齣瞭宿命般的悲鳴:“革命就像薩杜恩一樣,要吞食他自己的孩子。”巴伊和巴納夫,吉倫特派和他們的伊吉麗亞——羅蘭夫人,丹東、德穆蘭、埃貝爾和肖梅特,聖茹斯特和羅伯斯庇爾,所有人最終都同樣身首異處。所有這些人,在慘死於屠刀下之前,都看到革命起義的暴力正日益升級,當他們試圖扭轉方嚮時,這種暴力就變成對他們自身的一種威脅,而且很有可能最終將他們毀滅,於是他們嘗試著抑製暴力革命。從1789年到1795年間,他們相繼陷入同樣的錯誤觀念和假象的陷阱當中,最後同樣以悲劇收場。
這是一齣我們將會在本書接下來的十幕場景中觀賞到的心理劇情片,而這齣大戲的演員當中,有幾位在舞颱上隻齣現瞭一瞬間,就逐個匆匆退場,甚至被粗暴地攆下舞颱,然後就再也沒有重新登颱過。
?儒勒·米什萊(Jules Michelet,1798—1874):法國曆史學傢,著有《人民》《法國大革命史》《法國史》等作品。1848年法國革命期間贊成革命,拿破侖三世上颱後,拒絕嚮法蘭西第二帝國發誓效忠,對法國大革命和大革命時代的革命者評價很高。——譯者注
?埃德加·基內(Edgar Quinet,1803—1875):法國曆史學傢,著有《亞哈隨魯》《1815年戰役》等作品。他是一位堅決的共和派,對拿破侖的“霧月政變”十分不滿。——譯者注
?阿爾方斯·馬裏·路易·德·拉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1790—1869):法國作傢、詩人、政治傢,著有《吉倫特派史》《大革命史》《俄國史》《土耳其史》等作品。他曾積極投身1848年法國革命,參與創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但很快就退齣政治生活,專心從事寫作事業。——譯者注
?馬裏·約瑟夫·路易·阿道夫·梯也爾(Marie Joseph Louis Adolphe Thiers,1797—1877):法國政治傢、曆史學傢,其最重要的史學著作是《執政府與第一帝國》。七月王朝時期齣任法國首相,第二帝國滅亡後再度掌權。他在政治上以自由保守主義聞名,左派對他鎮壓巴黎公社起義的行為予以嚴厲抨擊。——譯者注
?黎塞留紅衣主教(Cardinal-duc de Richelieu,1585—1642):原名阿芒·讓·杜·普萊西(Armand Jean du Plessis),第一代黎塞留公爵,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時代的紅衣主教和宰相。1616年成為法國國務大臣,1622年成為紅衣主教,1624年成為路易十三的宰相,直至逝世。在他當政期間,對內緻力於削弱貴族勢力,加強法國的中央集權,對外展開各種行動限製哈布斯堡傢族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奠定瞭法國成為近代歐洲強國的基礎。他不僅在政治和外交上建樹頗多,同時也是藝術和文化的守護人和贊助者。——譯者注
?卡西米爾·皮埃爾·佩裏埃(Casimir Pierre Perier,1777—1832):法國政治傢,七月王朝時期齣任政府首相,其子奧古斯特也是一位政治傢和外交官。——譯者注
?薩杜恩(Saturn):羅馬神話中的農神,相對應的希臘神祇是剋洛諾斯,在神話傳說中吞食瞭自己的親生子女。——譯者注
?伊吉麗亞(Egeria):羅馬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她幫助羅馬第二代國王蓬皮利烏斯建立瞭古羅馬宗教機構,製定瞭法律法規和禮儀。——譯者注
啊,這本《法國大革命人物傳》,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讓人立刻聯想到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就充滿瞭期待,想著裏麵會不會深入挖掘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法國大革命人物的故事。你知道的,像羅伯斯庇爾、馬拉、丹東,還有那些名字或許不那麼傢喻戶曉,但同樣在革命洪流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的普通人,他們的經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掙紮,都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幫我理清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理解他們各自的動機和立場,不僅僅是錶麵的英雄或反派,而是還原他們鮮活的、充滿矛盾的個體。想象一下,穿越時空,近距離觀察他們如何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做齣選擇,如何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又如何試圖影響曆史的走嚮,光是想想就讓人激動不已。我還在想,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他們個人生活的細節,比如他們的童年、他們的傢庭、他們的愛情,這些鮮為人知的側麵,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曆史人物的復雜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政治舞颱上的形象。
評分《法國大革命人物傳》這個名字,讓我對書中即將展開的敘事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人物充滿敬畏,而法國大革命無疑是人類曆史上最波瀾壯闊的變革之一,其間湧現的人物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人物生平,而是能夠通過他們的視角,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復雜的社會圖景。我尤其對那些在革命中扮演瞭關鍵角色,但可能被主流敘事略微忽視的人物感興趣,比如那些在地方層麵推動改革的革命傢,或者那些在知識分子群體中産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傢。我渴望瞭解他們的成長背景,他們的思想淵源,以及他們在革命進程中所扮演的具體角色。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被時代所塑造,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時代。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法國大革命的參與者們,感受他們在那段曆史中的真實心跳。
評分拿到《法國大革命人物傳》,我腦海中瞬間湧現齣無數關於那個時代的畫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人物?是詳細梳理他們的政治生涯,還是深入剖析他們的思想蛻變?我希望它能展現齣那些人物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他們的勇氣與軟弱,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著這些人物,在那個變革的年代,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還是被時代裹挾的棋子?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我想深入瞭解他們的個人經曆,他們的傢庭背景,他們的朋友圈,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能摺射齣人物最真實的一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支撐,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那些偉大的、甚至是有爭議的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拿到《法國大革命人物傳》,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絕對是一次深入探究法國大革命核心人物的絕佳機會。我一直對那個時期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些站在風口浪尖的人物,他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他們的決策又如何一步步將法國推嚮巨變?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細緻入微的解剖師,將這些重要人物剖析得淋灕盡緻。不僅僅是羅伯斯庇爾那令人敬畏又恐懼的“理性”麵,還是丹東那充滿個人魅力的言辭,亦或是馬拉那激進的呐喊,我都希望能讀到更深層的解讀。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展現他們性格中復雜的光譜,不僅僅是那些光輝的時刻,也包括他們的局限、他們的失誤,甚至他們內心的掙紮和矛盾。我一直在思考,在那個充滿理想與暴力的時代,一個人的選擇究竟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這本書若能在這方麵有所建樹,那將是一次令人無比滿足的閱讀體驗。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這些人物會做齣那些在後世看來如此極端或英明的決定。
評分《法國大革命人物傳》這個書名,本身就勾起瞭我對那個動蕩年代裏那些鮮活個體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曆史是由人書寫的,而法國大革命這樣的偉大變革,更是離不開那些站在時代潮頭的人物。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去瞭解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信念是如何動搖的,以及他們在麵對革命的狂潮時,是如何做齣自己的選擇的。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那些宏大的敘事,更希望能夠讀到一些關於他們個人生活、情感糾葛,甚至是他們麵對睏境時的真實反應。我想知道,在光環背後,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關於抉擇、關於時代命運的深刻篇章,能夠讓我對法國大革命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還是可以看看的書,瞭解一下曆史
評分還是可以看看的書,瞭解一下曆史
評分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作品基本上中文版收集齊全瞭!
評分關於法國革命的必讀佳作,值得購買!
評分很好奇沒在目錄看到羅伯斯庇爾的名字,具體還沒翻過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東西 相信京東品質
評分書的大小很閤適,排版也很令人舒服,行間距不大也不小。紙質也不錯
評分不知是不是盜版,書的裝印有問題。
評分很有價值的曆史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