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生平与学术(套装上下册)

章太炎生平与学术(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念驰 编
图书标签:
  • 章太炎
  • 近代史
  • 学术史
  • 思想史
  • 人物传记
  • 中国近代史
  • 国学
  • 史学
  • 文化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79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654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章学研究论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35
套装数量:2
字数:72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民国名人、近代思想文化相关读者
  今年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八十周年。章太炎嫡孙章念驰精选八十年来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包括钱穆、侯外庐、汤志钧、近藤邦康、张玉法、姜义华、汪荣祖、河田悌一、陈平原、桑兵、王汎森等海内外知名学者的撰述,全面反映章太炎在经学、史学、佛学、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体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新成果和高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八十年来有关章太炎研究的优秀论文,作者包括钱穆、侯外庐、张玉法、汤志钧、近藤邦康、姜义华、汪荣祖、王汎森、桑兵、陈平原等,既有前辈学者,也有现在知名的中生力量,既有国内学者,也有大批海外专家,阵容十分强大。就内容来说,本书的论文,涉及了章太炎的哲学、经学、文学、医学、佛学、文字学以及进化观、道德论、真理观、联亚思想等方面,几乎涵盖了章太炎一生行事与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本书稿全面体现了章太炎研究的新成果和高水平,对促进章学和相关思想史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本书将成为有关章太炎研究的重要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念驰,章太炎之孙,曾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工作,现为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常年关注其祖父章太炎的相关研究,负责整理《章太炎全集?医论集》《演讲集》,编有《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章太炎生平与学术》,撰有《我的祖父章太炎》等。

目录

上册
前言 ………………………………… 1
余杭章先生墓志铭 …………………… 汪 东 1
章先生别传 ………………………… 但植之 4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鲁 迅 8
悼念太炎先生时论(两篇)
悼太炎先生(香港《生活日报》) ……………… 11
悼章太炎先生(巴黎《救国时报》) ……………… 12
唁电?挽联?国葬令 ……………………… 14
章先生学术述略 …………………… 庞 俊 20
余杭章氏学别记 …………………… 钱 穆 25
章太炎先生之气节 …………………… 潘重规 30
章炳麟之生平及其学术文章 ……………… 林 尹 38
章炳麟与中华民国 …………………… 汪荣祖 56
章太炎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于公羊学派的批判 …… 侯外庐 100
章炳麟的学术成就 …………………… 张玉法 176
章太炎剖析 ……………………… 李泽厚 198
章太炎进化观评析 …………………… 王 煜 238
《民报》中的章太炎 ………………… 朱浤源 304
论章太炎的文学思想 ………………… 吴文祺 369
辛亥革命前章太炎的佛学思想 …………… 唐文权 402
章太炎的相对主义真理观探索 …………… 何成轩 445
章太炎的人性论与近代中国人本主义的命途 …… 姜义华 459
否定的思想家——章炳麟 ………………… 〔日本〕河田悌一 489
从一个日本人的眼睛看章太炎思想 …… 〔日本〕近藤邦康 507
章太炎的《社会学》………………… 汤志钧 530
章太炎道德论初探 …………………… 罗福惠 541
章太炎先生的医学见解 ………………… 廖家兴 556
下册
章太炎与鲁迅 ……………………… 章念驰 563
清末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以章太炎为例 ………………… 王汎森 626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 …………… 桑 兵 642
兼及“著作”与“文章”——略说《国故论衡》……………… 陈平原 677
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 …… 汪荣祖 695
章太炎对身体的看法和佛教、医学思想的关系……… [日本] 坂元弘子 732
章太炎与汉语修辞学 ………………… 傅 杰 747
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对章太炎早期经学思想发展轨迹的探讨 …… 刘 巍 761
章太炎与章学诚 …………………… 张荣华 802
《章太炎先生论伤寒》释要 ……………… 钱超尘 820
“新子学”典范——章太炎思想论纲 …………… [新加坡] 严寿澂 894
章太炎与中国史学的现代性转换 …………… 张昭军 923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 …… [美] 慕维仁 945
章太炎“自主”的联亚思想——《民报》时期章太炎与日本早期左翼运动及亚洲主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的关系 …………… 林少阳 969
一种伦理民族主义是否可能?——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 ……………… 张志强 1016

前言/序言

  三十年前,在先祖父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我编过两本文集———《章太炎生平与学术》(三联书店出版)及《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选刊了他去世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对他研究的代表作。沧海桑田,一下子三十年又过去了,在纪念先祖父去世八十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一批研究太炎先生的学术成果,包括再版《章太炎生平与学术》,并拟新编近三十年来研究太炎先生新的学术成果,真是给繁荣学术文化做了件益事。
  这三十年,是中国近代最开放的时代。学术研究,特别是人物研究,已不是“戴帽式”的“定性式”的研究,而是更开放的学术研究。我们研究他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也是为了站在他的肩上去超越…
  在灾难深重的中国近百年史上,他和许多先驱者一样,都是背着铺板,躺在泥泞的路上,为着让后人踩踏而过的人。他不是什么“先圣”或“教主”,更不是什么“疯子”;他与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也并不是什么“完人”,他就是他。八十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各种各样的,这本来是件正常的事,特别是像他这样一个人物,政治足迹遍历戊戌变法至抗日战争,几乎参与了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政治事件。他的思想又那么深邃,著述又那么宏博,可是他的文字又是那样晦涩,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准确认识和评价他,始终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一大课题。八十年来,章太炎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些年,在新视野、新方法的带动与促进下,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章太炎的认识,也使得章太炎的许多思想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上海人民出版社希望我再参与《章太炎生平与学术》的续编工作,但我近几十年来,主要在从事台海问题研究,对章太炎研究的发言权已经不多。好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太炎全集》责任编辑张钰翰博士,年少业精,他选择与推荐了一批论文,足以弥补我的缺憾,而终于编成本集。当然选编工作也难免顾此失彼,必有遗珠,敬请读者原谅。
  2016年5月14日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纲》的详细图书简介,此书内容完全不涉及《章太炎生平与学术(套装上下册)》: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纲》 导言:历史的脉动与思想的嬗变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纲》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编年录,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如何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思想逻辑与精神转型之作。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勾勒出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复杂图景,探究传统儒学在西学冲击下的瓦解、重塑与再生,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种激进与保守的现代性方案。 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分为“旧梦的余晖”、“西风的骤起”、“新思潮的激荡”与“现代精神的探寻”四大核心板块,旨在揭示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内在动力、关键人物的贡献及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 第一部分:旧梦的余晖——晚清思想的底色与危机 本部分聚焦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清帝国统治阶层与士大夫阶层对外部冲击的最初反应。重点梳理了传统儒家学说的最后挣扎与自我辩护。 一、乾嘉学术的余绪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发现:探讨朴学(考据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转向,从纯粹的文献考证如何与现实关怀相连接。分析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萌芽阶段所展现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二、道咸之际的社会思想与早期改革呼声:深入剖析太平天国运动所携带的基层社会动员理念与宗教色彩,以及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集团在镇压反叛过程中,如何将“实学”转化为实际的军事和行政经验,标志着传统士人政治向近代技术官僚的初步转型。 三、同光时期的中体西用论的理论构建:详细梳理张之洞、丁日昌等人在洋务运动中的理论指导思想。重点辨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看似矛盾却极具时代特征的论断,分析其对后续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刻影响,及其在维护封建伦理框架下对有限现代化的想象。 --- 第二部分:西风的骤起——剧变中的思想熔炉 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思想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西方思想的输入不再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是直指制度与文化的核心。 一、康梁维新思潮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困境:本书细致考察了康有为如何通过改造儒学,构建起一套具有政治合法性的“托古改制”理论体系。分析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在学术史上的颠覆性意义,以及戊戌变法失败后,其思想从温和改良滑向激进革命的内在张力。 二、严复对西方思想的系统性引介:重点分析严复在翻译赫胥黎、斯宾塞、穆勒等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及其对中国知识界引入进化论、天赋人权、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核心概念所起到的奠基作用。特别探讨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被本土化,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革命史观。 三、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反传统呼声:考察早期革命党人(如孙中山及其追随者)如何摒弃改良路线,主张以暴力推翻帝制。分析了他们对西方共和思想的采纳,以及对儒家伦理和宗法制度的彻底批判,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准备。 --- 第三部分:新思潮的激荡——文化冲突与现代性抉择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并未带来预期的思想解放与社会稳定。本部分聚焦于“五四”前后的文化论战,探讨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真空期对“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双重焦虑。 一、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与“德先生”“赛先生”:详述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如何将斗争目标从政治领域转向文化领域。深入解析了对“国民性”批判的必要性与局限性,特别是对儒家“超稳定结构”的解构过程。胡适的实用主义与白话文运动,被视为一次彻底的语言革命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与争鸣:分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涌现出的多元化自由主义思潮。包括对个体解放、程序正义的呼唤,以及对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界限的探讨。此阶段的论战,构成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最初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早期形态:详细记录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介绍者(如李大钊、瞿秋原)的工作,以及其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冲突中,逐渐被视为一种更具操作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化理论,开始挑战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 --- 第四部分:现代精神的探寻——探索中国的未来之路 本部分涵盖了国民政府时期和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界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对国家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的深度反思与最终抉择。 一、新儒家的艰难重建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响:考察了梁漱溟、熊十力等思想家在西方思潮冲击下,如何努力从传统哲学中提炼出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价值内核。分析了他们试图调和传统与现代的努力,以及其理论在快速社会变迁中的脱节现象。 二、国家主义与社会思潮的碰撞:探讨了在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强力国家主义(如某些法家复兴论调)的思潮如何抬头,以及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激烈交锋。 三、现代政治哲学的本土化尝试:总结了民国时期对西方政治学说(如杜威的经验主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的吸收过程,以及这些学说如何被中国知识分子根据国情进行改造,最终汇入决定中国命运的几大思想流派之中。 --- 结语:思想遗产与历史反思 本书最后部分对整个近代思想史进行总结,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核心特征是“被动回应”与“主动建构”的辩证统一。它不仅是西方思想的被动接收,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巨大压力下,为民族生存与文化延续所进行的痛苦而深刻的内在探索。通过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思想历程,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诸多文化现象与政治选择的深层历史根源。 本书史料扎实,论证清晰,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与历史的叙事性,是研究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文化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章太炎先生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往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国学大师”的标签上,但通过阅读,我发现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从早年的救亡图存,到后来的学术研究,章太炎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他的思想深深地烙印着那个变革时代的痕迹。书中详细描绘了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论战,以及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学术操守。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晚年虽然境遇坎坷,但依然坚持治学,编纂《章氏丛书》等著作,这份精神力量着实令人敬佩。书中对章太炎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有着浓墨重彩的描绘,他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完之后,我对这位伟大的学者多了一份崇敬,也对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它系统地梳理了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他的文字学、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他博大精深的学问功底。尤其是在文字学方面,他提出的“六书”新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对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整理、古籍校勘方面的贡献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如何受到时代背景影响的论述,这使得他的学术研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学术研究成果,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来认识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成就。对于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学术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初次翻阅这套书,就被其厚重感所吸引,事实证明,这确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巨著。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生平事迹,而是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和分析,生动地勾勒出章太炎先生的立体形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章太炎先生早期革命活动的描述,那种慷慨激昂、舍生取义的精神,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书中对于他参与创办报刊、组织反清活动的情节,写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同时,对于他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探索和前进。书中所展现的章太炎先生,既有其作为思想家的深刻洞见,也有其作为普通人的情感起伏,真实而鲜活。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所深深吸引。书中将他的研究范畴做了清晰的梳理,从他如何继承和发展汉代经学,到他如何突破传统,开创新的学术领域,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他在哲学领域的探索感到好奇,书中对他的“唯心史观”和“理性主义”的解读,让我对传统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书中也揭示了章太炎先生在社会变革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提出的“国民革命”等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一位学术巨匠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章太炎先生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缩影。书中将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深入分析了他与时代思潮的互动,以及他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章太炎先生学术观点的演变过程的细致描绘,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家是如何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逐渐成熟和发展的。书中还探讨了章太炎先生晚年的学术成就,以及他在整理古籍、培养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章太炎先生个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鲁迅和章太炎那篇和同系列另一册内容重复。不知是怎么考虑的。

评分

鲁迅和章太炎那篇和同系列另一册内容重复。不知是怎么考虑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买了瞧瞧。

评分

鲁迅和章太炎那篇和同系列另一册内容重复。不知是怎么考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