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晓成,张煜鑫,冷荣亮 著
图书标签:
  • 虚拟现实
  • VR
  • 交互设计
  • 人机交互
  • 用户体验
  • 设计方法
  • 沉浸式体验
  • 游戏开发
  • 可视化
  • 技术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7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15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媒体与交互设计丛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动画、游戏、影视及其他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以及动漫、影视、游戏等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① 精讲入门必备的原理、设计方法及流程;
② 18个课堂案例,让你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③ 图文结合、分步解析,使案例通俗易懂;
④ 各章设有创意实践,拓展你的设计思维;
⑤ 附电子版案例设计源文件以及编译程序。

内容简介

本书从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出发,内容涵盖设计艺术学领域多个专业的知识,通过具体的原创设计案例分析,在3ds Max和VRP平台,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全书共20章,其中第1、第2章为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理论知识,第3、第4章为三维动画设计案例,第5~7章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案例,第8~10章为数字媒体和艺术设计案例,第11、第12章为室内设计与空间设计案例,第13~16章为游戏设计案例,第17、第18章为环境设计案例,第19、第20章为特效设计案例。全书图文结合、分步解析,并附有案例设计源文件和编译程序,使各案例设计和制作通俗易懂,易于读者学习和使用,不但可以提升其专业技能,还可以拓展其设计思维。

作者简介

201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高级3D打印工程师。现任教于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从事三维动画、数字媒体和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与厅、部级教学科研项目4项。申请国家外观专利2项。获省级以上设计比赛奖3项。指导“合财”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工作期间,发表专业国际学术EI和ISTP检索论文《Research on Produc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Media Interactive Art》《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echnology in Sh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t of Design》《Ceramic Product Shape Perceptual Design Research》3篇、高等院校校报论文9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7篇。出版《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中文版Rhino 5.0产品设计微课版教程》教材2部。

目录

第1章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概述 1
1.1 虚拟现实 1
1.1.1 虚拟现实的概念 1
1.1.2 虚拟现实发展历史与特征 1
1.1.3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2
1.1.4 虚拟现实未来的发展趋势 4
1.2 三维动画 5
1.2.1 三维动画的概念 5
1.2.2 三维动画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5
1.2.3 三维动画的应用领域 6
1.2.4 三维动画未来的发展趋势 7
1.3 交互设计 8
1.3.1 交互设计的概念 8
1.3.2 交互设计的设计目的和主要内容 8
1.3.3 交互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9
1.3.4 交互设计的行业发展 9
理论思考 10
第2章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11
2.1 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 11
2.1.1 三维建模 11
2.1.2 材质贴图 11
2.1.3 灯光照明 12
2.1.4 摄像机设置 13
2.1.5 动画设计 14
2.1.6 渲染烘焙 15
2.1.7 模型导出 15
2.2 VRP交互界面设计 15
2.2.1 模型属性与材质贴图调整 15
2.2.2 时间轴/相机/角色骨骼动画设计 16
2.2.3 UI控件界面设计 16
2.2.4 脚本交互设计与编辑 17
2.2.5 特效与环境制作 17
2.2.6 编译输出 17
2.3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软件和硬件 18
2.3.1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软件 18
2.3.2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的硬件 19
理论思考 19
第3章 孔明锁结构组装三维动画交互设计 20
3.1 孔明锁结构组装三维动画设计 20
3.1.1 孔明锁模型、贴图、灯光与 摄像机设计 20
3.1.2 孔明锁结构动画组装设计与 贴图烘焙渲染 21
3.2 孔明锁结构组装交互设计 23
3.2.1 UI界面设计 23
3.2.2 脚本交互设计 24
3.2.3 编译与输出 26
3.3 设计总结 27
创意实践 27
第4章 虚拟钢琴时间轴动画交互设计 29
4.1 虚拟钢琴三维动画设计 29
4.1.1 钢琴模型、贴图、灯光与摄像机设计 29
4.1.2 钢琴动画设计与贴图烘焙渲染 31
4.2 虚拟钢琴动画交互设计 33
4.2.1 材质属性与UI界面设计 33
4.2.2 时间轴动画设计 34
4.2.3 脚本交互设计与音乐制作 35
4.2.4 编译与输出 38
4.3 设计总结 38
创意实践 39
第5章 手机触屏体验艺术交互设计 40
5.1 手机触屏三维动画设计 40
5.1.1 手机模型与贴图设计 40
5.1.2 手机触屏动画设计 41
5.2 手机触屏交互设计 42
5.2.1 手机模型材质设计 42
5.2.2 手机UI交互界面设计 43
5.2.3 手机动画与脚本设计 44
5.2.4 编译与输出 47
5.3 设计总结 48
创意实践 48
第6章 虚拟工业产品概念展示交互设计 49
6.1 工业产品三维动画概念展示设计 49
6.1.1 工业产品椅子模型与动画时间设计 49
6.1.2 工业产品椅子结构与功能动画设计 50
6.1.3 刚体动画组命名与导出 52
6.2 工业产品功能动画概念展示交互设计 52
6.2.1 场景材质与环境设计 52
6.2.2 椅子UI界面与脚本动画交互设计 53
6.2.3 编译与输出 55
6.3 设计总结 56
创意实践 57
第7章 陶瓷产品造型与装饰的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58
7.1 陶瓷产品造型与装饰动画设计 58
7.1.1 陶瓷产品造型设计 58
7.1.2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 59
7.1.3 陶瓷产品动画设计 60
7.1.4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62
7.2 陶瓷产品造型与装饰交互设计 63
7.2.1 陶瓷材质与环境设计 63
7.2.2 绕物旋转相机与UI界面设计 64
7.2.3 脚本交互设计 65
7.2.4 编译与输出 72
7.3 设计总结 73
创意实践 73
第8章 七彩霓虹灯光交互设计 74
8.1 七彩霓虹灯光建模与材质动画设计 74
8.1.1 七彩霓虹灯光建模与材质设计 74
8.1.2 七彩霓虹灯光照明与动画设计 75
8.1.3 刚体动画组与序列帧渲染设计 76
8.1.4 动画场景导出设计 78
8.2 七彩霓虹灯光虚拟交互设计 78
8.2.1 ATX动画贴图与材质设计 78
8.2.2 初级界面与高级界面的UI设计 80
8.2.3 音乐与脚本交互设计 81
8.2.4 编译与输出 84
8.3 设计总结 85
创意实践 85
第9章 蝴蝶漫天飞舞路径动画交互设计 86
9.1 蝴蝶场景三维动画设计 86
9.1.1 蝴蝶场景建模与材质设计 86
9.1.2 蝴蝶飞舞循环动画设计 87
9.1.3 虚拟对象和摄像机路径动画设计 88
9.1.4 蝴蝶刚体动画组与场景导出设计 89
9.2 蝴蝶漫天飞舞交互设计 90
9.2.1 环境与音乐设计 90
9.2.2 UI界面设计 91
9.2.3 脚本交互设计 92
9.2.4 编译与输出 93
9.3 设计总结 94
创意实践 94
第10章 益智答题测试交互设计 95
10.1 益智答题三维场景设计 95
10.1.1 答题场景建模与材质设计 95
10.1.2 答题场景动画时间设计 96
10.1.3 答题场景群组动画设计 97
10.1.4 刚体动画命名与导出设计 98
10.2 益智答题交互设计 98
10.2.1 材质与环境设计 99
10.2.2 粒子特效设计 100
10.2.3 相机与时间轴动画设计 101
10.2.4 UI界面与脚本设计 103
10.2.5 编译与输出 111
10.3 设计总结 112
创意实践 112
第11章 室内空间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114
11.1 室内空间模型材质和灯光动画设计 114
11.1.1 室内空间模型与材质设计 114
11.1.2 室内空间灯光与动画设计 115
11.1.3 场景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16
11.2 室内空间交互设计 117
11.2.1 室内空间材质调整与环境设计 117
11.2.2 室内空间UI界面设计 118
11.2.3 室内空间相机与角色动画设计 120
11.2.4 室内空间脚本设计 121
11.2.5 编译与输出 126
11.3 设计总结 127
创意实践 127
第12章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触发动画交互设计 128
12.1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三维场景动画设计 128
12.1.1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模型与材质设计 128
12.1.2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摄像机与灯光设计 129
12.1.3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三维动画设计 130
12.1.4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场景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31
12.2 芝麻开门—芝麻关门虚拟交互设计 132
12.2.1 交互场景材质与环境设计 132
12.2.2 相机和角色距离触发动画设计 133
12.2.3 UI界面与脚本交互设计 136
12.2.4 编译与输出 139
12.3 设计总结 140
创意实践 140
第13章 3D迷宫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141
13.1 3D迷宫动画设计 141
13.1.1 3D迷宫建模、材质与灯光设计 141
13.1.2 3D迷宫路径动画设计 142
13.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43
13.2 3D迷宫交互设计 144
13.2.1 3D迷宫材质与环境设计 145
13.2.2 相机与角色路径动画设计 145
13.2.3 UI界面设计 147
13.2.4 脚本交互设计 148
13.2.5 编译与输出 151
13.3 设计总结 152
创意实践 152
第14章 3D赛车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153
14.1 3D赛车动画设计 153
14.1.1 3D赛车场景建模与材质设计 153
14.1.2 3D赛车场景灯光与动画设计 154
14.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56
14.2 3D赛车交互设计 157
14.2.1 3D赛车场景材质与环境设计 158
14.2.2 相机、角色换装与物理碰撞设计 159
14.2.3 UI界面与时间轴动画设计 160
14.2.4 系统函数、触发函数与自定义函数脚本设计 162
14.2.5 编译与输出 165
14.3 设计总结 166
创意实践 166
第15章 机关城大冒险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167
15.1 机关城大冒险三维动画设计 167
15.1.1 机关城大冒险三维场景与材质贴图设计 167
15.1.2 机关城大冒险场景照明和动画设计 168
15.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70
15.2 机关城大冒险虚拟交互设计 171
15.2.1 机关城大冒险场景材质、环境与灯光设计 171
15.2.2 相机与角色动画设计 172
15.2.3 UI界面与脚本设计 174
15.2.4 编译与输出 176
15.3 设计总结 176
创意实践 176
第16章 网络游戏界面交互设计 178
16.1 网络游戏场景三维动画设计 178
16.1.1 网络游戏场景建模和材质设计 178
16.1.2 网络游戏场景摄像机和 动画设计 179
16.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80
16.2 网络游戏UI交互设计 180
16.2.1 网络游戏场景环境与灯光设计 180
16.2.2 网络游戏UI界面设计 181
16.2.3 网络游戏脚本交互设计 183
16.2.4 编译与输出 190
16.3 设计总结 190
创意实践 191
第17章 粒子风雪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192
17.1 粒子风雪三维动画设计 192
17.1.1 PF Source粒子聚字动画设计 192
17.1.2 PF Source粒子离散动画设计 193
17.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195
17.2 粒子风雪交互设计 196
17.2.1 粒子风雪场景材质与环境设计 196
17.2.2 相机与UI交互界面设计 197
17.2.3 粒子风雪脚本设计 198
17.2.4 编译与输出 201
17.3 设计总结 202
创意实践 202
第18章 粒子火焰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204
18.1 火焰特效三维动画设计 204
18.1.1 三维场景建模与材质设计 204
18.1.2 大气装置火焰特效与关键帧 动画设计 205
18.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207
18.2 粒子火焰交互设计 208
18.2.1 场景环境与ATX火焰动态贴图设计 208
18.2.2 粒子火焰特效与角色动画设计 209
18.2.3 UI界面与脚本设计 210
18.2.4 编译与输出 213
18.3 设计总结 214
创意实践 214
第19章 全屏特效与摄像机转场动画交互设计 215
19.1 三维场景动画设计 215
19.1.1 三维场景建模与材质设计 215
19.1.2 摄像机路径动画设计 216
19.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217
19.2 三维场景交互设计 217
19.2.1 场景环境与灯光设计 217
19.2.2 全屏特效与相机设计 218
19.2.3 UI界面与脚本设计 219
19.2.4 编译与输出 222
19.3 设计总结 223
创意实践 223
第20章 全景环境特效与天空太阳光晕交互设计 224
20.1 全景环境三维动画设计 224
20.1.1 全景环境建模与材质贴图设计 224
20.1.2 全景环境灯光和摄像机动画设计 225
20.1.3 渲染烘焙与导出设计 226
20.2 天空太阳光晕交互设计 226
20.2.1 天空盒与太阳光晕设计 226
20.2.2 环境特效与相机设计 227
20.2.3 UI界面与脚本设计 228
20.2.4 编译与输出 230
20.3 设计总结 231
创意实践 231
参考文献 232
相关网站 232

前言/序言


探索未来:沉浸式体验与人机共生的设计哲学 书名: 《沉浸之境:交互叙事与空间感知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技术前沿领域中,交互设计如何超越传统二维屏幕的局限,构建真正意义上“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它并非聚焦于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特定的技术工具,而是着眼于支撑这些技术实现卓越人机交互的底层设计原则、感知心理学基础,以及叙事驱动的结构构建。 第一部分:从认知到感知——构建沉浸的心理学基石 本部分致力于建立理解“沉浸感”的理论框架,强调其本质是认知负荷的最小化与感官信息的最大化之间的精妙平衡。 1. 认知的“在场感”与临场效应的解构: 我们将探讨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在场感”(Presence)的定义,并将其拆解为可操作的设计参数。重点分析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流如何协同作用,欺骗大脑,使其相信用户正处于一个物理存在的环境中。我们将引入最新的眼动追踪研究成果,探讨注视点、注视持续时间和扫视模式如何影响用户对虚拟环境真实性的判断。 2. 感知一致性与“错位感”的规避: 沉浸体验的瓦解往往源于感官信号的不一致。本章详述了“视觉-运动不协调”(Vection Mismatch)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并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方法论,用于确保空间尺度、时间延迟和交互反馈的物理准确性。内容涵盖了运动失真(Motion Sickness)的预防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细调整渲染管线和延迟补偿算法,优化用户在高速运动场景中的舒适度。 3. 具身认知与环境的意义承载: 强调“身体性”(Embodiment)在交互中的核心地位。本书探讨了当用户感知到其虚拟化身(Avatar)或自身在虚拟空间中的物理存在时,其决策制定和情感反应将如何被重塑。我们分析了环境对象的设计如何成为无声的交互指南,以及空间布局如何影响用户的心理导航和信息获取效率。 第二部分:交互叙事——动态环境下的用户旅程设计 沉浸式体验的核心在于故事和体验的无缝融合。本部分将设计思维从静态界面转向动态、随时间展开的叙事结构。 1. 非线性叙事的空间化表达: 传统叙事依赖于线性文本或剪辑的电影手法,而在三维空间中,用户是叙事的共同作者。本章深入研究如何利用环境中的“叙事节点”(Narrative Nodes)、“空间线索”(Spatial Cues)和“事件触发器”(Event Triggers)来引导用户发现故事,而非被动接收。重点案例分析将集中于如何设计多分支、开放式结局的交互故事流程。 2. 界面隐形与环境驱动的反馈机制: 成功的沉浸式设计要求用户忘记“界面”的存在。我们将对比传统的“2D HUD”(平视显示器)与“空间化用户界面”(Spatial UI)。重点阐述如何将必要的交互信息(如状态指示、目标指引、参数调整)融入环境纹理、光影变化或物理对象的功能属性中,实现信息的自然渗入(Ambient Information Display)。 3. 角色驱动的交互系统: 本部分考察了非玩家角色(NPC)在构建沉浸感中的关键作用。这不仅关乎AI的行为逻辑,更重要的是其交互的“可信度”和“情感共鸣”。内容涵盖了基于意图识别(Intent Recognition)的对话系统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角色的肢体语言和反应延迟,精确控制用户的情感投入度。 第三部分:空间化互动与物理模型设计 本书的后半部分专注于如何设计那些“摸得着”的、具有真实物理约束的交互动作。 1. 复杂手势与自然交互映射: 随着输入设备的进步,用户可以执行更精细的抓取、操作和组合动作。我们系统地分类了不同尺度的自然手势(从精细指尖操作到全身运动),并讨论了如何将这些高维输入映射到系统的逻辑操作上,避免“手部僵硬”(Gorilla Arm)效应和不自然的姿态负担。 2. 触觉反馈(Haptic Feedback)的层次化应用: 触觉是重建物理世界残缺环节的关键。本章不再泛泛而谈震动,而是深入探讨基于力反馈(Force Feedback)、纹理仿真(Texture Simulation)和热感反馈的设计层次。分析如何利用不同频率和振幅的触觉信号,精确传达物体的材质、重量和动量,从而增强操作的“手感”。 3. 跨模态的同步与解耦: 真实的交互很少是单一模态的。本章探讨如何设计多感官同步的交互事件(如抓起一个冰冷的金属物体,同时听到其轻微的碰撞声),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如何有意识地“解耦”某些感官输入,以增强特定体验(例如,在需要高度专注的任务中,暂时弱化背景听觉信息)。 结论:面向未来的交互伦理与可持续设计 最终章将视角拔高至社会和伦理层面。设计沉浸式体验,意味着设计一个平行于现实的世界。本书探讨了设计者在构建高度拟真环境时应承担的责任,包括用户隐私的边界、过度沉浸可能导致的现实逃避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具有“退出机制”和“自我觉察”的设计,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仅仅是娱乐的阈值突破。 适合读者: 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体验研究员、人机交互(HCI)学生、游戏设计师,以及任何对未来信息呈现和体验构建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框架,而非对特定软件的教程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枯燥设计规范的工具书,没想到它读起来竟然像是一部关于未来美学的宣言。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画面感,仿佛作者正在带领我们参观一座尚未建成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数字建筑。书中对“环境叙事”的阐述尤其吸引我,它强调虚拟世界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更应该是一个有生命、有故事的空间。书中用了很多篇幅去分析在没有传统物理限制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光影、材质和动态元素来构建情感连接和引导用户行为,这对我理解沉浸式内容创作大有裨益。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触觉反馈设计”的那一章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震动马达的类型,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反馈如何影响用户的信任度和沉浸程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哲学,超越了简单的可用性,直指“存在感”和“真实感”的边界,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去审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互动界面。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就是“烧脑但充实”。它绝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相反,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那些关于空间计算和感知反馈的复杂概念。作者的写作风格偏向于学术探讨,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都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用户自由度”与“系统控制力”之间的平衡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虚拟环境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创造力,但也带来了设计上的巨大陷阱——如何防止用户迷失或产生不适感?书中提供的那些关于“安全边界”和“认知负荷阈值”的量化讨论,为我们后续的项目实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系。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虚拟交互底层逻辑,并且愿意投入时间进行深度学习的专业人士。它带来的知识深度,远超出了市面上大部分浮于表面的“入门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抛弃了现有的技术路线图,直接跳跃到了“十年后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的愿景层面。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人本主义”的坚持,无论技术如何飞速发展,最终服务的对象永远是人类的感知和情感。我被书中关于“情感化交互”的章节深深吸引,它探讨了如何通过微妙的非语言线索(比如虚拟角色的微表情、环境声音的细微变化)来建立比传统对话框更丰富的人际关系和信任感。我从中学到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在虚拟世界中,我们不再是操作软件,而是“栖居”于设计之中。书中对于“无意识交互”的讨论尤为前沿,即设计如何融入背景,让用户完全忘记交互本身的存在,从而完全专注于体验目标。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仅是关于设计方法的书籍,更像是一部探讨人类未来与数字世界共存模式的哲学著作,激发了读者对“什么才是好的体验”进行终极反思。

评分

对于一个在传统UI/UX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像是一剂强心针,彻底打破了我思维定势的牢笼。我过去关注的重点多是如何优化二维界面上的信息层级和点击路径,而这本书则将舞台彻底搬到了三维空间,并且要求我们必须以“身体”作为核心交互媒介来重新设计一切。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临场感”的解构,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欺骗,而是深入到心理学层面,分析了哪些元素能够有效地欺骗大脑,让用户相信他们“真的在那里”。书中引用的许多跨学科案例,从建筑学到人机工程学,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无缝过渡”的设计原则,它讨论了如何让用户在虚拟与现实的切换中,体验到最小的认知负荷,这对于未来AR/MR设备的普及至关重要。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即套用的“模板”,而更像是一份引导你进行深度思考的“地图”,指向那些尚未被完全探索的交互蓝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未来科技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数字界面,无论是手机上的App还是电脑上的软件,都还停留在“平面”的阶段,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沉浸感。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底层代码或硬件参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与“虚拟环境”之间如何建立起更自然、更直观的连接上。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交互理论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让用户感觉不到“操作”的导航系统,或者如何利用空间音频来增强用户的临场感。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意图捕捉”的讨论,它探讨了如何让系统预判用户的下一步动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点击和等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人机交互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框架,看待现在那些笨拙的虚拟按键时,总会忍不住想:如果能用更自然的手势或眼神来替代就好了。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解“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那种对用户体验的深层挖掘,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

很好的书,谢谢

评分

了解下

评分

很好的书,谢谢

评分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

很好的书,谢谢

评分

好很好........

评分

里面竟然都是在讲如何用vrp,这是一堆软文堆起来的吗?没有任何价值。

评分

很好的书,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