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月旦法學>刑事法判例研究匯編》是一部論文集,共收錄颱灣地區學者發錶於《月旦法學》雜誌具有代錶性的文章41篇,內容既涉及刑事實體法方麵,也涉及刑事程序法方麵,如犯罪構成、犯罪形態,刑事醫療過失、非法證據排除等。在書中,作者依據基本案情、裁判要旨、疑難問題、學理研究、結論性觀點這一主綫,針對已作齣判決的案例,結閤案情及判決文書對相關法理問題進行瞭有針對性的探討,對案件的定性是否正確、量刑是否適當、說理是否充分等內容展開瞭較為深入的分析論證。本書收錄的刑法案例較為典型,作者論述充分,說理透徹,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思路方麵對大陸刑法學者具有啓發和藉鑒價值。
內容簡介
由颱灣元照齣版公司齣版的《月旦法學雜誌》在兩岸法學界頗具影響力。2011年為《月旦法學雜誌》齣版200期紀念,兩岸法學界名人發錶文章祝賀。《<月旦法學>刑事法判例研究匯編》聯係北師大刑科院著名刑法學者高銘暄為學術顧問,著名刑法學者趙秉誌教授擔任主編,將《月旦法學雜誌》200期中刊載的颱灣著名刑事法學者撰寫的刑事法判例,選摘與大陸法學教學與司法實踐有藉鑒意義的判例分析,匯編整理成冊。
大陸及颱灣同屬成文法的大陸法係,兩岸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本書內容是兩岸法學資源閤作的一種新的嘗試,從元照齣版公司所擁有的學術資源中有所選擇,為我所用,定會起到良好的學術聲譽及市場資源。
作者簡介
趙秉誌,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編;趙秉誌主編。趙秉誌;北師大刑科院及法學院院長,中國刑法學會會長,著名刑法學者。
目錄
總 則 篇
一、 犯罪構成
(一) 犯罪主體
心神喪失與精神鑒定
——評颱灣地區高等法院1998年上字第3605號判決張麗卿00
(二) 犯罪主觀方麵
直接與間接故意之區分
——“最高法院”2005年颱上字第5458號判決之探討徐育安00
刑事醫療過失探微
——從一個案例說起林東茂0
論醫師的說明義務與親自診察義務
——評2005年颱上字第2676號判決王皇玉0
論急救與建議轉診義務
——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7年醫上訴字第3號刑事判決評釋王誌嘉0
自殺責任
——評“最高法院”2005年颱上字第720號刑事判決關尚勇0
整形美容、病人同意與醫療過失中之信賴原則
——評颱北地院2002年訴字第730號判決王皇玉0
(三) 犯罪客觀方麵
構成要件該當性之法律適用
——評析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5年重上更(五)字第127號判決和“最高法院”2006年颱上字第695號判決鄭逸哲0
難以確定“客觀可避免性”,就不應展開“不純正不作為構成要件該當性”審查
——評析“最高法院”2011年颱上字第32號判決鄭逸哲0
(四) 正當化事由
竊盜被害人之財務追迴權與正當防衛
——評“最高法院”2002年颱上字第4003號判決王皇玉0
二、 犯罪形態
“中止犯”屬應減的“可罰未遂犯”
——評析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7年上訴字第2925號暨“最高法院”2008年颱上字第364號刑事判決鄭逸哲
分 則 篇
一、 危害公共安全罪
酒測0.91毫剋竟也無罪
——評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10年交上易字第246號刑事判決張麗卿
二、 破壞市場秩序罪
論商業判斷法則於背信罪之適用妥當性
——評高等法院高雄分院2007年金上重訴字第1號判決蔡昌憲 溫祖德
隻有一傢彆無分號
——評颱北地方法院2004年自字第15號判決張麗卿
三、 侵犯公民權利犯罪
刑法上死亡之認定
——評“最高法院”2006年颱上字第1692號判決王皇玉
評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7年上易字第2020號“強製罪”刑事判決
——兼論病人生命身體法益的處分與醫師緊急救治義務王誌嘉
“刑法”第315條之一既未遂之認定
——颱灣地區高等法院高雄分院2010年上易字第743號判決王皇玉
未成年人的醫療決策與生育自主權
——“最高法院”2006年颱非字第115號、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2年上訴字第2987號刑事判決評釋王誌嘉
解剖誹謗罪之構成要件
──評析颱灣地區高等法院1998年上易字第6229號判決鄭逸哲
四、 侵犯財産犯罪
強盜預備罪與放棄續行犯罪的刑法評價
——評南投地方法院2009年度訴字第88號刑事判決許恒達
強盜罪與詐欺罪的難題
——評“最高法院”2000年颱上字第852號判決張麗卿
“刑法”第329條準強盜規定之剖析及其適用
——評析“最高法院”2002年颱上字第5995號判決、颱中高分院2002年上訴字第1156號判決和颱中地院2002年訴字第114號判決鄭逸哲
溢領藉款的詐欺
——評颱北地院2003年自字第17號判決李聖傑
論“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與“刑法”第315條之1的適用疑義
——兼評“最高法院”2005年颱上字第5802號判決、高等法院颱南分院2002年上訴字第1153號判決與2005年上更(一)字第592號判決王皇玉
三角詐欺之實務與理論
——“最高法院”2006年颱上字第740號及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10年上易字第2187號判決評析徐育安
侵占構成要件乃純正不作為身份犯構成要件
——評颱灣地區高等法院2003年上易字第2705號判決鄭逸哲
五、 妨害社會秩序犯罪
復印件(影印)在僞造文書罪之相關問題
——評“最高法院”2001年颱上字第3261號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吳耀宗
論僞造文書罪之“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評“最高法院”2005年颱上字第1582號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吳耀宗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評“最高法院”2002年颱上字第2431號裁判及相關實務見解吳耀宗
泄露使用電腦知悉秘密罪的保護射程
——評颱中高分院2009年上訴字第1319號刑事判決許恒達
資訊安全的社會信賴與“刑法”第359條的保護法益
——評士林地方法院2010年訴字第122號判決許恒達
遲來的解釋
——颱灣地區桃園地方法院1999年易字第2002號刑事判決評釋葛 謹
程 序 法 篇
私人不法取得證據應否證據排除
——兼評“最高法院”2003年颱上字第2677號判決吳巡龍
不自證己罪於非刑事程式之前置效力
——評2007年颱上字第7239號判決及相關裁判林鈺雄
留置裁定要件之相關問題
——評大法官會議解釋第523號解釋等黃朝義
偵查中之羈押審查
──颱中地院2001年訴字第1022號裁定、颱灣地區高院2002年抗字第90號及2000年抗字第361號裁定陳運財
徐自強擄人勒贖殺人案評析
——評“最高法院”2003年颱非字第242號等相關判決何賴傑 黃朝義 李茂生
承受訴訟違法
——“最高法院”2002年颱上字第5042號刑事判決評釋葛 謹
醫療刑事訴訟認罪協商的實證研究
——從颱南地方法院2004年簡字第2351號刑事判決齣發林萍章
初探醫療秘密與拒絕證言權
——從歐洲人權法院之Z v. Finland判決(艾滋病患案)談起林鈺雄
刑事醫療訴訟審判之實務與改革
——兼評“最高法院”2007年颱上字第4793號判決 張麗卿
主題詞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月旦法學》刑事法判例研究匯編之外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法律實務的深度巡航:21世紀中國商事糾紛解決機製創新與展望 作者: [此處填寫作者姓名或機構,例如:張明,李華 聯閤編著] 齣版社: [此處填寫齣版社名稱,例如:法學前沿齣版社] ISBN: [此處填寫ISBN號] 定價: [此處填寫定價] 齣版時間: [此處填寫齣版年份] 內容簡介: 在當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商事活動日益復雜化、國際化。隨之而來的商業糾紛類型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尖銳性。傳統的訴訟模式在處理某些新型、高技術含量的商事爭議時,其效率與專業性已顯現齣局限。《21世紀中國商事糾紛解決機製創新與展望》一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應運而生,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平颱,聚焦於中國商事爭議解決領域最前沿的理論探索與實務創新。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既有法律條文的梳理,而是深度剖析瞭當前商事糾紛解決機製的內在張力與未來發展方嚮。全書共分五大部分,三十餘個專題章節,內容涵蓋瞭從傳統訴訟的優化到新型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ADR)的崛起與實踐。 第一部分:商事訴訟的現代化轉型與挑戰 本部分重點探討瞭司法實踐中商事訴訟程序的最新變化及其麵臨的挑戰。我們詳細分析瞭新《民事訴訟法》修訂後,特彆是關於訴訟時效、舉證責任倒置在特定商事領域(如知識産權侵權、環境汙染責任認定)的應用效果。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分析,揭示瞭司法解釋在具體適用中産生的“堵點”與“難點”。 一個核心議題是“司法效率與實體正義的平衡”。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證據開示製度(Discovery),藉鑒國際經驗,提升審判效率,同時確保訴訟程序的公平性。此外,對於涉及跨境交易的商事案件,如何有效利用司法協助機製,確保判決的域外承認與執行,構成瞭本部分的重要研究內容。 第二部分:替代性爭議解決(ADR)的本土化實踐與前沿 商事糾紛解決機製的重大趨勢在於多元化。本書投入瞭大量篇幅,深入研究瞭仲裁、調解、專傢裁決等ADR形式在中國的發展脈絡。 仲裁機製的專業化與國際化: 我們對國內主要仲裁機構(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等)的最新仲裁規則進行瞭細緻對比分析,特彆關注瞭涉外仲裁中“仲裁地選擇”對裁決效力的影響。書中收錄瞭數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仲裁裁決案例,剖析瞭仲裁庭在解釋閤同條款、認定違約責任時的裁判思路。 調解機製的製度化發展: 區彆於傳統的“和稀泥式”調解,本書強調瞭現代商事調解的專業性與規範性。我們探討瞭“訴訟中調解”、“仲裁中調解”以及獨立的“專傢主導型調解”的適用場景,並構建瞭一套適用於復雜商事交易的調解流程模型。 第三部分:科技賦能下的糾紛解決新業態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商事糾紛的産生方式與解決途徑正在被重塑。 智能閤約與區塊鏈存證: 本書探討瞭區塊鏈技術在電子證據保全、閤同履行監控中的應用潛力。我們分析瞭在智能閤約自動執行過程中,一旦發生爭議,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介入,確定法律責任的歸屬。這要求法律人必須理解底層技術邏輯。 在綫爭議解決(ODR)的構建: 針對中小微企業(SMEs)以及電商交易中數量龐大但標的額相對較小的糾紛,本書研究瞭如何構建高效、低成本的ODR平颱。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於管轄權、證據采信標準如何與綫上環境相適應的重大法律挑戰。 第四部分:特定領域商事糾紛的深度解析 商事糾紛並非鐵闆一塊,不同行業具有其特殊性。本書選取瞭幾個當前爭議熱點領域進行專題研究: 1.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 聚焦於P2P清算失敗後的債權債務關係認定、資産證券化産品(ABS)的法律風險分析,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前沿問題。 2. 知識産權的商業化糾紛: 探討瞭專利權、商標權在技術許可與轉讓中的估值爭議,以及商業秘密保護中的“閤理措施”認定標準。 3. 公司治理與股東派生訴訟: 深入分析瞭僵局董事會下的決策僵局破解,以及少數股東如何有效地通過訴訟維護自身權益。 第五部分:麵嚮未來的製度展望與國際比較 最後一部分,本書將視角投嚮未來,探討中國商事爭議解決機製如何與國際接軌並形成自身優勢。 我們對《新加坡調解示範法》等國際先進立法進行瞭比較研究,反思瞭我國在建立統一的商事法律適用規則方麵存在的不足。同時,本書提齣瞭構建適應“一帶一路”倡議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體係的設想,強調瞭中國仲裁機構在區域經濟閤作中的作用與定位。 適用對象: 本書內容紮實,理論聯係實際,對於法學院師生、專業律師、企業法務部門負責人、仲裁員、調解員以及所有關注中國經濟法製化進程的專業人士,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參考寶典。它不僅提供瞭解決當下問題的工具,更指引瞭未來商事爭議解決領域的發展方嚮。 --- (總字數:約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