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決定中國未來,觀念衝突造成中國社會的道德危機。身處巨大變革中的我們,唯有充分認清這一新時代的特點,纔能站在“風口”,藉風而行,讀懂中國真相,掌握未來趨勢,獲得新時代下的發展紅利。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陣痛、社會轉型加劇,經濟趨勢與社會矛盾從未如今天這般撲朔迷離。針對這些情況,國內的經濟學傢,根據多年思考、調研,為我們在當下及未來順勢而為,看清未來趨勢,用智慧跑贏經濟下行壓力與平安渡過社會轉型危機,給齣瞭極具針對性的分析、建議。
陳誌武 生於1962年7月。華人著名經濟學傢、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奬學金。他的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現受聘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周其仁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前任院長,著名經濟學傢。2010-2012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許小年 1953年齣生,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曾任職美林證券亞太高級經濟學傢,世界銀行顧問。曾獲中國經濟學界“孫冶方經濟科學奬”。許先生為人直率,敢為敢言,他看似驚人的言論之下,隱藏著經濟學傢的獨立精神和樸實的市場經濟原理。
王國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退休教授。1935年齣生於河南省南陽市。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曾任新華社記者。1982年入鄭州大學任教,主講西方經濟學與國際金融理論。1987年調入北京籌建人民銀行創辦的中國金融學院,任國際金融係主任、國際金融學與西方經濟學教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退休。退休後,該學院並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茅於軾 生於南京。經濟學者,國內民間經濟學者的重要代錶。原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民間學術機構“人文經濟學會”理事長。2014年4月26日,茅於軾成為英國 Prospect 雜誌評選的“2014世界思想傢”十位獲奬者之一,名列第四。
前言:觀念改變中國
第一章:“新常態”與“新危機”
許小年:我理解的“新常態”:經濟蕭條至少五年
茅於軾:忐忑的中國社會: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裏來
許小年:危機從未擺脫:“文化革命”後的文化衝擊
茅於軾:道德的悖論:“君子國”的反思
第二章:中國社會的“真問題”與“假問題”
陳誌武:大是大非論改革:中國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源在哪裏
茅於軾:既無公平又無效率:經濟適用房政策為什麼不道德
茅於軾:企業的社會責任:反腐敗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
陳誌武:農民的權利必須重視:土地集體所有製改革任重而道遠
周其仁:教育問題的癥結:反對“教育産業化”隻是句空洞的口號
周其仁:醫改成敗看常識:怎麼理解“醫療産業化”
王國鄉:透視計劃生育新政:全麵二胎政策應慎之又慎
第三章:“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碰撞
陳誌武:反駁“市場不靈”論:市場化改革是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
茅於軾、岑科:市場經濟的基礎:市場經濟建立的道德要求
許小年:中小企業為什麼融資難:“國進民退”與改革開放背道而馳
周其仁:從“民土”到“國土”::警惕“國土製”剝奪農民權益
陳誌武:大力推進民間金融:進一步保護個人自由和私人産權
茅於軾:對地位的不平等不能寬容:不平等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
王國鄉:觀念改革決定市場改革:觀念衝突造成中國社會的道德危機
第四章:不再糾結的“公平”與“共同富裕”
許小年:什麼纔是真正的公平:機會平等是公平的核心
茅於軾:再談貧富差距:財富的不平等為什麼必須容忍
王國鄉:公平的基礎:自主選擇權利是唯一人人平等的權利
王國鄉:道德的正麵與側麵:“無私奉獻”為什麼不道德
茅於軾:計劃經濟之殤:不保障個人權益必然導緻集體貧睏
王國鄉:從“看不見的手“到”看得見的手”:市場經濟製度必然實現“共同富裕”
第五章:2016——2020:危機中的復興之路
陳誌武:全球視野下看中國問題:中國是世界進程的一部分
許小年:公民社會是大勢所趨:公平、正義的公民社會讓人的生活更有尊嚴
王國鄉:以自主權利為核心:市場經濟運行機製背後的核心價值理念
王國鄉:觀念改變中國:“自利不損人”終結計劃經濟“無私利人”道德
王國鄉:當代中國人的市場經濟道德水平已經取得長足進步
王國鄉:全球市場變局呼喚重振以孔子為代錶的古典道德普適價值
附錄:王國鄉談中國模式
許小年:我理解的“新常態”:經濟蕭條至少五年
我今天分享的題目叫“麵對現實,迴歸常識”,主要是我對宏觀經濟的一些判斷和感覺,以及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應該如何去應對。
為什麼叫做麵對現實,現實到底是什麼?我相信各位都已經感覺到,每天都是在市場在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業的經營問題,現實是比較嚴峻的,中國的經濟進入瞭一個新的常態,這個新的常態,各方麵有不同的理解,我個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態下,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中低速增長的時期。
這個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還是6,或者是5,這個我不好說。因為我們的統計數據和我們在微觀層麵上的觀察有比較大的齣入。如果硬讓我說齣一個數字,我真的說不齣來。國際上一些媒體對於中國宏觀數據和微觀上的差距的問題,也都發錶瞭一些文章,錶示齣他們的睏惑。所以這個宏觀的數字,我想我就不要講瞭。
中低速增長也就是比過去要明顯的低下來,而這個增長速度的放慢既是周期性的,更是結構性的。我個人認為,主要是結構性的放慢。結構調整的睏難決定瞭我們經濟的新常態將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這時間持續多久?我最近看到外電報道,財政部長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講,中國經濟麵臨睏難的形勢可能要持續5年的時間。對於財政部長的估計,我本人錶示同意。
在這樣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下,“新常態”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政府會采取什麼樣的對策?這是大傢關心的焦點。我自己的觀察,在“新常態”的情況下,政府不願意也無力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我這樣的觀察是否準確,有待於進一步明確。但是我認為,不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在當前的形勢下,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原因我等一下會提到。
所以,現實就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放慢,而且放慢主要是結構性的。結構性調整的睏難決定瞭“新常態”的長期性。政府不會齣颱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這是我們麵對的一個,和過去不同的形勢。這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現實。
在行業的層麵上,我們觀察到的是,過剩産能的普遍存在,各個行業為過剩産能而苦惱,在過剩産能的壓力下,沒有其他的辦法,隻有不斷的降低價格,試圖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而降低價格在宏觀層麵上顯示的是生産者價格指數連續30多個月負增長,在傳統實體經濟中,投資機會缺乏。所以,現在我們缺的不是錢,缺的是能夠盈利的投資機會,這是另外一個現實。
再看企業層麵,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資本價格、資金成本呈現齣來的剛性,並沒有隨著經濟增長的下滑而降低。一方麵經濟疲軟,另一方麵成本齣現剛性,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的利潤率受到瞭擠壓。一些企業過去靠低成本擴張非常成功,而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不再適應市場,企業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綜閤起來看是因為在90年代的中後期,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發生瞭本質的轉變。這個轉變具體是什麼?1978年以來我們國傢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依靠經濟體製的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而實現的。經濟體製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具體體現在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比計劃經濟更加有效,資源從農業部門轉到工業部門,資源從國有部門轉嚮效率更高的民營部門轉移。即資源配置在市場價格信號的引導下,朝著更有效率的部門和行業轉移,這帶來瞭中國經濟的增長。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標題所吸引。“未來關鍵五年”——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和一種強烈的宿命感。我總是覺得,在人生的長河中,總會有那麼幾個時期,如同河流的轉摺點,足以影響未來多年的走嚮。而2016-2020年,在很多人的認知裏,確實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充滿變革的時期。特彆是“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錶述,更是讓我産生瞭一種莫名的期待,以及一絲隱隱的擔憂。深水區意味著什麼?是利益的碰撞,是觀念的衝突,是改革的阻力與決心之間的博弈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改革政策的介紹,而是能夠深入到改革背後的邏輯、驅動力以及可能麵臨的各種復雜情況。比如,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麵,它是否會探討如何從高速增長轉嚮高質量發展?在社會治理層麵,它是否會揭示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在科技創新方麵,它是否會描繪齣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如何突破重圍的圖景?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它充滿瞭探究的欲望,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那個時代變革的窗口,讓我看到其中蘊含的邏輯和規律,從而更清晰地認識中國的發展脈絡。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著實讓我好奇,光看“未來關鍵五年”這幾個字,就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再加上“2016-2020改革進入深水區”,更是將這份緊迫感具象化瞭。我特彆想知道,在作者眼中,這五年究竟是如何“關鍵”的?是經濟上的重大轉型期,還是社會結構正在經曆不可逆轉的變動?“深水區”這個詞,我理解為改革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將大大增加,意味著那些容易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都是觸及核心利益、盤根錯節的頑疾。那麼,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這些“深水區”的挑戰,例如如何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籬,如何平衡改革的陣痛與民眾的承受能力,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尋找突破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前瞻性的判斷和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而不是簡單羅列一些已知的改革方嚮。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在2016至2020年這段充滿未知與機遇的時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時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並從中汲取智慧,為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發展提供一些啓示。這本書的書名傳遞齣的信息,無疑是在呼喚一種對未來的深刻洞察和積極應對。
評分光是看到“未來關鍵五年”這幾個字,就有一種被時代洪流裹挾的緊迫感。更何況後麵緊跟著“2016-2020改革進入深水區”,更是讓人浮想聯翩。這五年,無疑是中國發展史上一個承前啓後、攻堅剋難的重要階段。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關鍵”的?它是否涵蓋瞭經濟、社會、政治、科技等多個維度?而“深水區”這個錶述,則直接觸及瞭改革的本質——那些最難啃的骨頭,最棘手的問題,以及最深層次的體製機製障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在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間,中國在推進各項改革時,具體遇到瞭哪些“深水區”的挑戰?比如,如何在打破傳統行業壟斷的同時,又保障其健康發展?如何在新興産業崛起的同時,又有效規避潛在的金融風險?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象化的分析,讓我能夠理解那些抽象的政策背後,所經曆的復雜博弈和艱難抉擇。這本書的書名,無疑是在承諾一場關於變革的深度解讀,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其中蘊含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直擊我心。“未來關鍵五年”——這幾個字瞬間就能勾起我對於時代變遷的敏感神經。尤其當它進一步聚焦在“2016-2020改革進入深水區”時,這種吸引力更是成倍增加。這五年,對我來說,既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關鍵”的?是那些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還是那些悄然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細微變化?“深水區”這個比喻,更是讓我聯想到改革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那些看似棘手、實則影響深遠的問題。它是否會剖析一些具體的改革案例,例如在行政審批製度、金融監管、國有企業改革等方麵,都經曆瞭怎樣的“深水區”挑戰?我又該如何去理解這些挑戰的內在邏輯和外在錶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度分析,讓我能夠跳齣日常的瑣碎,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那段曆史時期。它能否告訴我,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深水區”,中國是如何通過一係列的改革,最終走嚮更具韌性和活力的發展道路的?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宣言,它承諾著一場深入的探索。
評分“未來關鍵五年:2016-2020改革進入深水區”,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時代感。它仿佛在告訴我,這本書將要探討的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關鍵時期。我一直對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曆程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裏發生的、卻對未來産生深遠影響的改革。“深水區”這個詞,更是讓我聯想到那些真正觸及根本、難度極大的改革攻堅戰。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去解讀這段時期中國社會經濟層麵所經曆的深刻變革。比如,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是如何剋服重重阻礙,實現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的?在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方麵,又有哪些關鍵性的製度創新和突破?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能通過鮮活的事例、深入的分析,讓我瞭解到改革背後的邏輯、麵臨的睏境以及最終取得的成就。這本書的名字,已經在我心中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改革畫捲,我渴望去一探究竟。
評分物流快,正版書籍,非常滿意
評分不錯,經常買書,收藏,有空再看
評分書的質量棒棒噠。挺不錯,很好的,內容豐富。
評分不錯的書,謝謝京東
評分物流很給力,書的包裝很好,是正版。
評分正在看,之前看瞭金融的邏輯,這本應該也不錯!
評分11111111111
評分不錯!
評分每次京東圖書搞活動,都要囤一批喜愛的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