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雅文化经典:茶经+瓶花谱 瓶史+长物志+园冶+随园食单+林泉高致(共6册)定价289.8元
茶经
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茶学专著。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数百幅精美插图,完美展现茶文化经典。品赏古代中国人清雅寂静的生活艺术。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唐)陆羽;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5.80
内容推荐
; ; ; ;陆羽二十一岁时,踏上了游历考察之路。他一路风尘,经义阳、襄阳,过南漳,潜心寻觅茶事、茶情。
; ; ;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终成上*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茶经》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瓶花谱 瓶史
明代朴素清雅的四时瓶插圣经。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精本。品瓶评花 、折枝插贮 、滋养护瓶、花忌事宜、花目品、选器择水等,完美呈现文人雅士的幽栖逸事。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明〕张谦德〔明〕袁宏道;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2.80
内容推荐
江南园林中,追求清雅生活的文人雅士,常于厅堂、书斋插一瓶花,以求野趣诗意。《瓶花谱》与《瓶史》既是对明代之前插花艺术的总结,更是中国式文人插花的正宗。
《瓶花谱》为明代张谦德所作,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全书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个方面,详尽阐述自由式插花自然性灵、崇尚天然的韵味,以及追求原生天成之趣。
《瓶史》为明代袁宏道所作,是我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全书共十二篇,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器选择、花材选用以及花艺插法等,是我国古代*具文人气质的一部插花专著。
插花为案头之物,无扦剔浇顿花木的繁杂劳苦,仅享赏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可谓生活之美。
作者简介
张谦德(1577—1643),明书画收藏家、藏书家、文学家。善鉴藏,知书画,著有《》《名山藏广记》等书。《瓶花谱》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文学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潇碧堂集》《潇碧堂续集》《瓶花斋集》等。《瓶史》是中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
《长物志》
作 者:〔明〕文震亨著 ; ; 李霞 王刚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089-8
定 价:55.80元 ;印张:26.5 开本:16开
《长物志》作者
文震亨(1585年—1645年)
字启美,长州人,明末名士,乃“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徴明曾孙。文震亨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以书画擅名,除传统学问外,对造园、宅居、器物、音乐都有精深研究,作《长物志》传世,另著有《香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琴谱》等。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
内容提要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书香门、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鉴长物而标举人格,完美呈现簪缨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调、明代江南书香世家的高洁风致。
《四库全书》收录《长物志》,评其“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为后世营造生态家居、鉴藏文物雅玩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中产阶级提升美学素养、提高生活格调的之书。
园治-中华雅文化经典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 ;
出版时间:2015-08-01
作者:计成 ;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页数:350
印次: 1
ISBN号:9787539980904 ; ;
内容提要
如何营建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庭院”,如何巧妙布局阁楼、厅堂、书房,如何在屏门、风窗、栏杆中体现古典意趣,如何在选石、铺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诗如画……
明末造园家计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为我们记叙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妙艺术,凸显设计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展示了明代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和文化品质。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作者简介
计成(1582—?)
中国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能以画意造园。
崇祯七年(1634 年)写成了中国*早、*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也是造园学早的名著。
曾主持建造三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能诗善画,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
林泉高致
作 者:(北宋)郭熙 著 ;鲁博林 编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
书 ; 号:978-7-5399-8827-6
定 ; 价:42.80元
内容简介: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山水画集中体现传统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不仅以高妙的画法造诣跻身于艺术之林,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为深邃的寄托。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详尽论述了对自然的审美、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的鉴赏等诸多问题。此外,还附录了“山水诀”“山水赋”等数篇名家画论,是中国迄今山水画创作*精妙的范本。本书既是山水画创作的之书,也是提升审美意趣,回归自然,神游林泉山水的体验。
作者简介
郭熙(约1000——约1090)
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
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师法李成,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熙宁、元丰间(1068-1085),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之说。
中华雅文化经典:随园食单
著 者:〔清〕袁枚
编 著:王刚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书 ; 号:978-7-5399-8829-0
定 ; 价:52.80元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共十四单,外加一序。详细记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茶美酒。举凡菜点的选料、加工、切配、烹调及对菜点的色、香、味、形、器、序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各个环节,皆顺物之性,循物之理,自然为本,引之导之,调之剂之,合于口味。
《随园食单》是清代文人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其价值却不仅是食学的,思想哲学和语言文学价值同样是不可低估的。袁枚用文才笔墨,将吃喝之俗事写出了别样的气息,让一蔬一饭的哲学打破时间的限制,触动我们的味觉和记忆。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晚年自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著作传世。
袁枚是中国历史上*个公开声明饮食是堂皇正大学问的人,所著的《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该书的饮食理论与烹制技法至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林泉高致》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古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实践。它并非简单地讲述如何布置山林野趣,而是深入探讨了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哲学思想。书中对山水、泉石、花木、鸟兽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士大夫山林之乐”的论述,那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雅致情怀,在现代社会尤为难得。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回那份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安详。这本书,就像一剂清泉,涤荡了我心中的浮躁,让我对“诗和远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茶经》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陆羽先生用他严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器具,以及品饮的流程和意境。我之前对茶的认识,仅限于“解渴”,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从选择水质的重要性,到煮茶的微妙之处,再到品茶时的心境,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一种对完美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茶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静”与“悟”的指南。在品读《茶经》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以及中国人对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它教会我,即使在最平凡的饮品中,也能找到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
评分《随园食单》这本书,简直是一本活色生香的“食谱”,也是一本充满人生智慧的“笔记”。袁枚先生的文字,诙谐幽默,又饱含深情,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菜肴的做法,更是在描绘一种生活的态度。书中那些关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火候、调味的妙用,以及对食物“性情”的考究,都充满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我曾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方子来烹饪,发现味道真的与众不同,那种醇厚鲜美的滋味,是现代快餐所无法比拟的。更让我感动的是,袁枚先生在书中强调的“慎选”和“好之”,不仅仅是对食物的要求,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要选择美好的事物,并且全身心地去热爱它们。这让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收获了关于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评分这套《中华雅文化经典》真的是一次惊喜的发现!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字有着莫名的情结,总觉得那是一种超越物质、内化于心的淡泊与精致。收到这套书时,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长物志》。它不像某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勾勒出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图景。从几案上的器物摆设,到衣着的细节考究,再到游玩的雅趣,无一不渗透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学追求。读《长物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润如玉的古代空间,感受着古人如何在一蔬一饭、一器一物中寻找诗意与宁静。它让我开始反思当下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美好”,以及如何在这种快节奏的时代里,依然能够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长物”,那份怡情养性的雅致。这本书不只是记录,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蒙,引导我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雅”。
评分《园冶》这本书,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细细品读,那种感觉就像是亲身走进了一个由文字构筑的奇妙园林。它不仅仅是园林设计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作品。作者在书中,将山水之美、建筑之巧、植物之韵,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我尤其被书中对“借景”的论述所打动,那种如何将外部的山川景致巧妙地融入园林之中,使其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智慧,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它对于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叠石的形态、花木疏植的搭配,都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描写,仿佛能看到工匠们一丝不苟的匠心。读完《园冶》,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对园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中国人寄情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